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沛公帶領張良、樊噲、夏侯嬰、紀信和靳強五位貼身大臣以及精心挑選的一百多名隨從前往鴻門拜見項羽。
沛公非常重視這次會麵,帶著這五位大臣都有明確分工。
張良無疑是最重要的參謀及調和人。他心係沛公卻又是韓國臣子,還項伯交情深厚。當初為了恢複韓國,曾求項梁協助複國,項羽也知道他有一顆韓國心,由張良來說明情況還能起到佐證的作用。
夏侯嬰是沛公的馬車夫,這個沒有誰可以替代。無論是追趕逃亡的敵軍,還是吃了敗仗撤退,沛公乘坐的馬車都由夏侯嬰駕駛。
樊噲就不必說了。發小、妹夫,是沛公最親近的人,又是最勇猛的武士,帶在身邊滿滿的安全感。
紀信和靳強也是沛公最值得信賴的人,手下這一百名精挑細選的武士就由這兩人統轄,負責保衛沛公的安全。
一行人來到項羽的駐紮的轅門外,守衛傳達上將軍項羽的命令,沛公和張良需徒步進入,其他人等留在轅門外,不得入內。
一句話,把沛公安排的護衛人員隔絕在轅門之外。沛公看了一眼張良,見他麵無表情,沉著冷靜,隻好硬著頭皮走進轅門。
到了項羽的營帳內,宴席的座位早已排好了。上將軍項羽和項伯坐在上席位,左右兩邊的次席位分別由沛公和亞父範增坐首位,其他各國將領依次排排落座,張良則敬陪末座,正好對著項羽倆叔侄。
酒宴如期開始,沛公恭恭敬敬地對項羽和項伯施禮後,小心翼翼地說:“我與將軍聯合進攻秦軍,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不曾想僥幸先行入關,擊潰秦軍才得以在這裏和將軍您再次見麵。現在有小人在將軍麵前說閑話,導致將軍與我之間產生誤會,請將軍明察。”
經過昨夜項伯的解釋工作,項羽早就冰釋前嫌。如今沛公親自來賠禮道歉,態度之謙卑,言辭之懇切。項羽一一看在眼裏,更加相信叔父項伯所說的,於是完全放鬆了戒備。
畢竟是曾經的戰友,一年多未見,沛公再次出現在項羽麵前,不由喚起了從前的記憶。沛公作為副帥的樣子一點沒變。項羽覺得確實冤枉了自己的戰友,至於沛公說的這個小人,項羽頓時想起了那個左司馬。於是,他脫口而出:“這是你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對我說的,要不然我怎麽會弄到這個地步呢?”
項羽此言一出,範增和沛公都大吃一驚。
範增又氣又急,他氣的是,這個傻子怎麽能把曹無傷給出賣了,往後對麵那裏誰還敢來打小報告?
沛公則又驚又惱,他考慮的是這個吃裏扒外的曹無傷,不惜賣主求榮,差點被他害死,回去看我怎麽收拾他。
好可愛的項大將軍啊。曹無傷恐怕是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宴席上,項羽顯得很高興,他頻頻舉杯,沛公則一副恭敬從命的慫樣,表麵上陪著笑臉,暗地裏提心吊膽。
張良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他身負重任,必須確保沛公的安全,還得博取上將軍項羽的充分信任。
好在有了項伯的暗中配合,項羽倒是不難對付。但範增是個變數,他是僅次於項伯的智囊級人物,能瞞得過項羽未必瞞得過範增。張良腦子裏隨時都在飛快地運轉,他不能放過任何細節,錯過任何一句話語。他時不時用眼角的餘光瞄著範增,隻見範增,從頭到尾板著麵孔。
範增足智多謀,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六國軍隊的掌權人在範增腦海裏早就一遍遍地篩選過。他覺得唯一值得擔心的,有能力且有意願與項羽爭天下的隻有沛公。他對沛公的觀察可謂入木三分。
項羽突然撤銷進攻令,範增就非常疑惑,知道是項伯搞的名堂後,他無可奈何。畢竟項伯位階更高,與項羽的關係也更親。
為了解決後患之憂,他多次諫言項羽,在宴席上殺了沛公,項羽都沒有同意,隻是表示看看情況再說。
現在情況再清楚不過了,項羽完全鑽進沛公的套子裏麵去了,他選擇相信沛公。
範增好幾次用眼神示意項羽,項羽沒有回應。範增又三次高舉胸前佩戴的玉玦,項羽還是無動於衷。
看來不能指望項羽了,範增起身走出營帳。他召來項羽的堂弟項莊,對他說:“上將軍為人太過善良,不忍心對沛公下手,你上前向他敬酒,敬完酒後再要求表演舞劍,然後趁機把他殺死在座位上,要不然的話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
於是,項莊便進入營帳內,向沛公敬酒,敬完酒後,項莊朝項羽施禮後請求道:“上將軍與沛公飲酒,軍中實在太簡陋了,缺歌少舞,請允許在下舞劍為大家助興。”
項羽高興地同意了,於是項莊拔劍起舞,逐漸靠近沛公的坐席。項伯察覺項莊意圖不軌,隨即起身拔劍與項莊一起對舞,他隔在沛公和項莊之間,為沛公左遮右擋,時時護住沛公。
張良見勢不妙起身,退出營帳來到軍門外。
樊噲正急得混身冒汗,見張良出來,劈頭便問:“情況怎樣?”
