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始劫以來,每個人所經曆的因果輪回不計其數,施恩的還沒有報,欠債的還沒有還。有善業,有惡業。情感勾連,妄想浮沉。如一團麻,到處都是疙瘩,剪不斷,理還亂。
這些業就逐漸形成了障,遮蔽了我們的心,讓明珠蒙塵,迷失在凡塵俗世,難見大道。
當一個人要飛升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成了負擔,將他牢牢牽扯,如負重山。
比如,我們要去一個新的城市,需要換一個當地的手機號,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的那個號用得太久,捆綁的東西太多了。微信綁定了這個號,支付寶綁定了這個號,郵箱綁定了這個號,原先的朋友要逐個地通知,銀行的短信通知要修改,淘寶的收貨人信息要更改,域名的聯係人電話要更新,各個平台登錄的驗證碼手機號要修改,要通知孩子學校的老師,通知學生的家長,通知客戶,通知甲方,通知…………
這就是我們這個號欠下的債,一個一個都需要還上。有一個坑沒有填上,麻煩總有一天會找上門來。
一個要登上天路的人,有更多的這樣的債要還。
經常聽到修行者說的一句話就是:塵緣未了!
這種債就是由因果律決定的作用在我們身上的業力。是套住修行人的枷鎖,是修行人登天路上的絆腳石。
業力未盡之人,佛也渡不了他。
一個人無始劫以來所積累下來的業力,不會因為人肉體的消散而消除,隻會和自己形影相隨,生死不離。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一個人要想消業,自然就得從最容易造業的地方消起。一個人的大多數業障都源於人的“身口意三業”,即人的行為、言語和思想三個方麵。
善護身業,就是規範身心舉止,不為傷天害理之事;善護口業,就是要注意言辭談吐,不譏諷,不言語傷人,不傳外界謠言;善護意業,則是要攝行正念,內心向善。若能切身實際的做到這三點,善緣即成。
業力緣於意識,善業惡業皆不過一念的抉擇。因此,三業中以意業為重。守住善意,自然地就護了身業和口業。
善業感生善道,惡業感生惡道,隻有時常保持一顆純淨向善的心念,才能將業障逐漸褪去,得證大道。
當業力現前時,神通也不敵,逃是肯定逃不掉的,連佛也不能免。
李二狗當然也不能免。
這已經不僅僅是功夫的問題了,而是要廣結善緣,消除惡業,方得進步。
事實上,李二狗的善根是非常深厚的。不然他也不能獲得昆侖境這樣的大造化。
從這一世來看,李二狗已經還了許多債。他出生在最貧困的家庭,經曆了呆傻的二十多年,受盡了冷眼和欺淩,吃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累,遭了許多罪。
經曆了這麽多,並沒有讓他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也並未生出對社會的仇恨。相反地,他總是以善意待人,慈悲為懷。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靠這樣的速度來還債不知要經曆多少世,多少劫,才能完成。
產生業力的根本是意念,消除業力最快的是願力,宏願。
這願力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正念,沒有一點投機取巧的成分。如果為了快速消除業力,發一個並非出於真心的假意願,不但不能消業,還會造業。
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些宏大的願力,普通人是發不出來的。鸚鵡學舌地嘴上發一遍,那也是自欺欺人。
普通人隻能發個小願,還要能還上,還不上,還沒有用。
業力深重之人,在修煉的時候特別容易走火入魔。這並不是因為真氣所走的路線不對造成的,那最多也就是個氣機亂竄而已。走火入魔多是因為缺少正念,修煉的動機不純,或者以前的生生世世欠下的業債太多。
這樣的人,會被認為是缺少善根,或者沒有佛緣。
但是,業力再深重之人,隻要真的能一心向善,發大誓願,業力也能快速消除。其極端的情況就是:十惡不赦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就是意業為重的道理。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晚節不保,還不如老妓從良。
《玄門秘境》開宗明義,修行之人,要護正念,發善願,行善行,以消惡業。否則,難入玄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方可成就。
消業是基礎,如果搞不定,修煉都是空話。有了這個作為基礎,才能蕩滌塵埃,重現明珠的光輝。修得的元神才純正,光明。
如果做不到,也就隻能練練精氣神得了,三花聚頂也就是凡夫修行的極限了。
但是書中並未講什麽是善,什麽是惡,李二狗隻能自己去揣摩。
他想起了《呂氏春秋》中子貢贖人的故事: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的補償金。孔子知道後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再也不會從別國贖回奴仆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並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送他一頭牛表示感謝,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許多事情,我們認為的善,其實並不一定是真善,我們認為的惡,也不一定就是真惡。
有一些有錢人,動不動就買個鳥放生,還到處宣揚。於是就有人專門抓來鳥賣給他。這不但不是消業,而是在造業了。他放生隻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客觀的結果是,他受了虛名,傷害了更多的鳥,是大惡一件。
那麽,孔子說的就一定對嗎?
