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幹商代大墓,是明帝國建立後主持發掘的第三座商朝遺址。
當白清羽登基稱帝以後,就開始在豫省推行殷商甲骨文的發掘和保護工作。
並且進而發現了殷墟遺址,考古發現了遺址中的婦好墓。
隨後幾十年間,當學界始終以為商朝隻是一個盤踞在北方中國的古文明時,相繼在南方挖掘出來的盤龍城遺址,以及新幹商代大墓都標誌著商朝的勢力一度抵達過南方。
隻是到底是實控,還是羈縻,甚至是表麵的臣服都有待繼續考證。
目前學界普遍支持的觀點是,新幹商代大墓係出於吳城文化圈,墓主人是當時南方吳城文化圈的統治者,以及商朝文明的諸侯之一。
也就是說新幹商代大墓所在地的社會文化,雖然會受到宗主的文化影響,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發展成果。
其中最大的發現,就是吳城文化圈曾經存在的眼睛崇拜。
在新幹商代大墓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七百多種銘刻了意思是“眼”的甲骨文的青銅器,甚至還發現許多青銅器上,都雕刻著由“眼”字甲骨文變種而來的花紋。
同時還有大量的陶器,也繪有眼狀花紋。
這個盤踞在商朝南方的諸侯文明,名叫吳方,當然也有人考據應該叫蜈方,證據就是從大墓中挖掘出來的,刻有被吳城文化圈崇拜的神的禮器。
這是一個由商朝鑄造,下發給諸侯,象征正統的禮器,鑄造風格有著濃鬱的商朝風格,但是花紋和造型卻完全受到了獨特的吳城文化影響。
在圓形的三足鼎身上,盤踞著一隻步足為人類手臂,手掌心都是眼睛,同時每一個環節背上都長著一隻眼睛的猙獰蜈蚣。
濃鬱到惡心的眼睛崇拜,就是蜈方古國社會文化的典型特征。
而周餘臣看著眉心被挖走的胥父,沒由來地想到了這隻蜈蚣。
崇拜眼睛也有劃分,或許是單眼崇拜,或許是異眼崇拜,也有多眼崇拜。
蜈方文化對眼睛的崇拜就是三眼崇拜,考古學家認為,蜈方文化信仰的蜈蚣主神,其每一個環節背上的單顆眼睛,和兩邊的兩隻步足上的眼睛是一組的。
蜈方人認為,人天生就有三隻眼睛,其中兩隻就是步足上的,是工具,所以一生下來就可以用。
而最後一隻,是神背上的,隱藏著神的力量,必須得由神賜予恩賜才能開啟。
所以在新幹商代大墓中,有大量的壁畫描述某某王蒙神與祖先的恩賜,覺醒了神眼,得以成為統治部族的王者。
當然,在反映蜈方古國後期曆史的壁畫上,代表賜予恩賜的神和祖先隊伍裏又加上了戴著青銅麵具的商朝貞人祭司。
至於蜈方古國崇拜的第三隻眼,在現代史學家看來,是對某種可以普遍覺醒的眼部異能的原始崇拜。
這個異能現在俗稱天眼,可以看到一些普通人無法看到的事物。
地球的靈氣環境其實一直是一種由濃鬱變得稀薄的過程,古時候在濃鬱的靈氣環境下覺醒誕生了許多強大的超凡者,他們開創了燦爛的人類文化。
而靈氣並不是源源不斷的,研究表明,太陽係的靈氣來源除了人類的心靈之力補充,唯一外源性的補充就是曆史記載中的妖星。
在古代人類人數還沒有指數型爆炸時,靈氣的唯一來源甚至是隻有妖星。
所以從上一次妖星抵達太陽係,到下一次妖星到來前,靈氣總是越用越少的,在超凡界的解釋是世界正在走向末法時代。
也是因為靈氣趨向於越來越少,所以古代很多人們司空見慣的超凡力量,越是往後,人們越是覺得古人是在胡編亂造。
就比如說這第三隻眼,早一點的人們都覺得人類是不可能有第三隻眼的,不過是古人在自己幻想。
但是隨著新的妖星到來,靈氣複蘇,超凡者不斷覺醒,新的研究表明在人類眉心處,還有一個名為鬆果體的器官。