張良說:“情況緊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思是想趁機刺殺沛公。”
樊噲說:“看來這十分緊迫了,請讓我進去與沛公同生死吧。”
樊噲一手持劍,一手執盾,徑直往轅門內衝了進去。兩邊守門的衛士想要攔阻,被他用盾牌推翻在地。
樊噲掀開帷帳,站在門口,兩眼瞪著項羽,頭發因憤怒全都向上直直豎起,眼珠子都像是要爆裂出來的樣子。
項羽連忙手扶寶劍單腿跪立,大聲嗬斥:“來的是什麽人?”
張良急忙回答道:“這是沛公的侍衛樊噲。”
所謂惺惺相惜就是這種情形,項羽本身是武將,看樊噲有和自己相同的氣質,不由產生敬佩。
“真乃壯士!”項羽很欣賞。
他對左右侍從說:“賞給他一大碗酒。”
左右侍從給他倒滿了一大碗酒,樊噲拜謝後站起來一口氣喝完。
項羽又說:“再賞給他一塊豬肩肉。”
左右侍從又給他抬上一塊生豬肩肉。
樊噲把盾牌放在地上,再把豬肩肉擱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豬肉生吃。
這情景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項羽又說道:“這位壯士,你還能再喝酒嗎?”
樊噲回答:“我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怕一碗酒?”
項羽回頭看了一眼沛公,指著樊噲說:“我就喜歡這樣的壯士。”
樊噲得到項羽的誇獎,膽子也大了起來:“秦始皇的心腸像虎狼一樣,唯恐殺不完天下人,擔心刑罰不夠嚴酷,導致天下百姓群起反叛。當初懷王與諸將立下約定,說先擊敗秦軍進入鹹陽的人為關中之王。如今沛公先擊敗秦軍進駐鹹陽,不敢挪用任何一點財物,把大軍退到霸上駐守,等待您上將軍率軍前來。如此勞苦功高,非但收不到封賞爵位,你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把立功之人殺掉,這豈不是走暴秦的老路子?我以為將軍這種做法,實在不可取。”
項羽被樊噲說得有些不好有意思,他用責怪的眼神瞄了範增一眼,然後請樊噲坐下用餐。
於是樊噲坐到了張良的旁邊。氣氛就此稍稍緩和下來。
範增眼見刺殺沛公無望,不由惱羞成怒。不過他覺得必須給沛公一個教訓。眼下,秦帝國滅亡了,接下來如何分封是個非常頭疼的事。沛公先入關中,他心心念念一定是關中王,但無論如何不能給他,但如何堵住各路將軍的嘴?另外,分封必定有瑕疵,如何分封才能服眾,不服要怎麽辦。
所以,必須要讓在坐的各國將領意識到,隻有緊緊跟著楚軍才有活路,背叛楚軍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範增一手端起酒盞,一手抓著一塊豬肉,笑眯眯地站了起來:“諸位將軍,如今暴秦已經被六國聯軍消滅,天下將重新歸還王公諸侯。咱們跟定項王就能像今日這樣圍坐在宴席邊上,大口大口地吃肉。”
他啃了一塊豬肉,嚼了嚼繼續說道:“誰要是敢於背叛項王,就會成為這桌板上的肥肉。”
他掃了各國將領一眼,大聲喝到:“你們願意坐在餐桌上,還是想成為餐桌上的肥肉?”
各國將領紛紛站立起來高聲應答:願跟隨項王,絕不敢背叛項王。
沛公舉起酒盞,走到範增身邊回應道:“諸將舉杯,從此往後跟隨項王大塊吃肉,大口飲酒。幹杯!”
