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錯了,先是永樂三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曆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朱棣聽後麵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朱棣,隻說了一句話:“好聖孫(朱瞻基)!”兩人相視而笑。此後朱棣又密問黃淮,淮亦稱:“長嫡承統,萬世正法。”於是又召問尹昌隆,尹昌隆對答與黃淮相同,朱棣心意遂決最後同意立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一句“好聖孫“竟讓父王下了主意,這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也有些不敢相信,爭奪了多年的太子之位,竟憑著一個臭窮酸一句”好聖孫“便塵埃落定,驚訝過後,他開始用武力報複,他要告訴天下人,這天下唯有強者居之,皇位是他的,誰也奪不走。
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後討伐成功,並設置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並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四,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隻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曆高得挕18性世罟帷16奚仆躒曖瘛10擦衷罕嘈拗燉、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禦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挕9躒曖瘛16罟帷18燉、蕭引高病死於獄中。
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他相信在這樣強大的武力麵前,這幫臭窮酸不堪一擊。
但他又錯了,永樂十一年,朱棣北上北京,皇太孫朱瞻基跟隨,命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及洗馬楊溥等輔導太子監國。次年三月,朱棣開始北征瓦刺,同年六月班師,駐蹕沙河,太子遣兵部尚書金忠等齎表往迎。
同年八月,朱棣抵達北京,因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且書奏失辭而大怒,稱:“這是輔導者的過錯。”
他抓住機會再次進讒,他相信這一次一定讓這幫文人知道知道誰才是這天下之主,在他聯合武將多方中傷下,朱棣於是派遣使者逮捕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芮善及司經局正字金問等一幹太子的重臣,他相信這一次這幫臭窮酸該明白誰才是強者。唯有依附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結果是這幫臭窮酸,在自己雷霆之威下,並沒有半分的屈服,讓他感到吃驚的是一個叫楊溥的人,此人不過是東宮的太子洗馬而已,這樣一個小官,竟在自己雷霆手段下,是要隨時被拉出去殺頭的情況下,勤奮讀書,從不間斷。獄中十年,他把經書史籍通讀了好幾遍,起初他以為這個叫楊溥的人在裝,在吸引人的注意,可數十年他,他毫不在乎,讀書不止,這一刻,他明白了,這個叫楊溥的人並不是在裝,他實在視死如歸,毫不畏懼,在這個人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害怕這兩個字。
他雖然貴為漢王,卻也知道,這世間最可怕的事情並不是死,而是一個人日複一日的等待死亡,這種感覺是最可怕的,可這個叫楊溥的人不怕死,也不怕等死,一個連等死才不怕,還會怕自己麽?自然是不怕的,可他想不明白,明明他武功高強,相貌英俊、戰功也立下不少,甚至連父王都寵愛自己,為何就得不到這些人的擁護,他們親赴後繼的甚至不惜進詔獄,被殺頭也要維護那個廢物一般的皇宮。
正是不明白,他才帶著不計後果的做了許多傻事,先是在府中私募軍士三千餘人,不隸籍兵部;縱容士兵在京師內外掠奪,並肢解無罪的人投江;此外殺死兵馬指揮徐野驢,及僭用乘輿器物,到後來見父王也對他諸多不滿,幹脆不顧一切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及漆皮為船,教習水戰等事惹得父王憤怒,落得被貶樂安州的下場。
