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四川人不說普通話的膝蓋,那我們怎麽說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 作者:巴蜀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像昨天寫的“蝌蚪”,全國各地方言說法千奇百怪一樣,“膝蓋”在我國也有非常多的表達方式。
比如,北京話叫“胳棱瓣兒”,天津話叫“磕膝蓋”,長沙話叫“膝qi頭骨”;
河南話叫“不老蓋兒”,內蒙古話叫“菠蘿蓋”,山東話叫“各拉敗子”;
安徽安慶話叫“膝蘿坡子”,河北饒陽話叫“長各拉伴兒”...等等。
西南官話區的雲貴川渝地區,膝蓋叫“磕膝頭兒”的居多,也有叫“磕膝門兒”的。
詞尾是“頭兒”tér也好,“門兒”mér也好,乃至於雲貴地區除了靠近川渝地區之外的地區,幾乎沒有兒化音也好,詞尾不是探討的重點。
筆者要探討的是,膝蓋在四川方言中的詞根,是“磕膝”還是“肐膝”?
《南充方言詞語考釋》收錄的是“肐膝”,注釋如下:“肐膝”俗寫 “磕膝”、“克膝頭兒”、“客西頭兒”、“客期頭”等。
元雜劇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 《罵玉郎》: “當日紛紛雪片席來大,衣服向身上剝,井水向階下潑,肐膝兒精磚上過。”
元·商挺 《潘妃曲》: “短命休寒賤,直恁地肐膝軟,禁不過敲才廝熬煎。”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武鬆道罷,一隻手按住肐膝,兩隻眼睜得圓彪彪地,看著何九叔。”
《四川方言詞語考釋》收錄的是:磕膝頭:膝蓋。並注釋:《儒林外史》 第五十三回: 聘娘拿大紅汗巾,搭在四老爺磕膝上。
《四川方言詞語考釋》 又注明:或作 “肐膝”、“肐膝兒”。
元佚名 《殺狗勸夫》第二折: 將這雙乞量曲律的肐膝兒,罰他去直韁韁的跪。它在“磕膝”和“肐膝”搖擺。
《四川方言詞典》收錄的是“磕膝頭”,又備注了“肐膝頭”和“骼膝頭”兩個詞,也是在搖擺。
【肐膝】、【磕膝】從詞義上講,都沒有錯。
要搞清楚具體四川方言中,哪個字更準確,得從它們的發音分析。
根據川渝地區“膝蓋”的民間俗稱:“克膝頭兒”、“客西頭兒”、“客期頭”等,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個字發音為“克”或“客”,按四川方言聲韻,為kê2。
肐,普通話音gē,古音《集韻》乙力切,音億。發音無法轉化為【kê2】。
磕,普通話音kē。古音《集韻》克盍切,音榼。
我們知道,四川方言沒有普通話的單韻母e,普通話ke音的字,非入聲字發音為ko,如殼、棵、可、顆、渴、殼、課、科、柯、蝌等;
入聲字則發kê2陽平調(入聲字在西南官話成渝片歸入陽平),如克、咳、刻、客、克等。
磕,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平水韻》中,《泰韻》把它歸入去聲,《合韻》又把它歸入入聲字。
磕,常見“磕頭”,四川話發音ko tou,從陰平一聲變成陽平二聲,從入聲字變調來說沒問題,它的韻母卻遵從非入聲字的例子,演變為ko。
從入聲字在四川方言的發音演變看,“膝蓋”的說法“磕膝”,這裏它可能又遵從了入聲字發音演變,發音kê2,與克、咳、刻、客、克等同音了。
從上述材料看,對於“肐”和“磕”兩個字而言,“肐”演變不出kê2(音同四川話“克”和“客”等)。
而“磕”作為入聲字時,是可以演變為kê2音的,也才有“克膝頭兒”、“客西頭兒”、“客期頭”等不知本字寫法演化出的俗稱。
因此,“膝蓋”的川渝地區方言稱謂,當為“磕膝頭”。(拋開詞尾後綴不論)
筆者廣漢人,廣漢話“膝蓋”的稱謂,是“磕膝門ㄦ”,發音:kê2 xi mér。
比如,北京話叫“胳棱瓣兒”,天津話叫“磕膝蓋”,長沙話叫“膝qi頭骨”;
河南話叫“不老蓋兒”,內蒙古話叫“菠蘿蓋”,山東話叫“各拉敗子”;
安徽安慶話叫“膝蘿坡子”,河北饒陽話叫“長各拉伴兒”...等等。
西南官話區的雲貴川渝地區,膝蓋叫“磕膝頭兒”的居多,也有叫“磕膝門兒”的。
詞尾是“頭兒”tér也好,“門兒”mér也好,乃至於雲貴地區除了靠近川渝地區之外的地區,幾乎沒有兒化音也好,詞尾不是探討的重點。
筆者要探討的是,膝蓋在四川方言中的詞根,是“磕膝”還是“肐膝”?
