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四川方言遊子、縱等方言詞匯的詞義與詞匯來源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 作者:巴蜀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天說說幾個四川方言詞匯的詞義與來源。有些方言詞匯,看著字簡單,但為何有特殊的詞義,相信很多人不得而知,所以了解一下方言詞匯的來源,其實也挺有意思。
一、縱
縱,即皺的意思。
“皺”,普通話音,zou,四川方言中,發音zong,同“縱”音。沒想到元明時期雜劇、小說中普遍使用“縱”表示“皺”的意思。
元·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 “不要,倒好了他。眉頭一縱,計上心來。”
元·喬吉 《小娃琵琶》:“指甲纖柔,眉兒輕縱,和相思曲未終。”
《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 高氏 ﹞當時沉吟了半晌,眉頭一縱,計上心來:隻除害了這蠻子,方才免得人知。”
《水滸傳》第二回:王四隻管叫苦,尋思道:“銀子不打緊,這封回書卻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自道:“若回去莊上,說脫了回書,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趕我出去。不如隻說不曾有回書,那裏查照。”
其實今天的四川方言,“皺”發音zong,並不是因為也使用“縱”表示“皺”,而是蜀語的一個發音規律的傳承。
這個規律叫:畝押東鍾
陰聲韻字“畝”押東鍾部,在宋代四川詩人詩韻中也有出現:“畝”字是流攝明母字,現代四川話中,普遮存在著流攝部分字讀為鼻韻尾的現象,如“某”、“茂”、“畝”、“謀”、“貿”等字,在幾乎整個川渝地區方言中韻母都為ong(即東鍾的韻母),僅聲調不同。
二、遊子
本義:鳥媒,即捉鳥人用來誘捕同類鳥的活鳥。遊也作囮é、?you。
《文選·潘嶽 〈射雉賦〉》: “恐吾遊之晏起, 慮原禽之罕至。”徐爰注: “遊,雉媒名。江淮間謂之遊,遊者,言可與遊也。”
《說文》: “囮, 譯也。 從?化。 率鳥者係生鳥以來之, 名曰囮。”
《廣韻·平聲·尤韻》:“囮, 鳥媒。?, 上同。”
唐·段公路 《北戶錄一·孔雀》:“愚按: 《說文》曰: ‘率鳥者係生鳥以來之曰?。’ 《字林》音由, 今獵師有?也。”
元·楊維楨 《雉子斑》: “網羅一相失,誤為囮所危。”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 “?, 通作遊……雲南人猶呼遊子。”
四川方言謂製造假象為找遊子(來當演員),托兒即誘人上當的人叫遊子。
上世紀90年代街頭的象棋殘局騙局,遊子是騙局完成不可忽視的角色。“托兒”一詞傳入四川方言後,一般沒有兒尾,就說“托”;或者加上定語,說酒托、房托等。一些年齡稍大的人,仍習慣說“遊子”。
三、?
?,普通話音zhài,四川方言發音zài。詞義:用針線把衣物上附加的布料、紐扣等縫上。
《金瓶梅》四十一回:“兩匹大紅官段, 一頂青段?的金八吉祥帽兒。”
又六十七回: “一溜?五道金三川紐扣兒。”
涼州賢孝 《小男子出門》: 馬上拴了盤銀韁繩, ?絨褥子搭了整一根。 又《王婆罵雞》: 找著我的蘆花雞, 翎毛拔給你?毽子。
訂書機出現之後,四川方言謂之“?書機”,把書、紙張訂上的動作也謂“?”。
四、仄
仄,普通話音zè,四川方言發音zê2,同川話“折”音。因“仄”是古入聲字,遵從西南官話成渝片發陽平調的規律。
《說文》: “仄,側傾也。”涼州方言謂側臥為仄棱子睡。涼州賢孝《寡婦種田》: 仄棱子睡下,墊的是胯子肋巴。
四川方言謂側臥為“仄起睡”,也說“側起睡”,又說“棱起睡”。小時候那個叫〔熊啟端〕的駐店客人被店小二稱呼〔能起瑞〕(棱起睡)的故事,還記得不?
