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這個字,其普通話發音為“sè”,它的本義是指收獲穀物,表示農業生產中的收割和收藏行為。實際上,“嗇”就是“穡”這個字的古體寫法。


    在古代農耕社會裏,糧食的收成對於人們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嗇”這個字所代表的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農事活動,更蘊含著人們對豐收的渴望以及對勞動成果的珍惜之情。


    從字形上看,“嗇”由“禾”和“牆”組成,仿佛描繪了一幅農民們在田地裏辛勤勞作、收獲莊稼並將其儲存起來的場景。這種形象的表達方式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嗇”字的含義及其背後所傳遞出的價值觀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嗇”的詞義逐漸擴大,但其基本含義仍然與節約、吝嗇等概念相關聯。例如,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吝嗇鬼”一詞,就形象地體現了一個人對待財物過分小氣、舍不得花費的特點。


    總的來說,了解“嗇”字的起源和演變有助於我們深入探究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從中領略到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通過對這些古老文字的研究,我們也可以更好地把握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揚。


    詞義擴展:


    收藏好穀物後要仔細保管,於是引申為十分愛惜、節省。


    由過分的節省、愛惜又引申為小氣、吝嗇。


    嗇在古漢語中屬於入聲字,入聲字在西南官話成渝片發陽平音,故嗇做吝嗇講時,四川話發音為sê2(同四川話“舌”音),如吝嗇、嗇家子。


    補充:除了岷江話片區,四川方言沒有普通話的韻母e [?],e在四川方言發ê [?]音(ie中“e”的發音)或[o]音(與gkh相拚)。


    但在四川話中,“嗇”也做“少、不足”解,這時候“嗇”又發音為sê4(同四川話“社”音)了。


    最常見的兩個詞,為嗇香、嗇味。


    嗇香:形容詞,本義指菜品量少,味道卻非常好。


    “嗇香”這個詞匯通常用來形容食物或菜肴雖然分量不多,但味道極其鮮美、香氣撲鼻。它傳達了一種對精致和高品質口感的讚美。


    例如,可以說一道菜“嗇香可口”,意味著這道菜不僅讓人陶醉於其美妙的香味,而且吃起來十分美味,令人回味無窮。或者評價某種點心“嗇香誘人”,表示盡管數量有限,但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使人無法抗拒。


    例句:


    餐館廚師(對顧客):這菜味道如何嘛?


    顧客:嗇香。(味道不錯,就是你這份量也太少了)


    也引申為食物少味道一般,但由於人多,很快就沒了,因此覺得味道還是不錯。


    例句:現在很多時候小娃娃吃東西都是圖個嗇香。一個人的話,再好吃,他都不想吃,多兩個小朋友和他搶,不好吃他都覺得香得很。


    嗇味ㄦ:形容詞,指意猶未盡。


    “嗇味ㄦ”這個詞語充滿了獨特的韻味和神秘感。它用來形容一種讓人感到意猶未盡的感覺,就像是品嚐到一道美味佳肴後,口中仍留有餘味,令人回味無窮。


    當我們讀到一個故事、觀看一部電影或經曆一段美好時光時,如果能用“嗇味ㄦ”來描述那種縈繞心頭、難以忘懷的感受,那麽就更能傳達出其中深深的魅力與吸引力。


    例句:這個小品好看是好看,就是有點嗇味ㄦ。(稍微短了點,有點意猶未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