其實,如果子貢不受補償金,並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他隻是覺得金錢於我如浮雲,甚至他都忘記了那人是他贖回來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究竟要如何判斷呢?
關鍵還是要看內心是怎麽想的。有目的的行善,隻是半善。無心之善,才是全善。
在善念上做不到位,退而求其次的,還可以在行動上去主動還債來消業。
這個花樣就多了。
有去做苦行僧的,有治病救人的,有齋僧的,有持戒的,有念咒的,有替人還債的,有放生的,有自殘的,最重要的:還有布施的。
布施,就是送給別人需要的東西。可以是與人財物,可以是解人疑惑,也可以是撫慰人心的一句話。總而言之,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其中,以拯救人心的法布施最受推崇。
當然,布施應該是自願的,不是被迫的,最好是無所圖,沒有功利心,那就完美了。如果還無人知曉,那就是積了陰德。
布施,可以消業,可以得好的果報,可以快樂自己。這就是舍與得的辯證關係。
如果你幫了別人,自己並不快樂,而是盼人回報,甚至還要謀求利益,那就不是布施了,那個叫投資。並不能為你消業。
李二狗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他有那麽多錢,是不是也需要多拿些出來布施一下。
這些業就逐漸形成了障,遮蔽了我們的心,讓明珠蒙塵,迷失在凡塵俗世,難見大道。
當一個人要飛升的時候,這些東西就成了負擔,將他牢牢牽扯,如負重山。
比如,我們要去一個新的城市,需要換一個當地的手機號,這時我們才發現,原來的那個號用得太久,捆綁的東西太多了。微信綁定了這個號,支付寶綁定了這個號,郵箱綁定了這個號,原先的朋友要逐個地通知,銀行的短信通知要修改,淘寶的收貨人信息要更改,域名的聯係人電話要更新,各個平台登錄的驗證碼手機號要修改,要通知孩子學校的老師,通知學生的家長,通知客戶,通知甲方,通知…………
這就是我們這個號欠下的債,一個一個都需要還上。有一個坑沒有填上,麻煩總有一天會找上門來。
一個要登上天路的人,有更多的這樣的債要還。
經常聽到修行者說的一句話就是:塵緣未了!