五、折
四川方言發音,zê2,把一個容器裏的東西倒到另一個容器裏。
《金瓶梅》六十八回:因拿起鍾兒來,說: “爹,這酒寒些。”從新折了, 另換上暖酒。
《紅樓夢》六十三回:“黛玉隻管說話,將酒全折在潄盂內了。”又九十一回: “寶蟾把臉紅著,並不答言, 隻管把果子折在一個碟子裏,端著就走。”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折”字:如酒倒多了喝不完,折回酒瓶裏。或者宴席之後,很多酒隻剩下不多點了,就盡量都折到少數幾個酒瓶裏方便收拾。或者餐後,也常把一些隻剩下少量的菜,折到其他盤子裏。
一、縱
縱,即皺的意思。
“皺”,普通話音,zou,四川方言中,發音zong,同“縱”音。沒想到元明時期雜劇、小說中普遍使用“縱”表示“皺”的意思。
元·馬致遠 《漢宮秋》第一折: “不要,倒好了他。眉頭一縱,計上心來。”
元·喬吉 《小娃琵琶》:“指甲纖柔,眉兒輕縱,和相思曲未終。”
《清平山堂話本·錯認屍》:“﹝ 高氏 ﹞當時沉吟了半晌,眉頭一縱,計上心來:隻除害了這蠻子,方才免得人知。”
《水滸傳》第二回:王四隻管叫苦,尋思道:“銀子不打緊,這封回書卻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頭一縱,計上心來,自道:“若回去莊上,說脫了回書,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趕我出去。不如隻說不曾有回書,那裏查照。”
其實今天的四川方言,“皺”發音zong,並不是因為也使用“縱”表示“皺”,而是蜀語的一個發音規律的傳承。
這個規律叫:畝押東鍾
陰聲韻字“畝”押東鍾部,在宋代四川詩人詩韻中也有出現:“畝”字是流攝明母字,現代四川話中,普遮存在著流攝部分字讀為鼻韻尾的現象,如“某”、“茂”、“畝”、“謀”、“貿”等字,在幾乎整個川渝地區方言中韻母都為ong(即東鍾的韻母),僅聲調不同。
二、遊子
本義:鳥媒,即捉鳥人用來誘捕同類鳥的活鳥。遊也作囮é、?you。
《文選·潘嶽 〈射雉賦〉》: “恐吾遊之晏起, 慮原禽之罕至。”徐爰注: “遊,雉媒名。江淮間謂之遊,遊者,言可與遊也。”
《說文》: “囮, 譯也。 從?化。 率鳥者係生鳥以來之, 名曰囮。”
《廣韻·平聲·尤韻》:“囮, 鳥媒。?, 上同。”
唐·段公路 《北戶錄一·孔雀》:“愚按: 《說文》曰: ‘率鳥者係生鳥以來之曰?。’ 《字林》音由, 今獵師有?也。”
元·楊維楨 《雉子斑》: “網羅一相失,誤為囮所危。”
清·桂馥《說文解字義證》: “?, 通作遊……雲南人猶呼遊子。”
四川方言謂製造假象為找遊子(來當演員),托兒即誘人上當的人叫遊子。
上世紀90年代街頭的象棋殘局騙局,遊子是騙局完成不可忽視的角色。“托兒”一詞傳入四川方言後,一般沒有兒尾,就說“托”;或者加上定語,說酒托、房托等。一些年齡稍大的人,仍習慣說“遊子”。
三、?
?,普通話音zhài,四川方言發音zài。詞義:用針線把衣物上附加的布料、紐扣等縫上。
《金瓶梅》四十一回:“兩匹大紅官段, 一頂青段?的金八吉祥帽兒。”
又六十七回: “一溜?五道金三川紐扣兒。”
涼州賢孝 《小男子出門》: 馬上拴了盤銀韁繩, ?絨褥子搭了整一根。 又《王婆罵雞》: 找著我的蘆花雞, 翎毛拔給你?毽子。
訂書機出現之後,四川方言謂之“?書機”,把書、紙張訂上的動作也謂“?”。
四、仄
仄,普通話音zè,四川方言發音zê2,同川話“折”音。因“仄”是古入聲字,遵從西南官話成渝片發陽平調的規律。
《說文》: “仄,側傾也。”涼州方言謂側臥為仄棱子睡。涼州賢孝《寡婦種田》: 仄棱子睡下,墊的是胯子肋巴。
四川方言謂側臥為“仄起睡”,也說“側起睡”,又說“棱起睡”。小時候那個叫〔熊啟端〕的駐店客人被店小二稱呼〔能起瑞〕(棱起睡)的故事,還記得不?
五、折
四川方言發音,zê2,把一個容器裏的東西倒到另一個容器裏。
《金瓶梅》六十八回:因拿起鍾兒來,說: “爹,這酒寒些。”從新折了, 另換上暖酒。
《紅樓夢》六十三回:“黛玉隻管說話,將酒全折在潄盂內了。”又九十一回: “寶蟾把臉紅著,並不答言, 隻管把果子折在一個碟子裏,端著就走。”
日常生活中,常用到“折”字:如酒倒多了喝不完,折回酒瓶裏。或者宴席之後,很多酒隻剩下不多點了,就盡量都折到少數幾個酒瓶裏方便收拾。或者餐後,也常把一些隻剩下少量的菜,折到其他盤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