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七十二回  賢夫人不忘守邊客  大皇帝恩刺有功臣</b>


    左宗棠納了賀瑞麟的條陳,奏請減厘以興陝甘一帶的茶務,沒有多久,奉旨照準,即飭兩省藩司照辦。劉鬆山因見在省無甚事情,便返原防。時光易過,又是年餘。


    有一天,左宗棠接到李鴻章的書信,說是薦個人來投效。左宗棠即回書道:


    手示拜悉:推薦人才,本屬正理。惟在乎人之才不才為定:其人若才,弟已早知其名,或奏調,或谘取,猶懼不遑,奚用薦為。其人才,尊處不願位置屍位之人,弟處雖正用人之際,其如莫能用何,務祈止之,勿勞跋涉。此間回多於漢,非熟悉回中情形者,無能為也。回之錯處中土,自古而然,徒戎尚難,何況議剿?欲此花門種類而盡之,無論勢有不能,亦理有不可。入關之始,即奏分別剿撫,蓋不得已也。竭誠力行,已逾三載,至今歲春夏,乃見微效;安插平涼者,尚隻數千。惟獲訊金積狄河等處之回匪,亦知平涼安撫之局,實出至誠,陝西各回酋,始無詞脅迫諸回;馬化癡亦不能挾陝回以為重。然如馬化癡父子,則實無撫理,而又不可深閉固拒,以絕甘回求撫之心,此誠難而又難者也。沙利奉其人,頗思主掌此間老回教,而其人亦不為回民所深信,弟亦不敢一時許其所請。公撫內地,三吳風氣柔和,人民知禮,較之此間之剽悍成性,無理可喻,誠有霄壤之別矣。老懷愁悶,匆是手複。


    左宗棠複信之後,忽見一個戈什哈匆匆的含笑而入,垂手稟知道:“三少爺、四少爺到了。”


    左宗棠一驚道:“怎麽他們兩個都來不成?”


    戈什哈又回道:“聽說三四兩位少奶奶也同來的,還在城外打尖。”


    左宗棠道:“這末趕快命他們進來。”


    戈什哈退出未久,左宗棠已見他的三子孝勳、四子孝同,一齊趨入,口稱爹爹,向他磕頭,左宗棠將手微攔道:“且起來,你們母親的毛病怎樣?此次何以未曾予先稟明為父,貿然率眷來此。”


    孝勳、孝同拜完起立,方始肅然答話道:“母親毛病,大有轉機。”


    左宗棠不待二子說完,一聽周夫人已有轉機,心裏一個高興,便吩咐二子道:“這末你們姑且坐下再講。”左宗棠說了這句,又望了二子一眼道:“聽說你們二人,都帶家眷來的麽?”孝勳、孝同二人一齊答道:“母親吩咐,說爹爹年紀已大,又有腹瀉之症,遠在邊陲,沒人服伺,故命兒子等不必稟知爹爹,就率兩個媳婦來此。”


    左宗棠微笑了一笑道:“這就是你們母親賢淑之處,她倒未顧自己有病,單是惦記老朽在此塞上,其實又何必呢。”孝勳又答道:“兒子不知道這衙門裏能不能夠住家眷,不敢一直帶了媳婦進來。現在請示爹爹,好讓他們來此叩見爹爹。”左宗棠很快的答道:“衙門不比軍營,照例可住家眷。你們二人,快去同了她們妯娌兩個,就進衙門來吧。”孝勳聽說,便對孝同說道:“四弟,這末我們就去同了她們進來。”


    孝同忽然囁囁嚅嚅的對著左宗棠說道:“四媳已有身孕,算起日子應該落在下月,不知怎麽一來,昨天今天兩天,肚子很覺疼痛,大約閃了胎氣。”


    左宗棠聽說,連跺其腳歎著氣道:“唉唉!四少奶奶既有身孕,怎好經此長途跋涉。你們母親,偏隻顧我,不顧媳婦,太沒成墨了呢。”


