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王氏司馬·起義頻頻
曆史直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作者:今天有貓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總之,在漢元帝時期,西漢的情況開始急劇惡化,百姓的生活愈發無望。各地的反抗浪潮也開始星星點點地出現。】
【繼漢元帝之後,是漢成帝。】
【漢成帝此人,在祖父漢宣帝在位期間備受喜愛,漢宣帝甚至直接稱呼他為太孫,時常帶在身側——不得不說,漢宣帝的眼神實在有點毛病。】
劉病已覺得這個東西是在攻擊他。
他的眼神有什麽毛病?他能夠成功登上皇位、掌握實權、扳倒霍家,這如何能夠說他的眼光有問題?
一定要說的話,那也應該是漢成帝彼時年紀幼小,看不太出來賢愚,當時的他出於對太子的感情、對妻子的感情,以及對於孫輩的感情,才一時迷了眼,直接將這個漢成帝視作了太孫。
【漢元帝登基之後,立漢成帝為太子,但是長大後的漢成帝雖然也喜好經書,可卻有了沉迷酒色的毛病。為此,漢元帝一度想要更換太子人選,想要將定陶王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最終卻沒能成功。】
【不過不用擔心,皇位後來還是到了定陶王一係的手中,雖然這個時間也不長。】
漢元帝劉奭無言以對。
他確實覺得太子如今不是一個合適的儲君人選,假使日後即位,恐怕也會對大漢江山造成不太好的影響,但到底還沒有真的廢除太子另立他人。
而定陶王,也確實是自己比較看好的人選。
但是……這到頭來皇位又轉到了定陶王一係,看起來根本不是什麽好消息啊!
就算他再優柔寡斷,再如何向往“德教”,可皇位世係傳承這件事情他還是清楚的——一旦沒能正常傳承,就算不是刀兵相見,也必然要有一番利益撕扯。這就會造成朝堂動蕩,繼而導致天下動蕩。
所以,他這個太子究竟是怎麽做的?
成為皇帝之後,居然連自己的子孫世係都保不住,讓皇位流傳到了其他人手中?
定陶王一係也是劉奭自己的子孫,對他而言,倒是都在自己家手中。
【漢成帝繼位後,不負他沉迷酒色的聲名,確實結結實實地沉迷了酒色,還因此青史留名。】
【而在治國上,他確實足夠無能,不要說清理西漢百餘年來的積弊了,就是維持住朝堂的平穩狀態都無法做到,致使朝堂力量越發不平衡,皇權逐漸消減,外戚和地方豪強力量膨脹。】
【在漢元帝時期,丞相匡衡——對,就是那個有名的鑿壁偷光的匡衡,私自占地四萬餘畝,其子還殺人入獄、其弟糾結團夥去劫獄;】
【漢成帝時期,這些官員豪強大族的勢力進一步膨脹,丞相張禹在長安附近,就通過種種手段占有了四萬畝田地;漢成帝的舅舅之一,紅陽侯王立直接占有了南陽地區的公田數萬畝。】
【漢成帝之母乃孝元皇後王政君,其出身王氏,父親為陽平侯,有三個姐妹、八個兄弟,在進一步發家之後,王氏姐妹俱封君,兄弟皆為侯,此外,還有一堂兄弟亦被封侯。】
【這並不能說是西漢一貫以來的封賞風格,而應當說是漢成帝本人的政治選擇和一定的情感傾向。】
【在漢元帝的縱容下,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在朝堂上已經占據了極大的地位,地方上皇帝們——像是元帝成帝這樣的皇帝,或許不在意,或許壓根不知情,或許有心無力,但是朝堂上,漢成帝是不可能完全坐視不管的。】
【因此,他決定打壓宦官和他不滿意的外戚勢力。】
【那麽應該怎麽辦呢?漢成帝選擇的方法是,扶持王氏這個外戚,去壓製其他外戚和宦官乃至朝臣和大族。】
【他或許是想要拉拔一下自己舅家的地位,同時或許在他的設想之中,多方鬥爭之下,王氏的力量雖然能夠獲得提升,但是最終也發展不到哪裏去。】
【但事實證明,漢成帝的方法是錯誤的。】
【其他家族和宦官的力量在這一時期確實被壓製下去了,但是王氏,才是大獲全勝的最終勝利者,而非漢成帝這個皇帝。】
【雖然王氏兄弟之間並不和睦一心,但是這不影響王家在朝堂上在此時再無對手。】
“飲鴆止渴!”劉邦真的是對這些個子孫徹底失望了。
——他如今年紀已經不小,但是拚著最後一口氣也要解決完那些個異姓諸侯王,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劉氏子孫不用再擔憂這方麵的問題了嗎?
