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
節之初九曰:“不出戶庭,無咎。”而夫子讚之曰:“幾事不密則害成。”乃所謂密者,難言之矣。緘之於心,杜之於口,籌慮既審,擇老成能斷之士而決之,一言而定矣。不審於此,囁囁嚅嚅,兩三促膝,屏人竊語,夜以繼日,而但不令人知其所言者何事,則戈矛叢於牆陰,猜防徧於宇內,何成之有哉?速敗而已矣。
宋文帝以君臣私語徹旦不休,而逆子推刃;李從珂屏侍臣於便殿,與馮贇、盧文紀等密談,而敬瑭速反;皆自謂密而以召禍者也。夫子固曰:“亂之所繇生,則言語以為階。”竊竊然密談盡日而不已者,非言語乎?
使其言之於大廷而眾聞之也,其機亦止此而已。終日言而人不知其何所雲也,然後雖一欬一笑,人皆見為深機。是以兩人閉戶下帷,婦姑附耳之智,敵群策群力之交加,其不相敵,久矣。今日言之,他日更言之,所圖度者未見之施行,則奸雄抑窺其言愈多而心愈惑,無能為也,必矣。故密者,緘之於心,杜之於口,審慮而決以一言,必不以竊竊之談相縈聒者也。
石敬瑭之必反也,可撫而服之,一言而畢耳;可討而定之,一言而畢耳。以廓達無猜撫敬瑭,而敬瑭無辭以起釁;以秉順攻逆討敬瑭,而敬瑭亦無挾以爭。若疑若信,若勇若怯,計其所密謀者,皆迂疏纖曲,以茅縛虎、以油試火之術耳,而後從珂之死亡終不可救。宋昌拒周勃之請閑,而中外帖然,斯則善於用密者與!
三十七
劉知遠之智,過於石敬瑭也遠甚,拒段希堯、趙瑩移鎮之謀而亟勸敬瑭以反,其情可知也。當其時,所謂天子者,苟有萬人之眾、萬金之畜,一旦蹶起,而即襃然南麵,一李希烈、朱泚之幸成者而已。
範延光、趙延壽、張敬達之流,智力皆出知遠下,而知遠方為敬瑭之偏裨,勢不足以特興,敬瑭反,而後知遠以開國元功居諸帥之右,睨敬瑭之篡而即睨其必亡,中州不歸己而奚歸邪?嗚呼!人之以機相製,陰陽取與伏於促膝之中,效死宣力,皆以自居勝地,而愚者不悟,偷得一日之尊榮以亡其族,亦可湣矣哉!
知遠之於敬瑭,楊邠、郭威之於知遠,一也。楊邠貪居於內,自速其禍耳。敬瑭不知倚知遠為腹心,愚已甚也。知遠知邠與威之將效己,而不早為之防,事勢已然,未可急圖也。知遠早殂,不及施葅醢之謀耳,使天假以年,邠、威之誅,豈待郭允明哉?
然而樹劉祟於晉陽以延其血食,則知遠之智,果遠過於敬瑭矣。稱臣納土於契丹,知遠固爭不可,亦自為計也。故繕城治兵,屹立晉陽以觀變,而徐收之。李存勗之後,其能圖度大謀以自立者,唯知遠耳。而終不能永其祚者,雖割據叨幸之天子,亦不可以智力取也。
三十八
謀國而貽天下之大患,斯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禍在一時之天下,則一時之罪人,盧杞是也;禍及一代,則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禍及萬世,則萬世之罪人,自生民以來,唯桑維翰當之。
劉知遠決策以勸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險,恃士馬之彊,而知李從珂之淺輭無難摧拉,其計定矣;而維翰急請屈節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膽虛,遽從其策,稱臣割地,授予奪之權於夷狄,知遠爭之而不勝。
於是而生民之肝腦,五帝三王之衣冠禮樂,驅以入於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貽禍無窮,人胥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維翰屍之也。
夫維翰起家文墨,為敬瑭書記,固唐教養之士人也,何讎於李氏,而必欲滅之?何德於敬瑭,而必欲戴之為天子?敬瑭而死於從珂之手,維翰自有餘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為知遠而相因以起。
其為喜禍之奸人,姑不足責;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劉知遠輩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決意以戴犬羊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
終始重貴之廷,唯以曲媚契丹為一定不遷之策,使重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財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禍,習為固然,毀夷夏之大防,為萬世患,不僅重貴縲係客死穹廬而已也。論者乃以亡國之罪歸景延廣,不亦誣乎?