宴會氣氛達到高潮。各路將領推杯換盞,宴席頓時熱鬧紛繁。
過了一會兒,沛公起身如廁,他悄悄朝樊噲招了招手,樊噲心領神會,隨即跟了出去。
張良見兩個人都出去,也尾隨而來。到了外麵,張良告訴沛公,盡快離開此地,免得節外生枝。沛公還在猶豫,他說:“不辭而別,萬一上將軍怪罪下來,不好吧。”
樊噲又瞪起了那雙銅鈴大眼:“沒聽那個範老頭子說的話嗎?現如今人家就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就像是魚和肉,哪裏還顧得上什麽禮節啊!”
張良附和道:“樊將軍說得對,萬一項王反悔,再想走,就沒機會了。”
逃命要緊,趁項羽還沒反悔,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沛公決定聽從張良和樊噲的建議,立即離開鴻門。他讓張良留下來坐解釋工作。
張良問道:“沛公可曾帶什麽禮物來?”
沛公讓隨行人員拿出禮物說:“我帶來白璧一雙,準備送給上將軍,玉鬥兩隻,準備送與亞父範增。可是裏麵一直是劍拔弩張,氣氛嚴肅,沒敢拿出來。麻煩請你代勞,替我獻給他們了。”
張良接過禮物,捧在手裏。
沛公又交代他:“我從小路返回,大概縮短一半的行程,這樣最多二十裏路,你估算下,等我回到大營,你再進帳拜謝上將軍。”
說完,沛公單人騎快馬丟下一百名隨從護衛,朝小路奔去。樊噲、夏侯嬰、紀信、靳強四人手執盾劍,一路小跑護送沛公回營。
張良在帳外踱著方步,隻見項羽的都尉(掌管軍事情報的副官)陳平從帳內走了出來。
原來,項羽見沛公出去那麽久還沒回來,便差陳平到帳外招沛公進去繼續喝。陳平沒看到沛公,見張良捧著寶貝禮物在那裏來回磨蹭,立即明白怎麽回事了。
張良知道項羽派陳平來尋找沛公後,起初還有些緊張,但看到陳平談笑風生,無事一般,心裏一塊石頭終於落地,兩人便就地聊了起來。
陳平是戰國末年魏國戶牗邑(今河南省蘭考縣)人。年青時期,陳平與哥哥陳伯生活在一起,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全部的農務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雖然陳平家境貧窮,卻長得高大英俊。他隻愛看書、交友,卻不喜歡種田。他嫂嫂見小叔子好吃懶做,心裏很不痛快。有一次她對人說:“有這種小叔子,不如沒有。”這話讓陳平的哥哥知道了,便將妻子趕出了家門。
這樣的青年,別說嫂嫂看不上,哪家的閨女也看不上。都老大不小了,陳平還是單身。
戶牖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大家都認為這個女人克夫,就沒有人再敢娶她。
有一回,張負在一個偶然機會見到陳平,被他魁梧的身材和英俊的臉龐所吸引。張負借故去了一趟陳平家探察。
回來後,張負對兒子說:“把孫女嫁給陳平,如何?”
兒子不解:“陳平不但窮困潦倒,而且遊手好閑,為什麽要嫁給他?”
張負回答道:“陳平家破落不堪,但家門口豪華車轍很多。像這等相貌的人豈有長久貧困的道理!”
兒子聽了遍順從了張負的意見。
於是張家就借錢給陳平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
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後,陳平辭別兄長,前往臨濟投奔魏王。後來又轉入項羽手下做謀士,跟隨項羽進入函穀關,駐軍鴻門,項羽還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
陳平屬於聰明絕頂的謀士,尤其擅長出奇技。他一眼就看出沛公已經溜了。但他還是假裝不知道,配合張良天南海北地聊了一會兒。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瞞得了誰呢?張良也是一頂一的聰明人,他知道陳平有意放水,於是心懷感激,兩人似乎有不少的共同語言。
張良估摸著沛公差不多該到霸上了,便回到營帳內。他對項羽說:“沛公不勝酒力,有些失態了,不能親自來向上將軍辭謝。吩咐我為上將軍獻上白璧一雙,再為亞父範將軍玉鬥一對。”
項羽追問:“沛公何在?”