這個器官擁有豐富的神經係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讓主人提前感知到某些情況。
這種超感,一旦被靈氣異化放大,甚至可以感知到一些普通人感知無法觀察到的東西,這種能力現在被稱作天眼。
加上靈氣的萬能性,或許在古代覺醒了鬆果體異能的超凡者,外在表現也有是第三隻眼的可能。
隨後因為某些事件,導致了蜈方古國對天眼超凡者產生了廣泛的崇拜,最終導致天眼特別容易在蜈方古國覺醒。
於是兩者相互促進之下,將整個吳城文化圈變成了一個崇拜天眼的奇特文明。
現在,胥父的眉心中,代表天眼的鬆果體被挖了,他最後看的一本書講述的是崇拜天眼的蜈方古國文明,很難不讓周餘臣懷疑這些和蜈方古國有關係。
見狀,周餘臣將胥書良請回了分局,仔細詢問了胥父和贛江省那邊的關係,尤其是和蜈方古國的聯係。
不過胥書良對此也知之甚少,他記事起就一直生活在帝下之都,隻和父親回過兩次贛江老家。
他的父親是贛江省雙吉縣人,還是當初在大日皇帝起兵造反時,就加入隊伍的老兵。
當初北方慶朝為了平息南宮第一造反和三藩之亂,將整個關外騎兵分兩批投向了南方。
周餘臣在第二批八旗騎兵經過贛江省時起兵造反,在雙吉縣內的一線天峽穀一舉截斷八旗騎兵以及後麵的綠營步兵,一戰而下全殲八旗騎兵。
當時胥父就是那場大戰負責主攻的線列步兵方陣的後備吹號員。
等到白清羽造反成功以後,胥父又跟隨大部隊來到了帝下之都。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胥父一直沒有結婚生子,等到六十多歲後才想起收養了胥書良。
培養胥書良從大學畢業後,掛在胥父嘴巴上的話語就成了胥書良什麽時候找機會申請調回雙吉縣。
胥父心裏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故鄉,他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回到雙吉縣為家鄉做貢獻。
但是胥書良不願意,他非常排斥去雙吉縣,他人生的三分之一都在帝下之都,他實在對雙吉縣這個名義上的故鄉喜愛不起來。
可以說,他對雙吉縣這片土地,從來沒有一點兒感情,如果不是他的父親是雙吉縣人,他根本不會也不願和雙吉縣扯上關係。
他的世界從小到大就是繁華的帝下之都,他所學的外科技術,是為了給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解決疑難雜症的。
但是雙吉縣中心醫院呢?它每年最多的外科手術僅僅隻是包皮環切手術,這讓胥書良回去幹什麽呢?
所以他排斥,為此和父親吵了好幾次架。
最後一次兩人爭吵,在胥父斥責他虛榮後,胥書良一怒之下從醫院裏辭職,找了一個給死人化妝的工作。
他隻是為了告訴父親,哪怕是在帝下之都給死人化妝,實現的人生價值也遠比在雙吉縣浪費人生來得值得。
因為和父親鬧翻了,胥書良已經好幾年沒有回來了,更是不知道父親最近的人際交往情況。
回顧自己三十多年的記憶,他隻記得父親每年都會和老家的戰友寫賀卡通訊,除此以外還真沒看到他和任何老家的人有聯係。
他們兩次回老家,住的都是旅館,父親在雙吉縣根本沒有任何歸宿。
這也是胥書良想不通的原因,明明在雙吉縣已經沒有親人,沒有財產了,為什麽就非要自己的兒子放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雙吉縣浪費人生呢?