    左宗棠一邊說著,一邊提高喉嚨,叫了一聲來呀!左宗棠的呀字未了,跟著呀字聲中,一聯串的奔入三五個戈什哈進來。左宗棠吩咐他們道:“你們快去預備轎子,隨著兩個少爺,去接少奶奶去。再命人去找個接生婆,就來伺候,不可誤事。”幾個戈什哈答應了一聲喳,即同孝勳、孝同二人,出衙而去。原來孝勳的妻子姓劉,就是劉鬆山遠族劉純客之女,小字繡雲,人極賢慧。孝同的妻子,就是“紅羊”時代名將,賜諡壯武王公之女,小字淑花,非止十分賢慧,而且能詩善畫,頗有不櫛進士之目。此次她們妯娌二人,奉了周夫人之命,隨夫到甘,以便定省公公。淑花在途閃動胎氣,勢將分娩,正愁旅店生產,頗覺不便的時候,忽見她的丈夫,同了三伯,帶了幾個戈什哈去接她們進衙,當下略略收拾一下,便坐轎子進城。繡雲在上轎子的當口,帶眼看見似有一個彪形大漢,盯著在看她們妯娌兩個,本擬告知她的丈夫,因在匆促之間,她還未曾開口,轎子已經抬了起來。她又暗忖,一個百姓,隨便偷看婦女,也是常事,隻要進了製台衙門,也就由他去了。及至衙內,她們二人拜見公公之後,左宗棠那時已將二子的住房收拾出來,見著兩個媳婦,略問幾句家務,即命子媳一同進房休息。孝勳的房間,做在孝同的對麵,中間僅隔一座堂屋,離開左宗棠的臥室,也是隔了一個院子。左宗棠如此布置,原備二子二媳,住得就近,可以常常承歡膝下之意。


    繡雲到她自己房內,方將旅店門口,那個大漢偷看她們之事,告知丈夫。


    孝勳聽說,笑著答道:“此間風氣閉塞,陡見製台的少奶奶遠道來此,爭瞧熱鬧,也是有的。你怎麽這般注意此事?”繡雲也微笑的答道:“此人一臉橫肉,為妻見了害怕。”孝勳又笑道:“你已到了此地,還怕誰呀!”


    繡雲不好再說,便到對房前去照料她的嬸子。淑花對她道:“三伯母,我此刻一陣陣地腹痛,恐怕就要臨褥,方才你們四叔來說,公公已經預備接生婆了,怎麽還未見進來。”


    繡雲正待答話,忽見孝同已同一個老年的接生婆走入,繡雲便命接生婆前去摸摸淑花的肚子,當晚可曾發動。接生婆摸了一摸道:“四少奶奶,今天晚上,或者未必,但是也在這兩天了。”繡雲便命接生婆去到下房伺候。


    等得吃過晚飯,左宗棠命人來喚二子問話。二子到了左宗棠的臥室,左宗棠又仔細的問過周夫人的病情,以及孝威的近狀,二子答過一切,又接說道:“大哥也沒甚麽一定的毛病,隻是精神頹唐,眠食無味;醫生說他恐得損症。兒子等再三勸解,大哥口口聲聲總說,母親一有長短,他即殉孝。”左宗棠聽說,大為著急的說道:“你們大哥的天性素厚,但望不致鬧出這個亂子才好,這也關乎吾家氣運,隻望祖宗默佑你們母親之病,那才好呢。”


    孝勳道:“母親也常常地勸著大哥,又命大嫂防著大哥。”孝同也接口道:“大哥聽得爹爹此地軍事順手,他的意思還想一等母親稍稍健旺一點,奉了母親,全家來此呢。”左宗棠不覺笑了起來道:“癡兒之孝,雖則可嘉,但是其愚不可及也。天下豈有一位久病之人,能夠再行萬裏之路的呢?說起此間軍事,也還可說順手;不過積重難返,不是三五年可能蕆事。我從前奏對太後,說是期以五年,誰知轉眼三四年來,成績極少。”左宗棠說到此地,忙又大擺其頭的自語道:“為父當時言過其實,未免有欺君之罪矣。”


    孝同道:“聽說毅齋,已到此地,不知住在何處,兒子急欲一見。”


    左宗棠聽說,便對孝同的臉上,認認真真的望了一眼,方才太息道:“你們幾兄弟,總算命好,投胎我家,自從出世以來,隻要上心念書,就算你們的責任己盡,何嚐眼見衝鋒打仗之事。毅齋是因他的叔子,久戰邊陲,願以身代特來投效,我已派他自統幾個糧子,去到省外剿匪去了。此刻遠在千裏之外,你到那兒去見?”