張良不緊不慢地回道:“他聽說上將軍有意責罰他的過失,心中惶恐,已經回到霸上了。”
項羽沒說什麽,他收下白璧,放在桌上,仔細端詳起來。
範增一把抓過玉鬥,扔在地上,拔出利劍將玉鬥劈成兩半。
他怒氣衝衝指著項莊,眼睛卻斜著藐向項羽:“你這個小子,實在不能一起幹大事,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肯定是沛公。我們這幫人將來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
沛公安全抵達霸上後,立即誅殺曹無傷。
曆史上總是有些聰明人,自以為計,他們為求富貴,常常首鼠兩端。曹無傷大概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他比常人先一步察覺情勢不妙,不是獻計獻策,解決問題,而是賣主求榮,棄船逃生。殊不知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不說,還留下千古罵名,為天下人恥笑。
鴻門宴的故事,經司馬遷繪聲繪色的描寫,活脫脫展現在世人麵前。
張良的仁義、樊噲的神勇、項伯的愚鈍、範增的憋屈、沛公的狡黠、項羽的率性,一個個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情節起伏跌宕,環環相扣,賺足了人們的眼球。
但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分歧和對峙,靠一個宴會就能搞定嗎?事實真的就像司馬遷講述的這般戲劇性嗎?
我們來還原一下當時的背景。
項羽打敗了章邯,收攏了六國大軍有六十萬之多。在這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他已經成了實際上的天下共主。盡管名義上他是楚國的上將軍,但楚懷王羋心遠在彭城,手上既無兵馬也無名將,基本上名存實亡。
秦帝國已經滅亡,接下來就是如何切割利益的問題了。各諸侯國跟隨項羽來到鹹陽,無非是想多分一杯羹,各自心懷鬼胎是難免的。眼下除了沛公這支大軍不可控外,項羽牢牢掌握了其他各路大軍。
畢竟都是楚懷王羋心派出去的將領,並且沛公先行占領了鹹陽,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沛公理應擔當“關中王”的重任。
掌握了分封大權的項羽,不能無視懷王的約定。但讓沛公占據關中,放任他坐大,絕不是項羽希望看到的。為此,項羽曾派人請示楚懷王羋心,如何安排關中王一職。項羽初衷是希望羋心識相點,將分封大權授予自己,沒想到羋心不買賬,直接回信稱“如約”。
羋心的不合作激怒了項羽,為自己日後遭暗殺埋下伏筆。但項羽拿到這個“如約”信件就犯難了。
強行推翻約定,道義上落了下風,萬一沛公不服,兩軍必有一戰。雖說六國聯軍實力大於沛公,項羽也不懼再戰,但六國聯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比如張耳,是沛公的老大哥,魏王豹同時被羋心派出去協助沛公,兩人還有戰鬥情誼。楚軍內部發生爭鬥,其他各國會盡力幫助項羽嗎?
如何做到手握分封大權,又能鎮住包括沛公在內的各路諸侯,順利按照自己的願望分封天下,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從沛公的角度出發,自己已經先入定關中,楚懷王的約定不能棄之不顧,這是自己應得的利益,但是在實力麵前,沛公自知他吞不下這麽大一塊肥肉。
這就是兩軍會師鹹陽時的背景。
為何項羽進入函穀關後在鴻門駐紮下來,而不是長驅直入,直接進入鹹陽。原因是,楚軍兩大軍團在對未來的利益分配方麵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談判和磋商。
等待談判結果出來後,那個鴻門宴實際上已經是慶功宴了。
之所以能以和平方式落幕,說白了,無非是達成某種妥協。更確切地說,是以一方的退讓使得另一方的利益最大化。這驚心動魄的故事後麵是兩大集團之間關於軍隊、人員、地盤、資產等歸屬問題的談判過程。這個談判的背後是以實力為後盾。談判的結果就是實力的延伸,規則的落實也是要靠實力維護。
沛公在這次談判中,無疑是個弱者,他不得不放棄夢想中的“關中王”,任由項羽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建立有益於項羽集團的規則秩序。項羽雖然是強者,但也不得不照顧沛公的利益和關切。分封的結果,很自然的就是讓沛公既不舒服又勉強能夠接受。
至於那個什麽項伯星夜救張良的故事,怎麽看都像是文學家筆下的作品。作為項羽的叔父,實際上的二號人物,斷不至於要親自前往霸上。派個使者去帶走張良就已經仁至義盡了,沒有必要在兩軍交戰之際冒這個風險。
如果說項伯果真去了霸上,更大的可能,是就未來勢力範圍找沛公談判來了。
不過司馬遷描寫的鴻門宴上樊噲出彩的表現,也非空穴來風。