可是這些個好子孫們,又自己主動地將這些異姓王侯一個個的請了回來,還自以為可以掌控對方,能夠利用對方,坐收漁翁之利……
想的可真是美好啊!
但是你們怎麽不想想,你們自以為能夠控製住,但是真的能夠控製住人家嗎?
這些個王家人,還要加上外戚身份,還要經過一番朝堂爭鬥。
如果隻是純粹皇帝扶持的空中樓閣也罷,但是他們真的經過朝堂爭鬥後獲勝的話,那麽朝堂上總會因此而聚攏起來一股願意支持他們的力量。
這麽下來,加之皇帝的慣常偏袒,他們的勢力能夠膨脹到什麽地步?他們的野心又會走到什麽地步?
兄弟姊妹皆列侯……多麽風光榮耀!
-
劉恒倒是利用過外戚的力量,但並沒有利用到這個地步。
對於他而言,外戚的力量也隻是一時而已,並不合適長期使用。因此,漢成帝這種做法完全是在親手培植火苗,就等著火勢變大,將整個大漢燒成灰燼。
雖然外戚這種存在,與大漢當年的異姓王侯並不一樣,他們沒有打天下的功勞,也沒有實打實的合法軍隊,想要收拾的話還是要輕鬆一點。
比如,最簡單的方法,直接找個緣由殺掉這幾人,然後不再給他們的後代晉升——甚至連借口都不必找,隻要讓他們主動“自殺”就可以。
如同他處理薄家一樣。
但問題在於,能夠想到長期倚仗外戚來平衡朝堂,能夠給王氏兄弟姊妹皆封侯的漢成帝,他能夠做到這一點嗎?
他能夠幹脆利落地對王氏下殺手嗎?
-
漢成帝時期,百姓們麻木呆滯地看著這一切。
四萬畝良田……長安附近的大片良田……還有公田……
四萬畝,那是足足四萬畝啊!
這些王侯世家,日子過得可真好!好到完全超乎了百姓們的想象能力。
過往,由於自己的眼界原因,由於自己身邊的環境,大部分百姓是完全不能想象到真正的王侯世家們,擁有怎樣的財富,過著怎樣的日子。
穿金戴銀,呼奴使婢,進出皆有車馬,用著最精美的器具,家中金器隨便擺放……這些就是他們想象的上限了。
而關於貴族們能夠擁有多少土地,百姓們同樣有著幻想,但這些基於自身認知和環境的想象,沒有一個能夠想到四萬畝。
而且,看起來這四萬畝良田也不過是這些貴族們額外強占的,還不是他們原本擁有的,更不是他們擁有的全部土地。
人們神色麻木,眼神呆滯。
但是就在這呆滯和麻木之下,是不知不覺翻湧起來的怒火,是不知不覺漸漸壯大的仇恨——憑什麽?!憑什麽呢?
-
在潁川郡,炎炎熱浪在鐵器作坊中翻滾。
一個個鐵官徒神色鄭重,在一名同伴的領導之下,正準備做一件大事。
【在漢成帝在位期間,他還幹了一件有關於西漢官製的大事:正式確立三公製度。】
【他將禦史大夫更名為大司空,賜予了金印紫綬;同時,大司馬同樣獲得了金印紫綬,二者從此正式與丞相平起平坐,稱作三公。】
【而王氏家族的長兄王鳳,便成功登臨大司馬一位,並有大將軍、領尚書事;而在王鳳死後,大司馬一職並未被漢成帝交給他人,反倒繼續在王氏家族中流轉,由王鳳堂兄弟王音繼承;王音死後,由王鳳弟弟王商接任;王商死後,王鳳的弟弟王根繼續接過了這一重任。】
【王根死後,便是他們的侄子,王莽接替大司馬一職。】
【而王氏執掌天下,便是從這個時期開始。】
【王鳳擔任大司馬時期,輔理朝政,但是實際上堪稱是獨攬大權,“政事大小皆自鳳出”,漢成帝根本不曾插手。某種程度上,堪比當年的霍光。】
劉徹茫然,他剛剛給自己的愛將也是親戚的衛青和霍去病加封大司馬,廢除太尉一職,結果就看到了這樣的內容。
——這個王鳳和王家其他人是什麽東西?怎麽就受封大司馬了?
