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苗、侗等少數民族的管樂器,用若幹根蘆竹管和一根吹氣管裝在木製的座子上製成。


    【辨析】


    “蘆”為草字頭,是一種草本植物,“笙”從竹,表示它一般是由竹子製成。另外,“笙”不可讀作去聲。


    【起源與演變】


    蘆笙的曆史悠久,南宋範成大《桂海虞衡誌》就對其有所提及:“盧沙瑤人樂,狀類簫,縱八管、橫一管貫之”,其中“盧沙”即“蘆笙”;明錢古訓《百夷傳》:“村甸間擊大鼓,吹蘆笙,舞幹為宴”;明倪輅《南詔野史》中記載雲南滇中苗族“每歲孟春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唱和,並肩舞蹈,終日不倦”。


    自古以來,蘆笙就是西南少數民族歌舞節日或喜慶豐收時不可缺少的樂器。至今苗族仍有同古籍記載頗為近似的“踩堂”(即蘆笙舞)。


    【例句】


    觀光旅遊的客人來到這裏,男女老少都會身穿節日盛裝,吹著蘆笙跳著舞,夾道歡迎客人。


    【字裏字外】


    自古以來,吹奏蘆笙,都要配合舞蹈,邊演奏邊跳舞。不過根據各地區習俗的不同,蘆笙的演奏也有所差異。


    蘆笙舞的舞蹈形式多種多樣,一般男子吹蘆笙,女子隨後而舞。各種蘆笙都有較複雜的舞蹈動作。樂手們一邊吹,一邊熟練地做出倒立、滾翻、吊掛、倒背、爬竿、疊羅漢等高難動作。有的地區則以蘆笙獨舞和雙人舞見長,旋律輕快,節奏自由,技巧嫻熟。有的地區的蘆笙較小,男吹女舞,節奏平穩舒緩,韻味悠長。這些不同類型的蘆笙技藝,代代相傳,逢年過節或是喜慶的日子,人們都會跳蘆笙舞以示慶祝。


    另外,蘆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民族樂器,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戀愛、成婚的重要“媒介”。通過它,情竇初開的青年們互相了解,產生愛慕,結為伉儷。每逢月朗風清的夜晚,有情的小夥子就會手捧蘆笙吹一首婉轉悠揚的情歌,姑娘們聽到了會以清脆的歌聲相對。這種戀愛方式浪漫而含蓄,充滿情致,別具一格。因此,蘆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聖的、珍貴的,是家家離不開的民族樂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組並收藏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的趣味漢字世界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