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分封,項羽以為解決了沛公這個難題,其他的就相對容易多了。


    為了便於日後節製各路諸侯,在分封這個事情上,項羽和項伯、範增動了不少腦筋。


    原先的齊國和趙國是戰鬥力比較強悍的國家。像趙國,曾經以一己之力對抗匈奴,李牧領軍大敗匈奴十幾萬鐵騎,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覬覦中原。秦滅趙國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長平之戰,雖大敗趙國,坑殺四十萬趙軍,仍然無法一口吃掉趙國。


    至於齊國,項羽更是不敢等閑視之。作為戰國七雄之一,齊國的實力與秦國不相上下,?有時甚至超過了秦國。?齊湣王時期,?齊國與韓、?魏組成聯軍,?在垂沙之戰中大破楚軍。?後來,齊國大將匡章又率領齊、魏、韓三國聯軍向秦國發起進攻,一度攻破函穀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因此,?齊王還一度以東帝自居。


    這兩個國家,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戰鬥民族”。除了沛公以外,這兩個國家沒有處理好,一定會後患無窮。不過這也難不倒範增和項羽,他們把處理秦國的那一套搬到這裏,那就是拆。


    把齊國一分為三,齊王田都,封地齊;濟北王田安,封地濟北(山東西北部);膠東王田市,由原來的齊地遷往膠東(青島、?煙台、?威海等地)。


    把趙國一分為二,常山王張耳,封地趙;代王趙歇,由趙地遷往代(故地在今河北蔚縣)。


    安置好齊、趙之後,剩下的要麽是小國,要麽就是項羽手下的一些功臣了。


    九江王英布,封地九江郡(今江西);


    衡山王吳芮,封地衡山郡(鄂、?豫、?皖交界的大別山脈周圍一帶);


    燕王臧荼,封地燕國(今北京、天津、遼寧南部)


    臨江王共敖,封地南郡(湖北舊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


    遼東王韓廣,由燕遷往遼東(遼寧省東部和部分南部地區)


    西魏王魏豹,封地由魏地遷往河東(山西省的西南部)


    韓王韓成,封地原韓國(河南禹州一帶)。


    十九路諸侯就此誕生,這次分封總體來說,還是按照功勞的大小和原有的勢力大小來決定的。


    像魏王豹,本來就是諸侯王,巨鹿之戰他一直跟隨項羽,直到進入關中,所以項羽本來就想封他為魏王,隻因項羽定都彭城,他相中了原魏國屬地,隻好“忍痛”將東魏地割了一塊下來拱衛彭城。魏王隻好帶著“西魏王”的高帽前往西魏地就職去了。


    再比如趙國將領司馬卬和申陽,在圍剿章邯時立下功勞,項羽不會吝嗇,將司馬卬封為殷王,申陽也撈了一個河南王當當。


    作為趙國丞相,張耳由於名氣太大,又是堅守巨鹿的核心成員,項羽不惜將趙王歇遷往代地,毫不猶豫將張耳封為趙王。戰功赫赫的英布,鼎力支持者吳芮,還有臧荼等都榜上有名。


    倒是在分封齊國的時候,項羽將跟隨自己打到關中的田都封為齊王,將原齊王田市改封膠東王。這個分法打破了齊國境內的原生態,使得齊王田儋的弟弟田榮心懷不滿,起兵殺死了田都和田安,幹脆自己當起了齊王,當然這時後話。


    還有有一個大家很熟悉的名字不在這次分封的名單中。他隻得了南皮三個縣,算是給了個安慰獎。


    這個人就是陳餘。


    陳餘是趙國的大將軍,巨鹿之戰,肩負協調諸國大軍的責任。之前一再派使者請求項羽出兵,在打敗章邯後,還積極寫信促使章邯的投降的人。如此勞苦功高的人,為何這次沒有受封呢?


    原來,趙王歇和張耳被困巨鹿時,陳餘率領趙軍駐紮在城北,張耳多次催促陳餘出兵救援,但懾於秦軍的強大,陳餘躊躇不前。等到項羽大軍解圍後,劫後餘生的張耳見到陳餘,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父子情誼的“刎頸交”赫然不見了,換之以切齒的痛恨。


    百口莫辯的陳餘賭氣地回答道:“沒想到你對我的怨恨這樣深。難道你認為我是舍不得將軍印嗎?”


    陳餘隨即解下將軍綬印,交到張耳手中。張耳滿臉驚愕,不敢接受。


    交出將印後,陳餘起身去上廁所,張耳的賓客趕緊對張耳說:“我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老天賜予而不接受,反而會遭受責難,如今陳將軍把將軍綬印交給你,你不肯接受,反而是不祥之兆。還是趕緊收下吧。”


    張耳於是把將軍綬印收下,接收了陳餘的軍隊。等到陳餘回到座位上,見張耳居然接受了將軍綬印,隨即憤怒地離開了。他帶著身邊幾百個親信到黃河邊釣魚去了。


    有親近陳餘的人對項王說:“陳餘和張耳的功勞相同,如今隻封張耳,卻把陳餘漏了,恐怕不大合適。”


    項王倒是沒有否定陳餘的功勞,但一路跟隨自己的是張耳,陳餘又不見蹤影,所以沒有答應封侯的事。


    不過,他聽說陳餘跑到南皮縣釣魚去了,覺得不能委屈了他,便將南皮周邊三個縣封給了他,給他封了個侯爵。


    此時的陳餘對張耳充滿了怨恨,這股怨恨長時間積壓在他的胸口。什麽“刎頸交”,什麽情同父子,早拋到九霄雲外了。


    人性本來如此,對於自己的敵人,隻要懺悔認輸,勝利者容易接受、寬恕。反而是親密戰友的背叛,讓人沒齒難忘,絕難有緩和的空間。


    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的事,比如沛公這種異於常人的領袖級的人物,隻要有利於事業的發展,他照章全收,管你是什麽類型的人。


    就這樣,項羽把統一的秦國重新劃分成十九個諸侯國。


    這次分封,就像是一場分贓大會。戰國時期的六國貴族,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國土和子民。原先的既得利益喪失殆盡,因而對秦王朝的統治懷恨在心,他們暗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推翻新朝,恢複舊時榮光。


    他們炮製的所謂暴秦,是為其複辟提供的炮彈。後期史書以及文學評論眾口一詞都將秦始皇定位暴君,秦統治也被統稱暴秦。


    我們都知道成王敗寇的道理,但這次的反秦起義,將統一的郡縣製恢複到分封製,無疑是一次社會治理模式的大倒退。社會變革常常是螺旋式的上升,但往往會起起伏伏,隻有經過不斷調整才能最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這次的倒退,又經曆了一百來年,直到漢武帝才最終走上了郡縣製,中央集權的體製從此延續了兩千多年。


    隻不過項羽特地將原來的諸侯國拆散,並且埋下了許多矛盾的種子。隻要各諸侯國之間矛盾不可調和,都要勞駕他這個霸王來仲裁。這樣,西楚霸王僅憑口頭威懾就能實現對帝國的完全控製。這套分而治之的策略,我們老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懂得運用了,隻是你得有這個實力去切這塊蛋糕,還得有實力去維護這個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