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周公之營雒者,或曰有德易以興,無德易以亡,公欲警子孫使修德,而示天下為公器,有德者易以代興。或曰負大行,麵商雒,左成皋,右函穀,襟大河,帶雒水,實天下之奧區也。
或曰東西並建,成輔車之勢,以豫定民誌,故平王因之弱而不亡,延及赧王,曆過其卜。之三說者,或迂闊而不情,或誇妄而不實,或過慮而無當;以一切之小慧,測元聖之訏謨,後世之以鑿智誣古人,若此類者眾矣。
夫欲警子孫之修德,而置之易亡之地,是戒溺而姑試之於淵也。將公天下而授以易取之形,是置笥金於通衢而召貪夫之爭也。迂闊而無中於理,適以貽英雄之訕笑,故後世無踵其術以啟亂者。然而非聖無法之子,因此以譏王道之疏,儒之所以阬於秦而不昌於漢也。
兩山之間必有水焉,兩水之間必有山焉。千裏而不得水,千裏而不得山者,鮮矣。太昊都陳,炎帝都魯,陳、魯無山水之固,而羲、農以興。五代、北宋都汴,六潮都建業,餘於水,儉於山,亦可保於百年之餘。
陳亮不以君昏臣窳為宋憂,徒憂錢唐之可灌;卒之,潮水不至皋亭,而宋亡非灌也。斯不亦早計無庸之明券與!廣衍足以立市朝,大川足以流薉惡,周塞足以禁草竊,肥沃足以豐樹蓺,土厚水深足以遠疾眚,則其襟帶左右,自足以成形勢而愜心目,非待青烏之妖秘,乞靈於卷山勺水間也。且夫梁、益據隴、劍以為山,荊、揚擁江、海以為水,而隗囂、李特、公孫述、楊難敵、譙縱、王衍、孟痠、明玉珍、劉表、梁元、李煜、張士誠,或於身而亡,或一再傳而滅。曾是三塗嶽鄙,遂足以延八百年之緒哉?《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設者,城郭溝池之謂也,非夫左盼右睞,分沙取龍,就山而踞之,即水而盤之之為固也。蒍賈曰:“我能往,寇亦能往。”山可梯,人得而梯之;水可航,人得而航之。山莫險於岷、黎,水莫險於瓊、崖,有能據之以興者乎?安邑之斥鹵,兩河之沙湍,夏、商之裔,保舊物以配天者,此土也。借令周公挾管輅、郭璞、蔡伯靖之術,翱翔天下,睨奧區而據之,斯亦陋矣。術士之小慧,移於經國而大道隱,故曰誇妄而不實也。
召公曰:“我不敢知,曰惟有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君子之於天命,無之焉而不敬也。強與知之,強與圖之,幹天之權以取必,不敬之尤矣。且夫強與知之,則有弗知者矣;強與圖之,則有莫圖者矣。可知者先世之功德,可以丕若。夏而勿替,殷則可圖者,“知我初服”也。若夫犬戎之亂,郟鄏之遷,逆計於數百年之前而為之所,是周公之智儷於桑道茂而愚於李泌矣。
後世踵之而兩都並建,別宮棋布,以疲百姓而走群工,隋煬以之客死,唐玄以之出走。廣置官司則食冗而吏雜,分立郊廟則禮煩而神黷。徒崇侈於苟安之日,不救禍於垂危之年。東漢不廢西京,董卓遷而速滅。
女直南修汴京,高琪遁而遽亡。若晉之石頭,唐之靈武,宋之臨安,以僅保其如線之祚者,初未嚐於無事之日一繕治其郛也。而唐之太原暨河南,宋之應天、大名暨河南,城隍具完,宮闕具治,米粟甲兵具偫,迨其離析分崩,莫得一日而措足焉。
