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參加了許多政治團體,米拉有時會和她一起去開會。她不再有那種極度的孤獨感,但她總是隱隱希望,能遇到一個有趣的男人。然而,這些小組裏的男人要麽太理想主義,要麽太熱情,要麽很自負,要麽性取向模糊。而且他們並沒有對米拉表現出興趣。盡管她下意識地希望男性采取主動,但內心深處,她其實對他們一點兒興趣都沒有。他們讓她想起了那些處於青春期的自大狂、童年的帖木兒[54]和愛德華二世[55]。
那些會議在劍橋簡陋的公寓裏召開,每個參會的人都捧著塑料杯子喝咖啡,杯子總被捏得劈啪作響。米拉經常幫他們端咖啡。
周四的會議上,政治學院的一個優等生安東韋特和瓦爾爭論起來。安東那漂亮的黝黑膚色和他對整個世界的全然藐視很引人注目。瓦爾正在感慨理想主義者的愚蠢——一九六八年的民主黨大會後,左派拒絕投票給漢弗萊,一些左翼分子認為,尼克鬆的勝利會是革命的催化劑,最終會促成“尼克鬆最高法院”——她哀歎道,這會使國家倒退四十年。
“你說的那不是政治,是宗教。”安東說。盡管他和瓦爾都坐在地上,可他還是能俯視瓦爾。
瓦爾沉默了一陣。“老天,你說得對!”她說。
這時,一個坐在角落裏,穿著挽起袖子的白襯衫、膚色黝黑的男人說話了:“沒錯,我們都應該有政治頭腦。我覺得我們都算是理想主義者,不然,我們就會走出去,做一些更實際的事情了。或者說,宗教和政治是一碼事,政治學和倫理學是一碼事。政治隻是道德實施的一個領域罷了。”
安東對說話人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他半轉過頭去看著他:“本,我們把道德問題留給女人和孩子吧,那是他們的強項。道德體係在利阿努運行得成功嗎?”
本笑了笑。那是自然的、發自內心的笑,好像覺得自己很有趣似的。他叼起一支沒有過濾嘴的香煙:“安東,我不得不承認,利阿努目前需要的並不是某種可實踐的道德體係。它隻關心生存,生存就意味著力量,當然那也正是你所談論的東西。但我覺得,人類在行動之前必須明確終極目標,否則無論我們做什麽,都是對曆史的犯罪。”
“圖書館裏充斥著各種虔誠的戒律,但它們對政治現實一點兒影響都沒有。”安東嘲諷地說。
“可基督教教義又怎麽說?”米拉大聲喊道。因為她知道如果不大聲喊,他們是聽不到她說話的。
安東轉過身,香煙從他嘴裏掉了出來。有人在笑,米拉臉紅了。
“除了道德審判,它還有過什麽作用?”
“不管怎麽說,”米拉有些猶豫地說,“那是影響政治現實的一套倫理體係。”
安東嘲笑道:“那是局外人為了擠進政治圈而使用的迷信手段。”
“但至少基督教為我們留下了遺產,”瓦爾說,“至少,我們對作惡會感到愧疚。”
“去和納粹分子說內疚吧。”
“英國人就是因為道德傳統才沒有謀殺甘地的,”本插話道,“想象一下甘地要是落到納粹手裏會如何。”
“沒錯!”安東強調道,“所謂的有道德的英國——暫且不論英國帝國主義的醜惡行徑——和納粹分子打仗,誰更可能會贏?”
“那與道德無關。那要取決於資源、戰備、武器和人口等。”
“對啦!”安東總結道,“還是要看力量。好了,孩子們,我們還是說正經的吧。”
今天的議題還是老問題:小組應該用僅有的那點兒經費去印宣傳冊嗎?如果要印,那是去廣場或其他繁華地區分發,還是在劍橋挨家挨戶地發?如果是後者,他們去哪裏找那麽多人手?