    孝同剛想答話,陡聞他的妻子房內,霎時之間,人聲嘈嗷,腳步雜遝,忙對左宗棠說道:“大概媳婦要生產了,兒子前去看來。”


    左宗棠將手一揚道:“快去快去,凡事小心。”


    孝同去後,孝勳因是一位大伯子,自然不好同了孝同前去,便在此地仍陪老父談天。過了一會,孝同又來報告,說是媳婦肚子雖痛,恐怕時候還早。左宗棠又揮手道:“你去陪你妻子,不必在此。”孝同便又退出。左宗棠複與孝勳談上半天,聽得孝同房裏,沒甚聲響,靜了下來,方對孝勳說道:“你也回房睡去,為父近來一到十二點鍾,就要上床,倘遲一刻,即不能夠睡熟。”


    孝勳親自服事老父上床,方始回房安睡。左宗棠睡到床上,心中默想家事一會,後又側耳聽聽他那四媳房中,不聞甚麽響動,稍覺放心,不多時候,便也沉沉睡去。


    那時甘省地方,正在大旱,三月未雨。左宗棠既是大員,豈不關心,此時上床,忽於睡夢之中,陡聞一聲霹靂,跟著又見雷電繞身,同時大雨如注,平地水深數尺,一喜而醒。卻見窗子外邊,一派紅光,以為定是火起,趕忙翻身下床,走到窗前一望,看見那道紅,是從他那第四個媳婦房中發出來的。正待去喊孝同,問個明白,突又聽得呱呱墮地之聲,知道他的四媳已經產下,又知新生小孩,似乎有些來曆,始有這道紅光。左宗棠想到此地,趕忙出房,尚未走到孝同所住的房外,隻見外麵一同奔進十多個戈什哈進來,似有甚麽急事一般。左宗棠急問有了甚麽事情。那班戈什哈一齊回道:“沐恩等等,睡在床上,忽見上房走水,趕來救火。”


    左宗棠微笑道:“我起初也當是起火,後來方知道這道紅光,是從四少奶奶房裏出來的,而且小孩也落地了。”


    戈什哈不等左宗棠說完,一齊連向左宗棠道喜。內中有個戈什哈,眼睛最尖,陡見四少奶奶所住的屋麵,似有一條黑影,他就連話也不及再說,隻把靠近他的一個戈什哈一拉道:“那邊屋上,有了強盜,快去捉去。”


    大家忙向那邊屋上一望,果見有條影子,正在那兒閃動,似有要想逃走之意,不禁駭聲道:“真的有了歹人,這個歹人真個大膽。”大家一邊說著,一邊早已擁到那邊院子。


    好在這班戈什哈,雖沒那些捉鬼拿妖之技,卻也稍有飛簷走壁之能,當時一個個撲的撲的縱上屋去;第一個上去的那個戈什哈,不知怎樣一來,已被那條黑影打倒,連連大喊救命。大家一齊奔了過去,幾個救人,幾個捉賊;幾個去打一個,那個歹人,雙拳難敵四手,自然即被捉住。大家將他細細一瞧,並不認識。


    那時左宗棠、左孝勳、左孝同父子三個,一見屋上有賊,都到院子之中,仰頭觀看。及見那個賊人,已經拿住,左宗棠即命快快帶下,由他親自審問。起先被那賊人打倒的那個戈什哈,更加恨那賊人,急把賊人的辮子抓到手中,拖到屋簷,飛起一腿,那個賊人,早已噗咚一聲,掉在地上。大家跟手跳下,抓住賊人,請示左宗棠何處審問。


    左宗棠便到產婦房外的那間堂屋之中一坐,吩咐帶上賊人,戈什哈便把賊人拖至左宗棠麵前跪定,左宗棠先向賊人的臉上望了一望,方始喝聲道:“你這鼠子,究竟是賊是盜,一個人膽敢來到總督衙門的上房,真正可謂膽大包天了,快快從實供來,還可貸爾一命。”


    那個賊人,連連的磕頭道:“大人開開天恩,小的名叫王六,實因母老妻病,來此行竊,叫作無法。”


    左守棠這人,平生最敬孝子,一聽王六所供,不覺撚須太息道:“就是母老妻病,無錢過活,這也隻有行乞,不能行竊的呀。”


    左宗棠還待再說,忽見孝勳走到他的身邊,對他忿然說道:“此賊所供,全是假的。今天白天,你老人家兩個媳婦,剛要上轎的時候,此賊膽敢盯著她們妯娌二人在看,三媳親眼所見。爹爹好好審問,內中必有重大情節,也未可知。”左宗棠聽了大怒,立即喝問王六:“少爺方才所說,不是冤枉你的吧,你倒竟敢用這母老妻病四字,前來騙人,本部堂幾幾乎上了你的當了。”左宗棠說著,又向左右一望道:“快取大刑伺候。”那班戈什哈,一麵去取大刑,一麵吼了一聲堂威,對著王六喝道:“快快老實供上,免得皮肉受苦。”


    王六一見事已至此,料定沒有生理,卻把他的心肝一橫,反向左宗棠冷笑一聲道:“老左,你也不必拿那大刑嚇俺,俺若怕死,也不敢前來行刺的了。”