這種債就是由因果律決定的作用在我們身上的業力。是套住修行人的枷鎖,是修行人登天路上的絆腳石。
業力未盡之人,佛也渡不了他。
一個人無始劫以來所積累下來的業力,不會因為人肉體的消散而消除,隻會和自己形影相隨,生死不離。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一個人要想消業,自然就得從最容易造業的地方消起。一個人的大多數業障都源於人的“身口意三業”,即人的行為、言語和思想三個方麵。
善護身業,就是規範身心舉止,不為傷天害理之事;善護口業,就是要注意言辭談吐,不譏諷,不言語傷人,不傳外界謠言;善護意業,則是要攝行正念,內心向善。若能切身實際的做到這三點,善緣即成。
業力緣於意識,善業惡業皆不過一念的抉擇。因此,三業中以意業為重。守住善意,自然地就護了身業和口業。
善業感生善道,惡業感生惡道,隻有時常保持一顆純淨向善的心念,才能將業障逐漸褪去,得證大道。
當業力現前時,神通也不敵,逃是肯定逃不掉的,連佛也不能免。
李二狗當然也不能免。
這已經不僅僅是功夫的問題了,而是要廣結善緣,消除惡業,方得進步。
事實上,李二狗的善根是非常深厚的。不然他也不能獲得昆侖境這樣的大造化。
從這一世來看,李二狗已經還了許多債。他出生在最貧困的家庭,經曆了呆傻的二十多年,受盡了冷眼和欺淩,吃了許多苦,受了許多累,遭了許多罪。
經曆了這麽多,並沒有讓他喪失對生活的希望,也並未生出對社會的仇恨。相反地,他總是以善意待人,慈悲為懷。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靠這樣的速度來還債不知要經曆多少世,多少劫,才能完成。
產生業力的根本是意念,消除業力最快的是願力,宏願。
這願力必須是發自內心的正念,沒有一點投機取巧的成分。如果為了快速消除業力,發一個並非出於真心的假意願,不但不能消業,還會造業。
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願,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些宏大的願力,普通人是發不出來的。鸚鵡學舌地嘴上發一遍,那也是自欺欺人。
普通人隻能發個小願,還要能還上,還不上,還沒有用。
業力深重之人,在修煉的時候特別容易走火入魔。這並不是因為真氣所走的路線不對造成的,那最多也就是個氣機亂竄而已。走火入魔多是因為缺少正念,修煉的動機不純,或者以前的生生世世欠下的業債太多。
這樣的人,會被認為是缺少善根,或者沒有佛緣。
但是,業力再深重之人,隻要真的能一心向善,發大誓願,業力也能快速消除。其極端的情況就是:十惡不赦之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就是意業為重的道理。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晚節不保,還不如老妓從良。
《玄門秘境》開宗明義,修行之人,要護正念,發善願,行善行,以消惡業。否則,難入玄門。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方可成就。
消業是基礎,如果搞不定,修煉都是空話。有了這個作為基礎,才能蕩滌塵埃,重現明珠的光輝。修得的元神才純正,光明。
如果做不到,也就隻能練練精氣神得了,三花聚頂也就是凡夫修行的極限了。
但是書中並未講什麽是善,什麽是惡,李二狗隻能自己去揣摩。
他想起了《呂氏春秋》中子貢贖人的故事: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可以到國庫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國外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的補償金。孔子知道後說:“子貢做錯了。從今以後,魯國人將再也不會從別國贖回奴仆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並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送他一頭牛表示感謝,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許多事情,我們認為的善,其實並不一定是真善,我們認為的惡,也不一定就是真惡。
有一些有錢人,動不動就買個鳥放生,還到處宣揚。於是就有人專門抓來鳥賣給他。這不但不是消業,而是在造業了。他放生隻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客觀的結果是,他受了虛名,傷害了更多的鳥,是大惡一件。
那麽,孔子說的就一定對嗎?
其實,如果子貢不受補償金,並不是為了沽名釣譽,他隻是覺得金錢於我如浮雲,甚至他都忘記了那人是他贖回來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們究竟要如何判斷呢?
關鍵還是要看內心是怎麽想的。有目的的行善,隻是半善。無心之善,才是全善。
在善念上做不到位,退而求其次的,還可以在行動上去主動還債來消業。
這個花樣就多了。
有去做苦行僧的,有治病救人的,有齋僧的,有持戒的,有念咒的,有替人還債的,有放生的,有自殘的,最重要的:還有布施的。
布施,就是送給別人需要的東西。可以是與人財物,可以是解人疑惑,也可以是撫慰人心的一句話。總而言之,就是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其中,以拯救人心的法布施最受推崇。
當然,布施應該是自願的,不是被迫的,最好是無所圖,沒有功利心,那就完美了。如果還無人知曉,那就是積了陰德。
布施,可以消業,可以得好的果報,可以快樂自己。這就是舍與得的辯證關係。
如果你幫了別人,自己並不快樂,而是盼人回報,甚至還要謀求利益,那就不是布施了,那個叫投資。並不能為你消業。
李二狗給自己提了一個問題,他有那麽多錢,是不是也需要多拿些出來布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