他們有什麽能力,有什麽功勞,能夠與朕的衛青和霍去病相比???
啊?
劉徹簡直想要衝到這個見鬼的子孫麵前,使勁抽他一頓。
你居然就這麽給那些個不知道上不上得台麵的外戚封了大司馬!而且還不隻是王鳳一個人,還讓大司馬就這麽在王家的手中傳遞——你是覺得大司馬是他們家的家傳官位嗎?
他悲傷的發現,他現在突然覺得這個效法周朝的大司馬一職完全髒掉了,再也不適合被用在他的愛將們身上了。
要不要重新想一個名稱,更合適的?
劉徹將這件事情安排上了日程,打算等這次講完了之後就好好想一想。
他歎了口氣——這在他的人生之中並不多見,繼續思考後來這個大司馬的問題:
被稱為三公,而且輔理朝政,並且能夠處理政事……看來這個大司馬的性質完全改變了啊。
如今的大司馬,被他用來加封衛青和霍去病,可以說是一個不獨立的、依附於軍職的加官,主要權力也是在於管理軍政、為皇帝提供各種決策建議。
但是看王鳳的行為和權力,完全是直接處理朝政,堪稱是漢初的丞相,並且有了金印紫綬。
或許這個大司馬到了後期,已經不再是如今的加官,而變成了一種獨立的官職。
其權力也擴大了無數倍,變成了正兒八經的與丞相並肩的三公之一。
但是劉徹並不喜歡這種變化。
以及,霍光?是去病的那個弟弟?
-
嬴政大為震撼,為這些皇帝們的操作。
居然還能這麽給出權力,授封官職爵位的?
想想他們大秦,想要得以封爵——是指正兒八經的高爵,多麽困難!
而再想想大秦的朝堂,雖然沒有這種三公,但是想要走到丞相一職,或者與丞相相近的其他官職,又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擁有多麽過人的能力……
嬴政由衷道:“西漢走到如今地步,亡國才是正常之事。”
【就在漢成帝沉迷在美色美酒之中,王氏家族沉浸在高爵顯貴的權力和富貴之中時,地方上的火星已經愈演愈烈。】
【就在潁川郡,一個名叫申屠聖的鐵官徒帶著自己的同伴共一百八十餘人宣布起義,他們衝進武庫奪取了武器,然後殺入官府殺死了郡縣長官。】
【在他們的號召之下,農民也好,刑徒也罷,還有工匠等等,大量的人群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在周邊各個地區也發動了起義,最大的鬥爭範圍擴張到了九個郡。】
【最終,這一次起義還是不敵朝廷的軍隊,被鎮壓了下去,但是造成的影響不可磨滅,西漢的根基被再度撼動了。】
【而這並不是最後一次。】
【隨後,在一個名叫鄭躬的人的帶領下,在廣漢地區(四川)再度爆發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起義,六十餘人攻破官府,釋放了囚徒,轉戰四個縣,起義人數最終發展到萬餘人。】
【再之後,陳留縣一個名叫樊並的人帶著十三人起義,殺死了太守。】
【那麽,朝廷究竟對這樣不斷出現的起義浪潮有沒有什麽反應?】
【有的,隻不過這個反應,要到下一任皇帝,即漢哀帝時期。】
【——漢成帝本人對於朝政既無興趣也無能力,並不關心這些;再者,他在位的時間也並不是特別長,因為沉迷酒色,最終中風暴斃。】
【繼承皇位的漢哀帝,正是漢成帝當年想要改立為太子的定陶王之子,新任定陶王。】
【繼漢元帝之後,是漢成帝。】
【漢成帝此人,在祖父漢宣帝在位期間備受喜愛,漢宣帝甚至直接稱呼他為太孫,時常帶在身側——不得不說,漢宣帝的眼神實在有點毛病。】
劉病已覺得這個東西是在攻擊他。
他的眼神有什麽毛病?他能夠成功登上皇位、掌握實權、扳倒霍家,這如何能夠說他的眼光有問題?
