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急,這道宴席的來曆,我覺得應該讓你清楚,也隻能讓你一個人清楚。因為這道宴曾經差一點兒就讓你們齊家滿門抄斬呐!”
有關於地仙宴的細節源於周瑜知道的異常詳細。甚至他還能告訴齊緣說,這道地仙宴席被發明出來的時間是在225年前的清乾隆43年秋月。
發明這道詭宴的地點則是在清時的盛京城保吉宮中。那時候清主乾隆為行幸龍悻以顯皇威,而東巡遼沈,一路上車馬騎駕,吃穿用度都極盡奢靡排場,行至盛京保吉宮留宿。
近晚膳時雖沒有大擺宴席,但卻也是名廚細膾,好不美味。那日晚膳時,由乾隆貼身太監肖雲鵬榮氏太先進,蘇州奉召名廚張東官所至,萬年清酒燉鴨子及野雞熱鍋各一品。又進一等庖刀禦廚鄭二常二所致。口蘑鹽煎肉及雞湯豆腐各一品,代名廚大菜上必。
太監又進二等庖刀廚藝所製羊紮果、小蝦米炒菠菜、鹿尾、鹿肉、麅肉汆盤,象眼小滿手、棗兒糕、老米麵糕等葷素配菜及主食。皇帝正餐殆盡時,又有張東官所製豬肉蹄大包、於飛致年花糕及各色小菜幹膳等甜品小點承上。
至禦膳最末時,便是齊緣家先祖當年隻為二等編外庖刀廚藝的齊振海所製兩道清水海壽碗湯菜壓軸。
而那一天,那一膳中正是齊振海的這兩道清水海壽碗湯菜突然出了問題。按清廷歸置,皇帝進膳前,必由宮中太監以及禦膳房天狗衛驗毒。可就在天狗衛的人將驗毒銀針插進齊振海的那道壽碗菜裏時,那三寸長針陡然變黑,儼然是碗中有巨與毒所指。碗中投毒那乃刺王殺駕的大罪。故而齊振海當時便被乾隆傳召以粘杆處拿了來到大駕前問事。
麵對著烏黑的銀針和粘杆侍衛的太平刀,齊振海汗流浹背,知道今日若不能說出個所以然,讓上位滿意,定有一族之患。
當年的齊振海應該是個有些膽魄的人,至少麵對著上位大駕,他敢提要見飲食以明辨的要求,還說如果是他做的菜肴有問題,他願意身正典型。可如果是有人陷害,那他也能施展庖刀手段,找出那借刀殺人的不義之徒。
不知是出於好奇,還是出於佩服齊振海的要求,終為清主所滿足。而後乾隆命人將他所製備的那兩大碗清水海壽碗湯菜遞過去,讓他自己過目勘驗。
齊振海雖然隻是個二等邊外廚藝,但庖廚和詭宴功夫不可小覷。在仔細觀察過銀針和海壽碗後,他很快找到了原因,並回稟了幾個字——被調包了。
聽著齊振海的話,太監和掌管禦膳安全的天狗衛,當時便斥責其胡言亂語。因為每一個禦廚所做菜品、所備材料都有專人歸檔記錄,進膳時,更是內務府太監和司膳官雙人一菜互為監督,絕不可能有旁人調包菜品之事發生。
麵對著太監和同門的斥責,齊振海深深叩手,又語出驚人,被調包的不是菜品,是這皇帝的碗。原來這道清水海壽碗湯菜本是宮中的格式,是正宴完畢之後必上的一道不食之肴。
雖然名字高端大氣,但其中多是些清水幹菜、土豆蒸絲之類的家常菜羹。之所以上它,是為了在菜羹清湯之上以人參絲、燕窩花兒、鯊魚翅之類撰寫出福壽,萬壽無疆,多喜等恭順話。為皇家禦膳畫上圓滿而富麗的句號之用。
因為這道菜的特殊含義,故而宮廷裏所有人都知道,這樣菜主子永遠不會吃,甚至不會看。久而久之,便有人打起了這兩道菜的主意,想從中謀利,以中飽私囊。