延廣之不勝,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謀彊,可用為咎,亦僅傾臬捩雞徼幸之宗社,非有損於堯封禹甸之中原也。義問已昭,雖敗猶榮,石氏之存亡,惡足論哉?
正名義於中夏者,延廣也;事雖逆而名正者,安重榮也;存中國以授於宋者,劉知遠也;於當日之儔輩而有取焉,則此三人可錄也。自有生民以來,覆載不容之罪,維翰當之。胡文定傳春秋,而亟稱其功,殆為秦檜之嚆矢與!
三十九
貴奚有定哉?當世之所不能有而有之者,安富尊榮則貴也;太上以行其道,其次以席其安,其下以遂其欲,至於遂欲而已賤矣。然利在其身,施及其子孫,猶得以有其榮利,猶流俗之貴也。
無此數者,當時恥與為從,後世相傳為笑,身危而如臥於棘叢,子孫轉眄求為庶人而不可得,則亦無可欲之甚者,然且耽耽逐逐以求得之,其狂愚不可藥已。
至貴者,天子也;其次,則宰相也。朱友貞、李從珂、石敬瑭、劉知遠皆自曰吾天子也。悲夫!一日立乎其位,而萬矢交集於夢寐,十年之內,幸鬼禍之先及者,速病以死,全其腰領,而子姓畢血他人之刃;其未即死者,非焚則馘,一如犴狴之戮民,待秋冬而伏法耳。刑賞不得以自主,聲色不得以自娛,血胤不得以相保,賤莫賤於此焉。而設深機、冒鋒刃,以求一日之高居稱朕。
襲優俳之兗冕,抑無其纏頭酒食之利賴,夫亦何樂乎此邪?於是既號為天子矣,因而有宰相焉。其宰相者,其天子之宰相也。利祿在須臾,辱戮在眉睫,亦優俳之台輔而已矣,馮道、盧文紀、姚顗、李愚、劉昫、趙瑩、和凝、馮玉之流皆是也。
屍祿已久,磐固自如,其君見為舊臣而不能廢,其僚友方畏時艱而不與爭,庸人忘死忘辱,乘氣運之偶及,遂亦欣然自任曰“吾宰相也”。無不可供人姍笑也。
雖然,猶未甚也。桑維翰一節度使之掌書記耳,其去公輔之崇既懸絕矣,必不可得,而倒行逆施者無所不至,力勸石敬瑭割地稱臣,受契丹之冊命。
迫故主以焚死,鬥遺民使暴骨,導胡騎打草穀,城野為墟,收被殺之遺骸至二十餘萬,皆維翰一念之惡,而滔天至此,無他,求為相而已。
耶律德光果告敬瑭曰;“維翰效忠於汝,宜以為相,”而居然相矣。人恫於明,鬼哭於幽,後世有識者推禍始而懷餘怒:即在當日者,劉知遠、杜重威、景延廣亦交詆其非,楊光遠且欲甘心焉。荼毒已盈,卒縊殺於張彥澤之半組。
計其徼契丹之寵,自號為相之日,求一日之甘食、一夕之安寢也,而不可得。而徒以殘劉數十萬之生靈,毀裂數千年之冠冕,以博德光之一語,旦書記而夕平章,何為者邪?
夫維翰以文翰起家成進士,即不能如梁震、羅隱之保身而不辱;自可持祿容身,坐待遷除,如和凝、李鬆之幸致三事。乃魂馳而不收,氣盈而忘死,以驟獵不可據之浮榮,其實不如盛世之令錄參佐也。
而塗炭九州、陸沈千載,如此其酷焉。悲夫!天之生維翰也,使其狂猘之至於斯,千秋之戾氣,集於一人,將誰怨而可哉?乞者乞人之墦,非是而不能飽;盜者穴人之室,非是而不能獲。
維翰不相,自可圖溫飽以終身;維翰即相,亦不敵李林甫、盧杞之掾史;即以流俗言之,亦甚可賤而不足貴,明矣。處大亂之世,君非君,相非相,攬鏡自窺,夢回自念,乞邪,盜邪,君邪,相邪,貴邪,賤邪!徒以殃萬民、禍百世,胡迷而不覺邪?
