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依舊在狹小的戰場內鏖戰著。..tw</a>
因為三爺被釘在外圍無法動彈,顏良看起來依舊還是那麽的無法被戰勝。
也因為顏良那如同天神下凡一般的恐怖戰力,令劉備的心不斷在滴血,甚至為了保證自己的那一點點種子不至於在這一戰全部消耗一空,他不得不讓統帥新兵的潘宮向自己靠攏。
如果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情況,也隻能用那些新兵來填補那好似無底洞一樣的窟窿,哪怕因此而導致這場戰鬥輸掉,卻也總好過自己的嫡係人馬折損過甚。
在亂世中,無論何時何地,最為要緊的不是別的,便是手中的力量,能夠保命的力量。
而注意到劉備動作的顏良,眼中終於露出輕蔑的神色,顯然劉備如此的行為已經證明了一點,那便是他的戰鬥欲望開始下降,距離顏良拿下這場戰鬥的勝利,已經近在咫尺!
可是,就算勝利真的近在咫尺,但想要拿到手卻也沒那麽容易。
作為曾經橫行一方的準諸侯,能夠讓劉備留在身邊的兵士又怎麽可能那麽容易便倒下去。
顏良所部最初能夠取得那麽大的戰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騎兵短距離衝刺所獲得的衝力增加了他們的攻擊效果,可是在劉備軍老兵們用生命的代價遲滯了騎兵機動性,令騎兵原本所具有的衝擊力無法發揮的情況下,顏良及其所部再想要獲得剛才的戰果可沒有那麽容易。
另外那些劉備軍的新兵,當他們度過了初上戰場的緊張,在沒有遭遇到太大壓力的情況下,他們逐漸穩住陣腳,開始發揮出訓練中得來的技術。縱然對中路的戰鬥幫助有限,卻也還是影響到了不斷對中路施壓的顏良所部,稍稍緩解了中路的壓力。
不過這種暫時僵持的情況注定不可能持續太長的時間。
畢竟僵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劉備軍中軍那些老兵們的拚死抵抗,可是縱然他們個個都有三頭六臂。在四五倍於他們的敵人麵前也顯得是那麽的無助。
啊呸,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就算一時落入下風也不能給劉備大人丟臉啊!
就算心中充滿了這樣的呐喊,就算劉備軍的士兵們戰鬥力足可以比擬底比斯的聖教團,可是人力終究有窮盡,當hp為零的時候,他們能夠做的也隻有用身體作為盾牌,為戰友死死卡住敵人的兵刃。並在失去意識前將兵器狠狠刺入麵前敵人的身體。
不過是以命換命。
縱然看起來十分的慘烈,但對於同樣久曆沙場的顏良所部士兵而言,並不能動搖他們的精神和意誌,甚至因為麵對的是如此富有戰鬥精神的敵人,他們的戰鬥欲望同樣被推升到極致。
畢竟之前的戰鬥都是虐菜,如果打起來很爽,可是對於真正的戰鬥狂來說卻怎麽都很不盡興,尤其是這些跟隨顏良來到河南就沒有想過活著回去的親衛們,此時更是發出暢快的大笑。
這是隻有真正的戰士才能理解的對抗,這是隻有真正的戰士才能生存的對抗。
至於那些隻能在將領們強硬的命令和執法隊冰冷的刀鋒下勉力前進的新兵蛋子。就算真的還有力氣揮舞他們手中的兵器,能夠發揮出來的,恐怕連三分之一都不到。以致於明明劉備軍的士兵已經從外側包圍了顏良軍。但對於顏良軍的士兵而言,他們個個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隻要他們願意,一個反衝鋒,敵軍便會成為一團被海水衝垮的沙雕。
