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崇禎多疑猜忌、朝令夕改的原因,除了他自身性格問題外,還與當時明末黨爭激烈有關。在這個時期,朝廷內部各派係之間爭鬥不斷,山頭林立,關係錯綜複雜,這使得皇帝難以掌控全局。因此,在用人方麵,他常常猶豫不決,反複無常;而在政策實施上,也缺乏連貫性和穩定性。


    這種派係黨爭帶來的後果非常嚴重,它讓人們不再關注事情的是非曲直,而是僅僅以立場和門戶來劃分敵我。對於不屬於自己陣營的人或事,無論其主張對國家和人民是否有益,都一概予以反對,並試圖將之推翻重來。這樣一來,整個朝廷陷入了混亂之中,無法形成統一的決策和行動,最終導致國家走向滅亡。


    崇禎朝真可謂流年不利啊!先是大旱不斷,緊接著瘟疫又爆發,讓人們陷入了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的困境。而朝廷卻還得麵對後金的威脅,兩線作戰的壓力使得國家苦不堪言。每年的軍費\"三餉\"開支竟然高達兩千萬兩以上,這簡直是天文數字!國家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也變得十分普遍。這就像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不僅削弱了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更引發了士兵們的不滿情緒,時常導致明軍內部出現騷亂和嘩變。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朝廷已經無力用雙手同時解決內憂外患。那麽,朝廷若想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便是先與後金講和,穩定雙方關係,再轉過頭來全力解決帝國內部的問題。隻有這樣,才能恢複正常秩序,安定百姓。


    可是當時的朝廷卻是一番奇異的景象,在朝堂之上,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但唯獨不能提及議和一事。因為他們堅決認為,絕對不能像南宋那樣向蠻夷議和。一旦有人膽敢開口提議此事,那麽他將立刻成為眾矢之的,被眾人視為秦檜二代,遭受無盡的口誅筆伐,從此再無立足之地。


    內閣首輔楊嗣昌就曾提出過議和的建議,結果卻被派遣到外地去剿滅尚處於流寇階段的李自成與張獻忠。


    而兵部尚書陳新甲,原本是一個備受矚目的人物,但卻因為一件事情而陷入了絕境。他不小心將議和之事泄露給了外界,這一行為引起了軒然大波。消息迅速傳開,人們對他的信任瞬間崩塌。皇帝得知此事後,大為震怒。作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無法容忍這樣的泄密事件發生。他認為陳新甲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朝廷的機密製度,損害了國家利益。於是,皇帝決定對陳新甲嚴懲不貸。最終,陳新甲被判處死刑,以警示其他人不得再犯類似的錯誤。


    可處死陳新甲的理由卻是擅自與清人議和。這個結局讓人唏噓不已,曾經風光無限的兵部尚書,因為一時疏忽而走上了不歸路。


    如此一來,明朝最後的活路就這樣被徹底堵死了。麵對這樣的困境,崇禎皇帝感到無比絕望和無奈。他日夜操勞,心力交瘁,但仍然無法下定決心與後金議和。每一次想到要放棄祖宗的江山,他的心就像被撕裂一樣痛苦不堪。然而,時間不等人,後金抓住這個機會,加緊了對明朝的攻擊。他們的軍隊如潮水般洶湧而來,明朝的防線搖搖欲墜。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官員們紛紛逃亡,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片混亂。


    在這個關鍵時刻,一些有遠見卓識的人開始意識到,如果再不采取行動,大明必將滅亡。他們暗中聯絡各方勢力,試圖勸說崇禎皇帝改變主意。這些人深知,隻有通過議和,才能爭取到喘息的機會,為明朝贏得一線生機。然而,朝中的反對聲音依舊強烈。那些自命清高、堅持所謂氣節的大臣們,堅決反對議和。他們認為議和是一種恥辱,寧願戰死也不願屈辱求和。這種固執己見的態度使得朝廷內部矛盾激化,進一步加劇了明朝的危機。


    滿朝文武真的都是“亡國之臣”嗎?整個朝堂都彌漫著一種無可救藥的偏執氛圍,誰要是敢提議和談,誰就不會有好下場。為什麽會這樣呢?