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老家需要他,老家需要他。
但是老家需要的不是一個醫生胥書良,老家需要的是更多的錢,更多的政策傾斜,更多的教師資源,唯獨不需要多一個可以熟練環切包皮的醫生。
明白自己沒法從胥書良口中得到胥父完整的人際關係,周餘臣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到胥書良身上。
他覺得如果要調查清楚胥父的事情,大概隻能去雙吉縣實地調查才行。
而且他外出調查也是有好處的,和合勝那邊的事情已經要收網了,天平網被發現肯定是板上釘釘的。
這個時候他待在帝下之都,無疑是在告訴那個幕後黑手,趕緊注意自己,還不如去外地避避風頭。
就在周餘臣考慮自己是否要外出的時候,他的上級幫他做了決定。
他在告死鴉的最高上級,鳳凰座親自用靈網端口打來電話。
“船底座,一位功勳卓著的老兵,在自己的家中被殺,這件事情已經從普通的刑事案件上升到了政治事件,以你的智慧應該能夠理解我說的話。
就在剛剛,皇帝陛下也向我過問了這件事情。
正好我查看檔案時,發現你也參與了這個案子,現在我向你下達機密任務,你負責去贛江省雙吉縣,暗中調查清楚解放老兵被暗殺的事情,確保沒有任何漏網之魚。
至於明麵上的掩護,很快你們分局的黃局長會來找你幫忙調查另外一個案子,你接下來出差前往贛江省。”
收到命令後,還沒過五分鍾,老黃居然真的來到了重案組。
這次他是來向周餘臣請托的,原來他有一個姓鍾的老同學,算是從小到大一起成長的死黨,他把鍾家的孩子也當做是自己的孩子看待。
但是就在前天晚上,鍾家女兒在下晚自習的途中失蹤了。
鍾家拜托到老黃這裏,老黃查遍了當時鍾家女兒下課回家時會經過的所有路段,最終鎖定住了嫌疑最高的一輛汽車。
可惜因為調查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及城市天網係統鋪設進度的局限,追到那輛汽車最後的蹤跡,是從高速公路下到了贛江省國道。
贛江省那麽大,國道上現在什麽監控設備都沒有,老黃又怎麽能找得到那輛轎車去哪裏了呢?
就算他能找到,他又怎麽能確定,綁架了鍾家女兒的犯人不會中途換車?
老黃思慮了半小時,最終還是決定請周餘臣幫幫忙,作為老領導,周餘臣還是要賣一點兒麵子的。
周餘臣當然不會拒絕,鳳凰座的吩咐已經很明白了,讓他不要明目張膽地去查胥父死亡的事情,而是借著去查老黃請托的綁架案,暗地裏再查胥父的案子。
看到周餘臣那麽輕鬆就答應了,老黃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一半,隨後他不是很好意思地催促周餘臣趕緊動身。
周餘臣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他本著做戲做全套的理念,交接了關於胥父的工作,和胥書良打招呼要去贛江省調查另外一起案子後,就開車前往了贛江省雙吉縣。
坐上車後,周餘臣在駕駛台將放好了鍾家女兒的資料,想著邊開車邊熟悉情報。
“鍾鶯鶯,高三,長得還挺漂亮……”
而胥書良在得知周餘臣放著自己父親的案子不查,中途要去查其他案子,本身是有些氣惱的。
但是一聽到周餘臣是去調查未成年的綁架案,就有些氣消了,畢竟祖國未來的花朵最重要。
哪怕是自己的父親,在天之靈知道周餘臣是去調查綁架案,也不會多說什麽的,隻會問自己一把老骨頭還能開上幾槍,需不需要他一起幫忙。
隻是到底是案子的調查出了岔子,這讓胥書良更加覺得愧對父親。
於是突然,一股念頭突然萌發了出來,隨後如同洪水決堤一般勢不可擋。
父親一直對雙吉縣念念不忘,案發那天周餘臣對著書桌上的書神情莫名。
然後周餘臣放著父親的案子不查,也要去贛江省追查綁架犯。
贛江省!贛江省!
胥書良的腦海裏全部都是贛江省!