雖然雙方的戰鬥依舊焦灼,但對於幾位指揮官而言,若是沒有其他的意外出現,勝負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結果,唯一的區別隻在於劉備到底會在什麽條件下選擇撤離。[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就算是顏良同樣十分好奇劉備的心理底線到底在哪裏。雖說從最開始他就有將劉備的人頭拿來做祭品的打算,可是戰鬥進行到現在。見識到了那些老兵令人忍不住肅然起敬的戰鬥意誌,就算顏良再如何狂妄。也不認為在這些人的拚死拖延下他真的能夠取下劉備的項上人頭。
既然拿不下劉備的人頭,那麽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或許並不太劃算,畢竟之後他可是還要找曹操算賬,除非他願意灰頭土臉的回去,否則和劉備拚個兩敗俱傷最後隻能便宜了大敵曹操。
逃跑吧,逃跑吧,逃跑吧……
可惜劉備似乎並沒有聽到這來自於顏良心底的呐喊,戰鬥看起來依舊還是那麽的焦灼。
哪怕劉備中軍那些老兵的戰損已經超過一半。
而這,也讓遊走於一旁的張飛陷入到了巨大的糾結之中。
作為劉備的好兄弟,張三爺自然很清楚自家大哥如此布置的意圖,可眼瞅著劉備的中軍搖搖欲墜,甚至劉備自己都不得不拿起武器與顏良硬拚了兩下,縱然暫時來說在陽群和潘宮的協助下還不至於有什麽危險,可是由於軍隊上的劣勢,這樣的均勢不可能保持太長時間。
該怎麽辦?
是放棄一切顧慮救援大哥劉備,還是繼續執行大哥的命令在旁邊看著大哥遇險。
張飛雖然並不算太笨,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不知該如何選擇……
當……當,當,當……
巨大的金鐵交鳴之聲哪怕是在聲音嘈雜的戰場之上也能夠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三爺那原本一直在糾結的臉孔,終於勃然變色。
其實就在我們的張三爺糾結的當口,戰場上的形勢已經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麵對劉備、潘宮和陽群三個人的圍攻,雖然說顏良的實力無法與小強更不要說王越比擬,但這三位的實力也絕對無法與關二爺和張三爺這樣的無敵猛將相提並論,事實上三個人之中武力潛力做高的還要數最為年輕的陽群,能夠糾纏顏良那麽久也不過是趁著顏良眼瞅著勝利在望,內心多少有些輕敵和冒進的心思。以致於招式之中破綻明顯偏多而已。
所以當顏良注意到這一點,經過自我反省,終於收起心中那點輕敵的心態。原本還算平衡,很是三英還能略占一點點上風的局麵立刻發生了轉變。
沒用三個回合。便將原本的劣勢扭轉,借著便趁著劉備回氣不及的空隙挺槍直刺,逼著劉備不得不架起雌雄雙劍進行格擋,那一聲巨大的兵器撞擊聲,便是由此而來。
而在這次兵器相接之後,劉備口吐鮮血,神情委頓,雙臂垂落。手上的兵刃幾乎脫手而出,顯然沒有了再戰的力量。可反觀顏良,雖然長槍被劉備拚死抵擋的力量彈離了預定的軌跡,可是好一個顏公驥,順勢一旋一收,便已經蓄力完畢,準備挺槍再刺。
眼見劉備遇險,陽群和潘宮立刻舍身鋪了上來,一個用手中長刀攻擊顏良胯下戰馬,另一個則用手中銅殳擋在顏良長槍前行的路徑上。一副打算以命博命的勢頭。
雖然隻要顏良將手中長槍刺出去,劉備下一刻便必然重傷墜馬,可眼瞅著潘宮和陽群這個架勢。他自己也不免要遭受重創。若對麵的那個人是曹操的話,那麽顏良就算是拚了自己的性命也必然要結果對手,可是如今不過區區劉備而已,顏良自然不願意賠上自己的性命。
於是無奈製止衝勢,在瞬間與潘宮和陽群連續交鋒三次,固然憑借自己強悍的武藝讓兩個人的合圍之勢消解於無形,而且還令兩人受了不輕的傷,可也因此喪失了給予劉備致命一擊的機會,隻能眼睜睜看著劉備被親衛們死死包圍。再也不留給他一絲進攻的機會。
或者說如果他再想要殺傷劉備,那麽隻能從那些親衛們的屍體上踏過。
可惜。他終究是不會再有這麽好的機會,因為……
“顏良。休傷俺家哥哥!”