這些年他韜光養晦,對當年之事仍有不明白之處,後來是他的謀士告訴他,那些臭窮酸不怕進詔獄、不怕死、甚至連等死都不怕,是因為他們是讀書人,最看重是孔孟之道!為了捍衛他們的道義,他們便是舍棄自己的身子、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實在想不明白,不過是兩個幾百年的老頭說了些維護百姓,維護道統的話兒,何以值得這幫讀書人拋頭顱,灑熱血,但前些年的道統之爭,他擁有強大的武力,依舊輸給了他們,這讓他漸漸明白了,道統的可怕,也明白了,想要成就大事,單靠一幫武將是萬萬行不通的,這天下靠的還是文人,是道統,要想得到臭窮酸的支持,自己必須得是個窮酸,為此從不讀書人的他,在謀士的建議下開始誦讀四書五經,想讀出個景秀文章來,引起那幫文人墨客前來投奔,隻可惜他一個勇武之人,誦讀四書五經的確有些為難了他,這不差不多大半年了,勉強誦讀完了《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上個月也誦完了《論語》收獲不敢說沒有,但用處的確不大,本想就此泛起,礙於謀士的不斷勸說,什麽儒學又叫孔孟之道,因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統,孔子不能離開孟子,孟子也不能離開孔子,一旦分開,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學了!這樣是引不起真正的讀書人的敬重,也吸引不了真正有才學的人前來輔佐,礙於眼下的局麵,他的確需要文人的輔佐,不得不拿起了《孟子》繼續誦讀,誦讀了幾篇,便覺得這孟子說的話兒的確不好聽,什麽“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就是說,國君對大臣禮貌,大臣也對國君尊敬。若國君視大臣如糞土,則大臣也視國君如無物。“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兒,也難怪皇祖爺爺當年誦讀孟子時,忍不住把書一摔,大聲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焉?”那意思是說,這老頭要是活到今天,還活得了嗎?“正誦讀得入神,卻聽得”轟“一聲巨響,登時地動山搖起來,饒是朱高煦平日裏膽子極大,這會兒也嚇了一大跳,踉踉蹌蹌的站了起來,吐了一口嘴裏的塵土,喝道:“發生了何事?“話音未落,又聽得”轟“的一聲巨響,朱高煦冷不防之下,身子一個踉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被震動的茶具立即滾落了下來,不偏不奇正好落在了他的頭上,哐當一聲摔得粉碎,疼得他一陣齜牙咧嘴,差點沒喊出來。
這時,侍衛孫露衝了進來,慌慌張張的道:“不好了,不好王爺了,潘道師的煉丹房塌了?”
“什麽?”朱高煦大吃一驚,顧不得頭上的傷口,急忙從地上爬了起來,這也怪不得他緊張,這潘天師這些年來,的確為他做了不少事,光是這次進攻的仙丹,讓皇兄縱情女色,引得群臣不滿,就算是大功一件了,眼下起兵在即,若是潘天師出了什麽意外,可得不償失了,故而也顧不得什麽顏麵。
^^^^^^^^^^^^^^^^^^^^^^^^^^^^^^
第三更了,一萬二千字啊,不少了,訂閱還能送上麽,月票還能送上麽,求月票,求訂閱!
!!
恰逢朱高熾帶領明朝大軍討伐安南,解縉上疏勸阻,朱棣不聽。隨後討伐成功,並設置郡縣。當時太子雖立,朱高熾表現並不令朱棣滿意。此時朱高煦更受隆寵,禮秩超過了嫡親標準。解縉上疏勸阻朱棣說:“啟爭也,不可。”朱棣隨即大怒,稱解縉是在離間骨肉,對解縉很有意見。
永樂四,朱棣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淇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朱高煦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解縉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歸,故隻好覲謁太子朱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朱棣為此震怒,以“無人臣禮”罪下詔獄。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書剛至,朱棣更加憤怒,詔令錦衣衛逮捕解縉入獄。大理寺寺丞湯宗、宗人府經曆高得挕18性世罟帷16奚仆躒曖瘛10擦衷罕嘈拗燉、檢討蔣驥、潘畿、蕭引高並及禦史李至剛等人均連坐入獄。其中高得挕9躒曖瘛16罟帷18燉、蕭引高病死於獄中。