米拉坐在那兒煮咖啡。她想大聲質問安東,美國有那麽多財富和武器,卻為什麽沒能贏得越戰?為什麽沒能打贏朝鮮戰爭?從他說的那些實用主義的政治主張來看,他也不過是一個醜惡的政客:他罔顧他人的意見,壓製他們,對他們毫不尊重,又怎麽能讓他們投票給自己?她想起古希臘的悲劇,領悟到:政治是從家裏開始的。
但其實到了會後表決的時候,本、瓦爾、米拉,還有其他大多數人,都投票給了安東的提案。
會議結束之後,米拉走到本的身邊,自嘲地把剛才的想法告訴了他。他笑容可掬地,專注地凝視著她,真正像人與人之間交流那樣凝視著她。“我也有和你一樣的問題,”他笑著說,“我知道什麽是對的,但現實中安東總是對的。再說,”他扮了個鬼臉,“我們都是理想主義者,無論安東怎麽批評理想主義,他最後還得依靠它。”
“理想主義者似乎總處於劣勢。你覺得有可能既是理想主義者,又是實幹家嗎?”
“當然是可能的,毛澤東就是。”
“一代人一種特征呢?”
“不太可能。”
這時,在屋子另一頭一群人中的布拉德叫本過去。那群人都是男的,正在活躍地討論著什麽。本於是跟米拉告辭,加入了他們,他邊走邊對米拉說:“我也說不清為什麽。”
米拉和瓦爾離開了。大家基本都走了,隻留下裏麵的那圈人和幾個打掃的女人。
“我真討厭那個叫安東的。”米拉說。
“是啊,你可不會樂意見到這樣的人統治世界。”
“誰來統治世界我都不樂意,不過,我寧願像本那樣的人或其他實心眼的理想主義者來統治世界。”
“我不那麽認為。像本那樣實心眼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會被精明的法西斯主義者擊敗。我想不通,為什麽我們隻能做出這樣不愉快的選擇。我覺得我們一直活在道德的矛盾分裂中:在家庭中,在城市裏,在國家中,我們都有一定的行為方式,但一涉及政治問題,我們的行為就與平常判若兩人。比如,如果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在家裏被他用來對付世界的手段對待,他會崩潰的。這種道德分裂症全都是因為男女的分裂。男人讓女人表現得仁慈得體,以便他們白天在外麵為非作歹,晚上卻能安然入睡。安東的確很聰明,如果他還能表現出一點點仁慈,如果他是女的,那……”
“不可能!”
“對了!正是社會規則使他不可能如此。”
“瓦爾,這麽說就有點兒過分了。也有冷酷的女人,而且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男人是仁慈的。有這種可能。”
“當然。問題是我們在分析男女的性別模式。我敢打賭,如果你遇到一個仁慈的男人,他十有八九是同性戀者。”
“瓦爾!”
“想想看,假如列寧是女人。”
米拉禁不住咯咯笑起來,她們一路想象著一些不可能的事,一路歡聲笑語地走回家——約翰韋恩是女的,亨利基辛格穿著裙子,加裏庫珀和傑克帕蘭切是女的。走到門口時,米拉依依不舍,她問:“你認識這個叫本的男人嗎?進來喝一杯,給我講講他的事吧。”
“好啊。我明天沒課。如果尼克鬆是個女人會怎樣?還有喬納馬思[56]?”
她們一路傻笑著爬上樓梯,瓦爾將手臂搭在米拉的手臂上:“啊,做女人真好,可以享受這麽多樂趣。”
“如果隻有一輩子可活,”米拉唱道,“就像女人一樣去活吧!”
進屋後,米拉倒上酒,急切地說:“給我講講,講講!”
一年前,本福勒參加過幾次會議,可後來他又申請到了研究經費,去了非洲利阿努,他在那裏做了幾年的研究。他是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他比大多數研究生的年齡都大,可能三十出頭。他結過婚,但他的妻子無法忍受非洲的生活,於是他們離婚了。他這學期才剛回來,一邊主持一門關於非洲的研討課,一邊寫博士學位論文。他被認為是國內關於利阿努問題的專家。他說,在利阿努,白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非洲黑人是時候站起來了。
米拉不停地發問。那他的妻子呢,是個什麽樣的人?離婚後她都做了些什麽?他們有孩子嗎?他打算做什麽,教書嗎?他是真的有學識,還是隻有專家的虛名而已?
