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魯死衛摯之難昭公二十年


    君子奚以畏聖人之言邪?聖人之言,如雷霆之震物,不知所從出,震於其所震,而所未震者尤懷可震之懼,故君子之畏之,尤於其所未警者而警之也。不知所警,則見聖人之言於道,而不見聖人之言於心。


    乃道亦廣矣,且將遊衍而測度之進退辭受生死之間,左酌右量以求免於非道,而聖人震天下之情隱。夫責辭者之非義,則受者愈可知矣;責進者之未至,則退者愈可知矣;責死者之違道,則生者愈可知矣。


    奮以升於霄,猶見其墜於淵,非謂不升者之不墜也;握以浣於江,猶見其汙於泥,非謂不浣者之不汙也。


    故斥沮、溺以鳥獸,則冒惏以幹祿者,殆夫並不能為鳥獸者乎!誅宰予以糞朽,則鄙倍以立言者,殆夫並不能為糞朽者乎!絕宗魯以盜賊,則反複而逃死者,殆夫並不能為盜賊者乎!


    嗚呼!人至於不惜死,而固已難矣。視息者,神之所戀也;斬刈者,形之所慘也。捐墳墓,棄儔與,撫妻妾子女而割絕之於一旦;違白日,襲長夜,恩摧愛折,血膏原野而骨飽狐狸,豈非人情之大痛者與?


    然且知其可避而弗之避,斯豈從容諷議者之得以操其短長哉!而聖人猶曰:“此盜賊也。”則豈抱頭以生、容身而免者之可弗為盜賊乎?故聖人之告琴張者,非徒以警後世之為宗魯者也,尤以警後世之不能為宗魯者也。


    一失其身,則信而為盜,忠而為賊,死而隻為不義非禮,而蔑信虧忠、全軀命保妻子者又勿論已。


    可畏哉!何集非木乎?何臨非穀乎?日斯邁而何以免斯日之咎乎?月斯征而何以善斯月之後乎?全而生者,其周旋視履而何缺乎?全而歸者,其俯仰天地而何憾乎?


    前之蹶而後無以救,生之辱而死無以榮,故曰“畏聖人之言”。一失道而不知震之所從也。


    苟其弗然,以進為未至,參訂於不進不退之間而幸其獲;以辭為非義,調停於且辭且受之介而避其跡;以死為違道,中立於可死可生之交而相其勢;乃曰:“吾學於聖人之言,而體道之廣,遊衍於兩間而自處者裕也。”則聖人之言且為庸人避罪之淵藪,而又奚足畏哉!


    莒庚輿以人試劍昭公二十三年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不可以善名也。“成之者性也”,善不可以性域也。善者,天人之際者也,故曰:“繼之者善也。”然則道大而善小乎?善大而性小乎?非性有不善而性不足以載善也。欲知舜與蹠之間,善與利而已。利者,習之所薰也。以是驗舜性,而蹠非性矣。乃有所利而為惡者,習之責也。此愚不肖者之常也。


    夫不有無所利而為惡者哉?色不足以愉吾目,聲不足以穆吾耳,臭不足以適吾鼻,味不足以悅吾口,貨財不足以惠吾妻子,狂瞀以逞,莫喻其故,而極天下之大惡、人情之至不忍者甘之如飴,若莒庚輿之鑄劍必試諸人,此又奚所自來而成乎其為惡哉?


    於是性善之說窮,而告、荀、韓、楊之說乘之而起。謂庚輿之惡自性而有,固不得也;謂庚輿之性無惡而善,其將能乎?曰:此夫以性域善,而不知善之蕃變者之過也。故可曰善鍾於性,而不可曰性可盡善也。


    是故石虎、朱粲、高洋、宇文贇、劉子業、蕭寶卷之流間見於天下,而不可為其性伸。奚以明其故邪?善有體焉,有用焉。繼之者善,體營而生用也;成之者性,用凝而成體也。善之體有四,仁義禮智也,繼天之元亨利貞而以開人之用者也;善之用有三,智仁勇也,變合乎四德之幾而以生人之動者也。故天之命人,若王言之命天下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矣;王言如綸,其出如悖矣。