司馬遷時代,這事已經過去多年。是樊噲的孫子將樊家世代相傳的英雄事跡,繪聲繪色地講給司馬遷聽,司馬遷又活靈活現地記錄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我們才得以享用這兩千多年前的文史大餐。
沛公非常重視這次會麵,帶著這五位大臣都有明確分工。
張良無疑是最重要的參謀及調和人。他心係沛公卻又是韓國臣子,還項伯交情深厚。當初為了恢複韓國,曾求項梁協助複國,項羽也知道他有一顆韓國心,由張良來說明情況還能起到佐證的作用。
夏侯嬰是沛公的馬車夫,這個沒有誰可以替代。無論是追趕逃亡的敵軍,還是吃了敗仗撤退,沛公乘坐的馬車都由夏侯嬰駕駛。
樊噲就不必說了。發小、妹夫,是沛公最親近的人,又是最勇猛的武士,帶在身邊滿滿的安全感。
紀信和靳強也是沛公最值得信賴的人,手下這一百名精挑細選的武士就由這兩人統轄,負責保衛沛公的安全。
一行人來到項羽的駐紮的轅門外,守衛傳達上將軍項羽的命令,沛公和張良需徒步進入,其他人等留在轅門外,不得入內。
一句話,把沛公安排的護衛人員隔絕在轅門之外。沛公看了一眼張良,見他麵無表情,沉著冷靜,隻好硬著頭皮走進轅門。
到了項羽的營帳內,宴席的座位早已排好了。上將軍項羽和項伯坐在上席位,左右兩邊的次席位分別由沛公和亞父範增坐首位,其他各國將領依次排排落座,張良則敬陪末座,正好對著項羽倆叔侄。
酒宴如期開始,沛公恭恭敬敬地對項羽和項伯施禮後,小心翼翼地說:“我與將軍聯合進攻秦軍,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不曾想僥幸先行入關,擊潰秦軍才得以在這裏和將軍您再次見麵。現在有小人在將軍麵前說閑話,導致將軍與我之間產生誤會,請將軍明察。”
經過昨夜項伯的解釋工作,項羽早就冰釋前嫌。如今沛公親自來賠禮道歉,態度之謙卑,言辭之懇切。項羽一一看在眼裏,更加相信叔父項伯所說的,於是完全放鬆了戒備。
畢竟是曾經的戰友,一年多未見,沛公再次出現在項羽麵前,不由喚起了從前的記憶。沛公作為副帥的樣子一點沒變。項羽覺得確實冤枉了自己的戰友,至於沛公說的這個小人,項羽頓時想起了那個左司馬。於是,他脫口而出:“這是你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對我說的,要不然我怎麽會弄到這個地步呢?”
項羽此言一出,範增和沛公都大吃一驚。
範增又氣又急,他氣的是,這個傻子怎麽能把曹無傷給出賣了,往後對麵那裏誰還敢來打小報告?
沛公則又驚又惱,他考慮的是這個吃裏扒外的曹無傷,不惜賣主求榮,差點被他害死,回去看我怎麽收拾他。
好可愛的項大將軍啊。曹無傷恐怕是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
宴席上,項羽顯得很高興,他頻頻舉杯,沛公則一副恭敬從命的慫樣,表麵上陪著笑臉,暗地裏提心吊膽。
張良則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他身負重任,必須確保沛公的安全,還得博取上將軍項羽的充分信任。
好在有了項伯的暗中配合,項羽倒是不難對付。但範增是個變數,他是僅次於項伯的智囊級人物,能瞞得過項羽未必瞞得過範增。張良腦子裏隨時都在飛快地運轉,他不能放過任何細節,錯過任何一句話語。他時不時用眼角的餘光瞄著範增,隻見範增,從頭到尾板著麵孔。
範增足智多謀,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六國軍隊的掌權人在範增腦海裏早就一遍遍地篩選過。他覺得唯一值得擔心的,有能力且有意願與項羽爭天下的隻有沛公。他對沛公的觀察可謂入木三分。
項羽突然撤銷進攻令,範增就非常疑惑,知道是項伯搞的名堂後,他無可奈何。畢竟項伯位階更高,與項羽的關係也更親。
為了解決後患之憂,他多次諫言項羽,在宴席上殺了沛公,項羽都沒有同意,隻是表示看看情況再說。
現在情況再清楚不過了,項羽完全鑽進沛公的套子裏麵去了,他選擇相信沛公。
範增好幾次用眼神示意項羽,項羽沒有回應。範增又三次高舉胸前佩戴的玉玦,項羽還是無動於衷。
看來不能指望項羽了,範增起身走出營帳。他召來項羽的堂弟項莊,對他說:“上將軍為人太過善良,不忍心對沛公下手,你上前向他敬酒,敬完酒後再要求表演舞劍,然後趁機把他殺死在座位上,要不然的話我們這些人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
於是,項莊便進入營帳內,向沛公敬酒,敬完酒後,項莊朝項羽施禮後請求道:“上將軍與沛公飲酒,軍中實在太簡陋了,缺歌少舞,請允許在下舞劍為大家助興。”
項羽高興地同意了,於是項莊拔劍起舞,逐漸靠近沛公的坐席。項伯察覺項莊意圖不軌,隨即起身拔劍與項莊一起對舞,他隔在沛公和項莊之間,為沛公左遮右擋,時時護住沛公。
張良見勢不妙起身,退出營帳來到軍門外。
樊噲正急得混身冒汗,見張良出來,劈頭便問:“情況怎樣?”