於是他莫名其妙地,就想要自己去雙吉縣,調查清楚自己的父親到底和雙吉縣有什麽愛恨情仇,恩怨糾葛。
如果真的是有仇人在雙吉縣,然後又跑來帝下之都害死了他的父親,那麽他就將這個混蛋找出來交給巡捕繩之以法。
到時候,自己帶著父親的骨灰返回故鄉安葬,也能算是葉落歸根,複歸平靜了。
想到這裏,胥書良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躁動,跟殯儀館請了假,就買了去雙吉縣的火車票。
當白清羽登基稱帝以後,就開始在豫省推行殷商甲骨文的發掘和保護工作。
並且進而發現了殷墟遺址,考古發現了遺址中的婦好墓。
隨後幾十年間,當學界始終以為商朝隻是一個盤踞在北方中國的古文明時,相繼在南方挖掘出來的盤龍城遺址,以及新幹商代大墓都標誌著商朝的勢力一度抵達過南方。
隻是到底是實控,還是羈縻,甚至是表麵的臣服都有待繼續考證。
目前學界普遍支持的觀點是,新幹商代大墓係出於吳城文化圈,墓主人是當時南方吳城文化圈的統治者,以及商朝文明的諸侯之一。
也就是說新幹商代大墓所在地的社會文化,雖然會受到宗主的文化影響,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文化發展成果。
其中最大的發現,就是吳城文化圈曾經存在的眼睛崇拜。
在新幹商代大墓中,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七百多種銘刻了意思是“眼”的甲骨文的青銅器,甚至還發現許多青銅器上,都雕刻著由“眼”字甲骨文變種而來的花紋。
同時還有大量的陶器,也繪有眼狀花紋。
這個盤踞在商朝南方的諸侯文明,名叫吳方,當然也有人考據應該叫蜈方,證據就是從大墓中挖掘出來的,刻有被吳城文化圈崇拜的神的禮器。
這是一個由商朝鑄造,下發給諸侯,象征正統的禮器,鑄造風格有著濃鬱的商朝風格,但是花紋和造型卻完全受到了獨特的吳城文化影響。
在圓形的三足鼎身上,盤踞著一隻步足為人類手臂,手掌心都是眼睛,同時每一個環節背上都長著一隻眼睛的猙獰蜈蚣。
濃鬱到惡心的眼睛崇拜,就是蜈方古國社會文化的典型特征。
而周餘臣看著眉心被挖走的胥父,沒由來地想到了這隻蜈蚣。
崇拜眼睛也有劃分,或許是單眼崇拜,或許是異眼崇拜,也有多眼崇拜。
蜈方文化對眼睛的崇拜就是三眼崇拜,考古學家認為,蜈方文化信仰的蜈蚣主神,其每一個環節背上的單顆眼睛,和兩邊的兩隻步足上的眼睛是一組的。
蜈方人認為,人天生就有三隻眼睛,其中兩隻就是步足上的,是工具,所以一生下來就可以用。
而最後一隻,是神背上的,隱藏著神的力量,必須得由神賜予恩賜才能開啟。
所以在新幹商代大墓中,有大量的壁畫描述某某王蒙神與祖先的恩賜,覺醒了神眼,得以成為統治部族的王者。
當然,在反映蜈方古國後期曆史的壁畫上,代表賜予恩賜的神和祖先隊伍裏又加上了戴著青銅麵具的商朝貞人祭司。
至於蜈方古國崇拜的第三隻眼,在現代史學家看來,是對某種可以普遍覺醒的眼部異能的原始崇拜。
這個異能現在俗稱天眼,可以看到一些普通人無法看到的事物。
地球的靈氣環境其實一直是一種由濃鬱變得稀薄的過程,古時候在濃鬱的靈氣環境下覺醒誕生了許多強大的超凡者,他們開創了燦爛的人類文化。
而靈氣並不是源源不斷的,研究表明,太陽係的靈氣來源除了人類的心靈之力補充,唯一外源性的補充就是曆史記載中的妖星。
在古代人類人數還沒有指數型爆炸時,靈氣的唯一來源甚至是隻有妖星。
所以從上一次妖星抵達太陽係,到下一次妖星到來前,靈氣總是越用越少的,在超凡界的解釋是世界正在走向末法時代。
