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十年五月,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就在這個美好的時節裏,洪承疇迎來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重大任命——西南五省經略!此消息一出,猶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眾人皆知,這位降清的明朝經略大人從此又回到了在明朝時候的飛黃騰達之路,其官職如火箭般飆升。


    首先,他被封為太保,緊接著太子太師的高位又降臨到他頭上。雖然此時順治根本就沒有立什麽太子,但卻使得他在朝堂之上的地位愈發尊崇。隨後,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的頭銜也收入囊中,彰顯出他在文化領域的卓越才華。而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一職,則賦予了他掌控軍事與監察大權的能力。


    如此眾多且重要的職務集於一身,洪承疇所肩負的責任自然也是極為繁重。他需要全麵負責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區的軍務以及糧餉事宜。為了確保他能夠順利開展工作,清廷特意頒發了一道敕書給他,並明確表示:“一切剿撫之事皆由你來定奪,隻需事後上報即可。”


    這份敕書給予了洪承疇極大的自主權,其權力之盛,甚至連那些八旗滿洲的親貴將軍們也不得不聽從他的調遣指揮。


    洪承疇管轄的地域範圍極其廣闊,涵蓋了湖廣、江西、廣西、雲南、貴州整整五個省份。相較於他昔日在江南招撫時所管理的區域,如今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如此,隨著管轄範圍的擴大,他手中掌握的權力也變得更為強大。五省之內的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各級官員,無一不對他言聽計從。


    他手中所掌握的便宜行事之權可謂廣泛而巨大。例如,他擁有調動朝野上下、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的所有文武百官前往“軍前及地方”的權力。


    不僅如此,對於其所轄範圍之內各個省份的文武官員,不論是升職、調動、補缺,還是調任等事宜,皆由他一人說了算。


    甚至那些文官五品以下以及武將副將以下的人員,如果膽敢不聽從他的命令,他有權先將其斬首示眾,然後再向朝廷稟報。


    總而言之,但凡與軍前事務相關之事,隻要是他想要任用之人,便無人能夠阻擋,就連吏部和兵部都對他無可奈何。


    而且,當他需要錢糧時,戶部必須即刻滿足他的需求,不得有絲毫的拖延。長此以往,六部幾乎成為了專為西南軍前服務的衙門。


    洪氏牢牢地掌控著軍事、政治、刑法、財政等諸多重大權力,其手握的兵權之重,在當時簡直無人能與之相提並論。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也反映出清廷在西南麵對李定國為代表的大西軍已經陷入絕境,毫無其他選擇可言。洪承疇此番奔赴湖南,根本沒有任何退路可尋,唯有拚死一戰,方才有一線生機。這個生機不僅是滿清的生機,當然也包括洪承疇的,這一次要是失敗了,南明那邊洪是回不去了,滿清那邊他也沒有出路了,隻有死路一條。


    順治十年閏六月初五,陽光灑落在古老的京城,洪承疇征調五十餘艘堅固的船隻。這些船隻一艘接著一艘停靠在運河碼頭邊,等待著即將開始的征程。


    與此同時,一千多名隨行官兵整齊列隊,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士氣高昂。


    而那些矯健的戰馬,則被留在陸地上。它們嘶鳴著,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征途。就這樣,船隊沿著蜿蜒的運河水道緩緩前行,而馬匹則在陸地奔騰,二者齊頭並進,一路向南,直奔湖廣而去。


    先是運河,然後又是長江,經過數月的艱苦跋涉,洪承疇率領的隊伍終於抵達了武昌。此時已是十一月初十,冬日的寒風凜冽刺骨,但洪承疇心中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稍作休整後,他又繼續揮師南下,朝著湖南長沙進發。當春風拂過大地,帶來勃勃生機之時,洪承疇於次年春天的三月十二日抵達了長沙。


    早在離開北京之前,洪承疇便深思熟慮,提出了一套具有鮮明傾向性的戰略思想。他深知自己肩負著五省經略的重任,使命重大。其目的不僅在於平定叛亂、剿滅流寇,更重要的是安撫百姓,讓他們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麵對眾多南明軍隊的脅從人員,若隻是一味地采取強硬手段進行圍剿,恐怕難以徹底根除禍患。因此,他認為必須采用招安之策,將那些被迫跟隨南明軍隊的人爭取過來,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安定與和諧。