貪婪驅使下,宮裏定有人將這道本應由清水海壽碗所盛放的菜肴進行了調包,將本應該老銀鍍金的官樣瑞獸海碗調換成了鉛銅劣等的偽造民窯。
官窯和民窯雖然表麵看著差不多,但是其中用料多含鉛硫雜質,自然是經不住天狗衛的銀針試探。
“能讓銀針變色的,不光劇毒,還有鉛硫雜質。而且我做的湯菜,原本湯鮮如富春江之水,菜脆若溪河柳枝芽,可進禦且三刻不到,便湯黑菜萎,儼然是菜中鉛毒所致。更佐證了這盛碗上鑲嵌絕非金銀。”齊振海如此說道。
而乾隆聽完後,當即下令嚴查此事,果然查出一樁樁貪汙腐敗的案件。經過這件事兒,乾隆將齊振海升為一等入編廚卒。而齊振海因禍得福後,為了飛黃騰達,齊振海潛心研究了一種能夠勘測食器、官窯、民窯年代以及材質的菜湯。這就是地仙宴的原型。
“靠菜湯鑒定瓷器和金銀器的真假,放到現在,那就是鑒定古董的真假。地仙宴原來是能鑒定古董的宴席。齊小豆的大生意是古董。”
“我和小豆兒前些年是從村裏倒騰過一陣兒老物件兒,但我沒想到他能做大。哎呀。在舊社會的古董行裏,這文物多為出土,故而行話又叫地仙。所以這種用來鑒定古董真假的宴席叫做地仙宴。用來做地仙宴的菜湯又叫鑒古湯。這道湯經過幾代人完善,很有深度,隻要運用得法,不管什麽古董,一鑒便知真假。”
“這些旁門左道和家事往事,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這些原本是落在你家千味集裏的。況且你爺爺從我八歲起就給我講那個故事。哎!他說,齊振海把吃的本事用在升官發財玩新術上,以至於後來地仙宴變了味兒,成了栽贓嫁禍陷害同僚的兵器。齊振海也因為亂用詭宴,不講忠義而終得了個被挫骨揚灰的下場。講這些是讓我嚴守戒規,我要為錢財榮辱,善開鬼路,走偏門。”
“哦,怪不得他從沒提過這種詭宴。可也不對呀。地仙宴這麽不好,為什麽他還教你呢?”
“哎呀,老皇曆了,六幾年化成分的時候,拿它向組織證明齊家不是地主,省的老有人說齊家有寶藏,鍋是金的,夜壺是銀的哎!”
周瑜向齊緣說完地仙宴的因由時也已把那些他先前翻炒過的澱粉麵子注水熬煮,弄成了一種類似漿糊的黏糊。在漿糊開始沸騰收汁的時候,看火的周瑜又安排齊緣從飯店冰櫃裏弄來油菜、生薑、白菜以及薑黃等。
不管是幹料還是濕貨,通通切細研磨成極其細碎的碎末,並蒸了兩顆雞蛋。齊緣切好物料之後,周瑜灶裏的漿糊也恰熬成了類似蜂蜜的粘稠。隨後他將齊緣所細切的那些菜料拿來,按照特定的順序和火頭,如齊緣高中老師做化學實驗一般,先後加入繼續熬煮。
15分鍾後,周瑜關掉煤氣,收火起鍋。當鍋蓋打開,霧氣散去,齊緣終於看到了這道鑒古湯的真容。澱粉的湯頭晶瑩剔透,仿佛水晶,期間摻雜漂浮著橙色、綠色、黃色以及黑色的顆粒,鮮豔異常了。
細看之後,齊緣發現那都是周瑜加進澱粉濃湯中的各種菜料以及雞蛋之類的懸浮。這湯雖然濃稠蠕動,但賣相頗為不錯。齊緣拿指頭蘸著嚐了嚐鍋底,旋即又發現這東西鹹香可口,還帶著微辣,頗有下飯的潛質。既和他老家的胡辣湯有的一拚,估計就這油條或者炸豆腐他能喝兩碗。
品過這湯後,齊緣以為地仙宴所需的這道鑒古湯色香味俱佳,算得上湯菜裏一等的美味。更能讓他一窺200年前先祖齊振海的風采。
可要說這東西能夠越俎代庖鑒定古董的真假優劣,還是有些讓他不可置信。