也是因為靈氣趨向於越來越少,所以古代很多人們司空見慣的超凡力量,越是往後,人們越是覺得古人是在胡編亂造。
就比如說這第三隻眼,早一點的人們都覺得人類是不可能有第三隻眼的,不過是古人在自己幻想。
但是隨著新的妖星到來,靈氣複蘇,超凡者不斷覺醒,新的研究表明在人類眉心處,還有一個名為鬆果體的器官。
這個器官擁有豐富的神經係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讓主人提前感知到某些情況。
這種超感,一旦被靈氣異化放大,甚至可以感知到一些普通人感知無法觀察到的東西,這種能力現在被稱作天眼。
加上靈氣的萬能性,或許在古代覺醒了鬆果體異能的超凡者,外在表現也有是第三隻眼的可能。
隨後因為某些事件,導致了蜈方古國對天眼超凡者產生了廣泛的崇拜,最終導致天眼特別容易在蜈方古國覺醒。
於是兩者相互促進之下,將整個吳城文化圈變成了一個崇拜天眼的奇特文明。
現在,胥父的眉心中,代表天眼的鬆果體被挖了,他最後看的一本書講述的是崇拜天眼的蜈方古國文明,很難不讓周餘臣懷疑這些和蜈方古國有關係。
見狀,周餘臣將胥書良請回了分局,仔細詢問了胥父和贛江省那邊的關係,尤其是和蜈方古國的聯係。
不過胥書良對此也知之甚少,他記事起就一直生活在帝下之都,隻和父親回過兩次贛江老家。
他的父親是贛江省雙吉縣人,還是當初在大日皇帝起兵造反時,就加入隊伍的老兵。
當初北方慶朝為了平息南宮第一造反和三藩之亂,將整個關外騎兵分兩批投向了南方。
周餘臣在第二批八旗騎兵經過贛江省時起兵造反,在雙吉縣內的一線天峽穀一舉截斷八旗騎兵以及後麵的綠營步兵,一戰而下全殲八旗騎兵。
當時胥父就是那場大戰負責主攻的線列步兵方陣的後備吹號員。
等到白清羽造反成功以後,胥父又跟隨大部隊來到了帝下之都。
隻是不知道為什麽,胥父一直沒有結婚生子,等到六十多歲後才想起收養了胥書良。
培養胥書良從大學畢業後,掛在胥父嘴巴上的話語就成了胥書良什麽時候找機會申請調回雙吉縣。
胥父心裏一直放不下自己的故鄉,他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回到雙吉縣為家鄉做貢獻。
但是胥書良不願意,他非常排斥去雙吉縣,他人生的三分之一都在帝下之都,他實在對雙吉縣這個名義上的故鄉喜愛不起來。
可以說,他對雙吉縣這片土地,從來沒有一點兒感情,如果不是他的父親是雙吉縣人,他根本不會也不願和雙吉縣扯上關係。
他的世界從小到大就是繁華的帝下之都,他所學的外科技術,是為了給來自全國各地的病人解決疑難雜症的。
但是雙吉縣中心醫院呢?它每年最多的外科手術僅僅隻是包皮環切手術,這讓胥書良回去幹什麽呢?
所以他排斥,為此和父親吵了好幾次架。
最後一次兩人爭吵,在胥父斥責他虛榮後,胥書良一怒之下從醫院裏辭職,找了一個給死人化妝的工作。
他隻是為了告訴父親,哪怕是在帝下之都給死人化妝,實現的人生價值也遠比在雙吉縣浪費人生來得值得。
因為和父親鬧翻了,胥書良已經好幾年沒有回來了,更是不知道父親最近的人際交往情況。
回顧自己三十多年的記憶,他隻記得父親每年都會和老家的戰友寫賀卡通訊,除此以外還真沒看到他和任何老家的人有聯係。
他們兩次回老家,住的都是旅館,父親在雙吉縣根本沒有任何歸宿。
這也是胥書良想不通的原因,明明在雙吉縣已經沒有親人,沒有財產了,為什麽就非要自己的兒子放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去雙吉縣浪費人生呢?
