【崇禎皇帝的亡國之因可謂錯綜複雜,可以從眾多層麵去探尋根源所在。而天啟在位的那七年光陰,無疑成為一段無法回避的過往。


    對於這段歲月,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且相互矛盾的觀點:


    有一種觀點甚至宣稱,盡管天啟帝常年疏於理政,然而憑借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勢力,他們雷厲風行地打壓了地方勢力與朝堂大臣之間的勾連行徑,從而為大明朝廷積攢下巨額的財政收益。


    就在這短短七載間,遼東前線捷報頻傳,明軍成功扭轉了以往被動挨打的態勢,甚至在某些區域展開了淩厲的反擊。


    至於關內地區,雖說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災禍已初現端倪,但也正因這七年期間對地主官僚勢力的嚴厲整治,使得農民起義並未如燎原之火般大規模爆發。


    但事實果真如此麽?是否還有其他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等待被揭示呢?或許我們需要更深入地剖析那段風雲變幻的曆史,方能找到答案……】


    *****


    “朕自登基至今已四十七載矣!自從朕親理朝政之後,從未曾因錢糧之事而陷入困境。想必定是這過去的七年裏,仍在消耗著朕之前.....嗯,是張先生為朕所積攢下來的家底啊!”


    提及天啟年間的成績,萬曆皇帝並未給予過高的評價。畢竟像大明這般龐大的帝國,即便走向衰敗乃至滅亡,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雖說去年那場慘烈無比的薩爾滸之戰令明軍最為精銳且富有戰鬥力的軍隊近乎全軍覆沒,然而隻要手中握有充足的錢財和糧草,萬曆依然能夠再次募集數支如此強大的軍隊。反而是後金的八旗兵,數量有限,這一戰之後,至少要休整一兩年才能發起更大規模的進攻。


    所以對於天幕之中的某些人對於魏忠賢的評價,萬曆皇帝是半分也不相信的,如果一個太監有那麽大的本事,那就不是大明的太監了。所以他早就不再將朱由校當成下下任皇帝來看待了。


    至於那位太子朱常洛,萬曆已然聽聞其暈厥倒地的消息。此刻的萬曆早已喪失了往昔更換太子的雄心壯誌,他深知自己將於明年撒手人寰,更清楚自己的太子朱常洛亦難逃厄運。那麽,是否更換太子又能怎樣呢?


    縱使將自己鍾愛的福王朱常洵立為儲君,讓他背負起這亡國之君的千古罵名,即便萬曆真的忍心如此安排,方才鄭貴妃更是把話撂得明明白白:現在,若誰還敢立她的兒子為太子,替朱常洛父子三人承擔大明滅亡的罪責,她便以死相拚。麵對這般決絕的態度,萬曆亦是無可奈何。


    *****


    【事實上,在天啟皇帝在位的這七年時間裏,明朝軍隊於遼東前線並非始終處於劣勢,局勢異常艱難的原因正是由於朝廷的用人政策一變再變。而造成這種局麵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魏忠賢令人費解的一係列舉措。他秉持著一種極為簡單粗暴的用人原則——隻要聽從他命令之人,便會得到重用;反之,則可能麵臨罷黜官職乃至處決的命運。


    在此背景下,眾多原本能夠扭轉乾坤、拯救危局的傑出大臣和將領們,並未戰死沙場抵禦後金入侵,反而因政治鬥爭而紛紛落馬,甚至含冤離世。


    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當屬熊廷弼。當明軍在遼東戰場遭遇重創、主力部隊損失殆盡之際,自萬曆四十七年起直至天啟三年,熊廷弼始終堅守陣地,苦苦支撐。盡管期間不斷受到朝中官員的攻訐與彈劾,但他依然成功地給後金首領努爾哈赤帶來沉重打擊。


    雖說受限於野戰雙方實力差距,仍無法阻止大量領土和城池淪陷敵手,但即便是那些對他持有強烈反對意見的人,在朝堂之上也僅僅將此歸咎於時運不濟罷了。


    這場曠日持久的紛爭從天啟三年延續至天啟五年,關於熊廷弼的功過是非依舊未有明確結論。然而,就在天啟五年,伴隨著東林黨的全麵潰敗以及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獨攬朝政大權,熊廷弼的厄運終究還是降臨了……