“天哪,姑娘,你是打算嫁給他嗎?”
“瓦爾,他是我到這兒以來,第一個感興趣的男人。”
瓦爾歎了口氣,往後坐了坐,溫柔地看著米拉:“可我隻知道這些了。”
“那就給我講講格蘭特吧,我還不太了解他呢。”
“談起他就難受。格蘭特就是痛苦本身。我受夠他了。”
“為什麽?”
“你也見過他了。他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太自我了,他滿腹牢騷,他……他就是一個普通男人,隻想著他自己,自己,自己,他那寶貴的自我太脆弱了。”
“那你為什麽喜歡他?你們是怎麽認識的?”
“哦,幾年前,我在一個致力於劍橋改革的組織裏做事。我們試圖改變校方對待黑人的方式,雖然我們沒有明確那麽說。比如,他們專門設立了一個外國學生班。聽起來倒沒什麽,但那些學生都是黑人,大多來自法屬殖民地。學校把他們安排在這個班,讓那些不受待見的老師來教他們——通常是前一年偏袒過黑人學生的新老師。這些老師隻會說英語,而學生們不會說英語。有人提議將這些學生轉到法語班,但被校方否決了。但他們的意見總有一天會受到正視的,這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可問題是這些無辜的學生也將為此受苦。我們隻是觀察著,看看能做些什麽,試圖讓黑人孩子的父母參與進來。出於某種原因,格蘭特也來參加會議了。他走到我麵前,眼神閃閃發亮,他說:‘我隻是想告訴你,你是個了不起的人。’我們聊了一會兒。我不覺得他多有趣——當時要是聽從這種第一印象就好了——但我覺得他很聰明,有高尚的價值觀。他說他不喜歡現在住的地方,想找一個公社去住。當時,我住在薩默維爾的一個公社裏,共有六個人。那地方需要八個人才能維持運轉。於是我和他說了。有天晚上他來看了房子,後來就搬進來了。
“很久以後的一天夜裏,我去了他的房間,上了他的床。從那以後,我就成了他的情人。盡管從我搬出來後,我們就沒那麽親密了。他現在還住在那兒。”
“你為什麽會跟他上床?”
瓦爾想了想:“是因為螞蟻。”
“螞蟻?”
“一天晚上,我們一群人正坐在桌邊吃飯,不知怎的,我們就談到了螞蟻。很顯然,格蘭特是花了一些時間來研究螞蟻的,他為它們著迷。就螞蟻的話題,他談了很久,說到它們的種類、特征、社會組織和共同原則——道德。他越講越入迷,渾然忘我,他並不經常這樣的。那時候的他看起來很帥。那是在他留胡子以前。他容光煥發,眼睛也閃著光,他侃侃而談,興高采烈,激情澎湃。他隻是希望我們認識,了解,喜愛螞蟻這種昆蟲!我就這樣愛上了那樣的他,愛上了那個晚上的他。”最後她說,“不幸的是,他隻有在談論螞蟻時才會忘記自我。”
米拉又問起了瓦爾的前夫尼爾,瓦爾則問起了諾姆。然後米拉跟瓦爾講了蘭尼的事,瓦爾說起了她的其他幾個情人。她們之間的談話越來越親密,越來越真誠。她們喝酒,聊天,放聲大笑,笑得汗濕了衣襟。她們沉浸在這美好的發泄、放縱的自由當中,對彼此說了不曾說給別人聽的話。
一直聊到了淩晨三點。米拉說:“你聽聽我們都在說什麽?就跟兩個十幾歲的姑娘在一起議論喜歡過的男孩子似的。”
