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音或義。今天來說說一種常見動物“螃蟹”,在四川方言中的各種方言稱謂。


    蟹,節肢動物,水陸兩棲,全身有甲殼。前麵的一雙腳呈鉗狀,叫螯。蟹的種類很多,中國蟹的種類就有600種左右,有梭子蟹、青蟹、蛙蟹、關公蟹等等。按分布的地理位置,又有湖蟹、江蟹、河蟹、溪蟹、溝蟹、海蟹等分類。


    不管啥子蟹,四川方言都統稱螃蟹。


    螃蟹,普通話音páng xiè。四川方言中螃蟹的主流稱謂“盤海”、“爬海”、“旁凱”等,本字其實都是“螃蟹”。主要方言稱謂都是“螃蟹”二字的各種語流音變,並使用的同音字借音表達。


    下文逐字說明。


    一、蟹


    蟹:《唐韻》《正韻》胡買切;《集韻》《韻會》下買切,??音獬。


    說明古漢語中,“蟹”的發音就差不多是今天hǎi音,同“海”。“盤海”、“爬海”的“海”,是古漢語音在四川方言的遺存。


    古漢語中部分gkh聲母的字,大約在元明時期,顎化為今天的jqx聲母。包括不限於今天四川方言中的“街解、敲掐、鹹陷”等都是如此,而這些字四川方言都遺存了古音。再如今部分四川地區的方言稱謂“嘎嘎”gaga,其實也是“家家”jiajia的古音。


    “蟹”字遺存下了hǎi音,但部分地區聲母又發生同係聲母互轉,聲母h音變為k,這是“旁凱”的“凱kǎi”音來源。


    也就是四川方言中,“蟹”字方言口語發音主要為“海hǎi”和“凱kǎi”。


    二、螃


    螃,普通話音páng,那麽páng如何變成了pán和pá?


    這種變化,不屬於極個別現象,而是較多出現在四川話中,很多語言學家也在專門研究。這種現象,稱作“鼻音韻尾脫落的語音變異”。最常見的是在四川話中,韻母ing\/eng的鼻音韻尾完全脫落為in\/en,當然,很多其他南方方言也有這個現象。


    於是,páng韻尾脫落,變成pán,“螃蟹”就成了“盤海”。這個稱謂,廣泛分布在川西壩子、川北、川中、川南等地區


    pán韻尾進一步脫落,就變成pá,“螃蟹”就成了“爬海”。這個稱謂主要分布在川東和重慶地區以及川南部分地區。


    如民國十八年《合江縣誌》卷四《禮俗·方言》、民國二十一年《南溪縣誌》卷四《禮俗下·方言》: “爬海,螃蟹也。”


    川東北部分地區“旁凱”的說法,語流音變較少,隻是“蟹”遺存下了hǎi音,發生同係聲母互轉,聲母h音變為k,實際本字還是“螃蟹”。


    綜上,四川方言中,根據“螃蟹”兩個字分別不同的變音情況,螃蟹在四川存在螃海、螃凱、盤海、爬海等不同的稱謂。部分地區螃蟹還有土語稱呼如盤老海、盤夾等。


    題外:“蟹”hǎi——海的讀音在江浙地區為“哈”,也是韻尾脫落,因此江浙地區稱螃蟹為“哈”。而上海人稱螃蟹為幫哈,pang音變bang音,屬於同係聲母互轉。再如四川方言存在的類似現象:滂bang\/pang臭是同一個意思。


    三、說說“螃蟹”在筆者所在廣漢方言一個特殊的音:ngá ngā〔?a21?a??〕。


    位於成都市北部的廣漢、彭縣、什邡以及金堂臨近廣漢的部分地區,稱“螃蟹” 為ngángā,稱謂來源應該是用“蟹”的螯腳代稱螃蟹。也有少數地區融合“盤海”稱謂稱“盤螯”pán ngā。


    蟹前麵的一雙腳呈鉗狀,叫螯。螯,普通話音áo,方言音本音ngáo,尾韻脫落變成ngá音。疊音後後字變音,“螯螯”發音ngá ngā〔?a21?a??〕。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