    其實,那些朝廷上的閣老、尚書、侍郎們未必不清楚真實的情況,他們也知道議和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家國大義早已被個人利益和派係立場所綁架,他們必須讓自己所在陣營的主張得以延續,隻有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權勢地位。即使明知自己的主張是錯誤的,他們也要在別人麵前努力證明它是正確的。一旦他們的主張得不到認可,就很容易被政敵抓住把柄,從而陷入絕境。


    這就是利益小集團爭權奪利內耗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他們總是把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將家國大義拋到腦後。他們隻關心自己的個人小節,而忽略了國家和民族的大局。這種自私自利的行為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萬曆皇帝站在宮殿的庭院裏,仰頭望著湛藍的天空,臉上露出一絲無奈和疲憊。他的目光顯得有些迷離,似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在這個時刻,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在位時期的種種經曆。明朝的黨爭問題在他的時代已經變得十分嚴重,而這一現象早在嘉靖年間便已初現端倪。當年,嚴嵩曾利用與蒙古人的議和事件,成功地陷害並處死了首輔夏言。


    別說崇禎朝了,萬曆深知自己作為皇帝,也曾與東林黨展開過長達二十年的激烈鬥爭,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他感到無比的沮喪和失落,因為他明白——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黨爭問題已經根深蒂固,難以輕易改變。這種積重難返的局麵讓大明王朝陷入了一條無法回頭的死路。萬曆心中充滿了憂慮和不安,他不知道未來的日子將會怎樣,國家又該何去何從?


    【督師孫傳庭肩負著剿滅闖王李自成的重任,但卻麵臨著巨大的困境。他既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也缺乏人力物力等必要資源。這些資源全都掌握在陝西當地的豪強士紳手中,而這些人又與朝廷中的閣老尚書們勾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對於他們來說,隻要自己能夠保住平安無事,就不在乎外麵是否洪水滔天、民不聊生。這種局麵讓孫傳庭感到無比憤慨,他深知這些人的自私自利行為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多大的災難。然而,麵對如此強大的勢力,孫傳庭也隻能無奈歎息。他明白要想改變現狀並非易事,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來打破這個堅不可摧的利益鏈條。


    而孫傳庭最缺的就是時間,但他又能有什麽辦法呢?無論是崇禎皇帝還是滿朝文武,甚至包括地方縉紳都在催著他趕緊出兵。


    他們可不會管孫傳庭到底有沒有準備好,也不在乎孫傳庭需要多少時間來訓練士兵、籌集糧草和裝備。


    他們隻知道孫傳庭已經有了一支軍隊,就應該立刻出征去平定叛亂。麵對這樣的壓力,孫傳庭隻能無奈地率領區區三萬新兵主動進攻擁有數十萬大軍的李自成。


    這一戰的結果可想而知,孫傳庭雖然英勇奮戰,但終究無法抵擋敵人的強大攻勢。最後,孫傳庭戰死沙場,明朝失去了最後的希望。這場悲劇不僅讓人們感到惋惜,更讓人對明朝末年的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深感痛心。


    在這個世界裏,已經不存在所謂的是非黑白了,隻剩下了利益的爭奪。在這種環境下,又有誰能讓人相信呢?大多數人都不得不戴上虛偽的麵具,說著違背自己本心的話語。那些頭腦不清醒的人,還在不停地說著胡話;而那些正常的人,則選擇沉默不語。這就是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弊端,難以改變,而且越往後就越難以回頭。除非有一副強勁的藥劑,否則很難讓它重新煥發生機。


    然而,崇禎皇帝卻缺乏足夠的魄力與手段來扭轉這種局麵,他隻能像一個無助的孩子一樣,被時代的洪流推著前進,茫然無措地隨波逐流。每走一步都是那麽艱難,每一次的決策都是那麽猶豫。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這一切,但又不甘心就這樣沉淪下去。於是,他隻能默默地看著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敗,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痛苦與無奈。】