四十
契丹之於石敬瑭,為勞亦僅矣。解晉陽之圍敗張敬達者,敬達師老,而無能如晉陽何也。敬瑭南向,而耶律德光歸,河南內潰,張彥澤迎敬瑭以入,初未嚐資契丹之力,戰勝以滅李氏而有之。
且德光幾舍敬瑭而立趙德鈞,其待敬瑭之情,亦不固矣,曾不如突厥之於唐也。乃敬瑭堅拒眾議,唯桑維翰之是聽,以君父戴之,而為之辭曰信義也。嗚呼!敬瑭豈知人閑之有信義者哉?
古今逆臣攘奪人國者,類有偉伐以立威,而後人畏以服從而不敢動。無大功而篡者,唯蕭道成、蕭衍與敬瑭而已。然道成、衍遇淫昏之主,臣民不保其死,於是因眾怨以興,而為節儉寬容之飾行以結納中外之心,天下且屬心焉。李從珂無劉子業、蕭寶卷之淫nue,敬瑭一庸駑之武人,杳不知治理為何物,資婦勢以得節鉞,其據一隅以反也,自唐季以來,如梁崇義、劉稹之徒,無成而縣首闕下者非一矣,敬瑭幸得不伏其辜耳。
在位八年,固無一言之幾道、一政之宜民,其識量之不足以服人,自知之,桑維翰亦稔知之,即與之四海一王之天下,亦不能一朝居,而況此岌岌搖搖、不寧不令之宇,僅守國門以垂旒乘輅哉!
故甫篡位而範延光、張從賓、符彥饒、李金全、安從進、安重榮蜂起以爭,楊光遠、張彥澤殺人於前而不能詰,劉知遠且挾密謀以俟時而動,敬瑭蓋惴惴焉臥叢棘之上,不能自信為天子也。
德不可恃,恃其功;功不可恃,恃其權;權不可恃,恃其力;俱無可恃,所恃以偷立乎汴邑而自謂為天子者,唯契丹之虛聲以恐喝臣民而已。故三鎮繼起,張皇欲竄,而劉知遠曰:“外結彊虜,鼠輩何能為?”則契丹以外,敬瑭無可依以立命也可知矣。
張從賓將逼汴州,從官洶懼,而桑維翰神色自若,夫豈有謝傅圍碁之雅量哉?心目之閑,有一契丹隱護其脰領耳。而藉口曰信義,將誰欺乎?惟其無以自主而一倚於契丹,故人即持其長短以製之。
趙延壽、杜重威皆效之,而國以亡,血胤以斬,則維翰之謀,適以促其絕滅而已矣。敬瑭之竊位號也,與張邦昌,劉豫也正等,又出於安祿山、黃巢之下,宋人獎之以紹正統,無惑乎秦檜之稱臣構而不怍也。
四十一
禮曰:“刑不上大夫。”古之大夫,方五十裏之國,有三人焉,次國倍之,大國四之。周千八百國,計為大夫者萬人以上,蓋視漢之亭長,今之倉巡驛遞耳,而不以刑辱之,則所以養廉隅而厚君子小人之別至矣。天下惡得而不勸於善邪?
刑者,非大辟之謂也,罪在可殺,則三公不貸其死,而況大夫?唯是宮、刖、劓、墨之刑,不使夷於小人,褫衣而殘肢禮耳。漢以杖代肉刑,則杖之為刑亦重矣哉!匍伏之,肉袒之,隸卒之賤淩蹴而筆之,於斯時也,煩冤汙辱之下,豈複有君子哉?
王昶之僭號於閩也,淫nue不擬於人類,其臣黃諷訣妻子以進諫,不恤死也。至於昶欲杖之,則毅然曰:“直諫被杖,臣不受也。”昶不能屈,黜之為民。充諷之誌,豈黜是恤哉?觸暴人而死,則死而已矣,而必不受者辱也。
於此而知後世北寺之獄,殘掠狼藉,廷杖之辱,號呼市朝,非徒三代以下虐政相沿,為人君者毀裂綱常之大惡;而其臣惜一死以俯受,或且以自旌忠直,他日複列清班為冠冕之望者,亦惡得而謝其咎與?
“士可殺不可辱”,非直為君言,抑為士言也。高忠憲公於緹騎之逮,投池而死,曰:“辱大臣即以辱國,”韙矣。立坊表以正君臣之義,慎遺體以順生死之常,蔑以尚矣。其次則屏居山穀,終身不複立於人之廷可也。士大夫而能然,有王者起,必革此弊政,而明盤水加劍之禮,人道尚足以存乎!