“是啊。盡管我們如此痛罵他們,可他們還是我們話題的中心。”
“不過,瓦爾,那是自然的。你的工作是你的重心,但如果你和我聊工作,我估計會睡著。我要是跟你聊工作也一樣。”
四點時,瓦爾疲倦地站起來:“今晚真的很棒,米拉美人兒。”
她們互道晚安後,又偎依了一會兒,好像彼此是這世間唯一堅不可摧的事物。然後瓦爾就走了。晨光傾瀉進屋裏,米拉拉上遮光簾,抱怨了一番外麵嘰嘰喳喳的鳥兒,就上床睡覺了。
那些會議在劍橋簡陋的公寓裏召開,每個參會的人都捧著塑料杯子喝咖啡,杯子總被捏得劈啪作響。米拉經常幫他們端咖啡。
周四的會議上,政治學院的一個優等生安東韋特和瓦爾爭論起來。安東那漂亮的黝黑膚色和他對整個世界的全然藐視很引人注目。瓦爾正在感慨理想主義者的愚蠢——一九六八年的民主黨大會後,左派拒絕投票給漢弗萊,一些左翼分子認為,尼克鬆的勝利會是革命的催化劑,最終會促成“尼克鬆最高法院”——她哀歎道,這會使國家倒退四十年。
“你說的那不是政治,是宗教。”安東說。盡管他和瓦爾都坐在地上,可他還是能俯視瓦爾。
瓦爾沉默了一陣。“老天,你說得對!”她說。
這時,一個坐在角落裏,穿著挽起袖子的白襯衫、膚色黝黑的男人說話了:“沒錯,我們都應該有政治頭腦。我覺得我們都算是理想主義者,不然,我們就會走出去,做一些更實際的事情了。或者說,宗教和政治是一碼事,政治學和倫理學是一碼事。政治隻是道德實施的一個領域罷了。”
安東對說話人表現出了足夠的尊重,他半轉過頭去看著他:“本,我們把道德問題留給女人和孩子吧,那是他們的強項。道德體係在利阿努運行得成功嗎?”
本笑了笑。那是自然的、發自內心的笑,好像覺得自己很有趣似的。他叼起一支沒有過濾嘴的香煙:“安東,我不得不承認,利阿努目前需要的並不是某種可實踐的道德體係。它隻關心生存,生存就意味著力量,當然那也正是你所談論的東西。但我覺得,人類在行動之前必須明確終極目標,否則無論我們做什麽,都是對曆史的犯罪。”
“圖書館裏充斥著各種虔誠的戒律,但它們對政治現實一點兒影響都沒有。”安東嘲諷地說。
“可基督教教義又怎麽說?”米拉大聲喊道。因為她知道如果不大聲喊,他們是聽不到她說話的。
安東轉過身,香煙從他嘴裏掉了出來。有人在笑,米拉臉紅了。
“除了道德審判,它還有過什麽作用?”
“不管怎麽說,”米拉有些猶豫地說,“那是影響政治現實的一套倫理體係。”
安東嘲笑道:“那是局外人為了擠進政治圈而使用的迷信手段。”
“但至少基督教為我們留下了遺產,”瓦爾說,“至少,我們對作惡會感到愧疚。”
“去和納粹分子說內疚吧。”
“英國人就是因為道德傳統才沒有謀殺甘地的,”本插話道,“想象一下甘地要是落到納粹手裏會如何。”
“沒錯!”安東強調道,“所謂的有道德的英國——暫且不論英國帝國主義的醜惡行徑——和納粹分子打仗,誰更可能會贏?”
“那與道德無關。那要取決於資源、戰備、武器和人口等。”
“對啦!”安東總結道,“還是要看力量。好了,孩子們,我們還是說正經的吧。”
今天的議題還是老問題:小組應該用僅有的那點兒經費去印宣傳冊嗎?如果要印,那是去廣場或其他繁華地區分發,還是在劍橋挨家挨戶地發?如果是後者,他們去哪裏找那麽多人手?
