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院裏有說不來的清香。風,一緊一慢送過來,仿佛塤的聲氣。常春藤爬滿了暗格呢料子般粗樸的壁牆,老葉子開始舞蹈,打著旋落下,被陽光一照,透明的金黃,或赭紅。掃落葉的阿姨停下掃把立在那裏,一時竟看呆了。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周愷作品,一個試圖在21世紀找回詩意的所在。院子裏疏疏擺放著刻著“福海壽山”的明代白樓、獨木舟、石雕、古墓碑飾、長江纖夫石,隻有塘裏的魚兒是新的。樓裏陳設著宋代石首、清代屏風、20世紀50年代初的星海鋼琴、畫家韓美林用金絲楠木做的雕花椅……多是拍賣行圖冊上尋不到的物件、馮驥才近40年的收藏。
有藏友講故事:20多年前,天津沈陽道潘氏兄弟打晉中弄回一輛小姐坐馬車,櫸木,帶篷,車身玲瓏,車把車邊包以白銅,上有簪花,或四季花卉,或故事傳說。馮驥才聽聞,立刻打電話給近處的朋友:不管什麽價,按住,半小時就到。名人收貨,賣家手辣,二人遂以一萬五千元買下,轟動整條街。藏友問:若買錯了怎麽辦?他笑道:有你的眼,有我的眼,怎麽能錯?就是錯了,失手不失態嘛。現在,它也被請進了學院博物館。
世人多半知道有個作家或政協委員馮驥才,隻有到了天津地界上,走過五六個展廳、三四個博物館,立在排排撂撂的實物與照相近前,方能初識此君。尤其是身高1米92、穿46碼鞋、“七○後”剛剛開始、朋友稱“大馮”的主人公玉樹臨風走進來,清清朗朗開口時。
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周愷作品,一個試圖在21世紀找回詩意的所在。院子裏疏疏擺放著刻著“福海壽山”的明代白樓、獨木舟、石雕、古墓碑飾、長江纖夫石,隻有塘裏的魚兒是新的。樓裏陳設著宋代石首、清代屏風、20世紀50年代初的星海鋼琴、畫家韓美林用金絲楠木做的雕花椅……多是拍賣行圖冊上尋不到的物件、馮驥才近40年的收藏。
有藏友講故事:20多年前,天津沈陽道潘氏兄弟打晉中弄回一輛小姐坐馬車,櫸木,帶篷,車身玲瓏,車把車邊包以白銅,上有簪花,或四季花卉,或故事傳說。馮驥才聽聞,立刻打電話給近處的朋友:不管什麽價,按住,半小時就到。名人收貨,賣家手辣,二人遂以一萬五千元買下,轟動整條街。藏友問:若買錯了怎麽辦?他笑道:有你的眼,有我的眼,怎麽能錯?就是錯了,失手不失態嘛。現在,它也被請進了學院博物館。
世人多半知道有個作家或政協委員馮驥才,隻有到了天津地界上,走過五六個展廳、三四個博物館,立在排排撂撂的實物與照相近前,方能初識此君。尤其是身高1米92、穿46碼鞋、“七○後”剛剛開始、朋友稱“大馮”的主人公玉樹臨風走進來,清清朗朗開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