然則前之揣天畫地,糜縣官而役閭左者,果安用乎?強與知之,強與圖之,其大概亦可睹矣。周之遷也,王跡息而下夷於侯,乃拱手而讓宗周於他族。則周之僅以存者,雒邑為息肩之地,而其浸以亡者,雒邑實為處堂之嬉。其浸以即亡也,營雒之始不任其咎;其僅以存者,營雒之始亦不任其功。功過不保之地,君子所不敢知。若夫揣時度勢,為不然之慮,狎侮天命,而自神其術,天所弗佑久矣。故曰過慮而無當也。
然則公之營雒者,何也?曰:聖人之會人物也以經,通古今也以權。其以宰製天下也,惟此而已矣。夫周公則已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百物以阜,道裏以均,斯足以為王者之都矣,此所謂經也。
有虞氏五載一巡守,諸侯各朝於方嶽,地邇政簡而不勞也。迨周地辟於古而文治益繁,故展時巡以十有二年,而製五服以六年之述職。及其後且猶不給,則巡守間舉於東都,而虞製盡變矣。然六年之朝,盡山東濱海、荊南逾塞之國,越函穀以旅見於鎬京,則侯氏亟承其敝。雒邑營,而太保以庶邦塚君之幣贄,紹公以錫王,蓋五服之享,自是而不戾於宗周者有矣。涖中嶽以罷四嶽之巡,通侯幣以節來王之勞,此公之權也。
遠則攜,近則親者,人之恒情也。
天子之光,人之所樂近也。東郊之民心尚搖搖而未定,西望而狐疑,曰:“天子其邊僥我乎!”惟正天邑之名於雒邑,而惠此仇民,服在王廷者,無疏遠之嫌,夫乃思媚而危疑允釋。義以糾之,仁以聯之,丕諴殷民而作之新者,又在斯矣。此又公之權也。
權以通古今之勢,經以會民物之情。公所為迓無疆之休者,惟此而已矣。過此以往者,未之或知也,公亦安用知之哉?闕其所不可知,而盡所可為,可以正告天人,而馭天下以道矣。過高之論,適足以亂德,權術之說,徒用以惑民,奚足以知君子之用心哉!
或曰東西並建,成輔車之勢,以豫定民誌,故平王因之弱而不亡,延及赧王,曆過其卜。之三說者,或迂闊而不情,或誇妄而不實,或過慮而無當;以一切之小慧,測元聖之訏謨,後世之以鑿智誣古人,若此類者眾矣。
夫欲警子孫之修德,而置之易亡之地,是戒溺而姑試之於淵也。將公天下而授以易取之形,是置笥金於通衢而召貪夫之爭也。迂闊而無中於理,適以貽英雄之訕笑,故後世無踵其術以啟亂者。然而非聖無法之子,因此以譏王道之疏,儒之所以阬於秦而不昌於漢也。
兩山之間必有水焉,兩水之間必有山焉。千裏而不得水,千裏而不得山者,鮮矣。太昊都陳,炎帝都魯,陳、魯無山水之固,而羲、農以興。五代、北宋都汴,六潮都建業,餘於水,儉於山,亦可保於百年之餘。
陳亮不以君昏臣窳為宋憂,徒憂錢唐之可灌;卒之,潮水不至皋亭,而宋亡非灌也。斯不亦早計無庸之明券與!廣衍足以立市朝,大川足以流薉惡,周塞足以禁草竊,肥沃足以豐樹蓺,土厚水深足以遠疾眚,則其襟帶左右,自足以成形勢而愜心目,非待青烏之妖秘,乞靈於卷山勺水間也。且夫梁、益據隴、劍以為山,荊、揚擁江、海以為水,而隗囂、李特、公孫述、楊難敵、譙縱、王衍、孟痠、明玉珍、劉表、梁元、李煜、張士誠,或於身而亡,或一再傳而滅。曾是三塗嶽鄙,遂足以延八百年之緒哉?《易》曰:“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設者,城郭溝池之謂也,非夫左盼右睞,分沙取龍,就山而踞之,即水而盤之之為固也。蒍賈曰:“我能往,寇亦能往。”山可梯,人得而梯之;水可航,人得而航之。山莫險於岷、黎,水莫險於瓊、崖,有能據之以興者乎?安邑之斥鹵,兩河之沙湍,夏、商之裔,保舊物以配天者,此土也。借令周公挾管輅、郭璞、蔡伯靖之術,翱翔天下,睨奧區而據之,斯亦陋矣。術士之小慧,移於經國而大道隱,故曰誇妄而不實也。