爆裂的怒吼聲響徹整個戰場,宛若劃破天際的閃電,直刺人心,又好似滾滾驚雷,不斷在耳邊回蕩著他的威嚴,讓膽小者驚嚇而倒,就算是膽大者也本能的悚然而驚。
雖然有些對不起那些一直跟隨他征戰的兄弟們,但這些人又怎麽能與經常同榻而臥的兄長相比,如果沒有了溫暖人心的兄長大人,那麽他的人生大概會一片黑暗吧。
來不及對自己的副將發號施令,來不及對那些信任自己的部下做出正確的指示,張三爺僅僅隻是依憑著本能,匹馬便向那膽敢傷害他哥哥的那個混蛋衝了過去。
而在他的身後,是那些信任他,並願意跟隨他的騎兵們。
不過,作為事件的最中心,被大家信賴且保護的劉備,此時嘴角卻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是到了撤退的時候。
是的,的確是到了該撤退的時候,因為他已經接到了撤退的信號。
撤退的信號?什麽撤退的信號?
自然便是三爺那驚天地泣鬼神的那一吼,也是三爺那率領著騎兵向主戰場奔馳而來的舉動。
因為那原本在劉備的計算中,代表著他所處的形勢已經危急到了極點,畢竟若非如此,三爺絕對會以他這位兄長的命令為第一要務,堅決執行到底。
雖然有些遺憾,不過有了他的阻擋,曹操軍應該已經集結得差不多了吧,而且那些新兵也算是見識到了戰場的殘酷,他也可以放心回去向年輕的皇帝交差。
唯一可惜的,或許隻有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兄弟們,希望他們不會怨恨自己。
當然,就算是撤退,也不可能如同盜賊一般扯上一句“風緊扯呼”什麽的然後便一哄而散,那樣一來就算是顏良原本沒打算和劉備死磕到底,此時也絕對不會放過這種能夠痛打落水狗的機會擴大戰果。而且這樣的行為也會讓那些新兵徹底釋放自己心中的恐懼,就算最後沒有成為逃兵,他們日後是否還有信心再一次走上戰場同樣會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所以說有能力的將領就算在撤退的時候,看起來也像是隨時準備戰鬥一般,或者說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打算攻擊敵軍,那麽敵軍絕對會拚死抵抗,甚至你還有反勝為敗的可能。
為何啊?
道理很簡單。人心變化而已。
一方是已經確定失利,正滿懷傷痛打算帶著撿來的性命回老家結婚,哦不。舔舐傷口。另外一方則是穩穩拿到勝利,帶著歡快雀躍的心情準備回老家……領賞。當然賞錢什麽的用來結婚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鄰村的薛家姑娘可不是空口白牙就能討來的。
在這種時候,勝利一方的指揮官還要求對失敗那一方看起來很是齊整的部隊進行追擊,那麽結果有很大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勝利一方的士兵因為滿腦子想著回老家利用受獎甚至還有可能碰到結婚或者女兒出生這樣的獎勵事件,而想要享受到這樣的好事情自然需要一個大前提,那便是人要活著,死人是沒有資格領受一切獎勵的。
至於戰敗方的士兵,原本就沒有徹底崩潰的他們自然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四散而逃。反而因為敵人連最後的生路也不留給他們,心中自然是充滿了怨憤――俺都已經認輸投降了,你丫的非但不讓俺回老家躲起來,還要湊上來踩兩腳,順便拿著俺的腦袋拍幾張照片,估計殺父奪妻之恨也不外如是,畢竟自己死了雙親肯定沒人奉養,妻兒也肯定不會好過。
勝利的一方無心戀戰,戰敗的一方反而為了生存爆發出巨大的戰鬥意誌,這戰鬥的結果。可就實在是難以預料,至少也是會讓勝利者承受一筆額外的巨大損失。
所以兵法裏才會留下一句“窮寇莫追”的箴言。
當然,若是追逐和犧牲所能獲得的價值遠大於放跑對手。那麽自然要“宜將剩勇追窮寇”嘛。
隻是以現在的情況,雙方互相之間可以說是犬牙交錯,顏良更是緊緊追逐著劉備已經所剩不多的中軍參與,怎麽看都沒有撤退的機會,一個不小心便會引起連鎖性的崩潰。