    當然,對於那些“冥頑不靈、負隅頑抗”的南明軍隊頭目,洪承疇也絕不手軟。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對這些頑固分子予以堅決打擊,招安工作也很難順利推進。所以,他製定的策略是以政治手段招安“脅從”為主,同時輔以“真剿”的軍事鎮壓。通過這種方式,逐步削弱南明抗清武裝的有生力量和生存土壤,待時機成熟時,再發起決定性的軍事決戰,一舉奪取最終的勝利。


    要說起這一招啊,那可真是有著一段不為人知且驚心動魄的曆史淵源呐!想當年,洪承疇在清剿高迎祥、張獻忠所率領的農民軍時,可是憑借著此招而聲名遠揚。這一招法猶如一把利劍,直刺敵人要害,令農民軍聞風喪膽。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崇禎皇帝實在是太過心急了些。就在洪承疇即將徹底殲滅張獻忠以及高迎祥的繼承者李自成之際,一道聖旨突然降臨,將他調離前線,命其趕赴遼西與皇太極展開激戰。如此一來,原本大好的局勢瞬間發生逆轉,給了張獻忠等人喘息之機,並得以重新崛起。


    事隔不過十多年,如今洪承疇再次麵對已然脫胎換骨的大西軍。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毫不猶豫地再度使出了當年的那套看家本領。由此可見,他對於當前複雜多變的戰局把握之精準,簡直堪稱神來之筆!不但與清廷當時的總體戰略走勢如出一轍,更是戰略相持階段下的一種必然選擇。


    為了能夠順利達成這一戰略目標,順治十一年三月十二日這天,洪承疇更是毅然決然地拋開了那些繁文縟節的正式官僚機構,在長沙設立了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幕府。在這裏,他可以不受任何束縛,隨心所欲地調兵遣將、運籌帷幄,一切隻為了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


    長沙幕府啊,那可真是聲名遠揚!想當年,洪承疇大人奉命經略西南之時,這長沙幕府便是他的核心指揮所。在這裏麵工作的人員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陣營:


    其中一波乃是經略經製直轄的官員和吏目們,這些人就如同長沙幕府的中堅力量一般,是幕府裏固定的幕僚。他們兢兢業業地為清廷效力,每月按時領取著來自清廷的豐厚俸祿。


    而另一波則是由洪承疇大人親自從各地邀請而來的額外幕客。這些幕客大多出自湖南及其周邊地區的名門望族、士紳階層。他們依附於洪承疇大人,以其為依靠謀取生計。


    除此之外,那些隸屬於長沙府以及在洪氏管轄之下的各督撫提鎮等,但凡參與到相關事務的討論與決策中的人員,也統統被視為長沙幕府的一份子。


    如此一來,這長沙幕府真可謂是規模宏大,不僅人數眾多,而且人員構成極為繁雜。他們有的出身官宦世家,有的則是地方豪強;有的飽讀詩書,有的則精於權謀。然而,盡管眾人身份各異,但卻都在這個龐大的幕府體係中各司其職,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正因為有了這麽一群形形色色的人物匯聚於此,才使得長沙幕府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了左右西南局勢的關鍵所在。


    幕府所肩負的首要職能便是派遣得力人手對清軍占領下的湖南各個地區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與統治。在長沙及其周邊的道、府、州、縣等地,絕大部分的地方官員皆由幕府成員出任。


    這些人已經是清廷派往湖南的第三批地方官了,此前兩批麵對反攻的明軍,要麽被殺,要麽逃跑了。這第三批人中的大多數都有著特殊的身份標識,例如“軍前供事”“軍前效用”或是“隨征”人員等等。這些人或是洪氏從京城帶出,又或是其一路南征途中所征召而來的幕僚。他們身負重任,負責管轄清軍所占區域,具體涵蓋範圍大致有嶽州、常德、長沙、衡州、寶慶、永州、郴州等諸多府城。


    在洪承疇堅持不懈地多方努力之下,眾多來自湖南本地以及其他地區的流亡士紳和為官之人,紛紛接踵而至,踏入了長沙幕府的大門,進而成為了洪承疇身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沙幕府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其規模逐漸壯大起來。


