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過去幾天後,項羽傳令大軍進城。沛公的軍隊悉數退回到霸上,將鹹陽移交給了項羽。


    鹹陽易手,子嬰的好運到頭了。一則出於對秦的痛恨,二來子嬰投降沛公,讓項羽失去了頭功,這種貪生怕死之輩,最讓項羽看不起。一入鹹陽城,項羽便將子嬰以及秦王宗族悉數屠殺殆盡。


    對項羽進入鹹陽的所作所為,《史記》稱“項羽引兵西屠鹹陽”,《漢書》延續了這個說法“羽引兵西屠鹹陽”。就連《資治通鑒》也明白無誤地寫著“項羽引兵西,屠鹹陽”。史學家眾口一詞,都說項羽在鹹陽屠城了。


    依照那時的慣例,正常情況下,隻要城池未經激烈抵抗,攻城的將領大多不會動用屠城這一極端手段。鹹陽對項羽來說,是唾手而得的,項羽憎恨秦王不假,但對普通老百姓,隻要沒有威脅到聯軍,項羽不需要大動幹戈。鹹陽是秦王廷所在地,秦王宗族數量龐大,殺死所有的秦王家族,估計鹹陽城都會產生血雨腥風的場景。是否因此產生屠城的印象大家可以自己評判。


    不過,放任官兵搶劫宮殿應該不假。秦宮的金銀財寶和宮中美女被搶劫一空,項羽甚至還讓英布帶人前往驪山,去刨始皇帝的墳墓。英布帶領將士忙活了數十日,刨出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但由於始皇帝的陵墓實在太龐大了,英布始終沒有找到秦始皇陵墓的核心區,隻好敗下陣來。


    鹹陽經過項羽及六國聯軍一番折騰,幾乎成了一座空城。項羽見該拿的都拿了,該有的也有了,於是一把火將秦宮燒得幹幹淨淨,大火連續燒了三個多月都沒有熄滅。


    項羽入城後與沛公的做法形成強烈反差。很顯然,沛公有意在漢中經營,因此他十分在意民心,約法三章也好,移居霸上也罷,其核心都是為了收買人心。而項羽打一開始就沒想到要在關中待下來,反正別人的地盤,燒光搶光,打包回府。項羽是這麽想的,也是這麽做的。


    項羽入城後,除了燒殺搶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幹。那就是勝利的目標達成了,接下來怎麽辦?


    還在鴻門駐軍時,他就派人飛馬報告並請示楚懷王,鹹陽已經拿下,關中王應由誰來當,分封諸侯一事該如何處置。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之前楚懷王不是和諸將有個約定嗎?“先入定關中者王之”,難道項羽忘了?


    項羽怎麽可能忘了呢。之前項梁還在的時候,項氏集團辦事情,什麽時候向懷王申請、報告過?項羽再清楚不過了,那不過是個傀儡,是項家的玩偶。由於項梁突然戰死,才讓懷王快速填補了真空。如今項羽手握重兵,他隻不過學學叔父的樣子,給懷王一個麵子,他認為,懷王必定將這個任命的權力拱手讓給自己來定奪。不曾想,懷王並不買賬,幹淨利落地回了兩個字,“如約”。就是要按照原先的約定辦。原先的約定不就是“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嗎?那不還是讓沛公來當這個關中王。


    收到懷王的回複,項羽那個率性的脾氣又上來了。幾乎是拍案而起:“不識抬舉的東西!想當初是我們項家擁立羋心為懷王,並不是他有多大的能耐,他有什麽資格能當盟主來定這個約定!”眾將見項羽暴怒,異口同聲譴責懷王。


    項羽用那銳利的目光掃了各位將領一眼接著說道:“天下諸侯起兵反秦的時候,我們將諸侯王的後裔擁立為王,豎起大旗,對秦王朝進行討伐。然而,身披盔甲,手持利劍率先反秦,在野外餐風露宿長達三年時間,最終消滅秦王朝,平定天下,靠的都是各位將士以及我和我們項家的力量啊。”


    諸位將官紛紛表示讚同。盡管大家都知道那個約定,但實力麵前,任何條約都不見得有效。條約的解釋權掌握在強者手裏,當條約不利於強者時,就會有一千種理由將它撕毀,更何況這隻是一個口頭約定。


    項羽緩和了一下情緒接著說:“羋心雖然還沒有什麽功績,但畢竟我們曾經擁立他為國王,所以,還是得給他分土地,尊他為帝的。”


    將軍們紛紛稱讚上將軍英明。


    當年春季正月間,正是分封天下諸侯的大好時光了。


    封王遇到的第一個難題便是沛公了。楚王的約定肯定是要廢了的,函穀關的事,以及範增不斷地勸說,項羽雖然沒有殺沛公,但猜忌之心卻從此難以消弭。沛公的軍事實力僅次於項羽,而且又是先行入關的,這功勞不可謂不大?封那一塊地方呢?


    項羽在章邯投降時就允諾封他為雍王,統領鹹陽以西的秦地。然後他又將董翳封為翟王,統領秦上郡地區(今陝北),封司馬欣為塞王,統領鹹陽以東的秦地。這樣,項羽就把原來秦國在關中的土地一分為三,分別交由三位原來的秦將管理。


    這個封法用意很明了,把關中一分為三,讓他們互相牽製,這樣可以永遠遏製暴秦的複活,同時斷絕了沛公立足關中的念想。


    關中是沒位置了,緊挨著關中的便是巴蜀一帶了。項羽與範增密謀,既不能承擔負約的惡名,又不能讓沛公獲取富庶的關中一帶。商討的結果是給沛公封個漢王,這的確是個勉強說的過得去辦法。巴蜀也屬於秦地一部分,這樣,既滿足條約關於關中王的部分條件,又給了沛公想一點安慰。把他安置在巴山蜀水那個邊遠地區,不相信他還能掀起什麽風浪。


    項羽自以為得計,就把“漢王”的帽子扣到了沛公的頭上,並將南鄭(今陝西漢中)定為漢都城。


    其他諸侯依據戰功以及項王的喜好,紛紛得到了封地。


    分封的名單公布後,有人歡喜有人愁。


    首先,各路諸侯尊楚懷王羋心為義帝,名義上是各路諸侯的大統領。


    這個大統領戴了一頂高帽後,就被強製遷都往南楚的郴縣(今湖南郴州),實際上等同於流放到邊遠地方了。


    安置了羋心後,項羽分封了十九個諸侯王,瓜分了整個帝國。


    原來的秦國地界一分為四,由漢王沛公、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瓜分。


    原來的趙國地界一分為二,由常山王張耳、代王趙歇瓜分。


    原來的齊國地界一分為三,由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膠東王田市瓜分。


    原來的燕國地界一分為二,由燕王臧荼、遼東王韓廣瓜分。


    原來的韓國地界一分為二,由韓王成、河南王申陽瓜分。


    原來的魏國地界一分為二,由西魏王威豹、殷王司馬卬瓜分。


    原來的楚國地界一分為四,由衡山王吳芮、九江王英布、臨江王共敖瓜分。最後一塊上好的地段則由項羽占據。他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除了上述的封賞外,其他有功將領,也利益均沾,多少得到了一些賞賜。


    那個在巨鹿城北負責聯絡的趙國大將軍陳餘封賞了南皮三個縣(今河北南皮),這個事下回還將提到。


    吳芮部下梅涓也因公受賞十萬戶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