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和上海郊區從前多建有一類廟宇叫施相公廟。


    施相公廟規模不大,通常的隻有兩進,供奉的也隻是幾座泥塑木雕的盈尺金身,其中主神俗稱為“施相公”。相公者,乃舊時對有功名的讀書人尊稱,“今凡衣冠中人,俗稱相公,或也綴以行次,曰大相公、二相公。”(《通俗編。仕進》)


    顯然,這個源自民間的俗稱“施相公”,年深日久,卻把他的名諱也忘了。施相公廟的主神是誰呢?他是根據何朝何代角色,將其形象嬗變為一方尊神而定位了的?


    一種說法是華亭(上海鬆江)諸生施鍔。據傳,施鍔有一日在路上遇凍僵之蛇,為之飼養;此後與蛇結為摯友,施出門即置小蛇於竹筒,隨身攜帶。一次施赴南京參加鄉試,因天氣炎熱,蛇從竹筒出遊,考場兵丁群起欲打死它,不料蛇卻化身金甲神人。施趕來時,金甲神人又化為蛇遊進竹筒,考官遂以施鍔攜帶妖物,懷有妖術為罪名,將他殺害。蛇怒而複化為金甲神人報仇,打敗眾多官兵。朝廷知悉後,為施鍔平反,追封他為護國鎮海侯。另一說法是明代崇明島的鄉紳施挺,因組織本地民眾英勇抗倭不幸戰死,由此被封為護國鎮海侯的。大概從明末清初伊始,“祭祀施相公成為上海地區的歲時風俗活動之一”(何水金《施姓從何而來》,1992年7月23日《社會科學報》)。據上海社科院林其錟研究員函告,此兩位“施相公”,“江南民間奉祀者恐怕以前者(即施鍔)為多,因江南水鄉蛇多,此亦民間奉祀社會基礎也”。據傳,江南人民在春節前祭祀施相公,供品為上盤蛇形的饅頭,稱為“施相公饅頭”,後又演變為盤龍饅頭,今民間尚見有此俗。


    這兩家“施相公”廟因為多在蘇南,易混淆,一般前者棋布麵廣,後者僅囿於崇明。


    但江南地區還有一種說法為東晉許真君的徒弟施道人。許真君,即許旌陽許遜。他是道教有名的許真人,斬妖除魔,破邪扶正,頗見流傳的故事,就是在長沙郡斬妖龍。說的是妖龍化為白麵書生招贅賈府,娶了賈太守千金,生了三條小妖龍,而那位賈千金也因受了妖氣嬗化為龍;這樣如果再繼續下去,整個長沙郡要陷為湖了,幸喜許真君趕到,誅殺了妖龍和兩條小妖龍。


    因為太守求情,饒了她女兒和另條小妖龍不死;施道人在清除妖龍過程中也是出了大力的。據清人錢彩《說嶽全傳》,他還幫助嶽飛次子嶽雷,光榮完成了掃北滅金的係列工程中最為艱巨的一項任務,就是徹底攻滅了此時已完全蛻化為妖龍的賈千金(烏靈聖母)在蜃華江畔所擺的烏龍惡陣,還把她擒拿送交許施陽真人,避免了宋軍水淹的浩劫。見於嶽飛故事在江浙的風行不衰,他也由此為人們立廟祭祀。建立此廟,大概出自克服自然災情視角而建造的,南方多雨而易成澇,所以迷信於能除妖龍的仙道。由此此位“施相公”


    廟主神造像,就參照了《說嶽全傳》的施道人形象了:頭戴九梁冠,身穿七星道袍,背負一柄鬆紋古定劍。顯然,這位“施相公”主神,本身就是道家的人物。


    此外也有一說的是,此施相公者,乃南宋施全。施全係當時京都臨安(杭州)一個小軍官。公元1150年(紹興二十年正月),殿前司後軍使臣施全,乘秦檜上朝之際,刺殺未成,被捕後慷慨激昂地說,“舉國與金為仇,爾獨欲事金,我所以欲殺爾也”(《續資治通鑒》卷一二八)。錢彩平活小說,將他移植為嶽飛部將,為替嶽飛報仇,趁秦檜到天竺燒香,躲在眾安橋下伺機刺秦,而不幸被擒殺,後來平反恢複名譽,被宋孝宗封贈為“眾安橋土地加封興明福主”(《說嶽全傳》第八十回),後人就在眾安橋立廟祭祀。在60年代“文化大革命”浩劫前夕,當時杭城道路尚未擴建,此廟宇尚存,夾臨於商店間,僅一開門麵,行人路過皆能見到懸有“施將軍祠”橫匾的小廟,所供施全坐像,係泥塑的銀盔銀甲,白麵長須,係按明朝武將造型。按,施全刺秦檜壯舉,在當時秦檜權勢震懾朝野,炙手可熱,他卻敢冒大不韙,置生命於度外,確是起到轟動效應的,由此為人們敬仰,並有詩讚曰:“烈烈轟轟士,求仁竟不難。春秋讓豫讓,宋代有施全;怒氣江河決,雄風星鬥寒,雲陽甘就戮,千古史斑斑。”雲陽是宋時刑場,據稱他引頸受戮時,圍觀者多有灑淚的。施全雖是武人,但因宋時尊稱貴人為相公者,所以施將軍廟,也有被呼為施相公廟的。


    上海舊城廂(今南市區)舊時有施相公廟多處,今日鹽碼頭街,原名即為施相公弄,因弄裏建有施相公廟而得名。19世紀70年代葛元熙《滬遊雜記》就記有虹橋地區的施相公廟,為當時香火旺盛之處。今天上海道教廟觀,仍有供奉施相公神位的,但此位施相公究竟是何許人,也難以考信了。


    (盛巽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施宣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施宣圓並收藏千古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