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並立,素為吾國政社史重心。周製平民有氏無姓,暗示貴族-宗法聯結於族姓。戰國禮製崩壞,平民初帶劍。[26]以氏亂姓,流風所及,後人視姓、氏為一物,不複體現其宗族地望。顧亭林(炎武)以此係諸夏一劫,言之傷懷。姓即族號,據此則萬眾可集。項王、田橫皆舉族起,諸項、諸田即彼基本武力。無姓即無族,如高祖即標準核心家庭,長嫂為小家計,不容小叔坐食。貴人聚族則有勢,原子化小家庭勢分力微,昭然可見。


    賈生怨秦氏小家庭薄情,非獨有愛大家族恂恂有禮,實係儒門眷眷於封建基本價值觀之自然結局。商君奉行社會政策,破析大族,獎勵小家,乃至於男二十不分家有罪,其間亦有強君弱族之心,蓋貴族勢大多賴其族大。秦亡六國,徙其大族入關;山東豪俊亡秦,亦以貴族為凝結核。諸將出身平民者,多立六國後人以自蔽。例外者極少且速亡,足證商君所畏不虛。


    後人以促進移民墾荒、增殖人口諸經濟因素解讀商君家庭政策,實則內地平民亦行小家,邊地貴族率皆大族。唯小家有節製生育動機,大族繁衍最便。此事唯置於儒法及封建-郡縣鬥爭背景始能理解。法家基本立場在於:蕩平中間社團,以申主威。貴族及其所賴之大族即為中間社團主力。故高祖徙豪民、文景鋤遊俠、武帝用酷吏皆秦政反貴族主義之延伸。汲黯責孝武“內多欲而外施仁義”“以儒術緣飾吏治”,正中要害。


    儒生和平演變秦政,以天變挾君,以古道誘君,尤欲刷新大家族以重建中間社團。唱孝道、尊祖靈乃化平民核心家庭為新式大家族之不二法門。新式大家族不含舊封建尚武尚榮意義,而以柔弱好文之儒術綱維其間,以免受時君之忌。儒化家族播種於元平之際,收獲於明章盛世。故司馬溫公(司馬光)、梁任公皆頌東漢風俗之美。核心家庭退出國史一千八百年,至民國末年零星再現,恢複主流地位亦賴新秦之力。


    儒生秦政之體麵妥協(獨尊儒術)奠定傳統社會基本規模。郡縣武斷之治不可廢,而文臣皆用劇秦頌周之儒徒。儒教失之於政治者,收之於社會。大家族終得普及,唯儒道必盡去封建之剛烈以媚時君。後之大族最盛者無過六朝王、謝,皆以文墨書香顯,非如此不能諧於百代秦法。


    忠孝為先,折射家國並立,然忠偽而孝真,至亂世則難欺。華人大家族情結素為保全殘民於季世之首要救生筏。無此,以周期性屠民之慘,華夏早為羅馬之繼。儒生行柔道,雖於節製獨夫無用,而於苟全民族種子,不為無功。今之華夏皆此柔術所苟全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華夏到中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仲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仲敬並收藏從華夏到中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