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碎施密特的算盤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作者:韓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的google,大有騎虎難下之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前進,因為它一旦放棄中國市場,就是變相地向百度投降。作為google的董事長,施密特對自己的豪言矢誌不渝。
在百度上市之前,施密特仍然信心滿滿地對外宣稱,google將在2005年全麵進軍中國互聯網市場,而在談及進入之後的具體運營模式時,他顯得底氣不足,他說,具體的形式要看與百度的談判結果。
李彥宏心裏很清楚施密特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google注資百度之後,隻有兩種選擇:第一,google隻單純做股東;第二,雙方合作。李彥宏建議google選擇後者,通過雙方合作,google可以擁有百度更多的股份,甚至最後可以成立合資公司。
其實,對google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隻要合資公司成立,其便順風順水地來到了中國。不過,野心勃勃的施密特根本不滿足於此,他一心想著收購百度。可惜,施密特隨後犯了一個大錯——他的狂妄自大斷送了自己的大好計劃。估計日後,他都會感歎自己當年真的是“養虎為患”了。
施密特迅速來到中國,於2005年6月的某個夜晚,秘密前往北京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
施密特的舉動,被外界媒體稱作“google收購百度的延續”。
他坐在位於理想國際大廈12樓的百度辦公室,此時的他,心裏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版google”居然在舒適程度上完全不輸給google。他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在麵對眼前的現實時徹底消失了,他原本愉悅的心情也頓時烏雲密布。
李彥宏給施密特遞過一杯咖啡,兩人便談了起來。至於兩人到底商談了些什麽,至今沒人能透出詳細信息。據說,施密特在談話中提到過關於收購的建議,而且對百度來說是極其誘人的條件。不過,李彥宏態度強硬,對於施密特的天價合約他不僅沒有動心,反而明確告訴施密特,百度要上市,百度要獨立上市,百度要在納斯達克獨立上市,上市之後還要堅持獨立發展的道路!
幾天後,百度向外界發表了“百度獨立宣言聲明”。當google員工將這個消息傳達給施密特的時候,這位久經沙場的商界精英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彥宏是在後來聽說施密特生氣的,他驕傲地對外聲稱:“百度的中文搜索技術是強大的,人才是最好的,渠道是最完善的。”
從當時來看,人才,是google在中國發展的最大阻礙之一。雙字節遠比單字節變化更多,同樣是做用戶體驗,中文搜索引擎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積累大量用戶信息,google想要在短期內便開發出勝過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簡直是癡人說夢。
同時,google在銷售模式上,也要因中國市場而發生改變。在美國,google可以運用其擅長的直銷模式,而在中國,更多的則是要選擇代理模式。這樣一來,google在麵對百度相對完善的營銷渠道時,想要去重新打造一個與之匹敵的銷售渠道,在時間上將是無法預計的。
在中國,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用戶早已突破1億大關,而在美國,搜索引擎的普及率則達到67%。從數據上很容易看出,此時搜索引擎已漸漸取代了門戶網站,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互聯網應用範圍內的霸主。
就在施密特因不甘心就此敗下陣來,而重新製定新計劃的時候,李彥宏卻悄悄地走上了曼哈頓43街。
在百度成功登入納斯達克時,施密特一下子傻眼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百度的上市,說明施密特的收購計劃已徹底泡湯。
施密特有些慌了,定了定心神,他還是冷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隨後,他帶領google精英團隊來到中國,迅速展開了自建中國區總部計劃的實地考察工作。與此同時,google身後的微軟正在伺機而動。google與微軟之間的“摩擦”,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演變成正麵衝突。為了避免後院起火,google不惜重金將當時在微軟任職的全球副總裁李開複招致麾下,以此來輔佐自己與百度的世紀之戰。