四十二
劉知遠之圖度深密也,石敬瑭其幾俎閑物耳,惡足以測之哉!始而決勸敬瑭以反,為己先驅也。
三鎮兵起,敬瑭問計,而曰:“陛下撫將相以恩,臣戢士卒以威。”蓋子罕專宋之故智也。
自唐以來,人主之速趨於亡者,皆以姑息養彊臣而倒授之生殺之柄,非其主剛覈過甚而激之使叛也。今欲使敬瑭以呴沫之仁假借將相,則當時所宜推心信任、恣其淩轢而不問者,莫知遠若矣。
恩徧加於將相,而可獨致猜防於知遠乎?柔而召侮,躁人先淩之,以亂其心誌,故安重榮之流,急起以疲敬瑭之力,知遠乃乘其後席卷而收之已耳。
威移於己,則三軍所畏服者,知有知遠而忘有敬瑭;戢兵以衛民,則百姓所仰戴者,不感敬瑭而唯感知遠。兵從令而民歸心,故可以安坐晉陽,而俟契丹之倦歸,以受人之推戴。此知遠之成算,使敬瑭入其中而不覺者也。藉令石重貴而不為契丹之俘虜邪?亦拱手而授之知遠爾。
傲岸不受平章之命,重為其主之疑怒,而趙瑩為之拜請,感其恩撫大臣之言也。敬瑭忍怒而使和凝就第勸諭,假借之恩寵者已素,而威不足以張也。範延光、楊光遠、張彥澤驕橫以速石氏之亡,知遠收之也不待勞矣。
契丹中起而亂之,故知遠之得之也難。當桑維翰獻割地稱臣之計,知遠已早慮之女,慮已之難乎其奪之豎子之手也。而卒能自保,以逐夷而少息其民。故自朱溫以來,許其有誌略而幾於豪傑者,唯知遠近之矣。
節之初九曰:“不出戶庭,無咎。”而夫子讚之曰:“幾事不密則害成。”乃所謂密者,難言之矣。緘之於心,杜之於口,籌慮既審,擇老成能斷之士而決之,一言而定矣。不審於此,囁囁嚅嚅,兩三促膝,屏人竊語,夜以繼日,而但不令人知其所言者何事,則戈矛叢於牆陰,猜防徧於宇內,何成之有哉?速敗而已矣。
宋文帝以君臣私語徹旦不休,而逆子推刃;李從珂屏侍臣於便殿,與馮贇、盧文紀等密談,而敬瑭速反;皆自謂密而以召禍者也。夫子固曰:“亂之所繇生,則言語以為階。”竊竊然密談盡日而不已者,非言語乎?
使其言之於大廷而眾聞之也,其機亦止此而已。終日言而人不知其何所雲也,然後雖一欬一笑,人皆見為深機。是以兩人閉戶下帷,婦姑附耳之智,敵群策群力之交加,其不相敵,久矣。今日言之,他日更言之,所圖度者未見之施行,則奸雄抑窺其言愈多而心愈惑,無能為也,必矣。故密者,緘之於心,杜之於口,審慮而決以一言,必不以竊竊之談相縈聒者也。
石敬瑭之必反也,可撫而服之,一言而畢耳;可討而定之,一言而畢耳。以廓達無猜撫敬瑭,而敬瑭無辭以起釁;以秉順攻逆討敬瑭,而敬瑭亦無挾以爭。若疑若信,若勇若怯,計其所密謀者,皆迂疏纖曲,以茅縛虎、以油試火之術耳,而後從珂之死亡終不可救。宋昌拒周勃之請閑,而中外帖然,斯則善於用密者與!
三十七
劉知遠之智,過於石敬瑭也遠甚,拒段希堯、趙瑩移鎮之謀而亟勸敬瑭以反,其情可知也。當其時,所謂天子者,苟有萬人之眾、萬金之畜,一旦蹶起,而即襃然南麵,一李希烈、朱泚之幸成者而已。
範延光、趙延壽、張敬達之流,智力皆出知遠下,而知遠方為敬瑭之偏裨,勢不足以特興,敬瑭反,而後知遠以開國元功居諸帥之右,睨敬瑭之篡而即睨其必亡,中州不歸己而奚歸邪?嗚呼!人之以機相製,陰陽取與伏於促膝之中,效死宣力,皆以自居勝地,而愚者不悟,偷得一日之尊榮以亡其族,亦可湣矣哉!