    天幕之下,大明諸位皇帝再次陷入了沉默之中,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安靜下來。而在這其中,萬曆四十六年的天空顯得格外凝重,那片深邃的藍色似乎承載著無盡的憂慮和不安。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一個個人名被提及,這些名字猶如星辰般閃耀於曆史的長河之中。孫傳庭、陳新甲、楊嗣昌、孫承宗、盧象升等等……


    萬曆46年,他們或是已經成為朝廷中的重要官員,或是剛剛踏上仕途的年輕人。每個人的命運都如同一顆棋子,在這棋盤之上,他們將麵臨無數的挑戰與考驗。


    此刻的大明王朝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內憂外患交織在一起,使得國家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這些人肩負著拯救國家的重任,但麵對如此複雜的局勢,他們又該如何抉擇?是堅持自己的信念,還是順應時勢?每一步決策都可能影響到國家的未來,甚至決定著大明王朝的生死存亡。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之後的那些大明朝臣們,必然會對他們之前的種種行徑悔恨不已!在北京被圍困的那驚心動魄的最後三日裏,大明的群臣竟然做出了令人痛心疾首的抉擇——他們無情地背棄了自己的君主,緊閉自家門戶,更有甚者已摩拳擦掌,打算敞開城門去恭迎那位即將君臨天下的新帝,其情狀恰似二百餘年前南京城中那幫建文臣子滿心歡喜地迎接高舉“靖難”大旗而來的燕王朱棣一般。


    然而,今時今日與往昔有所不同,昔日不過是朱姓家族內部叔侄之間的權力紛爭,而今卻是改天換地、江山易主之變!可這幫愚蠢至極的大臣們卻還天真地認為,無論何人登上皇位,都必定離不開他們這群所謂的能臣幹吏,他們依舊能夠作威作福、享盡榮華富貴。


    故而,當身處絕境、四麵楚歌的崇禎皇帝心急如焚地敲響召集眾臣的大鍾之際,竟無一人挺身而出響應聖召;


    當崇禎無奈之下派遣宦官四處尋覓賢臣良將之時,那些平日裏滿口忠義的大臣們卻毫不猶豫地關閉了自家府門,仿佛要將這世間的一切責任與道義統統拒之門外……


    當崇禎皇帝滿心焦慮地派遣親信之人,將自己那三個寶貴的兒子送往皇後父親周國丈的府邸時,他或許從未想過,即便是這位與皇室關係最為緊密的親人,竟然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拒絕。也許,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刻,周國丈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打算,甚至可能準備好了將自己的第二個女兒獻給即將登上皇位的新君——李自成。


    時間來到 3 月 20 日,也就是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後的次日清晨。京城內的局勢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昔日裏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王公大臣們,此刻卻像是一群驚慌失措的綿羊,紛紛排隊向新皇帝李自成表達忠心,並殷切期望著能得到一官半職,以保全他們那堆積如山的豐厚家產。


    然而,麵對這群曾經讓自己望塵莫及的達官顯貴、科舉出身的權勢人物,原本如草芥般卑微的闖王及其部下們徹底震驚了。盡管他們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叛逆之徒,背負著“賊寇”的罵名長達十餘年之久,但在內心深處,他們依然堅守著最起碼的忠孝仁義之道。


    如今看到皇帝孤獨地懸梁自盡,身旁僅有一名忠誠的太監相隨陪葬,這種場景深深地刺痛了李自成以及他身邊的大將劉宗敏和牛金星的心。刹那間,他們心中原有的自卑感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對這群毫無廉恥之心的高官權貴們的極度鄙夷……】