    熊廷弼之後,時間來到了天啟二年八月,這時候一個重要人物登上了曆史舞台——孫承宗,他被委以重任,擔任起遼東經略一職。孫承宗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套極具遠見卓識的戰略計劃:“欲保關門,必先固遼西;欲複遼東,亦必先固遼西”。這個計劃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明朝抵禦後金入侵的道路。


    於是乎,孫承宗開始雷厲風行地行動起來,積極部署寧錦防線。在他的精心策劃和指揮下,寧遠城的防守日益穩固,如同堅不可摧的堡壘一般。與此同時,明軍的防線如蔓藤般不斷延伸開來。


    天啟五年的夏天,陽光熾熱而耀眼。孫承宗派遣得力將領分別占據了錦州、鬆山、杏山、石屯以及大小淩河等各個城池。如此一來,從寧遠出發又向前推進了足足二百裏之遙!一條堅固無比的防線就此成型,它宛如一道銅牆鐵壁,守護著大明王朝的邊疆。這條防線以寧遠為核心,向四周輻射展開,構成了嚴密的防禦體係。


    然而,魏忠賢妄圖長久地將朝政大權緊握於手。於是乎,他便打起了拉攏孫承宗的主意,欲使其成為自己陣營中的一員。隻可惜,每一次孫承宗皆以正義凜然之態嚴詞回絕。這使得魏忠賢心中惱怒異常,憤恨難平。


    終至天啟五年。此時,閹黨一夥人猶如餓狼撲食般,緊緊揪住一個契機,肆意妄為,借機大做文章,對孫承宗展開了猛烈的彈劾攻勢。一時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這鋪天蓋地的惡言惡語中,孫承宗縱有萬般無奈,也隻得黯然離去,告別了那片他曾經嘔心瀝血、奮力拚搏過的遼東大地……


    孫承宗離職之後,兵部尚書高第接掌遼東經略之職。高第此人,一介文士,不通軍事,更無作戰經驗。甫一上任,便全盤推翻孫承宗的部署,下令拆除寧錦防線。關外駐軍將士,除寧遠守將袁崇煥堅決不從外,其餘諸城皆撤守一空。如此一來,孫承宗多年心血毀於一旦,明朝在山海關及其關外的軍事局勢瞬間陷入新的危機。


    幸賴以袁崇煥為首的眾多將士浴血奮戰,方使明軍於天啟六年正月、天啟七年五月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奇跡般地抵禦住了後金的猛烈攻勢,不僅令寧錦防線在戰爭中經受住了考驗,也使明朝避免了因高第錯誤的軍事決策而引發的軍事大潰敗。然而,袁崇煥剛剛贏得寧錦大捷,未滿半年,便遭閹黨構陷而被罷黜。


    可以說,閹黨一麵大力搜刮江南財富,一麵又將整個遼東防線搞得亂七八糟。甚至可以說天啟這七年,是明朝唯一扭轉遼東局麵的時機,隻要天啟與閹黨控製下的朝廷少插一點手,恐怕局麵將會完全不一樣。


    然而就是這樣,被人稱為遼東三傑的這三人,還有這條防線,從天啟五年開始一直到崇禎十五年,整整二十年,精入野戰的後金(清)八旗軍寧肯繞過長城,擄掠山東河北等地,但卻深陷在遼西,不能對明朝造成根本性的損傷。】


    *****


    “高第這個人現在官居何職?”天幕下萬曆仍然在觀看,作為一個長期不理朝政的皇帝,他決心用最後一點時間來彌補自己的過錯了,剛剛他的太子朱常洛已經殺了魏忠賢,但閹黨是否還會出現,他也不清楚,畢竟李進忠可以改名叫魏忠賢,那麽趙進忠、張進忠難道就不能成為下一個魏忠賢嗎?