而這,也是為什麽劉備要以張三爺的衝鋒作為撤退的信號。
果然,三爺沒有辜負他大哥的期望,帶著身後的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勢衝向了顏良所部。而那些劉備軍中的老兵,也適時讓開了一條通道。避免被誤傷的同時也讓友軍能夠更容易攻擊到敵方目標――話說就算有了虎符和護符,被友軍的武器砍到也會損失hp。被戰馬踐踏也是能夠成為肉泥的,所以就算是這個位麵,戰場上可怕的依然還是友軍射出的羽箭。
當……
戰場上響起了比剛才更加刺耳的聲音,甚至讓附近的那些意誌堅定的士兵感到有種想要嘔吐的感覺,雖然他們很快便調整過來,不過從麵容來看,似乎都變得萎靡了不少。
這一次對撞的威力可見一斑。
武器險些脫手的顏良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的想法是多麽的天真和危險。
差一點就栽在自己的粗心大意之下。
隻是眼前這隻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小白臉,真的就是那名傳江湖的家夥麽?
於是努力翻找自己的記憶,這才在依稀之間回想起當初跟隨在小強身邊的那個模糊的身影。
感受著不斷從虎口處傳來的麻痹的感覺,不用看,顏良都很清楚自己身體現在的狀態――虎口崩裂,雙臂依然還在微微顫抖,甚至右臂傳來的劇痛讓顏良懷疑那裏的骨頭是不是已經開裂。
也正是這略有些陌生的感覺讓顏良注意到,不知不覺間他的體力似乎在劉備軍兵將的拚死搏殺下進入到一個極為危險的區間。
若是往常,顏良自然不擔心這種情況,或者說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擁有家傳寶物豆袋的他隻要補給充足,完全不用擔心體力消耗的問題。
可是唯獨現在,沒有了那件寶物的支撐,顏良才突然發現自己大意的事情不止一件。
所幸的是,三爺倒也不戀戰,救下劉備並逼退顏良和他的部隊便也沒打算一鼓作氣來一次反殺,反而親自壓陣,帶著士兵們緩緩後撤。
這樣的結局雖然有些遺憾,不過卻也是眼下最好的結果。畢竟一方體力不支,而另一方氣力充足,就算真的能夠吃掉眼前這支軍隊,顏良相信自己也絕對無法幸免。
更別說隻要他一死,這支部隊是否真能夠吃掉對方也還是一個疑問。
所以說他隻能強撐著身體,帶著讓其他人看不出深淺的高深莫測且矜持的表情,目送著緩緩退卻的劉備軍漸漸遠去,甚至因此而讓內傷加劇也隻能暫時忍受。
雖然這一戰付出的代價有些大,但相信劉備軍應該不可能再成為他報仇之路上的麻煩。
隻不過……
想到了自己右臂的傷勢,顏良也忍不住露出死死苦笑。
這種情況下想要徹底恢複可不容易,甚至在老人那裏還流傳著“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說法,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那對於矢誌報仇的顏良而言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可是,就在顏良即將送掉緊繃著的那口氣時,遠處又傳來了一個他很是陌生的聲音。
“曹操軍先鋒將王凱,特來討教!”(未完待續)
因為三爺被釘在外圍無法動彈,顏良看起來依舊還是那麽的無法被戰勝。
也因為顏良那如同天神下凡一般的恐怖戰力,令劉備的心不斷在滴血,甚至為了保證自己的那一點點種子不至於在這一戰全部消耗一空,他不得不讓統帥新兵的潘宮向自己靠攏。
如果真到了逼不得已的情況,也隻能用那些新兵來填補那好似無底洞一樣的窟窿,哪怕因此而導致這場戰鬥輸掉,卻也總好過自己的嫡係人馬折損過甚。
在亂世中,無論何時何地,最為要緊的不是別的,便是手中的力量,能夠保命的力量。
而注意到劉備動作的顏良,眼中終於露出輕蔑的神色,顯然劉備如此的行為已經證明了一點,那便是他的戰鬥欲望開始下降,距離顏良拿下這場戰鬥的勝利,已經近在咫尺!