“我聽說古董行的水特深,許多老教授什麽的都栽跟頭,咱們這些外行廚子靠一碗湯去鑒寶,真靠譜啊。這什麽原理啊。”
“它涼了就不涼了。等一會兒做地仙宴鑒古的時候,且看且說。”
在齊緣和周瑜端著鑒古湯來到保德宮客堂的時候,齊小豆和那位與他一起合夥的段飛也已滿臉忐忑的等候。待齊瑜將熱氣騰騰晶瑩剔透的鑒古湯羹放上桌麵,段飛則立刻拽著他們帶來的那隻沉甸甸的黑色提包移上桌,並將其打開。
段飛小心翼翼的操作下那黑提包裏,先是拉拿出了一個臉盆大小塑料包裝的白色圓球。而後隨著繩索的解開,塑料包裝裏又出現了一層層黃褐色的包裝紙。
雖然段飛的動作已經極其小心緩慢了,但是一旁的齊小豆依舊滿臉擔憂,不停地叮嚀囑咐。
“哎呦,注意點啊!要是弄壞了,龍哥得把咱倆腦袋弄下來。”
“這麽貴重的古董,找一拍賣行或者大師之類的鑒定多好,又安全,又不用冒風險。”
“現在的拍賣行和大師給錢就能出鑒定書都靠不住。人會說謊,湯不會。”
齊小豆滿懷期待的說出自己想法時,他助手段飛繼續把那些包裹著古董的包裝紙層層撕扯下去。
當最後一道紅色的印著某種經文咒語的紙張被掀開後,齊緣在那紙下看見了一隻奇特的海碗。
海碗白瓷打底,有臉盆大小,四周鑲著數朵蓮枝牡丹,五彩繽紛,鮮豔妖嬈。在碗的底部還有一隻展翅的鳳凰,更是明豔奪目,雍容富貴。
這隻碗釉色瓷胎已經很絕了,可更覺得是其上不管是牡丹還是鳳凰,都有金黃的絲線花紋環繞。那些金屬絲紋在電燈光的照射下散出異常耀眼的反光,竟能將海碗的四周襯托出一圈光暈。
齊緣不懂古董,但望著這做工精細繁複還自帶光圈兒的海碗,也是驚為天目啊。
有關於地仙宴的細節源於周瑜知道的異常詳細。甚至他還能告訴齊緣說,這道地仙宴席被發明出來的時間是在225年前的清乾隆43年秋月。
發明這道詭宴的地點則是在清時的盛京城保吉宮中。那時候清主乾隆為行幸龍悻以顯皇威,而東巡遼沈,一路上車馬騎駕,吃穿用度都極盡奢靡排場,行至盛京保吉宮留宿。
近晚膳時雖沒有大擺宴席,但卻也是名廚細膾,好不美味。那日晚膳時,由乾隆貼身太監肖雲鵬榮氏太先進,蘇州奉召名廚張東官所至,萬年清酒燉鴨子及野雞熱鍋各一品。又進一等庖刀禦廚鄭二常二所致。口蘑鹽煎肉及雞湯豆腐各一品,代名廚大菜上必。
太監又進二等庖刀廚藝所製羊紮果、小蝦米炒菠菜、鹿尾、鹿肉、麅肉汆盤,象眼小滿手、棗兒糕、老米麵糕等葷素配菜及主食。皇帝正餐殆盡時,又有張東官所製豬肉蹄大包、於飛致年花糕及各色小菜幹膳等甜品小點承上。
至禦膳最末時,便是齊緣家先祖當年隻為二等編外庖刀廚藝的齊振海所製兩道清水海壽碗湯菜壓軸。
而那一天,那一膳中正是齊振海的這兩道清水海壽碗湯菜突然出了問題。按清廷歸置,皇帝進膳前,必由宮中太監以及禦膳房天狗衛驗毒。可就在天狗衛的人將驗毒銀針插進齊振海的那道壽碗菜裏時,那三寸長針陡然變黑,儼然是碗中有巨與毒所指。碗中投毒那乃刺王殺駕的大罪。故而齊振海當時便被乾隆傳召以粘杆處拿了來到大駕前問事。
麵對著烏黑的銀針和粘杆侍衛的太平刀,齊振海汗流浹背,知道今日若不能說出個所以然,讓上位滿意,定有一族之患。