張良說:“情況緊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思是想趁機刺殺沛公。”
樊噲說:“看來這十分緊迫了,請讓我進去與沛公同生死吧。”
樊噲一手持劍,一手執盾,徑直往轅門內衝了進去。兩邊守門的衛士想要攔阻,被他用盾牌推翻在地。
樊噲掀開帷帳,站在門口,兩眼瞪著項羽,頭發因憤怒全都向上直直豎起,眼珠子都像是要爆裂出來的樣子。
項羽連忙手扶寶劍單腿跪立,大聲嗬斥:“來的是什麽人?”
張良急忙回答道:“這是沛公的侍衛樊噲。”
所謂惺惺相惜就是這種情形,項羽本身是武將,看樊噲有和自己相同的氣質,不由產生敬佩。
“真乃壯士!”項羽很欣賞。
他對左右侍從說:“賞給他一大碗酒。”
左右侍從給他倒滿了一大碗酒,樊噲拜謝後站起來一口氣喝完。
項羽又說:“再賞給他一塊豬肩肉。”
左右侍從又給他抬上一塊生豬肩肉。
樊噲把盾牌放在地上,再把豬肩肉擱在盾牌上拔出劍切著豬肉生吃。
這情景看得眾人目瞪口呆。
項羽又說道:“這位壯士,你還能再喝酒嗎?”
樊噲回答:“我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怕一碗酒?”
項羽回頭看了一眼沛公,指著樊噲說:“我就喜歡這樣的壯士。”
樊噲得到項羽的誇獎,膽子也大了起來:“秦始皇的心腸像虎狼一樣,唯恐殺不完天下人,擔心刑罰不夠嚴酷,導致天下百姓群起反叛。當初懷王與諸將立下約定,說先擊敗秦軍進入鹹陽的人為關中之王。如今沛公先擊敗秦軍進駐鹹陽,不敢挪用任何一點財物,把大軍退到霸上駐守,等待您上將軍率軍前來。如此勞苦功高,非但收不到封賞爵位,你反而聽信小人讒言要把立功之人殺掉,這豈不是走暴秦的老路子?我以為將軍這種做法,實在不可取。”
項羽被樊噲說得有些不好有意思,他用責怪的眼神瞄了範增一眼,然後請樊噲坐下用餐。
於是樊噲坐到了張良的旁邊。氣氛就此稍稍緩和下來。
範增眼見刺殺沛公無望,不由惱羞成怒。不過他覺得必須給沛公一個教訓。眼下,秦帝國滅亡了,接下來如何分封是個非常頭疼的事。沛公先入關中,他心心念念一定是關中王,但無論如何不能給他,但如何堵住各路將軍的嘴?另外,分封必定有瑕疵,如何分封才能服眾,不服要怎麽辦。
所以,必須要讓在坐的各國將領意識到,隻有緊緊跟著楚軍才有活路,背叛楚軍一定沒有好果子吃。
範增一手端起酒盞,一手抓著一塊豬肉,笑眯眯地站了起來:“諸位將軍,如今暴秦已經被六國聯軍消滅,天下將重新歸還王公諸侯。咱們跟定項王就能像今日這樣圍坐在宴席邊上,大口大口地吃肉。”
他啃了一塊豬肉,嚼了嚼繼續說道:“誰要是敢於背叛項王,就會成為這桌板上的肥肉。”
他掃了各國將領一眼,大聲喝到:“你們願意坐在餐桌上,還是想成為餐桌上的肥肉?”
各國將領紛紛站立起來高聲應答:願跟隨項王,絕不敢背叛項王。
沛公舉起酒盞,走到範增身邊回應道:“諸將舉杯,從此往後跟隨項王大塊吃肉,大口飲酒。幹杯!”