    這些新近加入幕府的成員們可謂是人才濟濟,各具特色。其中一部分人早在明朝時期便已功成名就,聲名遠揚;而另一部分人雖然尚未取得顯著成就,但同樣身懷絕技,擁有過人之處。他們要麽是英勇無畏、善於征戰的猛將,要麽是在地方上頗具威望和號召力的人物,更有甚者,曾在南明政權中擔任要職,位高權重。然而,如今他們都在洪承疇這個榜樣力量鼓舞下轉變立場,投身於長沙幕府之中,這無疑充分彰顯出了洪承疇所推行的招撫策略之高明與有效。


    這些人加入洪承疇的幕府之後,各自肩負起形形色色且至關重要的戰略使命。他們不僅僅充當著普通民眾眼中的“帶頭大哥”角色,引領著眾人前行;更是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分化和瓦解抗清武裝力量的實際行動當中。通過種種手段,他們致力於削弱抗清武裝賴以生存的群眾根基,從而助力洪承疇順利達成其既定的戰略目標。正因如此,他們為穩定湖南局勢立下了赫赫戰功,使得原本錯綜複雜的局麵漸漸變得清晰明朗起來。


    在長沙幕府之中,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物存在——專門負責招安工作的幕僚們。這些人肩負著重大使命,憑借自身廣泛的人脈關係,不辭辛勞地奔赴那些抗清武裝活動頻繁的地區,展開招安工作。他們猶如穿梭於亂局中的使者,努力說服那些反抗者放下武器,歸順朝廷。


    而在整個招安行動背後,貫穿著洪承疇所提出的“以招安‘脅從’為主,軍事決戰為輔”的戰略思想。這些負責招安的幕僚們,成為了該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得不說,洪承疇通過長沙幕府進行招安之舉成效斐然。首當其衝的便是成功彌補了清軍兵力不足這一明顯短板。要知道,在廣袤且地形複雜多變的地域作戰,兵力是否充足往往決定著戰爭勝負的走向。如今,通過招安大量原本敵對的力量加入己方陣營,使得清軍在麵對複雜地形時也能夠遊刃有餘地施展拳腳,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時間來到順治十三年,當時擔任荊州總兵的鄭四維察覺到湖北荊門距離南明軍隊盤踞之地過近,心中不禁擔憂起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向朝廷提議將安陸的駐防部隊調遣至荊門,以此增強該地的防禦力量,確保一方平安。


    要知道,那位於安陸下方的鍾祥、潛江、景陵以及沔陽等州縣,其周邊可謂是湖泊環繞,一直以來便是綠林好漢頻繁活動的區域。而在東麵與北麵的黃州和德安兩地,同樣存在著眾多“土匪”對這一帶虎視眈眈,他們猶如隱藏在暗處的惡狼,時刻準備伺機而動,製造混亂和事端。麵對如此複雜嚴峻的局勢,洪承疇深感棘手卻又無可奈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想出了一個折中的應對策略。那便是將安陸原本的駐防部隊拆分開來,其中一部分被調遣至荊門,以增強那裏的防守力量;而另一部分則繼續留守安陸,堅守本地的防線,以防備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


    顯而易見,湖北省內各個地區的抗清武裝力量巧妙地占據了對他們極為有利的地形地勢。這些地方或是山勢險峻,或是道路崎嶇難行,讓清軍陷入了極度被動的局麵。麵對如此天險,清軍被打得狼狽不堪、暈頭轉向,簡直是防不勝防。


    且不說清軍本身的兵力是否充足,即便擁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在這樣複雜艱難的地形麵前也是有勁無處使。曾經,隻要滿兵一出現,那些南明軍隊便會迅速逃跑,等清軍走了,他們就又打回來,而且這裏的山路崎嶇不平,馬匹根本無法奔跑馳騁,大大限製了清軍騎兵的戰鬥力和機動性。就連湖廣總督祖澤遠都深知其中厲害,根本不敢輕易調遣滿兵前來剿滅這些南明軍隊。


    然而,洪承疇經常派遣一名幕僚孤身前往,往往能夠收獲奇效。這些幕僚憑借著自身的三寸不爛之舌,有時候甚至比千軍萬馬正麵交鋒還要顯著。比如陳宏範成功招安黃州山寨,以及廖文英招安連陽八排山寨等事件,便是十分典型的例證。由此可見,長沙幕府在這場戰爭中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再次展現了它的非凡之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張061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張0612並收藏解說南明痛史,老朱氣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