    “一群混賬東西!朕之大明辛辛苦苦供養文士已達二百餘年之久,怎會培育出如此厚顏無恥之輩啊!”朱元璋站在那猶如蒼穹般遼闊的天幕之前,怒發衝冠,聲嘶力竭地痛斥著。


    而與他一同破口大罵之人,還有坐鎮北平的燕王朱棣。


    不僅如此,來自各個不同時空國度的帝王們也紛紛加入到這場憤怒的譴責之中,其中包括明宣宗朱瞻基、嘉靖皇帝、萬曆皇帝等等。


    突然之間,一聲震耳欲聾的怒喝從明宣宗所在的時空中傳來:“你們這群無父無君、背主負義的卑鄙之徒!”眾人紛紛循聲望去,隻見竟然是身為明宣宗太子的朱祁鎮站在那浩瀚無垠的天幕之下破口大罵,很明顯,此刻的他尚未意識到自己接下來將會有多麽糟糕的表現。


    朱祁鎮繼續毫不留情地痛斥著:“想想看,我大明朝廷一直以來都對你們這些文官予以高度重視,賜予你們至高無上的權力與無尚的榮耀,可你們卻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報答朝廷嗎?”一時間,眾多大臣們皆嚇得膽戰心驚,一個個緊閉雙唇,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萬曆皇帝愈發惱怒,怒不可遏地咆哮道:“來人啊!等會兒但凡在這天幕之上顯現出任何一個不忠不義之人,統統給朕拉出去斬首示眾!”


    就在這時,那位剛剛唯一被開幕給點了名、先前還因自己的女兒成為末代皇後並跟隨崇禎一同殉國而自認為這是一種無上榮光的周國丈,此時此刻仍未察覺到危險的降臨。然而,侍衛們沒有絲毫猶豫,迅速上前,一把將他拖拽了下去。


    周國丈驚恐萬分,隻能不停地高呼:“陛下饒命啊!”但是卻根本不敢為自己辯解半句——畢竟如今的他年齡未滿三十,而他的女兒也不過才十幾歲而已。


    然而,萬曆卻絲毫沒有動搖之意,因為他心裏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對這些人采取果斷且嚴厲的手段,那麽大明王朝遲早將會葬送在他們的手裏。此時此刻,那些稍微計算了一番時間,發現極有可能會親眼目睹二十五年後大明走向滅亡的臣子們,內心早已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們戰戰兢兢地祈禱著,希望待會兒天幕之中不要出現自己的姓名。


    毫無疑問,還有數之不盡的臣子們紛紛破口大罵那些投靠賊寇的大臣們。這些臣子們都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要麽就是深深地明白自己很難活到大明徹底崩潰的那一天,因此堅信自己絕對不會成為那幫卑躬屈膝、向敵人投降之人中的一份子;要麽就如同之前那天幕所提到過的那樣,比如像孫傳庭、盧象升、袁崇煥等等這樣的忠義勇士,由於這場天幕的實時直播,幸運地被萬曆皇帝發掘出來,並且獲得了晉升官職的殊榮。


    【曾幾何時,李自成所統領的那支浩浩蕩蕩的農民大軍也曾成功地攻克了諸如洛陽、襄陽以及西安之類至關重要的堅城要隘。然而,令人詫異的是,在此期間,主動歸降者寥寥無幾,即便偶有投誠之人,亦多為武職將領,又或是身份地位至多不過舉人的失意官吏,抑或長久以來備受冷落、難以施展抱負之輩。


    對於李自成而言,朝廷命官就應有這樣的風骨氣節,甚至他還做好了,如同李世民那樣,寧肯讓那些前朝臣子們痛罵,還大方的赦免他們的預案。畢竟,在此前,每當李自成的農民軍經過苦戰奪取一座城池之際,對於那些聲名遠揚且拚死抵抗到底的地方官員們,他反倒常常會手下留情,予以寬容。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北平,他居然見到了這樣一批人——那些身居高位、權勢熏天的大人物們——他們的所作所為,實在是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國庫裏竟然空蕩蕩得如同荒野一般,甚至連老鼠都會被活活餓死。可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每一份由大臣們呈上的禮單,其價值動輒高達數萬兩白銀……


    那位曾因遭受奸人誣陷,無奈之下投身於農民軍的前任舉人——如今新上任的大順朝丞相牛金星,他的府邸門前更是被一群手持黃金、白銀和珍貴古玩的明朝臣子們圍得水泄不通。


    望著眼前這些昔日自己隻能仰望、高攀不上的人物,牛金星的臉上充滿了鄙夷之色。他轉頭對身旁的另一員大將劉宗敏說道:“誰說北京城沒有錢財?隻要去這些大臣家中搜查一番,還不是應有盡有?”


