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未出乎顧易的預料。


    劉莊這種骨子裏滿是對宏圖偉業的執著追求的皇帝,根本就不會放棄任何的機會。


    當與顧康書信溝通了一番後。


    他便當機立斷,直接定下了重啟西域都護府之事,並敕封顧晟為西域都護。


    甚至為了最大可能的擴大此事能帶來的利益。


    他相繼頒布詔書,敕令天下百官務必厲行節儉,大力倡導薄葬之風。


    並且以身作則,將整個皇宮的花銷降至了最低。


    傾盡全力,把整個大漢的人力、物力、財力,毫無保留地集中投入到當下至關重要的治水工程與西域事務之中。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


    就在曆經了整整一年的披荊斬棘後。


    ——於永平十二年,夏。


    治水之事終於完成。


    當最後一鏟土被掘開,黃河之水如脫韁的野馬般奔騰著湧入新河道。


    所有人都在緊緊盯著這一幕。


    直到各處相繼送來並未決堤的消息後。


    那一聲聲的歡呼聲仿若滾滾驚雷一般,響徹了整個大漢天下。


    舉國大震!


    近百年的災害,終於於這一日停了下來。


    顧康佇立在河邊,望著眼前滔滔不絕的河水,眼眶同樣有些泛紅。


    內心的激動如翻湧的波濤,有些難以抑製,身體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顫抖起來。


    真的成功了。


    雖然他至今已經有了很多的成就。


    但對於顧康而言,這件事好像才是最重要的。


    他讓畫師畫了兩幅畫。


    或許是因為少時受到了顧易的影響。


    顧康也是習慣於將一些個很有意義的東西存放起來。


    此時此刻,顯然最為合適。


    他將一幅畫送回了河北,而另一幅畫送去了洛陽。


    對於這事顧易自然是大喜過望。


    若是真的每一代人都養成了這種的習慣。


    待到將來,他都難以想象自己的家中到底會有多少的國寶。


    雖然這些東西不見得能保存下來。


    但隻要數量夠多,那便足矣!


    而且這種東西哪怕就算是殘了,它自身的意義卻也足矣讓它有著十足的價值。


    當此事送回朝堂時,事情的發展也正如原本的曆史中一般。


    滿朝震動!


    劉莊大喜過望。


    他早就在盼著這一天已經不知道有多久了。


    這還是他自登基之後第一次喝的酩酊大醉,並且還決定要巡遊一番,順便檢查此次治水的成果。


    ........


    滎陽。


    時隔一年的時間,君臣二人終於是再次相見。


    顧康如今變化之大令人驚歎。


    他的皮膚被烈日曬得愈發黝黑了,整個人看上去疲憊卻又充滿力量。


    完全不像是一個在朝中位高權重、顯赫一時的官員,反倒像極了那些在田間辛勤勞作的普通農戶。


    當劉莊看到他時,不禁微微一怔,眼中流露出一絲驚訝與感動。


    劉莊就是這種皇帝。


    他就是喜歡顧康這種既有能力,又務實的官員。


    毫無懸念,顧康直接被他提拔到了司徒的位置上,其餘參與治水之人也是各有封賞。


    雖然群臣對此早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當這一件事真的就這麽發生了時,他們的心情還是有些複雜。


    司徒啊...


    這可是三公。


    兩代人,皆有著如此功勳。


    無論是顧嘯亦或是顧康,這兩人的功勳就根本不可能有讓他們質疑的機會。


    最關鍵的是...


    那個多年未被關注到的顧氏第二子顧晟竟然也開始立功了。


    當今天下人誰人不知道皇帝的誌向?


    以此可見,他將來立功的機會還有很多。


    顯然,顧氏的興旺顯然已經是不可能再阻擋了。


    這是天下所有人的看法。


    順江而下的官船上。


    劉莊身著便服,站在甲板上。


    微風拂麵。


    他一邊仔細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山川河流、田野村莊盡收眼底,一邊默默地聆聽著顧康為他詳細解釋治水工程背後的精妙玄機。


    顧康從為何要采用這樣的治理方案,到這種方案實施後帶來的諸多好處;


    再到如此修渠的深遠意義;


    以及可以灌溉的土地麵積、預計能帶來的糧食增產等等;


    事無巨細,一一闡述。


    雖然這件事顧康早已不止一次與劉莊說過這些。


    但看書信以及親眼所見,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相同的。


    尤其是當他時不時便能看到兩岸百姓朝著官船跪拜,齊聲高呼著“聖人天恩”時,劉莊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感動與自豪。


    直至顧康完全說完,劉莊這才看向了他,感慨帶:“濟世辛苦。”


    他的表情十分認真,看著如今這輝煌的成果,劉莊便能想象到完成此事到底會有多麽困難。


    “為陛下為天下百姓,臣之本責,何來辛苦?”


