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朱元璋還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殺伐可謂極重了。在朱元璋的人生字典裏,還沒有東邊的的東西,無論是梟雄陳友諒、張士誠、還是韃子他都忍耐後一一收拾,孟子不過是書生,他自不用忍耐多年,洪武五年朱元璋偶覽《孟子》,當他看到“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那一段時,不禁勃然大怒,罵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當天就下令將孟子逐出文廟殿外,不得配享。並對諸大臣說,如有諫者“以大不敬論”。當時所有大臣均不敢表示異議,隻有刑部尚書錢唐不怕得罪皇帝,他再次挺身而出,抗疏入諫,他說:“臣為孟軻而死,死有餘榮。”當時朝中大臣都為錢唐捏了一把汗。滿腔怒火的朱元璋本想拿錢唐開刀,但見他態度誠懇,堅毅不屈,便放了他一馬。
但他似乎低估了孟子的徒子徒孫的力量,此番舉動一出,滿朝文武登時慌了手腳,大家都是孔孟之徒,皇帝要打壓自己的老師豈能答應。
先是國子監的太學生們在午門前跪諫,時刑部尚書錢唐袒露著前胸,用車拉著棺材入大內死諫,當場中了一箭,但錢唐依然大聲道:“臣我能夠為維護孟子的名譽而死。就是死了也光榮!”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元璋終於感到阻力,似乎這個書生想要收拾並沒那麽容易,眼看著再弄下去,勢必引起天下讀書人的反對,他的國家還需要這些人來幫著治理,他雖雄才偉略,卻也不敢同時與天下的讀書人為敵,於是命太醫為錢唐醫治箭傷。
一看皇帝語氣緩和,太學生也不敢太過分的鬧下去,大臣們紛紛上本,請求改變旨意,欽天監也說:“熒行於惑。是天要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麽政策舉措,讓上天感到不安了呀?“在各方壓力下,朱元璋總算是停止了打壓孟子,一年後他下詔稱:“孟子辟邪說,辨異端,發明先聖之道,其複之。”把孟子的牌位放回文廟,配享如故。然而,朱元璋對孟子的犀利言論仍耿耿於懷,他怕《孟子》把天下讀書人都教壞了,更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深入人心,對大明王朝不利,久久不能釋懷,思來想去,覺得那些話兒,的確不適合讓天下讀書人誦讀,最好的法子就是刪除那些讓人大逆不道的言論。
朱元璋是個雷厲風行的人,既有了這個心思立即召集大臣商議,起先大臣並不同意,但見皇帝態度堅決,生怕皇帝徹底將孟子給打壓了,思前想後終於同意了這個刪除孟子部分言論。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命翰林學士劉三吾等人對《孟子》進行刪節。劉三吾揣摸皇上的意思,共刪掉《孟子》八十五條“有問題”的內容,幾乎占全書的三分之一,並將剩下的內容編為《孟子節文》一書。劉三吾完成刪孟任務後,朱元璋立即下詔書,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一以聖賢中正之學(指《孟子節文》)為本”,自此大明的《孟子》一書,並不是全本,中年漢子手中的書籍是宋版《孟子》,自是有些價值。
中年漢子心神不寧的翻閱了幾下,朗聲誦讀起來:“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雲:迨天之未陰雨,撤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不知是不是對這番話兒不太認同,還是不喜誦讀詩書,誦讀了幾遍,中年人便有些不耐煩的放下了手中書本,不滿的道:“想我堂堂大明宗室、明成祖朱棣次子竟被迫在這裏誦讀什麽鳥詩書,著實可恨的啊?”