李開複來到google以後,主要負責google在中國市場的研究工作,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的總裁。對於google來說,李開複是中國戰略中的“鬼牌”。他了解中國市場,熟悉中文應用,他有中國人最本質的東西,因此,google把所有對中國市場的美好夢想,都押在了李開複身上。
在百度上市前,李開複已在google任職。對此,李彥宏微笑回應,他覺得施密特是個很有趣的人。很多專業人士認為,google此舉,是想通過建立中國總部,加上李開複的中國效應給予百度雙重壓力,這樣一來,google就可以降低投資者對百度的關注度,影響百度在納斯達克的表現。
這個道理很簡單,google的全球品牌效應具有足夠的說服力,現在有了李開複的加入,就說明google也具備了中文市場的競爭力。這樣的話,投資者就會認為,google同樣擁有這樣的實力,為什麽還要選擇百度呢?外力施壓,百度的股價就會被壓製,甚至降低。
從道理上看,形勢的確可能朝著施密特的設想發展。然而,現實令其大失所望,也證明這一切都隻不過是他的臆想罷了。
施密特本想借此機會對百度落井下石,卻沒想到百度居然力挽狂瀾,扭轉局勢,借著google的“東風”扶搖直上,其風光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的google,真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上,李彥宏早就料到施密特會在百度上市前出怪招,故對此早有防備。他對百度上市做了周密的計劃,終而將施密特收購百度的幻想徹底扼殺在了搖籃裏。
google作為持有百度2.6%股權的股東,並沒有出現在獻售股東的名單上,導致google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套現了手中僅有的百度股權。李彥宏可謂神機妙算,為了避免施密特從中使詐惡意收購,便製訂了“牛卡計劃”來應對。這一計劃,可謂是為施密特量身定做的。“牛卡計劃”與新浪推出的“毒丸計劃”頗有幾分相似。新浪曾用“毒丸計劃”抵擋了盛大的強行收購,並保住了所有股權。
從百度的招股說明書上可以明顯看出,其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將股票分為a、b兩種,即將新發行的股票定為a股,原始所持有的股票定為b股,並規定,1股a股的表決權相當於10股b股的表決權。更重要的說明是,一旦某組織、公司買下b類股票,b股將立即轉為a股。
當百度ipo結束之後,全部新發行的a股將占總股本的10%,而李彥宏與百度的其他高管擁有百度總股份的35%以上,其他大小股東則占有餘下的54%的股份。這樣一來,就算google將除李彥宏之外的所有股份都買下,由於b轉a的機製,google所擁有的最終表決權也將低於李彥宏和百度高官。換言之,google不管怎麽收購,都無法通過控股來支配百度。李彥宏在“牛卡計劃”上稍稍用了點小心思,便成功地反擊了施密特。
縱然如此,施密特也並未對百度死心。隨後,他發動自己的老板布林和佩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遊說李彥宏,並屢次表達“合作”意向。就連李開複都被施密特慫恿,在2005年美國之行時,向李彥宏和百度示好,並稱,我們願意跟所有的公司合作,包括競爭對手。
讓他們遺憾的是,不管怎樣遊說,李彥宏絲毫不鬆口,他的目標很明確:百度是中國的百度。時至今日,施密特仍對百度垂涎三尺,可也僅能是垂涎了。
在百度上市之前,施密特仍然信心滿滿地對外宣稱,google將在2005年全麵進軍中國互聯網市場,而在談及進入之後的具體運營模式時,他顯得底氣不足,他說,具體的形式要看與百度的談判結果。
李彥宏心裏很清楚施密特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google注資百度之後,隻有兩種選擇:第一,google隻單純做股東;第二,雙方合作。李彥宏建議google選擇後者,通過雙方合作,google可以擁有百度更多的股份,甚至最後可以成立合資公司。
其實,對google而言,這是最好的選擇,隻要合資公司成立,其便順風順水地來到了中國。不過,野心勃勃的施密特根本不滿足於此,他一心想著收購百度。可惜,施密特隨後犯了一個大錯——他的狂妄自大斷送了自己的大好計劃。估計日後,他都會感歎自己當年真的是“養虎為患”了。
施密特迅速來到中國,於2005年6月的某個夜晚,秘密前往北京中關村理想國際大廈。
施密特的舉動,被外界媒體稱作“google收購百度的延續”。
他坐在位於理想國際大廈12樓的百度辦公室,此時的他,心裏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國版google”居然在舒適程度上完全不輸給google。他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在麵對眼前的現實時徹底消失了,他原本愉悅的心情也頓時烏雲密布。
李彥宏給施密特遞過一杯咖啡,兩人便談了起來。至於兩人到底商談了些什麽,至今沒人能透出詳細信息。據說,施密特在談話中提到過關於收購的建議,而且對百度來說是極其誘人的條件。不過,李彥宏態度強硬,對於施密特的天價合約他不僅沒有動心,反而明確告訴施密特,百度要上市,百度要獨立上市,百度要在納斯達克獨立上市,上市之後還要堅持獨立發展的道路!
