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蔣介石年事的漸長,到桃園巡視常常僅至慈湖,而較少到位於山區的角板山。1975年蔣介石逝世,更使得行館頓失主人。蔣經國在居喪期間,則是經常由慈湖至此駐足停留哀思,並發表《梅台思親》一文。


    1976年,蔣經國將角板山老行館對外開放,讓民眾瞻仰,為求樸實,外觀與陳設保持簡樸風格,僅做局部整修。不過為吸引更多青年支持,蔣經國也批準在緊鄰行館處修築新建築“複興山莊”,供青年活動住宿使用,加上由原屬“總統府”管理的行館,均由蔣經國創辦的“救國團”[“救國團”成立於1952年,最初因蔣介石發表《告“全國”青年書》,倡議成立青年組織,並交由蔣經國籌備。當年10月31日,“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成立,為帶有官方色彩的政治性組織,蔣經國任首任主任,製度與“三青團”“共青團”類似。不過在蔣經國主導下,“救國團”不斷活化、年輕化,兼辦青年寒暑假活動,加上許多受官方禁製景點,唯有“救國團”暢行無阻,因此大受歡迎,也為蔣經國影響力進一步往校園及青年學生延伸。但因“救國團”蘇派色彩,遭留美背景的台灣省主席吳國楨強力杯葛,最終演變成吳國楨與蔣經國之爭。蔣經國自1952年接任“反共救國團”主任,直到1973年卸任,“救國團”被視為“太子”人馬聚集地,知名作家柏楊即曾在“救國團”擔任文膽。蔣經國後數任“救國團”主任,包括李煥、李元簇、宋時選、潘振球也都被認為是蔣經國親信。直到近年兩岸和緩,“救國團”才申請去除“反共”字樣。]一並管理。至於複興台地原本受甲種山地管製,也在當時解禁,不用向警方申請即可進入賓館參觀,迅速成為假日踏青好所在。


    但就在1992年4月3日蔣介石逝世紀念日前夕,夜宿複興山莊的遊客發現角板山行館突生大火,雖經搶救,但通往行館林間小道太窄,消防車開不進去,火勢燃燒3個多小時後片瓦皆無,唯獨門前蔣宋手植大榕樹尚存。雖然行館內並未住人,但擺設的多項珍貴文物、史料、書畫均葬身火海,殊為可惜。


    ◆備戰隧道


    隱蔽的備戰隧道與蔣介石行館相連,是當年政局環境下所出現的特殊軍事設施。長長的備戰隧道內有備戰所、休憩間、通信設備等,以作臨時作戰指揮之用。彼時,為確保“兩蔣”及其他政要的安全,洞內的防彈門製作得相當厚實,長久以來,鮮有人知道這個地點的存在。隧道外樹木藤蔓密布,又形成天然的掩護,因此又得名“神秘隧道”。日後,李登輝將行館無條件撥給桃園縣政府使用,戰備隧道裏彩繪上泰雅族圖騰,配合著昏黃的燈光,又散發出不同於往日冰冷堅硬的另一種神秘氣質。(上圖)


    起火點初步認定應在行館內蔣經國臥房浴室。特別當時各地陸續傳出反蔣、燒毀銅像、噴漆破壞等事件,且連續幾天陰雨不斷,因此外界普遍認為內情並不單純。鑒識人員仔細查看後曾發現兩條可疑電線,一度懷疑人為縱火。不過台灣警方隨即宣布,疑是行館舊浴室屋頂夾層老舊電線肇禍,未發現液態縱火劑等縱火跡象,於是不了了之。


    ◆溪口吊橋


    遊覽者從角板山公園懸崖欄杆向下俯瞰,可以遙望溪口台地下方蜿蜒的大漢溪上,有一條細細的吊橋連接兩岸,名曰“溪口吊橋”。曾經,這座吊橋還肩負著聯絡大溪兩岸通行行人的重要作用。隨著周邊橋梁的陸續開通,它的交通功能銳減,卻因其極大的落差和身臨旖旎風光中,成為觀光客蒞臨角板山時的熱門景點。置身吊橋上,腳踏木板,體會搖晃於山澗之中的快感,還是需要擁有幾分膽量的。(下圖)


    這片廢墟一直到1998年,才由“救國團”出資改建為麵積660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的水泥鋼筋建築,同時命名為“複興青年活動中心”,日據時期木造房舍模樣卻已然絲毫不見蹤影。


    至於“複興賓館”定位則較特殊,原來蔣經國就任“總統”後,即要求各處行館回歸公有,唯獨“複興賓館”別具象征意義,他指示將此處改為全台唯一正式的“總統行館”,平常由憲兵看守。不過李登輝執政後並未正式入住,唯獨1990年,李元簇[李元簇(1923年9月24日-),的角板山公園打造為公共雕塑公園,成為觀光新景點。湖南平江人,中央政治學校法政係畢業,德國波昂大學法學博士。曾任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長”“法務部長”等職,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就任後,繼沈昌煥出任“總統府秘書長”。後經李登輝提名,於1990年當選“副總統”。卸任後隱居苗栗頭份鄉下。]接受李登輝提名,並經“國民大會”通過為“副總統”後,曾因腸疾在此養病,隻是那時李元簇也尚未宣誓就職。


    之後雖有人建議將賓館改建為“元首”級度假別墅、度假場所,但構想並未落實,反倒是1995年7月,李登輝主動將房舍無條件撥給桃園縣政府使用,以發展當地觀光。隻是李登輝致贈時表示,希望地方盡量保留別館庭園,不要大興土木,破壞原有景觀,不過行館內部擺設與物件不久後便搬移他處;逃生通道彩繪泰雅族圖騰,原貌盡失。


    2001年10月,由於遭逢“納莉”台風豪雨侵襲,思親亭和位居附近大溪賓館旁的誌清亭均遭到嚴重破壞,兩座涼亭前方土石崩落變成懸崖,隨時有坍塌可能,一度被列為危險建築,禁止遊客接近。


    2003年,“複興賓館”正式開放民眾參觀。同時在桃園縣長朱立倫推動下,邀請巴黎資深藝評家gerardxuriguera與台灣藝術家吳炫三共同策劃,邀請來自多國當代國際藝術家來台創作,將“複興行館”所在的角板山公園打造為公共雕塑公園,成為觀光新景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師永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師永剛並收藏蔣介石後傳:蔣介石台灣26年政治地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