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音或義,今天來介紹“巴”字在四川方言中區別於普通話的動詞詞義,以及幾個“巴”字的衍生詞匯。


    一、四川方言中,巴可以表示:張貼


    例如:巴對子、巴春聯、巴門神、巴獎狀等。


    二、四川方言中,“巴”可以表示:靠近,挨著。這個詞義有不少衍生詞匯。


    元·王曄《桃花女》楔子: “今日回家來到這裏, 爭奈天色已晚,又遇著風雨,前不巴村,又不著店,怎生是好?”


    《水滸傳》第二回: “小人母子二人,貪行了些路程,錯過了宿店, 來到這裏,前不巴村,後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


    《警世通言》卷十一: “巴著井欄一望,黑洞洞地。” “巴著” 即挨著、靠著。


    今四川方言仍說“前不巴村,後不巴店”。比喻荒郊野外,荒無人煙。


    實際生活場景例句:


    1、小娃娃學走路時,愛巴著壁頭(牆壁)走。


    2、四川方言“巴倒燙”,實際就是“巴著燙”的音變,即:挨著燙/貼著燙,引申為各種含義。


    衍生詞匯1:巴心巴肝


    釋義為一心一意,但比一心一意的感情更深切。把一個人挨著靠在心肝上,你說深不深切嘛!類似普通話“掏心掏肺”的程度了。但“掏心掏肺”聽著有點恐怖,還是“巴心巴肝”更能表達四川人一心一意的感情。


    【例句】我巴心巴肝對你,你居然這樣對我!


    衍生詞匯2:巴家


    人全心靠近挨著家庭,引申為處處為家庭著想;會持家。如今已不多用。


    清·劉省三《躋春台》卷一《雙金釧》: “養女攀高門才可沾光,我辛苦掙的銀錢,豈可拿與窮鬼?不巴家的娘,不要開腔。”


    又《節壽坊》: “壽姑聽得,忙拿錢四百,米三升,叫鄰婦帶去與他。何氏曰: ‘你這妹崽,好不巴家喲,為啥無故就拿些錢米與人?’”


    【例句】那娃娃幾歲就曉得巴家,看到點樹枝都曉得朝屋頭搬(pán)。


    衍生詞匯3:巴譜


    靠近挨著曲譜,引申指說話做事不離譜、依規矩。


    《重慶方言詞典》:譜即曲譜。唱歌要依著譜子唱,即為 “巴譜”。引申指言語切題。筆者理解不限於言語,還包括行為。


    清·劉省三《躋春台》卷三《巧報應》: “這是我,前頭烏龜扒開路,後麵烏龜撿現途。說我不孝還巴譜,他比我更做得出。”


    【例句】1、做啥子事多想一下,還是要巴倒譜譜來。


    2、你這個建議,還比較巴譜,可以挍一下。


    衍生詞匯4:巴望;巴幸(喜)不得


    盡量靠近挨著遠望,引申為迫切盼望。


    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一《辨訛》: “今人之旴衡望遠曰巴。”“盱衡”是揚眉舉目的意思,“巴望” 同義連文。


    《何典》第九回: “ (豆腐羹飯鬼) 一味淺見薄識,巴望女兒做個少奶奶,將來好與他親眷往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 “輔成聽了,也巴望這門親定了,好得個內助。”


    清·陳天華《警世鍾》: “也有許多無恥的人去了,巴望做洪承疇一流的人物。”


    巴望一詞使用頻率漸低,感覺它更更書麵化。今四川方言口語中,多用“巴幸不得/巴喜不得”來表達迫切希望,或就用“巴不得”。


    “幸”字表榮幸或慶幸;“喜”字表歡喜。用兩字修飾“巴不得”時,要結合前後文才能明白說話人的態度。


    當說話人用“巴幸不得”時,有時候表達的意思,與受話人期望的結果相反。


    【例句】1、丈夫:娃兒在爺爺家耍得都不想回來了,你去接她哇?


    妻子:我才巴幸不得他不回來。(回來隻會搗亂等,帶來煩惱)


    2、我巴喜不得也中個500萬大獎。


    3、中國人巴幸不得小日子被幹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