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昭帝時期的百姓們,心情和想法就又不一樣了。


    “宣帝是誰?”他們迷茫地問道,皇帝現在還好好的,還沒有子嗣,所以宣帝是誰?是皇帝日後的兒子嗎?


    當然,他們更想的是,讓皇帝也不要立那個宣帝為繼承人了——反正不都說了,大漢的根子出問題,就是在宣帝時期嗎。


    -


    朱元璋被這上麵的這個笑話逗樂了。


    啊,你問什麽笑話?那當然是那個“漢元帝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人才”的笑話啊。


    朱元璋轉動自己的大腦,迅速回憶起曆史上那些個身為皇帝,卻也“多才多藝”“精通音律書法繪畫”的皇帝們——還真是!


    這麽看看,這種皇帝好像大多都不怎麽樣嘿。


    當然不是說別的成功的皇帝,就不懂得音律繪畫書法之類的藝術了,事實上,經受過良好教育的皇帝——非白手起家的一代二代——大家對此都是懂行的。


    但是,那些能夠在這方麵出名,還在青史上流傳的皇帝,大多可真不怎麽樣。


    譬如那個宋徽宗,那可真真是個藝術人才!


    再譬如和宋朝千絲萬縷的李煜……那也是個藝術人才啊。


    朱元璋搖頭,他大明老朱家對於皇子們的這些個藝術素養就不強求了,感興趣的話自己願意學習那就學習,不行的話也不強製要求,反正他們又不是要培養這種“藝術人才”!


    -


    劉邦對於宣帝的行為大感不解,大為震撼。


    如果漢宣帝真的是因為皇後的深情厚誼,所以選擇不改立太子……那劉邦恐怕真的就要陷入深深的茫然之中了。


    若是果真如此,那,他們老劉家,居然還能出這麽一個深情種子?


    這不是他們老劉家的風格啊!


    他們老劉家一向都是走薄情寡義、自私自利、愛江山愛權力的路線啊!


    怎麽就能出現這麽一個對皇後感情深厚,還是已故皇後——人都死了!根本不能聯絡感情的!


    若是太子沒什麽問題,哪怕不是極度出色,但是也出於能力正正常常,那麽不打算更換太子倒也無可厚非,畢竟隨便換太子可不是什麽好事兒;


    但是皇帝都已經認為太子將來一定會壞事兒了啊!


    這居然都不換?


    劉邦瞳孔地震。


    ——他雖然沒有更換太子,但那也不是因為什麽深情厚誼,不論是夫妻之情還是父子之情,純粹是因為時局、江山、利益的需求而已。


    但,如果漢宣帝不是因為這什麽見鬼的完全不像是老劉家的深情厚誼,而是因為那“其他兒子都不怎麽樣”的原因,所以才沒有更換太子的話……


    太子都已經是這副德行了,那其他的兒子得差成什麽樣?!


    他老劉家的血脈傳承到後來,竟然會出現那樣的一群廢物嗎?


    ……不管是哪個原因,好像都不是什麽好事兒呢。


    劉邦難得心情沉痛起來。


    -


    但除了因此的情緒震蕩之外,最吸引劉邦注意力的內容,是那個“西漢的傾覆不過拖延幾年”的論斷。


    是的,論斷,如此絕對而不留餘地,如此理所當然的,論斷。


    被這句話吸引的,不隻是劉邦,還有其他一切頭腦清晰、對天下在意的皇帝以及皇權代行者——如嬴政,如呂雉、劉恒、劉啟、劉徹,如李淵、李世民……


    即使換一個性情剛硬,手腕高明的皇帝,也不過是能夠拖延幾年嗎?


    這樣的評價,讓他們都陷入了短時間的迷茫之中。


    在過往他們受到的教育和周圍人的言論、史冊上的記述之中,都並非如此。哪怕是先秦時期的史冊,同樣不曾言說什麽“即使換一個君主也不過拖延幾年”的內容。


    因此,不少皇帝心中是茫然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在短暫的恍惚之後,對此又仿佛有了些許明悟——


    作為參與過秦末農民起義大勢的劉邦,就有些感觸。


    而作為極具政治敏銳度、堪稱天生皇帝的嬴政,在聽過了之前關於秦末農民起義的內容後,也有些感觸。


    是“天下大勢”嗎?