知遠之於敬瑭,楊邠、郭威之於知遠,一也。楊邠貪居於內,自速其禍耳。敬瑭不知倚知遠為腹心,愚已甚也。知遠知邠與威之將效己,而不早為之防,事勢已然,未可急圖也。知遠早殂,不及施葅醢之謀耳,使天假以年,邠、威之誅,豈待郭允明哉?
然而樹劉祟於晉陽以延其血食,則知遠之智,果遠過於敬瑭矣。稱臣納土於契丹,知遠固爭不可,亦自為計也。故繕城治兵,屹立晉陽以觀變,而徐收之。李存勗之後,其能圖度大謀以自立者,唯知遠耳。而終不能永其祚者,雖割據叨幸之天子,亦不可以智力取也。
三十八
謀國而貽天下之大患,斯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禍在一時之天下,則一時之罪人,盧杞是也;禍及一代,則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禍及萬世,則萬世之罪人,自生民以來,唯桑維翰當之。
劉知遠決策以勸石敬瑭之反,倚河山之險,恃士馬之彊,而知李從珂之淺輭無難摧拉,其計定矣;而維翰急請屈節以事契丹,敬瑭智劣膽虛,遽從其策,稱臣割地,授予奪之權於夷狄,知遠爭之而不勝。
於是而生民之肝腦,五帝三王之衣冠禮樂,驅以入於狂流。契丹弱而女直乘之,女直弱而蒙古乘之,貽禍無窮,人胥為夷,非敬瑭之始念也,維翰屍之也。
夫維翰起家文墨,為敬瑭書記,固唐教養之士人也,何讎於李氏,而必欲滅之?何德於敬瑭,而必欲戴之為天子?敬瑭而死於從珂之手,維翰自有餘地以居。敬瑭之篡已成,己抑不能為知遠而相因以起。
其為喜禍之奸人,姑不足責;即使必欲石氏之成乎?抑可委之劉知遠輩而徐收必得之功。乃力拒群言,決意以戴犬羊為君父也,吾不知其何心!
終始重貴之廷,唯以曲媚契丹為一定不遷之策,使重糜天下以奉契丹,民財竭,民心解,帝昺厓山之禍,習為固然,毀夷夏之大防,為萬世患,不僅重貴縲係客死穹廬而已也。論者乃以亡國之罪歸景延廣,不亦誣乎?
延廣之不勝,特不幸耳;即其智小謀彊,可用為咎,亦僅傾臬捩雞徼幸之宗社,非有損於堯封禹甸之中原也。義問已昭,雖敗猶榮,石氏之存亡,惡足論哉?
正名義於中夏者,延廣也;事雖逆而名正者,安重榮也;存中國以授於宋者,劉知遠也;於當日之儔輩而有取焉,則此三人可錄也。自有生民以來,覆載不容之罪,維翰當之。胡文定傳春秋,而亟稱其功,殆為秦檜之嚆矢與!