中年人聲音極大,震得茶幾上的茶具紛紛作響。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當今太子的叔叔漢王朱高煦。
自從永樂年爭奪皇位失敗後,他就藩樂安州,對於當年的失敗耿耿於懷,一直暗中策劃,希望有朝一日能奪回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為此這些年他在樂安州韜光養晦,身邊的謀士多說當年他的失敗,並非是自己父王偏心,實則是那幫文人太過強大,他們用道統拴住了永樂皇帝,才讓永樂皇帝不得不立自己兄長為太子。
這一點,若在永樂初年,他是不信的,他一生勇武,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便是雄才如自己父親這樣的人物,也滿臉歡喜的對他說:“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又撫摸著他的背部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在他看來,天下就該是靠武力去打下來的,為此他參加白溝河之戰,並率精騎衝陣,斬殺都督瞿能。後來,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大將張玉戰死。他率軍趕至,擊退南軍,將朱棣救出,這一樁樁的戰功,讓他父親多次轉敗為勝,終於在建文四年,自己的父親親自率領大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穀王為朱棣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從父王坐上龍椅的那一刻,他越發相信,這天下是靠強有力的武力是可以征服的。也就是那一刻,他相信他遲早有一天能坐上那個皇位。
可結果並不如他所料,自己那個哥哥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在他看來不過是個廢物,是沒有資格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的,他相信大明的皇位是屬於自己的。
可他錯了,自己大哥雖是個廢物,可他是嫡出,是tai祖皇帝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皇位應該是自己那個大哥的。
“難道就因為那個廢物比自己早出生,這天下就是他的,若是如此,太唐宗又何須發動玄武門之變,做出了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惡事,留下了千古罵名呢,自己的父王又何須發動四年靖難之戰呢,自己又何須征戰沙場,立下功勳呢?可見這世間,並不是什麽都注定好的,唐太宗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並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殺,並將他們的家產沒收官府,絕對的武力麵前,即便是唐高祖也不得不頒布詔書赦天下,叛逆的罪名隻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餘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當依照原先頒布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都任憑秦王處置,此後李世民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自此開疆拓土,攻滅東tu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穀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千古一帝,自己父王奉天靖難,奪取了侄兒的皇位,這些年設內閣製,五次親征蒙古,收複安南(交趾),設立奴兒幹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無一人不服,可見這天下靠的武力。
他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也是這樣做的,他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先後結交丘福、王寧軍中大人物,還有陳瑛都察院、紀綱錦衣衛這種有力量的人物,對皇兄多番打壓,他本以為在如此強大的武力麵前,自己的那個皇宮根本不堪一擊。
^^^^^^^^^^^^^^^^^^^^^^^^^^^^^^^^^^^^^^^^^^^^^^^^^^^
第二更了,月末了,求幾張月票,求訂閱,看在小景如此努力的份上,諸位都送下來吧, 最近的月票不太給力啊!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下獄鞫訊後,獄詞稱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朱元璋遂族誅藍玉等,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兩萬人。朱元璋還手詔布告天下,並條例爰書為《逆臣錄》。列名《逆臣錄》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殺伐可謂極重了。在朱元璋的人生字典裏,還沒有東邊的的東西,無論是梟雄陳友諒、張士誠、還是韃子他都忍耐後一一收拾,孟子不過是書生,他自不用忍耐多年,洪武五年朱元璋偶覽《孟子》,當他看到“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那一段時,不禁勃然大怒,罵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當天就下令將孟子逐出文廟殿外,不得配享。並對諸大臣說,如有諫者“以大不敬論”。當時所有大臣均不敢表示異議,隻有刑部尚書錢唐不怕得罪皇帝,他再次挺身而出,抗疏入諫,他說:“臣為孟軻而死,死有餘榮。”當時朝中大臣都為錢唐捏了一把汗。滿腔怒火的朱元璋本想拿錢唐開刀,但見他態度誠懇,堅毅不屈,便放了他一馬。
但他似乎低估了孟子的徒子徒孫的力量,此番舉動一出,滿朝文武登時慌了手腳,大家都是孔孟之徒,皇帝要打壓自己的老師豈能答應。
先是國子監的太學生們在午門前跪諫,時刑部尚書錢唐袒露著前胸,用車拉著棺材入大內死諫,當場中了一箭,但錢唐依然大聲道:“臣我能夠為維護孟子的名譽而死。就是死了也光榮!”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朱元璋終於感到阻力,似乎這個書生想要收拾並沒那麽容易,眼看著再弄下去,勢必引起天下讀書人的反對,他的國家還需要這些人來幫著治理,他雖雄才偉略,卻也不敢同時與天下的讀書人為敵,於是命太醫為錢唐醫治箭傷。
一看皇帝語氣緩和,太學生也不敢太過分的鬧下去,大臣們紛紛上本,請求改變旨意,欽天監也說:“熒行於惑。是天要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麽政策舉措,讓上天感到不安了呀?“在各方壓力下,朱元璋總算是停止了打壓孟子,一年後他下詔稱:“孟子辟邪說,辨異端,發明先聖之道,其複之。”把孟子的牌位放回文廟,配享如故。然而,朱元璋對孟子的犀利言論仍耿耿於懷,他怕《孟子》把天下讀書人都教壞了,更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深入人心,對大明王朝不利,久久不能釋懷,思來想去,覺得那些話兒,的確不適合讓天下讀書人誦讀,最好的法子就是刪除那些讓人大逆不道的言論。
朱元璋是個雷厲風行的人,既有了這個心思立即召集大臣商議,起先大臣並不同意,但見皇帝態度堅決,生怕皇帝徹底將孟子給打壓了,思前想後終於同意了這個刪除孟子部分言論。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命翰林學士劉三吾等人對《孟子》進行刪節。劉三吾揣摸皇上的意思,共刪掉《孟子》八十五條“有問題”的內容,幾乎占全書的三分之一,並將剩下的內容編為《孟子節文》一書。劉三吾完成刪孟任務後,朱元璋立即下詔書,規定“自今八十五條之內,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一以聖賢中正之學(指《孟子節文》)為本”,自此大明的《孟子》一書,並不是全本,中年漢子手中的書籍是宋版《孟子》,自是有些價值。
中年漢子心神不寧的翻閱了幾下,朗聲誦讀起來:“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雲:迨天之未陰雨,撤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不知是不是對這番話兒不太認同,還是不喜誦讀詩書,誦讀了幾遍,中年人便有些不耐煩的放下了手中書本,不滿的道:“想我堂堂大明宗室、明成祖朱棣次子竟被迫在這裏誦讀什麽鳥詩書,著實可恨的啊?”
