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沛公帶著他的部隊從霸上啟程,經杜縣(今西安)南部,登上了秦嶺,經子午道向南鄭出發。當初的十萬大軍,不複存在。投降的秦軍士卒就地遣散,留守關外各地的十餘萬嫡係,大部分還田為民。項羽另外派遣了自己帶來的三萬楚軍,讓沛公帶去南鄭。這樣一來,沛公的軍隊就換成項羽的舊部,其戰鬥力大打折扣。


    沛公也知道,這三萬楚軍是用來監視自己的,但好在有塊封地在,不愁日後的發展。由於沛公人緣好,名聲在外,不少楚軍士兵和其他六國軍隊中的人願意追隨沛公。這批人來自各個諸侯國,有的是隨沛公從武關進入鹹陽的,也有的是跟項羽從函穀關進入鹹陽的,項羽分封天下後,這波人大概不滿足現狀,對沛公的為人處事比較認同,覺得跟著沛公會有更好的前景。這波人中就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叫韓信。


    這波人史稱“諸侯子”,數量不小,也有幾萬人。


    從關中到南鄭,要越過秦嶺。我們知道,秦嶺由東向西逐漸升高,在陝西境內,嶺脊海拔約兩千米,高峰都在兩三千米之間,其主峰太白山更是高達三千七百多米。


    一路上崇山峻嶺,山路坎坷,許多地方隻能靠修築棧道才能通行。行走在棧道上,下麵是萬丈懸崖,士兵們個個膽戰心驚。楚軍士兵常年生活在地勢平坦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哪裏見過這種情形,再聽說去漢中就不回楚地了,不免灰心喪氣。許多士兵半道脫離大部隊,當起了逃兵。沛公也不追究,反正這些士兵都是西楚霸王的人,走了就走了。


    張良帶領韓國軍隊,也準備回韓國了。他送沛公至褒中(今陝西勉縣)。臨別時,張良建議,一路上將走過的棧道燒毀,一來表示自己永不出關,終老漢中的決心,以此迷惑項羽;二來也可防備他人偷襲。


    此時的沛公對張良可謂言聽計從,在奔赴南鄭的路上,沛公下令燒毀後麵的棧道,頭也不回地進入漢中。


    從此,秦末的中國大地上,漢王誕生了,漢國雛形在巴、蜀、漢中地區孕育成長。


    漢王入駐南鄭後,隨即組建了一套自己的班子。


    拜蕭何為丞相,委派官吏,打理巴蜀漢中這“一畝三分地”。


    封曹參為建成侯,?擢升為將軍。


    封樊噲為列侯,?號臨武侯,?升為郎中,?負責護衛皇帝左右。


    拜奚涓為將軍,擢升郎中。


    封夏侯嬰昭平侯。


    拜周勃為將軍。


    拜盧館為將軍,加職侍中(行走禁中供漢王直接調遣)


    ……


    看看這一份名單,全是沛縣圈子裏的人。漢王用人似乎隻講關係,不注重能力。其實不然,很快就有一位不速之客闖入眼簾。


    這事還得從漢王去南鄭就職的途中說起。


    (刀下留人)


    有一天,夏侯嬰在法場上作為監斬官正在執行一批死刑犯的斬首任務。這些人犯挨個被砍下腦袋,一連斬首十三個都很順利。輪到第十四個的時候,這個人犯突然朝他歇斯底裏地吼叫起來。夏侯嬰忍不住底頭看了一眼,隻見那死刑犯長相英俊,皮膚白皙,跪在地上瞪大眼睛衝著夏侯嬰喊道:“漢王不是想要奪取天下嗎?怎麽能夠殺了像我這樣的人才呢?”


    夏侯嬰愣了一下,快步走到那人跟前,仔仔細細打量了一番。見此人確實長得儀表人才,他連忙示意劊子手暫緩行刑,把那人叫到一旁問話


    這才知道,此人名叫韓信,是從西楚霸王那裏跳槽過來的一個衛士。懂文化,會記賬,所以當了連敖(類似倉庫管理員)。因別人犯事被波及連坐,現在正要被削去項上人頭。


    經過更深入的了解,夏侯嬰發覺這個人的學識、見地與眾不同,這樣的人才殺了可惜。他心想,漢王想要奪取天下,這不正是急需的人才嗎?