一定要說的話,那也應該是漢成帝彼時年紀幼小,看不太出來賢愚,當時的他出於對太子的感情、對妻子的感情,以及對於孫輩的感情,才一時迷了眼,直接將這個漢成帝視作了太孫。
【漢元帝登基之後,立漢成帝為太子,但是長大後的漢成帝雖然也喜好經書,可卻有了沉迷酒色的毛病。為此,漢元帝一度想要更換太子人選,想要將定陶王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是最終卻沒能成功。】
【不過不用擔心,皇位後來還是到了定陶王一係的手中,雖然這個時間也不長。】
漢元帝劉奭無言以對。
他確實覺得太子如今不是一個合適的儲君人選,假使日後即位,恐怕也會對大漢江山造成不太好的影響,但到底還沒有真的廢除太子另立他人。
而定陶王,也確實是自己比較看好的人選。
但是……這到頭來皇位又轉到了定陶王一係,看起來根本不是什麽好消息啊!
就算他再優柔寡斷,再如何向往“德教”,可皇位世係傳承這件事情他還是清楚的——一旦沒能正常傳承,就算不是刀兵相見,也必然要有一番利益撕扯。這就會造成朝堂動蕩,繼而導致天下動蕩。
所以,他這個太子究竟是怎麽做的?
成為皇帝之後,居然連自己的子孫世係都保不住,讓皇位流傳到了其他人手中?
定陶王一係也是劉奭自己的子孫,對他而言,倒是都在自己家手中。
【漢成帝繼位後,不負他沉迷酒色的聲名,確實結結實實地沉迷了酒色,還因此青史留名。】
【而在治國上,他確實足夠無能,不要說清理西漢百餘年來的積弊了,就是維持住朝堂的平穩狀態都無法做到,致使朝堂力量越發不平衡,皇權逐漸消減,外戚和地方豪強力量膨脹。】
【在漢元帝時期,丞相匡衡——對,就是那個有名的鑿壁偷光的匡衡,私自占地四萬餘畝,其子還殺人入獄、其弟糾結團夥去劫獄;】
【漢成帝時期,這些官員豪強大族的勢力進一步膨脹,丞相張禹在長安附近,就通過種種手段占有了四萬畝田地;漢成帝的舅舅之一,紅陽侯王立直接占有了南陽地區的公田數萬畝。】
【漢成帝之母乃孝元皇後王政君,其出身王氏,父親為陽平侯,有三個姐妹、八個兄弟,在進一步發家之後,王氏姐妹俱封君,兄弟皆為侯,此外,還有一堂兄弟亦被封侯。】
【這並不能說是西漢一貫以來的封賞風格,而應當說是漢成帝本人的政治選擇和一定的情感傾向。】
【在漢元帝的縱容下,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在朝堂上已經占據了極大的地位,地方上皇帝們——像是元帝成帝這樣的皇帝,或許不在意,或許壓根不知情,或許有心無力,但是朝堂上,漢成帝是不可能完全坐視不管的。】
【因此,他決定打壓宦官和他不滿意的外戚勢力。】
【那麽應該怎麽辦呢?漢成帝選擇的方法是,扶持王氏這個外戚,去壓製其他外戚和宦官乃至朝臣和大族。】
【他或許是想要拉拔一下自己舅家的地位,同時或許在他的設想之中,多方鬥爭之下,王氏的力量雖然能夠獲得提升,但是最終也發展不到哪裏去。】
【但事實證明,漢成帝的方法是錯誤的。】
【其他家族和宦官的力量在這一時期確實被壓製下去了,但是王氏,才是大獲全勝的最終勝利者,而非漢成帝這個皇帝。】
【雖然王氏兄弟之間並不和睦一心,但是這不影響王家在朝堂上在此時再無對手。】
“飲鴆止渴!”劉邦真的是對這些個子孫徹底失望了。
——他如今年紀已經不小,但是拚著最後一口氣也要解決完那些個異姓諸侯王,為的是什麽?