宴會氣氛達到高潮。各路將領推杯換盞,宴席頓時熱鬧紛繁。
過了一會兒,沛公起身如廁,他悄悄朝樊噲招了招手,樊噲心領神會,隨即跟了出去。
張良見兩個人都出去,也尾隨而來。到了外麵,張良告訴沛公,盡快離開此地,免得節外生枝。沛公還在猶豫,他說:“不辭而別,萬一上將軍怪罪下來,不好吧。”
樊噲又瞪起了那雙銅鈴大眼:“沒聽那個範老頭子說的話嗎?現如今人家就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就像是魚和肉,哪裏還顧得上什麽禮節啊!”
張良附和道:“樊將軍說得對,萬一項王反悔,再想走,就沒機會了。”
逃命要緊,趁項羽還沒反悔,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沛公決定聽從張良和樊噲的建議,立即離開鴻門。他讓張良留下來坐解釋工作。
張良問道:“沛公可曾帶什麽禮物來?”
沛公讓隨行人員拿出禮物說:“我帶來白璧一雙,準備送給上將軍,玉鬥兩隻,準備送與亞父範增。可是裏麵一直是劍拔弩張,氣氛嚴肅,沒敢拿出來。麻煩請你代勞,替我獻給他們了。”
張良接過禮物,捧在手裏。
沛公又交代他:“我從小路返回,大概縮短一半的行程,這樣最多二十裏路,你估算下,等我回到大營,你再進帳拜謝上將軍。”
說完,沛公單人騎快馬丟下一百名隨從護衛,朝小路奔去。樊噲、夏侯嬰、紀信、靳強四人手執盾劍,一路小跑護送沛公回營。
張良在帳外踱著方步,隻見項羽的都尉(掌管軍事情報的副官)陳平從帳內走了出來。
原來,項羽見沛公出去那麽久還沒回來,便差陳平到帳外招沛公進去繼續喝。陳平沒看到沛公,見張良捧著寶貝禮物在那裏來回磨蹭,立即明白怎麽回事了。
張良知道項羽派陳平來尋找沛公後,起初還有些緊張,但看到陳平談笑風生,無事一般,心裏一塊石頭終於落地,兩人便就地聊了起來。
陳平是戰國末年魏國戶牗邑(今河南省蘭考縣)人。年青時期,陳平與哥哥陳伯生活在一起,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全部的農務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雖然陳平家境貧窮,卻長得高大英俊。他隻愛看書、交友,卻不喜歡種田。他嫂嫂見小叔子好吃懶做,心裏很不痛快。有一次她對人說:“有這種小叔子,不如沒有。”這話讓陳平的哥哥知道了,便將妻子趕出了家門。
這樣的青年,別說嫂嫂看不上,哪家的閨女也看不上。都老大不小了,陳平還是單身。
戶牖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大家都認為這個女人克夫,就沒有人再敢娶她。
有一回,張負在一個偶然機會見到陳平,被他魁梧的身材和英俊的臉龐所吸引。張負借故去了一趟陳平家探察。
回來後,張負對兒子說:“把孫女嫁給陳平,如何?”
兒子不解:“陳平不但窮困潦倒,而且遊手好閑,為什麽要嫁給他?”
張負回答道:“陳平家破落不堪,但家門口豪華車轍很多。像這等相貌的人豈有長久貧困的道理!”
兒子聽了遍順從了張負的意見。
於是張家就借錢給陳平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
陳勝在大澤鄉起義後,陳平辭別兄長,前往臨濟投奔魏王。後來又轉入項羽手下做謀士,跟隨項羽進入函穀關,駐軍鴻門,項羽還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
陳平屬於聰明絕頂的謀士,尤其擅長出奇技。他一眼就看出沛公已經溜了。但他還是假裝不知道,配合張良天南海北地聊了一會兒。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誰瞞得了誰呢?張良也是一頂一的聰明人,他知道陳平有意放水,於是心懷感激,兩人似乎有不少的共同語言。
張良估摸著沛公差不多該到霸上了,便回到營帳內。他對項羽說:“沛公不勝酒力,有些失態了,不能親自來向上將軍辭謝。吩咐我為上將軍獻上白璧一雙,再為亞父範將軍玉鬥一對。”
項羽追問:“沛公何在?”