三十九
貴奚有定哉?當世之所不能有而有之者,安富尊榮則貴也;太上以行其道,其次以席其安,其下以遂其欲,至於遂欲而已賤矣。然利在其身,施及其子孫,猶得以有其榮利,猶流俗之貴也。
無此數者,當時恥與為從,後世相傳為笑,身危而如臥於棘叢,子孫轉眄求為庶人而不可得,則亦無可欲之甚者,然且耽耽逐逐以求得之,其狂愚不可藥已。
至貴者,天子也;其次,則宰相也。朱友貞、李從珂、石敬瑭、劉知遠皆自曰吾天子也。悲夫!一日立乎其位,而萬矢交集於夢寐,十年之內,幸鬼禍之先及者,速病以死,全其腰領,而子姓畢血他人之刃;其未即死者,非焚則馘,一如犴狴之戮民,待秋冬而伏法耳。刑賞不得以自主,聲色不得以自娛,血胤不得以相保,賤莫賤於此焉。而設深機、冒鋒刃,以求一日之高居稱朕。
襲優俳之兗冕,抑無其纏頭酒食之利賴,夫亦何樂乎此邪?於是既號為天子矣,因而有宰相焉。其宰相者,其天子之宰相也。利祿在須臾,辱戮在眉睫,亦優俳之台輔而已矣,馮道、盧文紀、姚顗、李愚、劉昫、趙瑩、和凝、馮玉之流皆是也。
屍祿已久,磐固自如,其君見為舊臣而不能廢,其僚友方畏時艱而不與爭,庸人忘死忘辱,乘氣運之偶及,遂亦欣然自任曰“吾宰相也”。無不可供人姍笑也。
雖然,猶未甚也。桑維翰一節度使之掌書記耳,其去公輔之崇既懸絕矣,必不可得,而倒行逆施者無所不至,力勸石敬瑭割地稱臣,受契丹之冊命。
迫故主以焚死,鬥遺民使暴骨,導胡騎打草穀,城野為墟,收被殺之遺骸至二十餘萬,皆維翰一念之惡,而滔天至此,無他,求為相而已。
耶律德光果告敬瑭曰;“維翰效忠於汝,宜以為相,”而居然相矣。人恫於明,鬼哭於幽,後世有識者推禍始而懷餘怒:即在當日者,劉知遠、杜重威、景延廣亦交詆其非,楊光遠且欲甘心焉。荼毒已盈,卒縊殺於張彥澤之半組。
計其徼契丹之寵,自號為相之日,求一日之甘食、一夕之安寢也,而不可得。而徒以殘劉數十萬之生靈,毀裂數千年之冠冕,以博德光之一語,旦書記而夕平章,何為者邪?
夫維翰以文翰起家成進士,即不能如梁震、羅隱之保身而不辱;自可持祿容身,坐待遷除,如和凝、李鬆之幸致三事。乃魂馳而不收,氣盈而忘死,以驟獵不可據之浮榮,其實不如盛世之令錄參佐也。
而塗炭九州、陸沈千載,如此其酷焉。悲夫!天之生維翰也,使其狂猘之至於斯,千秋之戾氣,集於一人,將誰怨而可哉?乞者乞人之墦,非是而不能飽;盜者穴人之室,非是而不能獲。
維翰不相,自可圖溫飽以終身;維翰即相,亦不敵李林甫、盧杞之掾史;即以流俗言之,亦甚可賤而不足貴,明矣。處大亂之世,君非君,相非相,攬鏡自窺,夢回自念,乞邪,盜邪,君邪,相邪,貴邪,賤邪!徒以殃萬民、禍百世,胡迷而不覺邪?
四十
契丹之於石敬瑭,為勞亦僅矣。解晉陽之圍敗張敬達者,敬達師老,而無能如晉陽何也。敬瑭南向,而耶律德光歸,河南內潰,張彥澤迎敬瑭以入,初未嚐資契丹之力,戰勝以滅李氏而有之。
且德光幾舍敬瑭而立趙德鈞,其待敬瑭之情,亦不固矣,曾不如突厥之於唐也。乃敬瑭堅拒眾議,唯桑維翰之是聽,以君父戴之,而為之辭曰信義也。嗚呼!敬瑭豈知人閑之有信義者哉?
古今逆臣攘奪人國者,類有偉伐以立威,而後人畏以服從而不敢動。無大功而篡者,唯蕭道成、蕭衍與敬瑭而已。然道成、衍遇淫昏之主,臣民不保其死,於是因眾怨以興,而為節儉寬容之飾行以結納中外之心,天下且屬心焉。李從珂無劉子業、蕭寶卷之淫nue,敬瑭一庸駑之武人,杳不知治理為何物,資婦勢以得節鉞,其據一隅以反也,自唐季以來,如梁崇義、劉稹之徒,無成而縣首闕下者非一矣,敬瑭幸得不伏其辜耳。
在位八年,固無一言之幾道、一政之宜民,其識量之不足以服人,自知之,桑維翰亦稔知之,即與之四海一王之天下,亦不能一朝居,而況此岌岌搖搖、不寧不令之宇,僅守國門以垂旒乘輅哉!