幾天後,百度向外界發表了“百度獨立宣言聲明”。當google員工將這個消息傳達給施密特的時候,這位久經沙場的商界精英氣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彥宏是在後來聽說施密特生氣的,他驕傲地對外聲稱:“百度的中文搜索技術是強大的,人才是最好的,渠道是最完善的。”
從當時來看,人才,是google在中國發展的最大阻礙之一。雙字節遠比單字節變化更多,同樣是做用戶體驗,中文搜索引擎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積累大量用戶信息,google想要在短期內便開發出勝過百度的中文搜索引擎,簡直是癡人說夢。
同時,google在銷售模式上,也要因中國市場而發生改變。在美國,google可以運用其擅長的直銷模式,而在中國,更多的則是要選擇代理模式。這樣一來,google在麵對百度相對完善的營銷渠道時,想要去重新打造一個與之匹敵的銷售渠道,在時間上將是無法預計的。
在中國,使用百度搜索引擎的用戶早已突破1億大關,而在美國,搜索引擎的普及率則達到67%。從數據上很容易看出,此時搜索引擎已漸漸取代了門戶網站,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互聯網應用範圍內的霸主。
就在施密特因不甘心就此敗下陣來,而重新製定新計劃的時候,李彥宏卻悄悄地走上了曼哈頓43街。
在百度成功登入納斯達克時,施密特一下子傻眼了,他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策。百度的上市,說明施密特的收購計劃已徹底泡湯。
施密特有些慌了,定了定心神,他還是冷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隨後,他帶領google精英團隊來到中國,迅速展開了自建中國區總部計劃的實地考察工作。與此同時,google身後的微軟正在伺機而動。google與微軟之間的“摩擦”,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演變成正麵衝突。為了避免後院起火,google不惜重金將當時在微軟任職的全球副總裁李開複招致麾下,以此來輔佐自己與百度的世紀之戰。
李開複來到google以後,主要負責google在中國市場的研究工作,並擔任google中國區的總裁。對於google來說,李開複是中國戰略中的“鬼牌”。他了解中國市場,熟悉中文應用,他有中國人最本質的東西,因此,google把所有對中國市場的美好夢想,都押在了李開複身上。
在百度上市前,李開複已在google任職。對此,李彥宏微笑回應,他覺得施密特是個很有趣的人。很多專業人士認為,google此舉,是想通過建立中國總部,加上李開複的中國效應給予百度雙重壓力,這樣一來,google就可以降低投資者對百度的關注度,影響百度在納斯達克的表現。
這個道理很簡單,google的全球品牌效應具有足夠的說服力,現在有了李開複的加入,就說明google也具備了中文市場的競爭力。這樣的話,投資者就會認為,google同樣擁有這樣的實力,為什麽還要選擇百度呢?外力施壓,百度的股價就會被壓製,甚至降低。
從道理上看,形勢的確可能朝著施密特的設想發展。然而,現實令其大失所望,也證明這一切都隻不過是他的臆想罷了。
施密特本想借此機會對百度落井下石,卻沒想到百度居然力挽狂瀾,扭轉局勢,借著google的“東風”扶搖直上,其風光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的google,真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事實上,李彥宏早就料到施密特會在百度上市前出怪招,故對此早有防備。他對百度上市做了周密的計劃,終而將施密特收購百度的幻想徹底扼殺在了搖籃裏。
google作為持有百度2.6%股權的股東,並沒有出現在獻售股東的名單上,導致google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套現了手中僅有的百度股權。李彥宏可謂神機妙算,為了避免施密特從中使詐惡意收購,便製訂了“牛卡計劃”來應對。這一計劃,可謂是為施密特量身定做的。“牛卡計劃”與新浪推出的“毒丸計劃”頗有幾分相似。新浪曾用“毒丸計劃”抵擋了盛大的強行收購,並保住了所有股權。
從百度的招股說明書上可以明顯看出,其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後,將股票分為a、b兩種,即將新發行的股票定為a股,原始所持有的股票定為b股,並規定,1股a股的表決權相當於10股b股的表決權。更重要的說明是,一旦某組織、公司買下b類股票,b股將立即轉為a股。
當百度ipo結束之後,全部新發行的a股將占總股本的10%,而李彥宏與百度的其他高管擁有百度總股份的35%以上,其他大小股東則占有餘下的54%的股份。這樣一來,就算google將除李彥宏之外的所有股份都買下,由於b轉a的機製,google所擁有的最終表決權也將低於李彥宏和百度高官。換言之,google不管怎麽收購,都無法通過控股來支配百度。李彥宏在“牛卡計劃”上稍稍用了點小心思,便成功地反擊了施密特。
縱然如此,施密特也並未對百度死心。隨後,他發動自己的老板布林和佩吉,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遊說李彥宏,並屢次表達“合作”意向。就連李開複都被施密特慫恿,在2005年美國之行時,向李彥宏和百度示好,並稱,我們願意跟所有的公司合作,包括競爭對手。
讓他們遺憾的是,不管怎樣遊說,李彥宏絲毫不鬆口,他的目標很明確:百度是中國的百度。時至今日,施密特仍對百度垂涎三尺,可也僅能是垂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