    夏侯嬰如獲至寶,親自跑去向漢王保舉韓信。


    一個死刑哪裏犯值得夏侯嬰親自保釋,漢王也


    不在乎一個士卒的生死,見是自己最親信的人保舉,也就揮手通過了。


    誰知侯嬰還不滿足,這等人才非但不能殺,還要提拔。漢王便讓夏侯嬰去找丞相蕭何,讓丞相給韓信安排一個合適的崗位。


    就這樣,韓信保住了一條小命,還被提拔為掌管糧草的治粟都尉,出掌漢軍的後勤,大概相當於後勤部長了。


    韓信是淮陰(今江蘇淮安)人。家道貧寒,少時父母早逝,他寄宿在淮陰一個亭長家裏。時間一長,被人趕了出來,從此流落街頭。這段時間,他顛沛流離,嚐遍了人間辛酸。


    有一回,為了充饑,他在城邊的河裏釣魚,魚沒有釣到,把自己餓的頭昏眼花,正在河邊洗衣服的一位大媽見他可憐,便把自己的口糧勻給了他。韓信非常感動,他對大媽說:“將來我一定會報答你的。”大媽聽了,不但沒有高興,反而數落他:“男子漢大丈夫自己都養活不了,我還能指望你日後報答我嗎?”韓信默然。他心中十分痛苦,盡管他十分貧窮,但他穿著始終幹淨得體,還像貴族一樣的佩戴者一柄長劍。他總覺得自己有經國偉才,總有一天會得到施展的機會。


    淮陰城裏的一幫惡少,見他窮光蛋一個,還死要麵子配著一柄長劍,經常取笑他。有一回,有個屠戶家的少年欺負他,挑釁地對他說:“我看你人高馬大的。還喜歡佩劍,其實你心裏膽小如鼠。”為了當眾羞辱韓信,他雙腿呈騎姿對漢匈說:“你要當真不怕死,就拿你的佩劍刺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胯下鑽過去。”


    可憐韓信,落水的鳳凰被鳥欺。他盯著惡少好一會兒,便趴在地上,從他的褲襠下鑽了過去。這事鬧得沸沸揚揚,傳得整個淮陰城都知道了。


    後來,項梁起兵時路過淮陰,韓信以為施展才華的機會來了,便報名參加了項梁的義軍。再後來,項梁戰死,韓信又追隨項羽,做了執戟郎中。差不多是


    貼身警衛吧。由於能接近項羽,他便多次獻計獻策,很遺憾都沒有引起項羽的重視,漸漸地,韓信覺得自己在項羽營中不會有什麽前景,於是便脫離了項羽的陣營,投靠漢王這裏來了。


    沒想到,在漢王這裏還不如在項羽麾下,這次還差點掉了腦袋。不過,經曆過這次磨難,倒是給韓信帶來點希望,至少漢王手下的夏侯嬰欣賞自己,現在連丞相蕭何都知道韓信了。


    韓信當上治粟都尉後,有更多機會時常跟丞相蕭何匯報工作。有時也分享他對時局和軍事的見解,韓信的一些看法令蕭何倍感吃驚,這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丞相蕭何大概類似於項羽軍中的範增。他眼界開闊、思路清晰、邏輯嚴謹,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漢王用人的眼光十分獨到、精準。軍事以外的所有政務、後勤都由蕭何主張。


    進入漢中後,雖然暫時有了喘息和安定的時間,但蕭何非常清楚,這隻是大戰前的寧靜。依他對時局的洞察,天下遠未到安定的時候。項王分封的後遺症太大,不久後將會有更大的風暴來襲。


    漢中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通往外界的交通隻有幾條險峻的山路。防守肯定沒問題,但要打出去,同樣是會遇到別人的封鎖。漢王和屬下大多為楚國沛縣一帶人,不可能長久待在關中。尤其是漢王,他的誌向絕不是一個漢王所能滿足的。雖然漢王手下將領不少,但能獨當一麵的,除了曹參、灌嬰勉強可以外,其餘都難以勝任。特別是麵臨像項羽這樣的人物,漢王手下的將領在氣勢上就輸了很多。萬一到戰場上,恐怕仗還沒打,心理上就崩潰了。


    所以在和韓信的聊天過程中,蕭何有意無意提出如何打出漢中的問題時,韓信的分析讓蕭何如撥雲見日,豁然開朗。對韓信提出的如何扭轉楚強漢弱的態勢問題上,蕭何也是頻頻擊掌稱讚。


    蕭何逐漸對韓信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心中早有想向漢王推薦韓信的念頭,隻因火候未到,一旦時機到來,衝出漢中奪取天下時,非用韓信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月當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金生並收藏漢月當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