張良不緊不慢地回道:“他聽說上將軍有意責罰他的過失,心中惶恐,已經回到霸上了。”
項羽沒說什麽,他收下白璧,放在桌上,仔細端詳起來。
範增一把抓過玉鬥,扔在地上,拔出利劍將玉鬥劈成兩半。
他怒氣衝衝指著項莊,眼睛卻斜著藐向項羽:“你這個小子,實在不能一起幹大事,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肯定是沛公。我們這幫人將來都要成為他的俘虜了。”
沛公安全抵達霸上後,立即誅殺曹無傷。
曆史上總是有些聰明人,自以為計,他們為求富貴,常常首鼠兩端。曹無傷大概就是這類人的典型。他比常人先一步察覺情勢不妙,不是獻計獻策,解決問題,而是賣主求榮,棄船逃生。殊不知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不說,還留下千古罵名,為天下人恥笑。
鴻門宴的故事,經司馬遷繪聲繪色的描寫,活脫脫展現在世人麵前。
張良的仁義、樊噲的神勇、項伯的愚鈍、範增的憋屈、沛公的狡黠、項羽的率性,一個個栩栩如生,仿佛就在眼前。故事情節起伏跌宕,環環相扣,賺足了人們的眼球。
但是,兩大軍事集團的分歧和對峙,靠一個宴會就能搞定嗎?事實真的就像司馬遷講述的這般戲劇性嗎?
我們來還原一下當時的背景。
項羽打敗了章邯,收攏了六國大軍有六十萬之多。在這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他已經成了實際上的天下共主。盡管名義上他是楚國的上將軍,但楚懷王羋心遠在彭城,手上既無兵馬也無名將,基本上名存實亡。
秦帝國已經滅亡,接下來就是如何切割利益的問題了。各諸侯國跟隨項羽來到鹹陽,無非是想多分一杯羹,各自心懷鬼胎是難免的。眼下除了沛公這支大軍不可控外,項羽牢牢掌握了其他各路大軍。
畢竟都是楚懷王羋心派出去的將領,並且沛公先行占領了鹹陽,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沛公理應擔當“關中王”的重任。
掌握了分封大權的項羽,不能無視懷王的約定。但讓沛公占據關中,放任他坐大,絕不是項羽希望看到的。為此,項羽曾派人請示楚懷王羋心,如何安排關中王一職。項羽初衷是希望羋心識相點,將分封大權授予自己,沒想到羋心不買賬,直接回信稱“如約”。
羋心的不合作激怒了項羽,為自己日後遭暗殺埋下伏筆。但項羽拿到這個“如約”信件就犯難了。
強行推翻約定,道義上落了下風,萬一沛公不服,兩軍必有一戰。雖說六國聯軍實力大於沛公,項羽也不懼再戰,但六國聯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比如張耳,是沛公的老大哥,魏王豹同時被羋心派出去協助沛公,兩人還有戰鬥情誼。楚軍內部發生爭鬥,其他各國會盡力幫助項羽嗎?
如何做到手握分封大權,又能鎮住包括沛公在內的各路諸侯,順利按照自己的願望分封天下,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從沛公的角度出發,自己已經先入定關中,楚懷王的約定不能棄之不顧,這是自己應得的利益,但是在實力麵前,沛公自知他吞不下這麽大一塊肥肉。
這就是兩軍會師鹹陽時的背景。
為何項羽進入函穀關後在鴻門駐紮下來,而不是長驅直入,直接進入鹹陽。原因是,楚軍兩大軍團在對未來的利益分配方麵正在進行緊鑼密鼓的談判和磋商。
等待談判結果出來後,那個鴻門宴實際上已經是慶功宴了。
之所以能以和平方式落幕,說白了,無非是達成某種妥協。更確切地說,是以一方的退讓使得另一方的利益最大化。這驚心動魄的故事後麵是兩大集團之間關於軍隊、人員、地盤、資產等歸屬問題的談判過程。這個談判的背後是以實力為後盾。談判的結果就是實力的延伸,規則的落實也是要靠實力維護。
沛公在這次談判中,無疑是個弱者,他不得不放棄夢想中的“關中王”,任由項羽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建立有益於項羽集團的規則秩序。項羽雖然是強者,但也不得不照顧沛公的利益和關切。分封的結果,很自然的就是讓沛公既不舒服又勉強能夠接受。
至於那個什麽項伯星夜救張良的故事,怎麽看都像是文學家筆下的作品。作為項羽的叔父,實際上的二號人物,斷不至於要親自前往霸上。派個使者去帶走張良就已經仁至義盡了,沒有必要在兩軍交戰之際冒這個風險。
如果說項伯果真去了霸上,更大的可能,是就未來勢力範圍找沛公談判來了。
不過司馬遷描寫的鴻門宴上樊噲出彩的表現,也非空穴來風。
司馬遷時代,這事已經過去多年。是樊噲的孫子將樊家世代相傳的英雄事跡,繪聲繪色地講給司馬遷聽,司馬遷又活靈活現地記錄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我們才得以享用這兩千多年前的文史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