故甫篡位而範延光、張從賓、符彥饒、李金全、安從進、安重榮蜂起以爭,楊光遠、張彥澤殺人於前而不能詰,劉知遠且挾密謀以俟時而動,敬瑭蓋惴惴焉臥叢棘之上,不能自信為天子也。
德不可恃,恃其功;功不可恃,恃其權;權不可恃,恃其力;俱無可恃,所恃以偷立乎汴邑而自謂為天子者,唯契丹之虛聲以恐喝臣民而已。故三鎮繼起,張皇欲竄,而劉知遠曰:“外結彊虜,鼠輩何能為?”則契丹以外,敬瑭無可依以立命也可知矣。
張從賓將逼汴州,從官洶懼,而桑維翰神色自若,夫豈有謝傅圍碁之雅量哉?心目之閑,有一契丹隱護其脰領耳。而藉口曰信義,將誰欺乎?惟其無以自主而一倚於契丹,故人即持其長短以製之。
趙延壽、杜重威皆效之,而國以亡,血胤以斬,則維翰之謀,適以促其絕滅而已矣。敬瑭之竊位號也,與張邦昌,劉豫也正等,又出於安祿山、黃巢之下,宋人獎之以紹正統,無惑乎秦檜之稱臣構而不怍也。
四十一
禮曰:“刑不上大夫。”古之大夫,方五十裏之國,有三人焉,次國倍之,大國四之。周千八百國,計為大夫者萬人以上,蓋視漢之亭長,今之倉巡驛遞耳,而不以刑辱之,則所以養廉隅而厚君子小人之別至矣。天下惡得而不勸於善邪?
刑者,非大辟之謂也,罪在可殺,則三公不貸其死,而況大夫?唯是宮、刖、劓、墨之刑,不使夷於小人,褫衣而殘肢禮耳。漢以杖代肉刑,則杖之為刑亦重矣哉!匍伏之,肉袒之,隸卒之賤淩蹴而筆之,於斯時也,煩冤汙辱之下,豈複有君子哉?
王昶之僭號於閩也,淫nue不擬於人類,其臣黃諷訣妻子以進諫,不恤死也。至於昶欲杖之,則毅然曰:“直諫被杖,臣不受也。”昶不能屈,黜之為民。充諷之誌,豈黜是恤哉?觸暴人而死,則死而已矣,而必不受者辱也。
於此而知後世北寺之獄,殘掠狼藉,廷杖之辱,號呼市朝,非徒三代以下虐政相沿,為人君者毀裂綱常之大惡;而其臣惜一死以俯受,或且以自旌忠直,他日複列清班為冠冕之望者,亦惡得而謝其咎與?
“士可殺不可辱”,非直為君言,抑為士言也。高忠憲公於緹騎之逮,投池而死,曰:“辱大臣即以辱國,”韙矣。立坊表以正君臣之義,慎遺體以順生死之常,蔑以尚矣。其次則屏居山穀,終身不複立於人之廷可也。士大夫而能然,有王者起,必革此弊政,而明盤水加劍之禮,人道尚足以存乎!
四十二
劉知遠之圖度深密也,石敬瑭其幾俎閑物耳,惡足以測之哉!始而決勸敬瑭以反,為己先驅也。
三鎮兵起,敬瑭問計,而曰:“陛下撫將相以恩,臣戢士卒以威。”蓋子罕專宋之故智也。
自唐以來,人主之速趨於亡者,皆以姑息養彊臣而倒授之生殺之柄,非其主剛覈過甚而激之使叛也。今欲使敬瑭以呴沫之仁假借將相,則當時所宜推心信任、恣其淩轢而不問者,莫知遠若矣。
恩徧加於將相,而可獨致猜防於知遠乎?柔而召侮,躁人先淩之,以亂其心誌,故安重榮之流,急起以疲敬瑭之力,知遠乃乘其後席卷而收之已耳。
威移於己,則三軍所畏服者,知有知遠而忘有敬瑭;戢兵以衛民,則百姓所仰戴者,不感敬瑭而唯感知遠。兵從令而民歸心,故可以安坐晉陽,而俟契丹之倦歸,以受人之推戴。此知遠之成算,使敬瑭入其中而不覺者也。藉令石重貴而不為契丹之俘虜邪?亦拱手而授之知遠爾。
傲岸不受平章之命,重為其主之疑怒,而趙瑩為之拜請,感其恩撫大臣之言也。敬瑭忍怒而使和凝就第勸諭,假借之恩寵者已素,而威不足以張也。範延光、楊光遠、張彥澤驕橫以速石氏之亡,知遠收之也不待勞矣。
契丹中起而亂之,故知遠之得之也難。當桑維翰獻割地稱臣之計,知遠已早慮之女,慮已之難乎其奪之豎子之手也。而卒能自保,以逐夷而少息其民。故自朱溫以來,許其有誌略而幾於豪傑者,唯知遠近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