召公曰:“我不敢知,曰惟有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君子之於天命,無之焉而不敬也。強與知之,強與圖之,幹天之權以取必,不敬之尤矣。且夫強與知之,則有弗知者矣;強與圖之,則有莫圖者矣。可知者先世之功德,可以丕若。夏而勿替,殷則可圖者,“知我初服”也。若夫犬戎之亂,郟鄏之遷,逆計於數百年之前而為之所,是周公之智儷於桑道茂而愚於李泌矣。
後世踵之而兩都並建,別宮棋布,以疲百姓而走群工,隋煬以之客死,唐玄以之出走。廣置官司則食冗而吏雜,分立郊廟則禮煩而神黷。徒崇侈於苟安之日,不救禍於垂危之年。東漢不廢西京,董卓遷而速滅。
女直南修汴京,高琪遁而遽亡。若晉之石頭,唐之靈武,宋之臨安,以僅保其如線之祚者,初未嚐於無事之日一繕治其郛也。而唐之太原暨河南,宋之應天、大名暨河南,城隍具完,宮闕具治,米粟甲兵具偫,迨其離析分崩,莫得一日而措足焉。
然則前之揣天畫地,糜縣官而役閭左者,果安用乎?強與知之,強與圖之,其大概亦可睹矣。周之遷也,王跡息而下夷於侯,乃拱手而讓宗周於他族。則周之僅以存者,雒邑為息肩之地,而其浸以亡者,雒邑實為處堂之嬉。其浸以即亡也,營雒之始不任其咎;其僅以存者,營雒之始亦不任其功。功過不保之地,君子所不敢知。若夫揣時度勢,為不然之慮,狎侮天命,而自神其術,天所弗佑久矣。故曰過慮而無當也。
然則公之營雒者,何也?曰:聖人之會人物也以經,通古今也以權。其以宰製天下也,惟此而已矣。夫周公則已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陰陽之所和也,百物以阜,道裏以均,斯足以為王者之都矣,此所謂經也。
有虞氏五載一巡守,諸侯各朝於方嶽,地邇政簡而不勞也。迨周地辟於古而文治益繁,故展時巡以十有二年,而製五服以六年之述職。及其後且猶不給,則巡守間舉於東都,而虞製盡變矣。然六年之朝,盡山東濱海、荊南逾塞之國,越函穀以旅見於鎬京,則侯氏亟承其敝。雒邑營,而太保以庶邦塚君之幣贄,紹公以錫王,蓋五服之享,自是而不戾於宗周者有矣。涖中嶽以罷四嶽之巡,通侯幣以節來王之勞,此公之權也。
遠則攜,近則親者,人之恒情也。
天子之光,人之所樂近也。東郊之民心尚搖搖而未定,西望而狐疑,曰:“天子其邊僥我乎!”惟正天邑之名於雒邑,而惠此仇民,服在王廷者,無疏遠之嫌,夫乃思媚而危疑允釋。義以糾之,仁以聯之,丕諴殷民而作之新者,又在斯矣。此又公之權也。
權以通古今之勢,經以會民物之情。公所為迓無疆之休者,惟此而已矣。過此以往者,未之或知也,公亦安用知之哉?闕其所不可知,而盡所可為,可以正告天人,而馭天下以道矣。過高之論,適足以亂德,權術之說,徒用以惑民,奚足以知君子之用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