《南充方言詞語考釋》收錄的是“肐膝”,注釋如下:“肐膝”俗寫 “磕膝”、“克膝頭兒”、“客西頭兒”、“客期頭”等。
元雜劇楊顯之 《酷寒亭》第三折 《罵玉郎》: “當日紛紛雪片席來大,衣服向身上剝,井水向階下潑,肐膝兒精磚上過。”
元·商挺 《潘妃曲》: “短命休寒賤,直恁地肐膝軟,禁不過敲才廝熬煎。”
《水滸傳》第二十六回: “武鬆道罷,一隻手按住肐膝,兩隻眼睜得圓彪彪地,看著何九叔。”
《四川方言詞語考釋》收錄的是:磕膝頭:膝蓋。並注釋:《儒林外史》 第五十三回: 聘娘拿大紅汗巾,搭在四老爺磕膝上。
《四川方言詞語考釋》 又注明:或作 “肐膝”、“肐膝兒”。
元佚名 《殺狗勸夫》第二折: 將這雙乞量曲律的肐膝兒,罰他去直韁韁的跪。它在“磕膝”和“肐膝”搖擺。
《四川方言詞典》收錄的是“磕膝頭”,又備注了“肐膝頭”和“骼膝頭”兩個詞,也是在搖擺。
【肐膝】、【磕膝】從詞義上講,都沒有錯。
要搞清楚具體四川方言中,哪個字更準確,得從它們的發音分析。
根據川渝地區“膝蓋”的民間俗稱:“克膝頭兒”、“客西頭兒”、“客期頭”等,我們可以知道,第一個字發音為“克”或“客”,按四川方言聲韻,為kê2。
肐,普通話音gē,古音《集韻》乙力切,音億。發音無法轉化為【kê2】。
磕,普通話音kē。古音《集韻》克盍切,音榼。
我們知道,四川方言沒有普通話的單韻母e,普通話ke音的字,非入聲字發音為ko,如殼、棵、可、顆、渴、殼、課、科、柯、蝌等;
入聲字則發kê2陽平調(入聲字在西南官話成渝片歸入陽平),如克、咳、刻、客、克等。
磕,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平水韻》中,《泰韻》把它歸入去聲,《合韻》又把它歸入入聲字。
磕,常見“磕頭”,四川話發音ko tou,從陰平一聲變成陽平二聲,從入聲字變調來說沒問題,它的韻母卻遵從非入聲字的例子,演變為ko。
從入聲字在四川方言的發音演變看,“膝蓋”的說法“磕膝”,這裏它可能又遵從了入聲字發音演變,發音kê2,與克、咳、刻、客、克等同音了。
從上述材料看,對於“肐”和“磕”兩個字而言,“肐”演變不出kê2(音同四川話“克”和“客”等)。
而“磕”作為入聲字時,是可以演變為kê2音的,也才有“克膝頭兒”、“客西頭兒”、“客期頭”等不知本字寫法演化出的俗稱。
因此,“膝蓋”的川渝地區方言稱謂,當為“磕膝頭”。(拋開詞尾後綴不論)
筆者廣漢人,廣漢話“膝蓋”的稱謂,是“磕膝門ㄦ”,發音:kê2 xi m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