可是,就算勝利真的近在咫尺,但想要拿到手卻也沒那麽容易。
作為曾經橫行一方的準諸侯,能夠讓劉備留在身邊的兵士又怎麽可能那麽容易便倒下去。
顏良所部最初能夠取得那麽大的戰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騎兵短距離衝刺所獲得的衝力增加了他們的攻擊效果,可是在劉備軍老兵們用生命的代價遲滯了騎兵機動性,令騎兵原本所具有的衝擊力無法發揮的情況下,顏良及其所部再想要獲得剛才的戰果可沒有那麽容易。
另外那些劉備軍的新兵,當他們度過了初上戰場的緊張,在沒有遭遇到太大壓力的情況下,他們逐漸穩住陣腳,開始發揮出訓練中得來的技術。縱然對中路的戰鬥幫助有限,卻也還是影響到了不斷對中路施壓的顏良所部,稍稍緩解了中路的壓力。
不過這種暫時僵持的情況注定不可能持續太長的時間。
畢竟僵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劉備軍中軍那些老兵們的拚死抵抗,可是縱然他們個個都有三頭六臂。在四五倍於他們的敵人麵前也顯得是那麽的無助。
啊呸,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就算一時落入下風也不能給劉備大人丟臉啊!
就算心中充滿了這樣的呐喊,就算劉備軍的士兵們戰鬥力足可以比擬底比斯的聖教團,可是人力終究有窮盡,當hp為零的時候,他們能夠做的也隻有用身體作為盾牌,為戰友死死卡住敵人的兵刃。並在失去意識前將兵器狠狠刺入麵前敵人的身體。
不過是以命換命。
縱然看起來十分的慘烈,但對於同樣久曆沙場的顏良所部士兵而言,並不能動搖他們的精神和意誌,甚至因為麵對的是如此富有戰鬥精神的敵人,他們的戰鬥欲望同樣被推升到極致。
畢竟之前的戰鬥都是虐菜,如果打起來很爽,可是對於真正的戰鬥狂來說卻怎麽都很不盡興,尤其是這些跟隨顏良來到河南就沒有想過活著回去的親衛們,此時更是發出暢快的大笑。
這是隻有真正的戰士才能理解的對抗,這是隻有真正的戰士才能生存的對抗。
至於那些隻能在將領們強硬的命令和執法隊冰冷的刀鋒下勉力前進的新兵蛋子。就算真的還有力氣揮舞他們手中的兵器,能夠發揮出來的,恐怕連三分之一都不到。以致於明明劉備軍的士兵已經從外側包圍了顏良軍。但對於顏良軍的士兵而言,他們個個都相信一件事,那就是隻要他們願意,一個反衝鋒,敵軍便會成為一團被海水衝垮的沙雕。
雖然雙方的戰鬥依舊焦灼,但對於幾位指揮官而言,若是沒有其他的意外出現,勝負可以說已經是板上釘釘的結果,唯一的區別隻在於劉備到底會在什麽條件下選擇撤離。[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就算是顏良同樣十分好奇劉備的心理底線到底在哪裏。雖說從最開始他就有將劉備的人頭拿來做祭品的打算,可是戰鬥進行到現在。見識到了那些老兵令人忍不住肅然起敬的戰鬥意誌,就算顏良再如何狂妄。也不認為在這些人的拚死拖延下他真的能夠取下劉備的項上人頭。