不就是為了劉氏子孫不用再擔憂這方麵的問題了嗎?
可是這些個好子孫們,又自己主動地將這些異姓王侯一個個的請了回來,還自以為可以掌控對方,能夠利用對方,坐收漁翁之利……
想的可真是美好啊!
但是你們怎麽不想想,你們自以為能夠控製住,但是真的能夠控製住人家嗎?
這些個王家人,還要加上外戚身份,還要經過一番朝堂爭鬥。
如果隻是純粹皇帝扶持的空中樓閣也罷,但是他們真的經過朝堂爭鬥後獲勝的話,那麽朝堂上總會因此而聚攏起來一股願意支持他們的力量。
這麽下來,加之皇帝的慣常偏袒,他們的勢力能夠膨脹到什麽地步?他們的野心又會走到什麽地步?
兄弟姊妹皆列侯……多麽風光榮耀!
-
劉恒倒是利用過外戚的力量,但並沒有利用到這個地步。
對於他而言,外戚的力量也隻是一時而已,並不合適長期使用。因此,漢成帝這種做法完全是在親手培植火苗,就等著火勢變大,將整個大漢燒成灰燼。
雖然外戚這種存在,與大漢當年的異姓王侯並不一樣,他們沒有打天下的功勞,也沒有實打實的合法軍隊,想要收拾的話還是要輕鬆一點。
比如,最簡單的方法,直接找個緣由殺掉這幾人,然後不再給他們的後代晉升——甚至連借口都不必找,隻要讓他們主動“自殺”就可以。
如同他處理薄家一樣。
但問題在於,能夠想到長期倚仗外戚來平衡朝堂,能夠給王氏兄弟姊妹皆封侯的漢成帝,他能夠做到這一點嗎?
他能夠幹脆利落地對王氏下殺手嗎?
-
漢成帝時期,百姓們麻木呆滯地看著這一切。
四萬畝良田……長安附近的大片良田……還有公田……
四萬畝,那是足足四萬畝啊!
這些王侯世家,日子過得可真好!好到完全超乎了百姓們的想象能力。
過往,由於自己的眼界原因,由於自己身邊的環境,大部分百姓是完全不能想象到真正的王侯世家們,擁有怎樣的財富,過著怎樣的日子。
穿金戴銀,呼奴使婢,進出皆有車馬,用著最精美的器具,家中金器隨便擺放……這些就是他們想象的上限了。
而關於貴族們能夠擁有多少土地,百姓們同樣有著幻想,但這些基於自身認知和環境的想象,沒有一個能夠想到四萬畝。
而且,看起來這四萬畝良田也不過是這些貴族們額外強占的,還不是他們原本擁有的,更不是他們擁有的全部土地。
人們神色麻木,眼神呆滯。
但是就在這呆滯和麻木之下,是不知不覺翻湧起來的怒火,是不知不覺漸漸壯大的仇恨——憑什麽?!憑什麽呢?
-
在潁川郡,炎炎熱浪在鐵器作坊中翻滾。
一個個鐵官徒神色鄭重,在一名同伴的領導之下,正準備做一件大事。
【在漢成帝在位期間,他還幹了一件有關於西漢官製的大事:正式確立三公製度。】
【他將禦史大夫更名為大司空,賜予了金印紫綬;同時,大司馬同樣獲得了金印紫綬,二者從此正式與丞相平起平坐,稱作三公。】
【而王氏家族的長兄王鳳,便成功登臨大司馬一位,並有大將軍、領尚書事;而在王鳳死後,大司馬一職並未被漢成帝交給他人,反倒繼續在王氏家族中流轉,由王鳳堂兄弟王音繼承;王音死後,由王鳳弟弟王商接任;王商死後,王鳳的弟弟王根繼續接過了這一重任。】
【王根死後,便是他們的侄子,王莽接替大司馬一職。】
【而王氏執掌天下,便是從這個時期開始。】
【王鳳擔任大司馬時期,輔理朝政,但是實際上堪稱是獨攬大權,“政事大小皆自鳳出”,漢成帝根本不曾插手。某種程度上,堪比當年的霍光。】
劉徹茫然,他剛剛給自己的愛將也是親戚的衛青和霍去病加封大司馬,廢除太尉一職,結果就看到了這樣的內容。
——這個王鳳和王家其他人是什麽東西?怎麽就受封大司馬了?