當年的齊振海應該是個有些膽魄的人,至少麵對著上位大駕,他敢提要見飲食以明辨的要求,還說如果是他做的菜肴有問題,他願意身正典型。可如果是有人陷害,那他也能施展庖刀手段,找出那借刀殺人的不義之徒。
不知是出於好奇,還是出於佩服齊振海的要求,終為清主所滿足。而後乾隆命人將他所製備的那兩大碗清水海壽碗湯菜遞過去,讓他自己過目勘驗。
齊振海雖然隻是個二等邊外廚藝,但庖廚和詭宴功夫不可小覷。在仔細觀察過銀針和海壽碗後,他很快找到了原因,並回稟了幾個字——被調包了。
聽著齊振海的話,太監和掌管禦膳安全的天狗衛,當時便斥責其胡言亂語。因為每一個禦廚所做菜品、所備材料都有專人歸檔記錄,進膳時,更是內務府太監和司膳官雙人一菜互為監督,絕不可能有旁人調包菜品之事發生。
麵對著太監和同門的斥責,齊振海深深叩手,又語出驚人,被調包的不是菜品,是這皇帝的碗。原來這道清水海壽碗湯菜本是宮中的格式,是正宴完畢之後必上的一道不食之肴。
雖然名字高端大氣,但其中多是些清水幹菜、土豆蒸絲之類的家常菜羹。之所以上它,是為了在菜羹清湯之上以人參絲、燕窩花兒、鯊魚翅之類撰寫出福壽,萬壽無疆,多喜等恭順話。為皇家禦膳畫上圓滿而富麗的句號之用。
因為這道菜的特殊含義,故而宮廷裏所有人都知道,這樣菜主子永遠不會吃,甚至不會看。久而久之,便有人打起了這兩道菜的主意,想從中謀利,以中飽私囊。
貪婪驅使下,宮裏定有人將這道本應由清水海壽碗所盛放的菜肴進行了調包,將本應該老銀鍍金的官樣瑞獸海碗調換成了鉛銅劣等的偽造民窯。
官窯和民窯雖然表麵看著差不多,但是其中用料多含鉛硫雜質,自然是經不住天狗衛的銀針試探。
“能讓銀針變色的,不光劇毒,還有鉛硫雜質。而且我做的湯菜,原本湯鮮如富春江之水,菜脆若溪河柳枝芽,可進禦且三刻不到,便湯黑菜萎,儼然是菜中鉛毒所致。更佐證了這盛碗上鑲嵌絕非金銀。”齊振海如此說道。
而乾隆聽完後,當即下令嚴查此事,果然查出一樁樁貪汙腐敗的案件。經過這件事兒,乾隆將齊振海升為一等入編廚卒。而齊振海因禍得福後,為了飛黃騰達,齊振海潛心研究了一種能夠勘測食器、官窯、民窯年代以及材質的菜湯。這就是地仙宴的原型。
“靠菜湯鑒定瓷器和金銀器的真假,放到現在,那就是鑒定古董的真假。地仙宴原來是能鑒定古董的宴席。齊小豆的大生意是古董。”
“我和小豆兒前些年是從村裏倒騰過一陣兒老物件兒,但我沒想到他能做大。哎呀。在舊社會的古董行裏,這文物多為出土,故而行話又叫地仙。所以這種用來鑒定古董真假的宴席叫做地仙宴。用來做地仙宴的菜湯又叫鑒古湯。這道湯經過幾代人完善,很有深度,隻要運用得法,不管什麽古董,一鑒便知真假。”
“這些旁門左道和家事往事,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這些原本是落在你家千味集裏的。況且你爺爺從我八歲起就給我講那個故事。哎!他說,齊振海把吃的本事用在升官發財玩新術上,以至於後來地仙宴變了味兒,成了栽贓嫁禍陷害同僚的兵器。齊振海也因為亂用詭宴,不講忠義而終得了個被挫骨揚灰的下場。講這些是讓我嚴守戒規,我要為錢財榮辱,善開鬼路,走偏門。”
“哦,怪不得他從沒提過這種詭宴。可也不對呀。地仙宴這麽不好,為什麽他還教你呢?”