米拉坐在那兒煮咖啡。她想大聲質問安東,美國有那麽多財富和武器,卻為什麽沒能贏得越戰?為什麽沒能打贏朝鮮戰爭?從他說的那些實用主義的政治主張來看,他也不過是一個醜惡的政客:他罔顧他人的意見,壓製他們,對他們毫不尊重,又怎麽能讓他們投票給自己?她想起古希臘的悲劇,領悟到:政治是從家裏開始的。
但其實到了會後表決的時候,本、瓦爾、米拉,還有其他大多數人,都投票給了安東的提案。
會議結束之後,米拉走到本的身邊,自嘲地把剛才的想法告訴了他。他笑容可掬地,專注地凝視著她,真正像人與人之間交流那樣凝視著她。“我也有和你一樣的問題,”他笑著說,“我知道什麽是對的,但現實中安東總是對的。再說,”他扮了個鬼臉,“我們都是理想主義者,無論安東怎麽批評理想主義,他最後還得依靠它。”
“理想主義者似乎總處於劣勢。你覺得有可能既是理想主義者,又是實幹家嗎?”
“當然是可能的,毛澤東就是。”
“一代人一種特征呢?”
“不太可能。”
這時,在屋子另一頭一群人中的布拉德叫本過去。那群人都是男的,正在活躍地討論著什麽。本於是跟米拉告辭,加入了他們,他邊走邊對米拉說:“我也說不清為什麽。”
米拉和瓦爾離開了。大家基本都走了,隻留下裏麵的那圈人和幾個打掃的女人。
“我真討厭那個叫安東的。”米拉說。
“是啊,你可不會樂意見到這樣的人統治世界。”
“誰來統治世界我都不樂意,不過,我寧願像本那樣的人或其他實心眼的理想主義者來統治世界。”
“我不那麽認為。像本那樣實心眼的理想主義者總是會被精明的法西斯主義者擊敗。我想不通,為什麽我們隻能做出這樣不愉快的選擇。我覺得我們一直活在道德的矛盾分裂中:在家庭中,在城市裏,在國家中,我們都有一定的行為方式,但一涉及政治問題,我們的行為就與平常判若兩人。比如,如果通用汽車公司的總裁在家裏被他用來對付世界的手段對待,他會崩潰的。這種道德分裂症全都是因為男女的分裂。男人讓女人表現得仁慈得體,以便他們白天在外麵為非作歹,晚上卻能安然入睡。安東的確很聰明,如果他還能表現出一點點仁慈,如果他是女的,那……”
“不可能!”
“對了!正是社會規則使他不可能如此。”
“瓦爾,這麽說就有點兒過分了。也有冷酷的女人,而且我相信世界上一定有男人是仁慈的。有這種可能。”
“當然。問題是我們在分析男女的性別模式。我敢打賭,如果你遇到一個仁慈的男人,他十有八九是同性戀者。”
“瓦爾!”
“想想看,假如列寧是女人。”
米拉禁不住咯咯笑起來,她們一路想象著一些不可能的事,一路歡聲笑語地走回家——約翰韋恩是女的,亨利基辛格穿著裙子,加裏庫珀和傑克帕蘭切是女的。走到門口時,米拉依依不舍,她問:“你認識這個叫本的男人嗎?進來喝一杯,給我講講他的事吧。”
“好啊。我明天沒課。如果尼克鬆是個女人會怎樣?還有喬納馬思[56]?”
她們一路傻笑著爬上樓梯,瓦爾將手臂搭在米拉的手臂上:“啊,做女人真好,可以享受這麽多樂趣。”
“如果隻有一輩子可活,”米拉唱道,“就像女人一樣去活吧!”
進屋後,米拉倒上酒,急切地說:“給我講講,講講!”
一年前,本福勒參加過幾次會議,可後來他又申請到了研究經費,去了非洲利阿努,他在那裏做了幾年的研究。他是政治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他比大多數研究生的年齡都大,可能三十出頭。他結過婚,但他的妻子無法忍受非洲的生活,於是他們離婚了。他這學期才剛回來,一邊主持一門關於非洲的研討課,一邊寫博士學位論文。他被認為是國內關於利阿努問題的專家。他說,在利阿努,白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非洲黑人是時候站起來了。
米拉不停地發問。那他的妻子呢,是個什麽樣的人?離婚後她都做了些什麽?他們有孩子嗎?他打算做什麽,教書嗎?他是真的有學識,還是隻有專家的虛名而已?
“天哪,姑娘,你是打算嫁給他嗎?”