翻來覆去就是一句老家需要他,老家需要他。
但是老家需要的不是一個醫生胥書良,老家需要的是更多的錢,更多的政策傾斜,更多的教師資源,唯獨不需要多一個可以熟練環切包皮的醫生。
明白自己沒法從胥書良口中得到胥父完整的人際關係,周餘臣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到胥書良身上。
他覺得如果要調查清楚胥父的事情,大概隻能去雙吉縣實地調查才行。
而且他外出調查也是有好處的,和合勝那邊的事情已經要收網了,天平網被發現肯定是板上釘釘的。
這個時候他待在帝下之都,無疑是在告訴那個幕後黑手,趕緊注意自己,還不如去外地避避風頭。
就在周餘臣考慮自己是否要外出的時候,他的上級幫他做了決定。
他在告死鴉的最高上級,鳳凰座親自用靈網端口打來電話。
“船底座,一位功勳卓著的老兵,在自己的家中被殺,這件事情已經從普通的刑事案件上升到了政治事件,以你的智慧應該能夠理解我說的話。
就在剛剛,皇帝陛下也向我過問了這件事情。
正好我查看檔案時,發現你也參與了這個案子,現在我向你下達機密任務,你負責去贛江省雙吉縣,暗中調查清楚解放老兵被暗殺的事情,確保沒有任何漏網之魚。
至於明麵上的掩護,很快你們分局的黃局長會來找你幫忙調查另外一個案子,你接下來出差前往贛江省。”
收到命令後,還沒過五分鍾,老黃居然真的來到了重案組。
這次他是來向周餘臣請托的,原來他有一個姓鍾的老同學,算是從小到大一起成長的死黨,他把鍾家的孩子也當做是自己的孩子看待。
但是就在前天晚上,鍾家女兒在下晚自習的途中失蹤了。
鍾家拜托到老黃這裏,老黃查遍了當時鍾家女兒下課回家時會經過的所有路段,最終鎖定住了嫌疑最高的一輛汽車。
可惜因為調查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及城市天網係統鋪設進度的局限,追到那輛汽車最後的蹤跡,是從高速公路下到了贛江省國道。
贛江省那麽大,國道上現在什麽監控設備都沒有,老黃又怎麽能找得到那輛轎車去哪裏了呢?
就算他能找到,他又怎麽能確定,綁架了鍾家女兒的犯人不會中途換車?
老黃思慮了半小時,最終還是決定請周餘臣幫幫忙,作為老領導,周餘臣還是要賣一點兒麵子的。
周餘臣當然不會拒絕,鳳凰座的吩咐已經很明白了,讓他不要明目張膽地去查胥父死亡的事情,而是借著去查老黃請托的綁架案,暗地裏再查胥父的案子。
看到周餘臣那麽輕鬆就答應了,老黃懸著的心也放下了一半,隨後他不是很好意思地催促周餘臣趕緊動身。
周餘臣自然沒有拒絕的道理,他本著做戲做全套的理念,交接了關於胥父的工作,和胥書良打招呼要去贛江省調查另外一起案子後,就開車前往了贛江省雙吉縣。
坐上車後,周餘臣在駕駛台將放好了鍾家女兒的資料,想著邊開車邊熟悉情報。
“鍾鶯鶯,高三,長得還挺漂亮……”
而胥書良在得知周餘臣放著自己父親的案子不查,中途要去查其他案子,本身是有些氣惱的。
但是一聽到周餘臣是去調查未成年的綁架案,就有些氣消了,畢竟祖國未來的花朵最重要。
哪怕是自己的父親,在天之靈知道周餘臣是去調查綁架案,也不會多說什麽的,隻會問自己一把老骨頭還能開上幾槍,需不需要他一起幫忙。
隻是到底是案子的調查出了岔子,這讓胥書良更加覺得愧對父親。
於是突然,一股念頭突然萌發了出來,隨後如同洪水決堤一般勢不可擋。
父親一直對雙吉縣念念不忘,案發那天周餘臣對著書桌上的書神情莫名。
然後周餘臣放著父親的案子不查,也要去贛江省追查綁架犯。
贛江省!贛江省!
胥書良的腦海裏全部都是贛江省!
於是他莫名其妙地,就想要自己去雙吉縣,調查清楚自己的父親到底和雙吉縣有什麽愛恨情仇,恩怨糾葛。
如果真的是有仇人在雙吉縣,然後又跑來帝下之都害死了他的父親,那麽他就將這個混蛋找出來交給巡捕繩之以法。
到時候,自己帶著父親的骨灰返回故鄉安葬,也能算是葉落歸根,複歸平靜了。
想到這裏,胥書良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的躁動,跟殯儀館請了假,就買了去雙吉縣的火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