    *****


    【就像萬曆犯的最嚴重的錯不是懶得理政,而是耽誤了接班人的培養一樣,天啟犯的大錯也不是器重那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而是一下子打破了大明曆經兩百多年才建立起來的皇帝依靠內閣施政、用太監來製衡的政治平衡狀態。


    不僅如此,就連朝堂和地方之間已經形成的政治均勢也被破壞了。隨著太監們插手地方財政、暴力征稅的事情頻繁出現,很明顯引起了各行各業人們的群體性抵製,這種情況肯定會給大明的賦稅、財政體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作為一個擾亂政治生態平衡的權臣,從古至今隻有兩種結局:一種就像王莽那樣直接篡奪皇位,和在野的鄉紳們展開一場激烈的鬥爭,至於最後的結果,不用想也知道。另一種就像張居正那樣,等他死了,萬曆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一是廢除了大部分革新措施,二是對他的子孫後代和朋黨進行了無情的打壓。


    顯而易見,對於初登皇位的崇禎而言,確實不存在第三種抉擇。畢竟,他絕無可能甘願淪為他人手中的提線木偶。如此一來,擺在他麵前的道路便清晰可見:唯有徹底鏟除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勢力,方能穩固朝綱、重振皇威!


    然而,從天啟五年至七年,短短不過三年時光,魏忠賢及其掌控的東、西兩廠卻已然製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統治氛圍。在這段時間裏,朝中大臣無不心驚膽戰、惶恐不安。


    即便是那些擁有豐富從政閱曆的帝王,麵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局勢,恐怕除了解散東、西兩廠之外,亦難以尋覓到更為妥善有效的應對之策……】


    *****


    “如此說來倒也並無不妥之處,張先生其人確實稱得上是一心為公啊!隻可惜反對他的勢力實在過於強大眾多,朕也是迫不得已才隻能先將他的家眷妥善地保護起來。然而下麵那些人的行事作風著實令人難以苟同……實際上,這些家夥不過是想借此機會來實施打擊報複罷了,結果卻反倒害得朕替他們背負起了這口大黑鍋呀!”萬曆皇帝依舊擺出那副推卸責任的模樣。


    要知道,曆經這漫長的三十餘載歲月,曾經支持或者反對張居正的人們早已銷聲匿跡、不複存在了。如今無論他講些什麽話語,既不會有人借機懇請為張居正平冤昭雪,同樣也無人膽敢挺身而出予以駁斥。畢竟東林黨人最喜歡的廷杖之刑無非就是想要博取聲名而已,如果當真因此丟掉了性命,那麽可就真的一無所有啦!


    在太子府那同樣遼闊無垠的天幕之下,眼下,太子府內的局勢可謂是相當嚴峻,令人憂心忡忡。朱常洛已然昏厥過去,待到蘇醒過來後,便涕泗橫流,苦苦哀求其父皇萬曆皇帝改立福王朱常洵為太子。


    而太子的長子朱由校則已下定決心,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未來成為天啟帝的機會。畢竟,就在不久之前,深受朱由校寵信的太監李進忠剛被祖父萬曆派遣之人以亂棍活活打死。經此變故,朱由校頓感人生索然無味,萬念俱灰。


    此刻就僅剩下如今的太子次子朱由檢孤獨地佇立於此,目光依舊凝視著頭頂上方的天幕。這位自小就異常執著、倔強的少年,心裏非常清楚,自己此時此刻的舉動極有可能引來無盡的麻煩和紛爭。


    然而,他早已將這些顧慮拋諸腦後,因為對於他來說,若是一切照舊,讓他繼續擔任這至高無上的皇位,那麽他必將竭盡全力,決不會再重蹈覆轍,成為那個導致國家滅亡的亡國君主;但倘若無法如願登上皇位,那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


    【盡管麵臨著諸多不利因素,如小冰河時期帶來的嚴寒氣候、朱元璋所確立的藩王宗室製度所產生的種種弊端、萬曆帝在培養繼承人時犯下的嚴重失誤以及天啟年間權力製衡體係的崩潰等一係列困境.......


    但倘若崇禎僅僅隻是擁有普通水準,類似於明宣宗、明孝宗或者明光宗那般,那麽大明王朝或許也不至於如此迅速地走向覆滅。


    當然,如果當時的明朝依舊處於中期那種相對穩定繁榮的階段,即便是遭遇像明武宗、明世宗以及明神宗這般肆意妄為、大肆折騰的君主統治,國家或許依然能夠安然無恙。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在小冰河導致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浪潮以及來自後金政權外部威脅這雙重巨大壓力的猛烈衝擊下,崇禎越是努力想要有所作為,表現得越像是一位英明之主,實際上卻使得大明的社稷距離毀滅愈發迫近。