    顧康淡淡一笑,仍是往常那般的謙遜,沒有一點居功自傲的態度。


    見狀,劉莊搖了搖頭。


    他已經習慣顧康如此謙遜了。


    雖然他早已不止一次的提過,私下裏兩人無需如此,但顧康卻始終都是這般。


    他亦是無可奈何。


    隨後,兩人便不約而同的聊起了政事。


    對於劉莊而言。


    如今他最想的自然就是出兵西域。


    當下西域都護府已成,隻要多派些兵,持續擴大大漢的影響力。


    不需要多久,便能徹底的收回西域。


    他甚至是立刻便想要發兵西域。


    但顧康還是認真的與他說了如今天下的情況。


    “陛下,如今我大漢國力雖未有太過損傷。”


    “然此般規模的徭役,已經讓百姓有了疲憊之心。”


    仍舊如往常那般,顧康並未做什麽所謂的死諫,隻是點到為止,讓劉莊自己去做選擇。


    但對於劉莊這種皇帝而言,這往往隻會有一個選擇。


    “濟世以為,何時才能出兵?”


    劉莊絲毫沒有糾結,直接詢問顧康的意見。


    “至少一年。”顧康神情嚴肅,認真地說道,“此番治水,臣開掘河渠時,特意考察了地形,使得兩岸新增了許多良田。”


    “陛下可以將這些田地與百姓耕種。”


    “若無天災,隻需一年時間,屆時我大漢國庫定會豐盈,陛下大業也自可……”


    “斷不會有天災!”未等顧康說完,劉莊突然格外鏗鏘有力地嗬了一聲,眼神中透露出無比的自信,“我大漢絕不會有天災!”


    聞言,顧康不由得微微一愣,臉上露出一絲詫異之色。


    或是因為顧康的影響。


    劉莊對於什麽所謂的鬼神之說也不再是如以往那般的相信。


    不應該會說出這種話啊...


    難不成是誰趁他不在洛陽時影響到了陛下?


    顧康不由得便想到了這點。


    但還未等他開口,劉莊的聲音便再次響了起來。


    “濟世,朕前些時日夢到了先帝與母後。”


    “在夢中朕仿佛回到了小時候。”


    “先帝仍是那般的高大偉岸,無所不能。”


    “他與母後仍是那樣的恩愛...”


    “朕在夢中無憂無慮,一切的煩惱與困難,父皇與母後都會幫朕解決。”


    “朕以為,這定是先帝與母後認可了朕如今的功業。”


    “既如此我大漢又怎會有天災?”


    清風徐徐拂過,劉莊任由這微風吹動著他的衣襟與發絲,眼神之中滿是堅定與豪邁。


    這一刻,他是那樣的意氣風發,仿佛整個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顧康沉默了一下,旋即也是微微點了點頭:“陛下說的不錯,我大漢不會有天災。”


    “對!”


    劉莊看著顧康,放聲大笑,“朕覺著,忠武侯也定會認可濟世與振羽。”


    一瞬間,顧嘯的樣貌猛地便在顧康腦海之中閃了出來。


    對於自己的這個父親。


    顧康年紀越大越是覺著顧嘯不凡。


    他與顧晟如今的一切本事,都是從顧嘯身上學來的。


    無論是統兵、朝政、甚至是農耕與水利。


    顧嘯就真的仿佛是無所不能一般。


    他想了想當初顧嘯與他說過的一切,“顧氏萬世”四個大字再次閃了出來。


    顧嘯會認可他如今所做的嘛?


    他想了想。


    旋即亦是認真的點了點頭。


    一定會認可!


    見狀,劉莊臉上笑容更甚。


    他突然便抓住了顧康的胳膊,將其拉到了自己身旁,眼神之中精光閃爍,麵對兩岸江山朗聲道:


    “好!”


    “既如此,那便就由你我君臣二人攜手,共創前所未有之功績,奠我大漢萬世之基!”


    “先帝昔年未能帶忠武侯一同前往泰山封禪,乃是先帝一生之大憾。”


    “朕不想有這種遺憾。”


    “濟世!待到那時那刻,朕還望能圓了先帝的大憾。”


    顧康完全沒料到劉莊竟然會說出這種話,極為罕見的沒有控製住情緒,露出了意外之色。


    看著眼前那意氣風發的帝王,他深深的吸了口氣,旋即才默默的點了點頭:


    “臣,領命!”


    ......


    經過此事後,劉莊似乎是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目標。


    再次回到洛陽後,他愈發勤政。


    他仍是保持著事必躬親,樣樣以身作則。


    節儉之風並沒有因為治水結束而停下,反倒是愈發盛行。


    他將那些那些良田賜給了難民,並嚴令禁止地方豪強奪地,大力鼓勵農桑。


    同時,劉莊還常於太學正座講學。


    雖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這麽做了,但此時之天下相比於往年之天下,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確實於經學上麵確實有著驚人的造詣。


    任憑太學學子一個接著一個的提問,每一個都給出了準確的回答。


    在這種情況下。


    這件事的影響力迅速上升到了整個關中,乃至於整個大漢天下。


    天下無數人紛紛趕來洛陽。


    都想要聽一聽這個聖明之君的學問。


    “諸儒執經問難於前,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這句話或許就是此時此刻最好的形容。


    大漢,真的不同了。


    天下百姓都開始逐漸追求起了生存以外的東西。


    而從始至終,顧康一直都在跟隨著劉莊。


    聽著劉莊解答學子們的問題,汲取著其中各種各樣的知識,每每就會陷入深思之中。


    隨後,顧康竟然有了打算著書的想法。


    雖然才剛剛開始。


    但這卻也讓顧易無比的震動。


    難不成....顧康可以搞出來一套不同的學派?