他們有什麽能力,有什麽功勞,能夠與朕的衛青和霍去病相比???
啊?
劉徹簡直想要衝到這個見鬼的子孫麵前,使勁抽他一頓。
你居然就這麽給那些個不知道上不上得台麵的外戚封了大司馬!而且還不隻是王鳳一個人,還讓大司馬就這麽在王家的手中傳遞——你是覺得大司馬是他們家的家傳官位嗎?
他悲傷的發現,他現在突然覺得這個效法周朝的大司馬一職完全髒掉了,再也不適合被用在他的愛將們身上了。
要不要重新想一個名稱,更合適的?
劉徹將這件事情安排上了日程,打算等這次講完了之後就好好想一想。
他歎了口氣——這在他的人生之中並不多見,繼續思考後來這個大司馬的問題:
被稱為三公,而且輔理朝政,並且能夠處理政事……看來這個大司馬的性質完全改變了啊。
如今的大司馬,被他用來加封衛青和霍去病,可以說是一個不獨立的、依附於軍職的加官,主要權力也是在於管理軍政、為皇帝提供各種決策建議。
但是看王鳳的行為和權力,完全是直接處理朝政,堪稱是漢初的丞相,並且有了金印紫綬。
或許這個大司馬到了後期,已經不再是如今的加官,而變成了一種獨立的官職。
其權力也擴大了無數倍,變成了正兒八經的與丞相並肩的三公之一。
但是劉徹並不喜歡這種變化。
以及,霍光?是去病的那個弟弟?
-
嬴政大為震撼,為這些皇帝們的操作。
居然還能這麽給出權力,授封官職爵位的?
想想他們大秦,想要得以封爵——是指正兒八經的高爵,多麽困難!
而再想想大秦的朝堂,雖然沒有這種三公,但是想要走到丞相一職,或者與丞相相近的其他官職,又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擁有多麽過人的能力……
嬴政由衷道:“西漢走到如今地步,亡國才是正常之事。”
【就在漢成帝沉迷在美色美酒之中,王氏家族沉浸在高爵顯貴的權力和富貴之中時,地方上的火星已經愈演愈烈。】
【就在潁川郡,一個名叫申屠聖的鐵官徒帶著自己的同伴共一百八十餘人宣布起義,他們衝進武庫奪取了武器,然後殺入官府殺死了郡縣長官。】
【在他們的號召之下,農民也好,刑徒也罷,還有工匠等等,大量的人群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在周邊各個地區也發動了起義,最大的鬥爭範圍擴張到了九個郡。】
【最終,這一次起義還是不敵朝廷的軍隊,被鎮壓了下去,但是造成的影響不可磨滅,西漢的根基被再度撼動了。】
【而這並不是最後一次。】
【隨後,在一個名叫鄭躬的人的帶領下,在廣漢地區(四川)再度爆發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起義,六十餘人攻破官府,釋放了囚徒,轉戰四個縣,起義人數最終發展到萬餘人。】
【再之後,陳留縣一個名叫樊並的人帶著十三人起義,殺死了太守。】
【那麽,朝廷究竟對這樣不斷出現的起義浪潮有沒有什麽反應?】
【有的,隻不過這個反應,要到下一任皇帝,即漢哀帝時期。】
【——漢成帝本人對於朝政既無興趣也無能力,並不關心這些;再者,他在位的時間也並不是特別長,因為沉迷酒色,最終中風暴斃。】
【繼承皇位的漢哀帝,正是漢成帝當年想要改立為太子的定陶王之子,新任定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