    左右的戈什哈一聽,王六說出行刺二字,一齊忙向左宗棠打上一個千兒,各自認罪道:“沐恩等保護大人不周,致有刺客來到上房,隻求大人重辦。”


    左宗棠將手一揚道:“不幹你們之事,你們替我搜檢此賊身上再說。”


    那班戈什哈,忙又極重的答應了一聲喳,就向王六身畔一搜,果然搜出一柄利刀,一道偽諭。左宗棠把那道偽諭打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是:天方新教第一教主,總大阿訇,滅清自在大皇帝白為諭飭事:頃據某某奏稱,左妖宗棠,劉妖鬆山,亟亟辦理屯田之事,分明欲與朕為難,朕由平涼一帶出關,非懼左劉二妖也,因念連月大旱,米糧昂貴,人有饑色,路有餓莩,長此戰爭,殃及池魚,實非上天好生之德;今聞左劉二妖,辦理屯田之事,必思與朕久戰,朕為援救數千百萬回民計,封爾黃自信為征左大將軍,去到蘭州,迅將左劉二妖分別刺死,既免戰事一興,人民有流離之苦,糧秣有不繼之虞,舍重取輕,爾其知之。若能不辱君命,侯封之獎,決不靳也。欽此。左宗棠一邊在看,一邊已在大叫氣死我也,及至看完,先將偽諭交與一個戈什哈拿去存卷,然後突出眼珠喝問王六道:“黃自信!爾來行刺,既已被拿,本該萬死。爾若將白逆彥虎的細情,好好供出,本部堂仍可赦爾一死。”


    黃自信聽得尚有生望,忽又朝著左宗棠磕上幾個響頭道:“爵帥真能饒赦小的一死,小的便將白總大阿訇的秘密供出。“左宗棠點點頭道:“爾快供來,不必多說閑話。”黃自信又拜了幾拜,方才朗聲供出道:“白總大阿訇,本在馬化癡馬總大阿訇部下,後因他的妻子、女兒都已有了法術,他才決心想做皇帝,離開馬總大阿訇部下,自立為皇。不料此地的劉鬆山、劉軍門,連將他的皇後、公主,連同那個翡仙女將,生擒正法,白總大阿訇見已失了銳氣,且怕官兵合圍,因此自棄平涼、靜寧一帶之地,率隊出了嘉峪關,打算先去占據伊犁,得有基礎,再行大舉進關。”


    左宗棠一聽見白彥虎要占伊犁之話,不禁急出一身冷汗。


    你道為何?原來那時候,尚無新疆的省名,伊犁還是一府,孤懸關外,接近俄疆,雖為大清朝的土地,卻沒省分轄管。俄國瞧見清朝對於伊犁鞭長莫及,不甚注重,便有並吞之心。此等事情清朝皇帝,也有所聞,有時問問軍機大臣,那些軍機大臣,都是龐然自大慣的,奏對的說話,無非都說天朝土地,外夷怎敢覬覦。果有此事,隻要一旅之師,還怕外夷不來雙手送還不成。清朝皇帝,也是自大慣的,一聽此言也就丟開。獨有左宗棠既任陝甘總督,當然較為關心;況且伊犁的毗連之處,就是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即迪化州,屬於甘肅所轄;與迪化州毗連的地方,就是涼州、肅州。若是白彥虎一占伊犁,烏魯木齊,乃為必爭之地,勢必不保,涼州、肅州,也就危險。那時清朝的睡獅,尚未被人戳破,對於臣下失地的處分,又極嚴厲。江督何桂清的正法,浙撫王有齡的自縊,都為失守城池之事。左宗棠既為清臣,聽了黃自信之供,焉得不驚。


    當下左宗棠暗驚一會,忙把麵色放得異常和悅,怡然的問著黃自信道:“白彥虎既思去占伊犁,他手下究竟還有多少兵將呢?”


    黃自信又供稱道:“大王郝廷龍,二大王施鷹揚,元帥熊飛鵬,前鋒熊飛龍,軍師安必烈等等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其餘還有大將百員,回兵十萬。”


    左宗棠又問道:“這末白彥虎手下的回兵,究竟那些教名的居多呢?”


    黃自信道:“天方新教、老清真教、花門教的都有,還有哥老會在內。”


    那時孝勳還在旁邊站著,便岔嘴問道:“爹爹,哥老會,四川謂之公口,怎麽竟會蔓延至此?”


    左宗棠見問,正待答話,陡見孝同從那產母房中奔出,一臉驚惶之色,令人見了也要害怕。正是:設教從來多誤國行軍端的在奇材不知孝同究為何事,如此驚惶,且閱下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三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哲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哲身並收藏大清三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