    悖大於綸,而非能大於綸;綸大於絲,而非能大於絲,其始操之也約,而其流縱之也溢爾。約其所縱,則枵然大者固不如其小者之實大也。故曰:善大於性,仁義禮智之謂也;從其末而論之,則性溢於善,智仁勇之謂也。智仁勇者,所以載仁義禮智而行者也。以其縱溢之故,力亦漸微而不能載其天德,而用之溢也,乘情才以取盈,則婦人之仁、猾士之智、凶人之勇,充其枵然而自為功矣。


    體生用而用溢於體,用非其故體而別自為體,不善之所自出,亦安得謂非性之所有乎?充之也不詘,則縱之也不甚,縱之不甚,則猶可約也;枵然而詘,則縱之也甚,縱之甚則不可約而返矣。不可約,而婦人之仁、猾士之智、凶人之勇,情才且不足以供其狂逞,而借血氣以行,雖欲無為豺虎犬彘之好惡,其餘能幾哉!


    故君子之盡性,不但盡其用也,而必盡其體。性之體,非性之私也,天人之交所為成之者也。成之者性,而所為成之者,則必其繼焉者乎!介紹乎性之用以親其體,則盡性而至於命;馳騁其性之用以背其體,則流惡而不返。故性者善之成功,而不善之初幾所自啟也,是以君子必致功焉。雖然,天下之為庚輿者,吾見亦鮮矣,類皆緣利而為惡者也。故君子終不責性而責習。


    吳以罪人犯師昭公二十三年


    論者譏秦網之密,毒天下以速亡,而不知其所自來者久矣。吳僻處東夷,右畫揚子,左限五湖,當越未並、楚未割之日,幅員所界,亦雲狹矣。荒榛未啟,田廬未飭,蛙居而魚食,民之生聚,亦雲僅矣。


    雞父之戰,以罪人三千犯胡、沈與陳而誘之,何罪人之多也!上不恤其民之寡,酷為法以驅之人;民習知其上之酷,趨以入而弗之避。故莊周曰:“日遊於羿之彀中。”誠有寓目而皆噎霾,舉足而皆荊棘者矣。唯其法之苛而民不知所避,則弗獲已而輕死以幹之,上益疾其數犯,而增益其法以箝之,輾轉相因,而士師之牘不勝削矣。


    周之衰,五霸之季,尚未有也,吳起於荒徼而始開其捋劉之端。吳為政於中原,而慘毒之風遂移於上國,吳雖亡而天下之為吳者相踵也。六國因之,嬴氏因之,殺氣起於東南而溢於西北,胥九州而一阱,沿及於嬴政而毒遍天下。非秦之創也,其所由來者,吳開之先也。


    嗚呼!君習於危法,吏習於深文,相仍以薙艾天下者,誠有所自滋矣。而三代遺直之民,憯不畏網罟之加,前者覆,後者踵,法頻中之而非無名。意者天實為之,而非盡人之咎哉?而非也。法之苛也,必多為之科條文禁以限天下,則天下之得罪者易矣。乃民未有安於犯,而有司亦畏其拘捕之繁難、質對之參差而貽疏漏之罰也,於是匿民之惡,勿使上聞,則一切苟且,以權避一時之咎。


    司法者窮,而保任之令立矣。保任愈嚴,朦蔽愈固,將有窮奸極慝死不償罰之辜,亦且互相隱而莫之敢發。然而終不能盡為悶也,一旦察吏糾之,冤民訟之,仇隙訐之,則向之犯者隱者連類而他惡率露,一獄而數十百人之積過聚焉,則如吳之三千人者,得數十大獄而足矣。


    文具繁則證佐廣,輾轉多則連係眾,經年累月,枝糾蔓縈,吏民錯雜,黠者願者悍者葸者同歸於辟,而莫能理。是法苛而民益迷,成於察者鮮而成於蔽者多也。


    逮其已露而益悔朦蔽之未工,偷詭相乘,慝心百變,夫寧複有悛改之心哉!


    子產曰:“火烈而民畏之,水弱而民玩之。”能知民之玩水而不知民之玩火,非知道者也。玩水猶免,而玩火則已焦矣。雖得天下而不能以一朝居,上非長民之君,下非戴上之民也。是不欲以之速滅,其可得乎?


    故為政之道,法不蘄寬而蘄乎簡,簡以易從,而吏民之誌定,行可興矣。此漢之所以約三章而刑幾措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史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