既然拿不下劉備的人頭,那麽付出如此巨大的代價或許並不太劃算,畢竟之後他可是還要找曹操算賬,除非他願意灰頭土臉的回去,否則和劉備拚個兩敗俱傷最後隻能便宜了大敵曹操。
逃跑吧,逃跑吧,逃跑吧……
可惜劉備似乎並沒有聽到這來自於顏良心底的呐喊,戰鬥看起來依舊還是那麽的焦灼。
哪怕劉備中軍那些老兵的戰損已經超過一半。
而這,也讓遊走於一旁的張飛陷入到了巨大的糾結之中。
作為劉備的好兄弟,張三爺自然很清楚自家大哥如此布置的意圖,可眼瞅著劉備的中軍搖搖欲墜,甚至劉備自己都不得不拿起武器與顏良硬拚了兩下,縱然暫時來說在陽群和潘宮的協助下還不至於有什麽危險,可是由於軍隊上的劣勢,這樣的均勢不可能保持太長時間。
該怎麽辦?
是放棄一切顧慮救援大哥劉備,還是繼續執行大哥的命令在旁邊看著大哥遇險。
張飛雖然並不算太笨,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不知該如何選擇……
當……當,當,當……
巨大的金鐵交鳴之聲哪怕是在聲音嘈雜的戰場之上也能夠傳播到很遠的地方。
三爺那原本一直在糾結的臉孔,終於勃然變色。
其實就在我們的張三爺糾結的當口,戰場上的形勢已經悄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麵對劉備、潘宮和陽群三個人的圍攻,雖然說顏良的實力無法與小強更不要說王越比擬,但這三位的實力也絕對無法與關二爺和張三爺這樣的無敵猛將相提並論,事實上三個人之中武力潛力做高的還要數最為年輕的陽群,能夠糾纏顏良那麽久也不過是趁著顏良眼瞅著勝利在望,內心多少有些輕敵和冒進的心思。以致於招式之中破綻明顯偏多而已。
所以當顏良注意到這一點,經過自我反省,終於收起心中那點輕敵的心態。原本還算平衡,很是三英還能略占一點點上風的局麵立刻發生了轉變。
沒用三個回合。便將原本的劣勢扭轉,借著便趁著劉備回氣不及的空隙挺槍直刺,逼著劉備不得不架起雌雄雙劍進行格擋,那一聲巨大的兵器撞擊聲,便是由此而來。
而在這次兵器相接之後,劉備口吐鮮血,神情委頓,雙臂垂落。手上的兵刃幾乎脫手而出,顯然沒有了再戰的力量。可反觀顏良,雖然長槍被劉備拚死抵擋的力量彈離了預定的軌跡,可是好一個顏公驥,順勢一旋一收,便已經蓄力完畢,準備挺槍再刺。
眼見劉備遇險,陽群和潘宮立刻舍身鋪了上來,一個用手中長刀攻擊顏良胯下戰馬,另一個則用手中銅殳擋在顏良長槍前行的路徑上。一副打算以命博命的勢頭。
雖然隻要顏良將手中長槍刺出去,劉備下一刻便必然重傷墜馬,可眼瞅著潘宮和陽群這個架勢。他自己也不免要遭受重創。若對麵的那個人是曹操的話,那麽顏良就算是拚了自己的性命也必然要結果對手,可是如今不過區區劉備而已,顏良自然不願意賠上自己的性命。
於是無奈製止衝勢,在瞬間與潘宮和陽群連續交鋒三次,固然憑借自己強悍的武藝讓兩個人的合圍之勢消解於無形,而且還令兩人受了不輕的傷,可也因此喪失了給予劉備致命一擊的機會,隻能眼睜睜看著劉備被親衛們死死包圍。再也不留給他一絲進攻的機會。
或者說如果他再想要殺傷劉備,那麽隻能從那些親衛們的屍體上踏過。
可惜。他終究是不會再有這麽好的機會,因為……
“顏良。休傷俺家哥哥!”