    劉宗敏聽聞此言後,不住地點頭,表示認同:“想當初咱們攻打洛陽城成功之後,舉辦福祿宴,單單從福王朱常洵那兒搜刮出來的銀兩,就多達數百萬之巨啊!依我看呐,這座偌大的北京城,其價值恐怕起碼相當於數十個福王的財富總和吧?”說罷,他眼中閃過一絲貪婪與興奮之色。


    緊接著,一聲令下,北京城內頓時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原本繁華熱鬧的大街小巷,瞬間變成了強盜肆虐之地。昔日那些高高在上、養尊處優的王公貴族們,如今卻成了被掠奪的對象。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家中的金銀財寶、古玩字畫、甚至美女被洗劫一空,心中充滿了絕望和恐懼,卻又無可奈何。


    而那些平日裏受盡欺壓的百姓們,則趁機加入到這場瘋狂的搶奪行動中來。他們或許並非出於貪婪之心,更多的是對這些權貴階層長期以來的不滿與憤恨的一種宣泄。一時間,整個北京城都沉浸在混亂與喧囂之中,哭聲、喊聲、叫罵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首悲壯的交響曲。


    對於曾經的公卿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般的浩劫。他們怎麽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落得如此下場。曾經的榮華富貴如同過眼雲煙一般消散無蹤,留下的隻有無盡的痛苦和悔恨。此刻,他們終於體會到了什麽叫做亡國之臣。但一切都已經太晚了,他們隻能默默地承受著這一切,祈禱著這場災難能夠早日結束……】


    同時天幕上有字幕解釋“福?宴”——


    【福王朱常洵被封為藩王後前往洛陽,便開始肆無忌憚地四處霸占土地,將百姓們賴以生存的田地強行據為己有。不僅如此,他還變本加厲地搜刮民眾的財富,使得當地人民苦不堪言,他自己則過著極其奢侈豪華的生活。


    時值明朝末年,河南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麵臨饑餓和死亡的威脅。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朱常洵寧願看著滿倉的糧食發黴腐爛,也不肯拿出一粒米來救濟那些嗷嗷待哺的饑民。


    當李自成率領著數十萬氣勢洶洶的農民軍逐漸向洛陽逼近時,福王依舊不知悔改,守著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卻連守城官兵的溫飽都置之不顧。最終,城池被攻破,這位體態臃腫、重達二三百斤的福王由於行動不便,根本無法逃脫,隻能乖乖落入起義軍之手。


    麵對著這個體重驚人的福王,李自成心中充滿了憤恨和鄙夷。他下令讓人將福王用水仔細清洗幹淨,再用鋒利的工具剔除他的毛發,拔掉他的指甲。做完這一切之後,李自成又派人從福王的後花園裏捉來了幾頭鹿,把福王和這些鹿一同扔進一口巨大的鍋中燉煮,這場殘酷而荒誕的盛宴因此得名“福祿宴”。】


    在那遙遠的萬曆四十六年時空,時光仿佛凝固在了這一刻。原本還信誓旦旦地叫嚷著絕不做亡國之君的福王朱常洵,此刻正呆呆地佇立在洛陽的福王府內,宛如一個癡傻之人,滿臉都是茫然和無措。


    他仰望著頭頂上方的天幕,似乎想要從那裏尋找到答案。然而,傳入耳中的卻是一連串陌生而又令人心悸的詞匯:“福?宴”、“幾百萬兩銀子”以及“幾十個福王”。這些詞語如同魔咒一般,在他腦海中不斷盤旋回響,讓他感到一陣天旋地轉。


    朱常洵瞪大了眼睛,試圖理解這些話語背後所隱藏的深意。可是,任憑他如何絞盡腦汁,也無法參透其中的奧妙。他隻覺得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恐懼,仿佛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正在將他拖向無底的深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