    這其中的緣由頗為複雜且令人深思。一方麵,崇禎雖心懷壯誌欲重振朝綱,但麵對積重難返的局勢和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網,其改革舉措往往難以真正落實到位;


    另一方麵,頻繁的戰爭與動蕩不僅耗費了大量國力資源,更讓社會陷入混亂無序狀態,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苦難與不滿情緒。而這些負麵因素相互交織影響,最終形成一股無法阻擋的洪流,將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


    “治大國如烹小鮮,古人早就說過,大亂不可怕,就怕將亂末亂之時。”始終沒說話的興王、未來的嘉靖帝總算說了一句話。“造成這一切的後果怪不了崇禎,他本來就是不是作為皇帝來培養的,朕算了一下,萬曆——我的孫子死的時候他才不過十歲,天啟——朕孫子的孫子死的時候,他繼承皇位不過十七歲,從天幕裏麵講的來看,他還沒到就藩的年齡,否則不會天啟剛一死,就立刻在北京登位。如果這樣的話,崇禎不僅沒有受過如何當一個皇帝的教育,恐怕連怎麽管理一個王府都不清楚.....”


    盡管嘉靖未來將以過繼給孝宗的身份登上皇位,接替明武宗正德皇帝之位時年紀尚輕,但他自幼便接受了係統而全麵的教育,深知怎樣去做一名合格的藩王以及如何妥善地管理一座王府。


    尤為關鍵的一點在於,當他繼承大統之際,正值明朝眾正臨朝之時,朝中有著以楊廷和為首的一眾賢臣良相所奠定的堅實根基。即便嘉靖對治國理政一竅不通,如同明武宗那般肆意妄為、胡亂折騰一番,恐怕也不至於會讓整個國家陷入滅亡的絕境之中。畢竟,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強大的政治班底與穩定的朝局足以支撐起王朝的基本運轉,使其不至於輕易崩潰瓦解。


    *****


    “哼!若聽信那幫所謂的文臣之言,恐怕隻會讓我等死無葬身之地啊!想當年,朕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啊!”此時此刻,身處南昌的明武宗心中暗自思忖著。透過那片廣袤無垠的天幕,他已然洞悉到世人對自己的評價著實不佳,同時也知曉了下一任皇帝將會由自己的堂弟——興王來繼承大統。對此,他並未感到絲毫詫異,似乎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


    然而,當麵臨必須在魏忠賢和那些文臣之間做出抉擇時,明武宗卻毫不猶豫地傾向於前者。畢竟,自從他手刃劉瑾之後,那群自命不凡的文臣們不僅沒有對他敬畏有加,反而愈發輕視起來。相較之下,這些個宦官雖說有時會耍弄些權術手段,但至少還算忠心耿耿。如此權衡利弊一番後,明武宗自然明白該如何取舍。


    然而那位不幸成為亡國之君的崇禎卻並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其中緣由有二:其一,魏忠賢乃是前任皇帝的心腹之人,對於新帝而言,難免心生忌憚與隔閡;其二,則更為關鍵——這位崇禎皇帝啊,他的頭腦要麽就如同孩童般幼稚無知!又或者說,他早已被那些所謂的文臣們徹底洗腦,變得愚不可及、昏庸無能了!仿佛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一般,隻能任由他人擺布操縱。如此一來,即便麵對如此明顯的局勢和抉擇,他也無法做出明智之舉,最終導致國家走向覆滅的悲慘命運.......


    *****


    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朱標,還有各個時空的皇帝,此時他們已經不對這段曆史感興趣了,畢竟誰也不喜歡這種不光彩的事情,就讓文官們記錄下來就行了。雖然每個皇帝都曾經動過能否彌補這些錯誤,令大明得以生存下去的想法,但想過之後,就隻能搖頭了,對於朱元璋、朱棣這樣的人來講,二百多年之後的事情,早就脫離了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外。而對於明憲宗成化皇帝,他並不覺得能夠改變大明如何,這些年,他又沒有試過,結果發現越努力越糟糕......


    而隨著天幕的變化,很快就發生了轉折,開始評論起了崇禎本人的是非功過。原來還被人同情的崇禎皇帝很快就發現自己十七年操作,不但沒有挽救大明,正是加速大明滅亡的催化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