“哎呀,老皇曆了,六幾年化成分的時候,拿它向組織證明齊家不是地主,省的老有人說齊家有寶藏,鍋是金的,夜壺是銀的哎!”
周瑜向齊緣說完地仙宴的因由時也已把那些他先前翻炒過的澱粉麵子注水熬煮,弄成了一種類似漿糊的黏糊。在漿糊開始沸騰收汁的時候,看火的周瑜又安排齊緣從飯店冰櫃裏弄來油菜、生薑、白菜以及薑黃等。
不管是幹料還是濕貨,通通切細研磨成極其細碎的碎末,並蒸了兩顆雞蛋。齊緣切好物料之後,周瑜灶裏的漿糊也恰熬成了類似蜂蜜的粘稠。隨後他將齊緣所細切的那些菜料拿來,按照特定的順序和火頭,如齊緣高中老師做化學實驗一般,先後加入繼續熬煮。
15分鍾後,周瑜關掉煤氣,收火起鍋。當鍋蓋打開,霧氣散去,齊緣終於看到了這道鑒古湯的真容。澱粉的湯頭晶瑩剔透,仿佛水晶,期間摻雜漂浮著橙色、綠色、黃色以及黑色的顆粒,鮮豔異常了。
細看之後,齊緣發現那都是周瑜加進澱粉濃湯中的各種菜料以及雞蛋之類的懸浮。這湯雖然濃稠蠕動,但賣相頗為不錯。齊緣拿指頭蘸著嚐了嚐鍋底,旋即又發現這東西鹹香可口,還帶著微辣,頗有下飯的潛質。既和他老家的胡辣湯有的一拚,估計就這油條或者炸豆腐他能喝兩碗。
品過這湯後,齊緣以為地仙宴所需的這道鑒古湯色香味俱佳,算得上湯菜裏一等的美味。更能讓他一窺200年前先祖齊振海的風采。
可要說這東西能夠越俎代庖鑒定古董的真假優劣,還是有些讓他不可置信。
“我聽說古董行的水特深,許多老教授什麽的都栽跟頭,咱們這些外行廚子靠一碗湯去鑒寶,真靠譜啊。這什麽原理啊。”
“它涼了就不涼了。等一會兒做地仙宴鑒古的時候,且看且說。”
在齊緣和周瑜端著鑒古湯來到保德宮客堂的時候,齊小豆和那位與他一起合夥的段飛也已滿臉忐忑的等候。待齊瑜將熱氣騰騰晶瑩剔透的鑒古湯羹放上桌麵,段飛則立刻拽著他們帶來的那隻沉甸甸的黑色提包移上桌,並將其打開。
段飛小心翼翼的操作下那黑提包裏,先是拉拿出了一個臉盆大小塑料包裝的白色圓球。而後隨著繩索的解開,塑料包裝裏又出現了一層層黃褐色的包裝紙。
雖然段飛的動作已經極其小心緩慢了,但是一旁的齊小豆依舊滿臉擔憂,不停地叮嚀囑咐。
“哎呦,注意點啊!要是弄壞了,龍哥得把咱倆腦袋弄下來。”
“這麽貴重的古董,找一拍賣行或者大師之類的鑒定多好,又安全,又不用冒風險。”
“現在的拍賣行和大師給錢就能出鑒定書都靠不住。人會說謊,湯不會。”
齊小豆滿懷期待的說出自己想法時,他助手段飛繼續把那些包裹著古董的包裝紙層層撕扯下去。
當最後一道紅色的印著某種經文咒語的紙張被掀開後,齊緣在那紙下看見了一隻奇特的海碗。
海碗白瓷打底,有臉盆大小,四周鑲著數朵蓮枝牡丹,五彩繽紛,鮮豔妖嬈。在碗的底部還有一隻展翅的鳳凰,更是明豔奪目,雍容富貴。
這隻碗釉色瓷胎已經很絕了,可更覺得是其上不管是牡丹還是鳳凰,都有金黃的絲線花紋環繞。那些金屬絲紋在電燈光的照射下散出異常耀眼的反光,竟能將海碗的四周襯托出一圈光暈。
齊緣不懂古董,但望著這做工精細繁複還自帶光圈兒的海碗,也是驚為天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