    劉邦不由對張良道:“乃公也感受過那樣的天下大勢,絕非人力可以逆轉。想來當初天下一統,同樣是大勢所趨……”


    張良歎息垂目,這是對劉邦的話的默認。


    天下大勢啊……大勢!


    人力,如何扭轉大勢呢?縱使這個人力,乃是皇帝,是朝廷。


    既然常規方式不可能扭轉大勢,那麽就需要看看那些特殊方法了——劉邦把自己的思緒投注到了這個東西提出的那些要求上。


    -


    嬴政念著這幾句,幾乎想要笑出聲來——何其艱難!何其艱難!


    雖然自己並非西漢的君主,也不了解西漢的曆史,但是看看大體的發展情況,他就能夠想象得出來當時西漢的狀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想要割去所有的腐肉,想要將那些統治力量中的一部分徹底幹掉……


    倒不如重新起兵,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來得容易!


    大秦傳到他的手上時,他想要解決呂不韋和他的一係人馬都並不容易;在由他率領著統一六國之後,他這個皇帝也並非能夠簡簡單單地說要“將朝堂中的半數官員家族都盡數除去”。


    縱然他自己有著如此威望,又有著實打實的權力,還有著足夠的政治手腕。


    更何況是如西漢那般,在王朝發展到中後期的一個繼位之君?


    到那個時候,繼位之君的影響力和威望天生就要弱於開國之君一截;而朝堂地方之中各種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力反倒要高於開國初期。


    一般的皇帝不要說能力如何,怕是連對這樣的可怕事實開戰的勇氣都沒有。


    ——如果開戰,幾乎可以說皇帝是在“求速死”,皇帝本人生命的速死,或者朝廷的速死,也有可能兩者一同速死;若是不開戰,皇帝本人也好,朝廷也罷,反倒還能夠繼續快活地存續下去。


    而即使拋開這些不談,假設這名皇帝真的敢這麽做,還成功清理掉了半數朝堂……那新的官員從何而來?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直接填補空缺而不給他人鑽空子的時間?


    -


    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眾關心朝堂和天下大事的士人官員。


    而這一論斷,對於所有人的打擊都不小,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對他們的打擊還要超過對皇帝們的打擊。


    ——原來就算是個賢明君主,都不能讓天下煥然一新,重新走上正軌,繼續蒸蒸日上嗎?!


    難道不是因為皇帝不夠賢明,沉迷享樂,縱容佞臣,信重宦官,任用外戚,所以才導致社稷敗壞,江山傾覆嗎?


    這怎麽就和朝堂上、地方上的諸公扯上關係了?


    雖然諸公之中確實有那些心中毫無家國之輩,但是更是有不少人是一心為國,也想要做出成績、名留青史的啊!


    怎麽,到頭來,反倒是他們成為了天下的阻礙,要被清除了?!


    不少人頓時將這個東西徹底視為了妖言惑眾的妖孽,是禍亂江山社稷的玩意兒:“此物胡言亂語,意在動搖人心,不可相信!”


    【漢元帝深信賢良文學,覺得朝廷不能過多的幹涉天下經濟運行,隻是在朝堂之中搞一些節流的政策:比如減少皇室自己的開支,比如直接廢除摧毀郡國的宗廟、繼而減少宗廟的祭祀開支……】


    【再比如,廢除自漢朝建國以來就存在的徙陵的國策——有漢以來,為了不斷地斬斷地方豪強的發展,削弱豪強的影響力,阻止豪強在地方長久紮根不斷壯大,一直實行著遷徙關東豪強到皇陵附近,重新建立縣邑、讓這些人守陵的政策。】


    【同時,由於對民間的經濟活動幹涉減少,這便導致地方上的地主豪強們勢力不斷增強,土地被越來越多地集中到了這些人手中,甚至包括公田。】


    【由此發展下來,豪強越來越強,中層的民眾接連破產變成底層,而原本就處在底層的民眾越來越多地開始流亡,編戶在這時候幾乎徹底崩壞。】


    【而編戶,是西漢的財政體係基礎,也是西漢軍事、農業等方方麵麵的基礎。這個基礎一旦被過度破壞,便難以挽回——朝廷的財政收入不斷縮減,同時權力也在不斷縮減。】


    【普通百姓則喪失了所有的財產,一無所有,四處流亡,最終隻有揭竿而起一條道路。】


    “徙陵?”有西漢中前期的百姓茫然,但答案很快就出現了。


    就在不遠處,一人直接嚷嚷道:“我知道,東邊那個大戶前些年就賣地說要搬到關中那邊來著,好多地好像都到了官府手裏,然後有不少又被分給了那邊的人!”


