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查閱《重慶市誌·方言誌》時,看到一個生僻字“?扌麻”,琢磨了一下,它應該是常用字“抹”。


    查閱了一下相關資料,“?扌麻”字本身同“摩”字。川渝地區過去的方言研究者,大概是借用了“摩”的摩擦義,用“?扌麻”字來表達“搓、捋、擦”等發音為【má】的這個字。


    其實,普通話常用字“抹”,就包含了所有這些意思。


    抹,讀作抹(mo、mo或mā),本義指塗抹,塗敷;搽。


    基本字義


    抹mo


    1 塗:塗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飾)。抹黑(喻醜化)。抹子,亦稱“抹刀”,工具。


    2 揩,擦:抹拭。哭天抹淚。


    3 除去,勾掉,不計在內:抹煞。


    4 輕微的痕跡:“林梢一抹青如畫”。一抹餘暉。


    抹mo


    1 把和好了的泥或灰塗上後弄平:抹牆。抹石灰。


    2 緊靠著繞過去:抹頭。抹身。


    3 用手指輕按,奏弦樂指法的一種。


    抹mā


    1 擦:抹桌子。


    2 按著向下移動、除去:抹不下臉來(礙於臉麵或情麵)。


    四川方言中,“抹”字通常隻有兩個發音:1抹mo;2抹má。抹mo音並入mo音了。


    四川方言中的抹mo


    日常生活口語中主要是塗抹義:塗抹、抹粉、抹黑、抹子、抹牆、抹石灰。抹mo\/mo的其他詞義口語中不常用。


    而抹mo個別場景的“揩、擦”義,四川話直接使用“揩”和“擦”字,如“揩眼流水”,“把眼流水擦一下嘛”,不說“抹淚”。“抹淚”很書麵化,不是那麽口語化。


    有一個關於抹mo的四川方言俗語:吃抹和。


    吃抹和:本義指白吃白喝。引申為占小便宜,與“吃魌頭”屬於同義詞。


    四川方言的抹má


    抹má使用頻率則非常高。雖然普通話中抹有mā音,可能過去還沒展開入聲字的研究,所以方言研究者們不知“抹má”音,所以認為是同音的、字義略微有點接近的“?扌麻”字,然後作為研究成果被有關資料收錄了,而忘了本字“抹”。


    入聲字,西南官話成渝片發陽平音。經查詢,抹mā是個入聲字,所以抹mā在西南官話成渝片發音má(同麻)。


    匯總一下抹má(音麻)在四川方言的詞義,其中(23)是普通話本來就有的詞義,(14)是四川方言詞義。以下“抹”字發音都是“麻”。


    1搓、擦:抹包穀。通過搓、擦動作,讓包穀粒從玉米核核上脫落下來。


    實際就是按著向不固定的方向用力,和2動作相似,多了分離的目的。


    2按著向不固定的方向移動(前述資料隻說向上,不對):把袖子抹高點。抹不下臉來。


    抹不脫,按著朝不同方向移動都沒法讓它脫下來,引申為脫不了關係。


    這兩條是對《重慶市誌·方言誌》兩個詞條的完善。


    3揩、擦:用抹布抹桌子。抹布,過去有條件的人家分抹碗帕、抹桌帕,沒條件的就隻能混用了。


    4捋:頭發一抹劉德華。這是70後四川人編的順口溜,抹、華同韻同調押韻。


    有人認為“ma2包穀”的“ma2” 是“擘”字,因為“擘”字粵語發音為“maak3”。但是粵語“擘maak3”是張開的意思,詞義不符。而且粵語與四川方言交集不大,如果是客家話同音同義的話,可能性倒是比較大。僅做參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