爆裂的怒吼聲響徹整個戰場,宛若劃破天際的閃電,直刺人心,又好似滾滾驚雷,不斷在耳邊回蕩著他的威嚴,讓膽小者驚嚇而倒,就算是膽大者也本能的悚然而驚。
雖然有些對不起那些一直跟隨他征戰的兄弟們,但這些人又怎麽能與經常同榻而臥的兄長相比,如果沒有了溫暖人心的兄長大人,那麽他的人生大概會一片黑暗吧。
來不及對自己的副將發號施令,來不及對那些信任自己的部下做出正確的指示,張三爺僅僅隻是依憑著本能,匹馬便向那膽敢傷害他哥哥的那個混蛋衝了過去。
而在他的身後,是那些信任他,並願意跟隨他的騎兵們。
不過,作為事件的最中心,被大家信賴且保護的劉備,此時嘴角卻露出了釋然的笑容。
是到了撤退的時候。
是的,的確是到了該撤退的時候,因為他已經接到了撤退的信號。
撤退的信號?什麽撤退的信號?
自然便是三爺那驚天地泣鬼神的那一吼,也是三爺那率領著騎兵向主戰場奔馳而來的舉動。
因為那原本在劉備的計算中,代表著他所處的形勢已經危急到了極點,畢竟若非如此,三爺絕對會以他這位兄長的命令為第一要務,堅決執行到底。
雖然有些遺憾,不過有了他的阻擋,曹操軍應該已經集結得差不多了吧,而且那些新兵也算是見識到了戰場的殘酷,他也可以放心回去向年輕的皇帝交差。
唯一可惜的,或許隻有那些跟隨他南征北戰的兄弟們,希望他們不會怨恨自己。
當然,就算是撤退,也不可能如同盜賊一般扯上一句“風緊扯呼”什麽的然後便一哄而散,那樣一來就算是顏良原本沒打算和劉備死磕到底,此時也絕對不會放過這種能夠痛打落水狗的機會擴大戰果。而且這樣的行為也會讓那些新兵徹底釋放自己心中的恐懼,就算最後沒有成為逃兵,他們日後是否還有信心再一次走上戰場同樣會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所以說有能力的將領就算在撤退的時候,看起來也像是隨時準備戰鬥一般,或者說如果你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打算攻擊敵軍,那麽敵軍絕對會拚死抵抗,甚至你還有反勝為敗的可能。
為何啊?
道理很簡單。人心變化而已。
一方是已經確定失利,正滿懷傷痛打算帶著撿來的性命回老家結婚,哦不。舔舐傷口。另外一方則是穩穩拿到勝利,帶著歡快雀躍的心情準備回老家……領賞。當然賞錢什麽的用來結婚自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至少鄰村的薛家姑娘可不是空口白牙就能討來的。
在這種時候,勝利一方的指揮官還要求對失敗那一方看起來很是齊整的部隊進行追擊,那麽結果有很大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作為勝利一方的士兵因為滿腦子想著回老家利用受獎甚至還有可能碰到結婚或者女兒出生這樣的獎勵事件,而想要享受到這樣的好事情自然需要一個大前提,那便是人要活著,死人是沒有資格領受一切獎勵的。
至於戰敗方的士兵,原本就沒有徹底崩潰的他們自然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四散而逃。反而因為敵人連最後的生路也不留給他們,心中自然是充滿了怨憤――俺都已經認輸投降了,你丫的非但不讓俺回老家躲起來,還要湊上來踩兩腳,順便拿著俺的腦袋拍幾張照片,估計殺父奪妻之恨也不外如是,畢竟自己死了雙親肯定沒人奉養,妻兒也肯定不會好過。