    聽到這樣一個可能的實例,周邊所有人的眼睛都刷的亮了起來——分地誒!


    那可是大戶手裏麵的地,大多都是好地,原來還有可能被分給他們這樣的普通人嗎?


    這是何等的好事兒!


    “我大漢的這項政策實在不錯啊!”皇帝也是個好皇帝。


    他們在心中如此評判道,對朝廷的好感度頓時上升了不少——盡管他們也沒有搞明白到底是怎麽收走大戶手中的土地,又是如何重新劃分、分給了誰。


    -


    楊堅同樣覺得西漢的這個徙陵政策確實不錯,隻是在如今的天下,根本沒有施展的可能性,除非他想要在第二天就皇位不保。


    “其實漢元帝時期,西漢就已經難以執行這一政策了,漢元帝究竟是真心覺得這個政令沒有意義因而廢除、還是在情勢所迫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不得不廢除,都不影響這一點。”


    他歎息。


    就像是如今的大隋,他倒是有那個想法,也不覺得這一政令不好,但是他能夠實行嗎?他能夠推行下去嗎?


    【當然,漢元帝究竟是真心覺得這一政令沒有繼續的必要,還是想要推行這一政令卻無法執行、在多方壓力之下最終選擇廢除,他們不得而知。】


    【但在當時的西漢,即使皇帝本人確實想要繼續推行這一政令,也根本得不到落實,是真的。】


    【這是百餘年下來,地方勢力不斷發展的最終結果;也是中央在混亂之後變得虛弱的狀態下的必然結果。】


    【地主豪強們不斷發展,他們不想要自己的勢力遭到朝廷的削弱,因而不斷努力,最終找到了可能的突破口,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當然,這個突破口也是朝廷自己暴露出來的。】


    【而中央的混亂,則包含幾個方麵:


    一是皇位繼承的混亂,幼主即位,又英年早逝,廢立皇帝,民間新帝……這切實打破了原本西漢比較有序的集成狀態——要麽順理成章即位,要麽手握兵權自己努力上位,總之不用外人如何插手;


    二是地方上流民的增長和起義,導致地方官府的力量被削弱,豪強們反而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增強,甚至成為了維持地方秩序的一員。】


    【種種疊加起來,導致漢元帝時期,準確來講是宣帝晚年,豪強的力量就已經難以控製,中央朝廷已經不能再如過去的強權一般直接對地方豪強形成壓製。】


    【加上漢元帝本人這麽一個軟弱優柔的性格,完全是給了豪強外戚們自由發展的大好空間。】


    【——他選擇直接徹底停止徙陵政策,簡直是大錯特錯,這也為後來的西漢君主們挖下了一個大坑:想要遷徙豪強,還得先走一個“重新啟用徙陵政策”的步驟,而不能直接宣布執行徙陵。】


    朱元璋露出了森白牙齒。


    沒錯,就是這樣!那些大臣們,哪一個沒有牽連點地方上的大族勢力?哪一個沒有存著給自己的家族、自己牽連的大族謀取利益的心思?


    口口聲聲說要尊奉天子,但是隻要天子露出一點軟弱,出現一點漏洞——他們就會像是虎狼一般一擁而上,群起而攻之,拚命地想要撕咬下來一塊肉,多擁有一點利益。


    天子的權威至高無上,可這些人,沒有一個不時刻想著如何能夠削減天子的權威,繼而將這些權威轉移到自己、自己的家族、自己的利益集團手上。


    朱元璋在建國治國的整個過程中,深刻地明白了這一點:大臣們雖然是他的下屬,但某種程度上,也是他的敵人!


    所以,他要廢除丞相,要削弱六部官員,要……


    想要維持皇帝的權力,想要讓大明能夠好好的延續下去,就不能多給這些大臣一星半點的權力。否則,便是等著大臣們反過來威逼皇帝,等著他們用私利來擠壓朝廷的生存空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天有貓了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天有貓了嗎並收藏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