    雖然對於如今的大漢而言,顧易無法完全確定未來的走向。


    但若真是如此。


    對於整個顧氏而言卻亦是百利而無一害。


    因為如今的顧康真的打造出了一個輝煌的盛世。


    無論是從身份,亦或是能力。


    他都已經有了這種資格。


    若曆史當真還會如同原本的那般發展,倘若顧康真的著成,那對後世的顧氏子弟而言,便有了另一種的保障。


    畢竟當今的盛世可擺在這兒呢!


    想到這兒,顧易一下子就更加期待了起來。


    .......


    整個大漢在這種氛圍之中愈發強盛。


    似乎真的是天意一般。


    次年,大漢竟真的沒有發生什麽特大災害。


    所有人都知道劉莊接下來的打算,定會出兵西域,實現他的宏圖霸業。


    但如今卻根本無人敢阻。


    隨著治水的成功,劉莊如今的聲望可謂是徹底達到了頂峰,天下百姓無不稱之為“聖”。


    這種聲望的皇帝就已然注定了不會再有任何的阻礙。


    不僅僅是整個大漢。


    甚至是西域、北匈奴都在準備迎接大漢的兵馬。


    但....劉莊的暴病瞬間便讓這一切都停了下來。


    甭說是大漢群臣,就連顧易在知道這件事後都驚了。


    “不應該啊……”顧易喃喃自語道,“按照原本的曆史來看,劉莊至少還有幾年的壽命。”


    “難不成是因為顧氏的影響力太大,所以才會造成如此之大的改變嘛?”


    這注定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顧氏的出現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東漢的曆史。


    無論是治天下所消耗的精力也好,亦或是要承受的壓力也罷。


    實在是有太多種可能,讓劉莊會發生這種狀況。


    南宮。


    氣氛凝重而壓抑。


    在向眾臣宣讀完了自己的遺召後,劉莊隻留下了顧康一人。


    此時的他,麵色慘白如紙,形容枯槁,連起身的力氣都已消逝殆盡。


    往昔的意氣風發、雄姿英發早已蕩然無存,全然沒了曾經那個聖明君主的模樣。


    他就這樣靜靜地躺在床榻之上,雙眼直勾勾地凝視著顧康,眼神中滿是不甘與無盡的擔憂。


    “朕……曾時刻擔憂無法完成心中的宏圖偉業……”劉莊的聲音微弱而沙啞,氣息奄奄。


    顧康見狀,趕忙快步上前幾步,才勉強聽清他的話語。


    就在顧康剛剛走向前的瞬間,劉莊像是回光返照一般,原本黯淡的雙眼猛地爆發出一陣精光。


    他用盡全身力氣,猛地伸出雙手,死死地抓住顧康的胳膊。


    整個人的瞳孔急劇收縮,仿佛要將自己最後的力量與期望都注入到顧康身上。


    “濟世!!!”


    他聲嘶力竭地呼喊著,“替朕,看好這個天下!”


    此刻,他的聲音因激動和虛弱變得格外沙啞,雙眼之中布滿了血絲,麵容顯得有些駭人。


    他真的害怕了。


    害怕如今大漢的盛世會因為自己離去而崩壞。


    顧康靜靜地看著眼前這位已然要走到生命盡頭的皇帝,眼眶之中亦有淚水翻湧。


    他格外莊重的點了點頭,道:“陛下放心,臣定會輔佐太子,完成陛下心中偉業!”


    話音剛落。


    一瞬間,劉莊那抓著顧康胳膊的手直接便鬆了開來。


    而他整個人在這一瞬間仿佛是失去了所有力氣,雙手無力的垂落了下來。


    整個人的呼吸愈發急促,直至...徹底停了下來。


    永平十三年八月壬子日;


    ——劉莊於洛陽東宮前殿崩世。


    遺詔曰:“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製度,務從約省。


    無起寢廟,藏主於光烈皇後更衣別室即可。”


    太子劉炟繼位。


    —————————


    “永平十三年八月壬子,四海晏清,黎庶熙怡。


    帝懷廓宇宏略,欲奠萬世不拔之基。


    詎料天不遂人願,帝忽染沉屙,疾篤,崩於東宮前殿。


    訃聞之下,朝野震怛,蒼生泣血,山河同悲。


    帝誌未竟,實乃社稷之殤。然其在位時,仁風廣被,文治昭宣,德澤長垂,永載汗青。”


    ———《後漢書.孝明帝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魚羽漁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魚羽漁鈺並收藏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