“瓦爾,他是我到這兒以來,第一個感興趣的男人。”
瓦爾歎了口氣,往後坐了坐,溫柔地看著米拉:“可我隻知道這些了。”
“那就給我講講格蘭特吧,我還不太了解他呢。”
“談起他就難受。格蘭特就是痛苦本身。我受夠他了。”
“為什麽?”
“你也見過他了。他是一個不善交際的人,太自我了,他滿腹牢騷,他……他就是一個普通男人,隻想著他自己,自己,自己,他那寶貴的自我太脆弱了。”
“那你為什麽喜歡他?你們是怎麽認識的?”
“哦,幾年前,我在一個致力於劍橋改革的組織裏做事。我們試圖改變校方對待黑人的方式,雖然我們沒有明確那麽說。比如,他們專門設立了一個外國學生班。聽起來倒沒什麽,但那些學生都是黑人,大多來自法屬殖民地。學校把他們安排在這個班,讓那些不受待見的老師來教他們——通常是前一年偏袒過黑人學生的新老師。這些老師隻會說英語,而學生們不會說英語。有人提議將這些學生轉到法語班,但被校方否決了。但他們的意見總有一天會受到正視的,這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可問題是這些無辜的學生也將為此受苦。我們隻是觀察著,看看能做些什麽,試圖讓黑人孩子的父母參與進來。出於某種原因,格蘭特也來參加會議了。他走到我麵前,眼神閃閃發亮,他說:‘我隻是想告訴你,你是個了不起的人。’我們聊了一會兒。我不覺得他多有趣——當時要是聽從這種第一印象就好了——但我覺得他很聰明,有高尚的價值觀。他說他不喜歡現在住的地方,想找一個公社去住。當時,我住在薩默維爾的一個公社裏,共有六個人。那地方需要八個人才能維持運轉。於是我和他說了。有天晚上他來看了房子,後來就搬進來了。
“很久以後的一天夜裏,我去了他的房間,上了他的床。從那以後,我就成了他的情人。盡管從我搬出來後,我們就沒那麽親密了。他現在還住在那兒。”
“你為什麽會跟他上床?”
瓦爾想了想:“是因為螞蟻。”
“螞蟻?”
“一天晚上,我們一群人正坐在桌邊吃飯,不知怎的,我們就談到了螞蟻。很顯然,格蘭特是花了一些時間來研究螞蟻的,他為它們著迷。就螞蟻的話題,他談了很久,說到它們的種類、特征、社會組織和共同原則——道德。他越講越入迷,渾然忘我,他並不經常這樣的。那時候的他看起來很帥。那是在他留胡子以前。他容光煥發,眼睛也閃著光,他侃侃而談,興高采烈,激情澎湃。他隻是希望我們認識,了解,喜愛螞蟻這種昆蟲!我就這樣愛上了那樣的他,愛上了那個晚上的他。”最後她說,“不幸的是,他隻有在談論螞蟻時才會忘記自我。”
米拉又問起了瓦爾的前夫尼爾,瓦爾則問起了諾姆。然後米拉跟瓦爾講了蘭尼的事,瓦爾說起了她的其他幾個情人。她們之間的談話越來越親密,越來越真誠。她們喝酒,聊天,放聲大笑,笑得汗濕了衣襟。她們沉浸在這美好的發泄、放縱的自由當中,對彼此說了不曾說給別人聽的話。
一直聊到了淩晨三點。米拉說:“你聽聽我們都在說什麽?就跟兩個十幾歲的姑娘在一起議論喜歡過的男孩子似的。”
“是啊。盡管我們如此痛罵他們,可他們還是我們話題的中心。”
“不過,瓦爾,那是自然的。你的工作是你的重心,但如果你和我聊工作,我估計會睡著。我要是跟你聊工作也一樣。”
四點時,瓦爾疲倦地站起來:“今晚真的很棒,米拉美人兒。”
她們互道晚安後,又偎依了一會兒,好像彼此是這世間唯一堅不可摧的事物。然後瓦爾就走了。晨光傾瀉進屋裏,米拉拉上遮光簾,抱怨了一番外麵嘰嘰喳喳的鳥兒,就上床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