勝利的一方無心戀戰,戰敗的一方反而為了生存爆發出巨大的戰鬥意誌,這戰鬥的結果。可就實在是難以預料,至少也是會讓勝利者承受一筆額外的巨大損失。
所以兵法裏才會留下一句“窮寇莫追”的箴言。
當然,若是追逐和犧牲所能獲得的價值遠大於放跑對手。那麽自然要“宜將剩勇追窮寇”嘛。
隻是以現在的情況,雙方互相之間可以說是犬牙交錯,顏良更是緊緊追逐著劉備已經所剩不多的中軍參與,怎麽看都沒有撤退的機會,一個不小心便會引起連鎖性的崩潰。
而這,也是為什麽劉備要以張三爺的衝鋒作為撤退的信號。
果然,三爺沒有辜負他大哥的期望,帶著身後的騎兵,以雷霆萬鈞之勢衝向了顏良所部。而那些劉備軍中的老兵,也適時讓開了一條通道。避免被誤傷的同時也讓友軍能夠更容易攻擊到敵方目標――話說就算有了虎符和護符,被友軍的武器砍到也會損失hp。被戰馬踐踏也是能夠成為肉泥的,所以就算是這個位麵,戰場上可怕的依然還是友軍射出的羽箭。
當……
戰場上響起了比剛才更加刺耳的聲音,甚至讓附近的那些意誌堅定的士兵感到有種想要嘔吐的感覺,雖然他們很快便調整過來,不過從麵容來看,似乎都變得萎靡了不少。
這一次對撞的威力可見一斑。
武器險些脫手的顏良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的想法是多麽的天真和危險。
差一點就栽在自己的粗心大意之下。
隻是眼前這隻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小白臉,真的就是那名傳江湖的家夥麽?
於是努力翻找自己的記憶,這才在依稀之間回想起當初跟隨在小強身邊的那個模糊的身影。
感受著不斷從虎口處傳來的麻痹的感覺,不用看,顏良都很清楚自己身體現在的狀態――虎口崩裂,雙臂依然還在微微顫抖,甚至右臂傳來的劇痛讓顏良懷疑那裏的骨頭是不是已經開裂。
也正是這略有些陌生的感覺讓顏良注意到,不知不覺間他的體力似乎在劉備軍兵將的拚死搏殺下進入到一個極為危險的區間。
若是往常,顏良自然不擔心這種情況,或者說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擁有家傳寶物豆袋的他隻要補給充足,完全不用擔心體力消耗的問題。
可是唯獨現在,沒有了那件寶物的支撐,顏良才突然發現自己大意的事情不止一件。
所幸的是,三爺倒也不戀戰,救下劉備並逼退顏良和他的部隊便也沒打算一鼓作氣來一次反殺,反而親自壓陣,帶著士兵們緩緩後撤。
這樣的結局雖然有些遺憾,不過卻也是眼下最好的結果。畢竟一方體力不支,而另一方氣力充足,就算真的能夠吃掉眼前這支軍隊,顏良相信自己也絕對無法幸免。
更別說隻要他一死,這支部隊是否真能夠吃掉對方也還是一個疑問。
所以說他隻能強撐著身體,帶著讓其他人看不出深淺的高深莫測且矜持的表情,目送著緩緩退卻的劉備軍漸漸遠去,甚至因此而讓內傷加劇也隻能暫時忍受。
雖然這一戰付出的代價有些大,但相信劉備軍應該不可能再成為他報仇之路上的麻煩。
隻不過……
想到了自己右臂的傷勢,顏良也忍不住露出死死苦笑。
這種情況下想要徹底恢複可不容易,甚至在老人那裏還流傳著“傷筋動骨一百天”的說法,如果這種說法是真的,那對於矢誌報仇的顏良而言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可是,就在顏良即將送掉緊繃著的那口氣時,遠處又傳來了一個他很是陌生的聲音。
“曹操軍先鋒將王凱,特來討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