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達。比如普通話的“打(擊打)”,四川方言就有多種表達方式,如:“搧”、“摲”、“敲”、 “抖”、“扙”、“錘”、“擂”、“舂”與 “甩”等,體現了四川方言表達方式的多樣性。


    方言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說文解字》裏的很多古漢語字詞,普通話裏已經幾乎不用了,但是在不少方言裏,還完整地保存下來了,今天說說四川方言的“揙”字。


    揙,普通話音biǎn,音同“扁”,四川方言發音相同。基本釋義:1 撫。2 擊。3 古同“扁”。這幾個釋義都是古漢語中的詞義,今普通話基本不使用“揙”字。


    四川方言中,“揙”字的常見詞義即為“擊打”。另外,此義項西北地區一些方言中也有使用。


    如《固原方言辭典》揙:揍,打: 他把兒子捉住~了一頓。《說文解字注》: “~,搏 也。” 《玉篇》: “搏也,擊也。” 中古音幫母去聲,今讀音相同。


    再如《關中方言詞典》揙:擊打。例:捶揙了他兩拳,將他揙了一頓!|美美將他挃(dié)揙了一頓!


    再如晉語 :神木方言,揙指用手掌打。


    “揙”字在四川方言的幾個主要釋義,分述如下(實際口語中也常作雙音節詞“揙整”):


    一、揙,釋義為擊打、揍


    《說文·手部》:“ 揙,撫也。從手,扁聲。”段玉裁注本改作“搏也”。王筠 《說文句讀》卷二三: “今本皆作搏也。”


    《玉篇·手部》: “揙,搏也,擊也。”


    《廣韻· 仙韻》: “揙,揙擊。”


    《集韻 ·蹁韻》: “揙,撃也。”


    《康熙字典·手部》: “揙,《唐韻》: 卑連切,音鞭。擊也。”


    清·史夢蘭《燕說》卷二: “以夏、楚撲人曰揙。揙音扁,又音辮,又音鞭。《唐韻》: 擊也。”


    《玉蟾記》第十六回: “趙懌思狼吞虎咽, 棗核釘揙拖帶叉。”


    筆者舉例:


    1、小明在外頭闖了禍,一回家就被他老漢兒狠狠揙了一頓。


    2、那個賊娃子被逮到了,村民們你一拳我一腳,好好地把他揙了一頓,直到聞訊而來的民警再三製止才停下來。


    二、揙,釋義為玩弄、折磨


    揙釋義為玩弄、折磨時,要根據語境及後果來判斷具體詞義。


    舉例如下:


    1、如今的人,有事莫事就拿到手機在那揙。(玩弄)


    2、小明很喜歡小動物,看到小貓小狗就要去揙弄一哈。(玩弄)


    3、貓兒都遭你揙死了。(折磨)


    4、莫把玩具揙爛了!(玩弄、搞)


    三、揙,釋義為幹活


    如某人看到別人忙得不可開交,又幫不上忙,怕打擾別人,就說:“你慢慢揙哈,我就先走了。”


    此義筆者理解有點借用烹飪方式“煸”字慢慢的把菜幹煸好的味道。做菜是一種家務活。幹其他活,換作“扌”旁的“揙”,表示與“手”相關。


    四、揙,釋義為處理、處置


    揙,四川方言中也有處理、處置的意思。


    例句:


    1、今天買的這條魚,拿來咋個揙/揙整?(是問這魚的吃法,是拿來清蒸、紅燒,還是其他吃法?)


    2、村上最近出現不少鄰裏糾紛,大家都等著看村長如何揙整。(即:如何處理好這些糾紛。)


    “揙”字上述詞義及例句,大多上了一定年紀的人還在使用,至少還能理解。但如今使用頻率在大幅下降,年輕人是不大會說的了,大多情形逐漸被其他詞匯代替了,如“揙手機”說成“耍手機”、“揙一頓”說成“打一頓”等。“揙”字也成了一個在逐漸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