中年人聲音極大,震得茶幾上的茶具紛紛作響。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同母弟,當今太子的叔叔漢王朱高煦。
自從永樂年爭奪皇位失敗後,他就藩樂安州,對於當年的失敗耿耿於懷,一直暗中策劃,希望有朝一日能奪回本就屬於自己的東西,為此這些年他在樂安州韜光養晦,身邊的謀士多說當年他的失敗,並非是自己父王偏心,實則是那幫文人太過強大,他們用道統拴住了永樂皇帝,才讓永樂皇帝不得不立自己兄長為太子。
這一點,若在永樂初年,他是不信的,他一生勇武,隨父親起兵靖難,累立戰功,便是雄才如自己父親這樣的人物,也滿臉歡喜的對他說:“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又撫摸著他的背部道:“努力罷!世子常常生病。”在他看來,天下就該是靠武力去打下來的,為此他參加白溝河之戰,並率精騎衝陣,斬殺都督瞿能。後來,朱棣兵敗東昌(今山東聊城),大將張玉戰死。他率軍趕至,擊退南軍,將朱棣救出,這一樁樁的戰功,讓他父親多次轉敗為勝,終於在建文四年,自己的父親親自率領大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穀王為朱棣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從父王坐上龍椅的那一刻,他越發相信,這天下是靠強有力的武力是可以征服的。也就是那一刻,他相信他遲早有一天能坐上那個皇位。
可結果並不如他所料,自己那個哥哥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在他看來不過是個廢物,是沒有資格與自己爭奪太子之位的,他相信大明的皇位是屬於自己的。
可他錯了,自己大哥雖是個廢物,可他是嫡出,是tai祖皇帝朱元璋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皇位應該是自己那個大哥的。
“難道就因為那個廢物比自己早出生,這天下就是他的,若是如此,太唐宗又何須發動玄武門之變,做出了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惡事,留下了千古罵名呢,自己的父王又何須發動四年靖難之戰呢,自己又何須征戰沙場,立下功勳呢?可見這世間,並不是什麽都注定好的,唐太宗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並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親信全部誅殺,並將他們的家產沒收官府,絕對的武力麵前,即便是唐高祖也不得不頒布詔書赦天下,叛逆的罪名隻加給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對其餘的黨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應當依照原先頒布的詔令處理。國家的各項事務,都任憑秦王處置,此後李世民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自此開疆拓土,攻滅東tu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穀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千古一帝,自己父王奉天靖難,奪取了侄兒的皇位,這些年設內閣製,五次親征蒙古,收複安南(交趾),設立奴兒幹都司、西北設立哈密衛??,派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無一人不服,可見這天下靠的武力。
他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也是這樣做的,他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先後結交丘福、王寧軍中大人物,還有陳瑛都察院、紀綱錦衣衛這種有力量的人物,對皇兄多番打壓,他本以為在如此強大的武力麵前,自己的那個皇宮根本不堪一擊。
^^^^^^^^^^^^^^^^^^^^^^^^^^^^^^^^^^^^^^^^^^^^^^^^^^^
第二更了,月末了,求幾張月票,求訂閱,看在小景如此努力的份上,諸位都送下來吧, 最近的月票不太給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