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上囚籍,朱棣見到解縉姓名問:“縉猶在耶?”紀綱用酒將解縉灌醉,而後拖到積雪中埋起來,解縉立刻死了,此時解縉年僅四十七歲。解縉去世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他相信在這樣強大的武力麵前,這幫臭窮酸不堪一擊。
但他又錯了,永樂十一年,朱棣北上北京,皇太孫朱瞻基跟隨,命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及洗馬楊溥等輔導太子監國。次年三月,朱棣開始北征瓦刺,同年六月班師,駐蹕沙河,太子遣兵部尚書金忠等齎表往迎。
同年八月,朱棣抵達北京,因太子所遣使迎車駕緩,且書奏失辭而大怒,稱:“這是輔導者的過錯。”
他抓住機會再次進讒,他相信這一次一定讓這幫文人知道知道誰才是這天下之主,在他聯合武將多方中傷下,朱棣於是派遣使者逮捕尚書蹇義,學士黃淮,諭德楊士奇,洗馬楊溥、芮善及司經局正字金問等一幹太子的重臣,他相信這一次這幫臭窮酸該明白誰才是強者。唯有依附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結果是這幫臭窮酸,在自己雷霆之威下,並沒有半分的屈服,讓他感到吃驚的是一個叫楊溥的人,此人不過是東宮的太子洗馬而已,這樣一個小官,竟在自己雷霆手段下,是要隨時被拉出去殺頭的情況下,勤奮讀書,從不間斷。獄中十年,他把經書史籍通讀了好幾遍,起初他以為這個叫楊溥的人在裝,在吸引人的注意,可數十年他,他毫不在乎,讀書不止,這一刻,他明白了,這個叫楊溥的人並不是在裝,他實在視死如歸,毫不畏懼,在這個人的心中根本就沒有害怕這兩個字。
他雖然貴為漢王,卻也知道,這世間最可怕的事情並不是死,而是一個人日複一日的等待死亡,這種感覺是最可怕的,可這個叫楊溥的人不怕死,也不怕等死,一個連等死才不怕,還會怕自己麽?自然是不怕的,可他想不明白,明明他武功高強,相貌英俊、戰功也立下不少,甚至連父王都寵愛自己,為何就得不到這些人的擁護,他們親赴後繼的甚至不惜進詔獄,被殺頭也要維護那個廢物一般的皇宮。
正是不明白,他才帶著不計後果的做了許多傻事,先是在府中私募軍士三千餘人,不隸籍兵部;縱容士兵在京師內外掠奪,並肢解無罪的人投江;此外殺死兵馬指揮徐野驢,及僭用乘輿器物,到後來見父王也對他諸多不滿,幹脆不顧一切私造兵器,陰養死士,招納亡命,及漆皮為船,教習水戰等事惹得父王憤怒,落得被貶樂安州的下場。
這些年他韜光養晦,對當年之事仍有不明白之處,後來是他的謀士告訴他,那些臭窮酸不怕進詔獄、不怕死、甚至連等死都不怕,是因為他們是讀書人,最看重是孔孟之道!為了捍衛他們的道義,他們便是舍棄自己的身子、性命、也在所不惜。
他實在想不明白,不過是兩個幾百年的老頭說了些維護百姓,維護道統的話兒,何以值得這幫讀書人拋頭顱,灑熱血,但前些年的道統之爭,他擁有強大的武力,依舊輸給了他們,這讓他漸漸明白了,道統的可怕,也明白了,想要成就大事,單靠一幫武將是萬萬行不通的,這天下靠的還是文人,是道統,要想得到臭窮酸的支持,自己必須得是個窮酸,為此從不讀書人的他,在謀士的建議下開始誦讀四書五經,想讀出個景秀文章來,引起那幫文人墨客前來投奔,隻可惜他一個勇武之人,誦讀四書五經的確有些為難了他,這不差不多大半年了,勉強誦讀完了《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上個月也誦完了《論語》收獲不敢說沒有,但用處的確不大,本想就此泛起,礙於謀士的不斷勸說,什麽儒學又叫孔孟之道,因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統,孔子不能離開孟子,孟子也不能離開孔子,一旦分開,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學了!這樣是引不起真正的讀書人的敬重,也吸引不了真正有才學的人前來輔佐,礙於眼下的局麵,他的確需要文人的輔佐,不得不拿起了《孟子》繼續誦讀,誦讀了幾篇,便覺得這孟子說的話兒的確不好聽,什麽“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就是說,國君對大臣禮貌,大臣也對國君尊敬。若國君視大臣如糞土,則大臣也視國君如無物。“這些大逆不道的話兒,也難怪皇祖爺爺當年誦讀孟子時,忍不住把書一摔,大聲說:“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焉?”那意思是說,這老頭要是活到今天,還活得了嗎?“正誦讀得入神,卻聽得”轟“一聲巨響,登時地動山搖起來,饒是朱高煦平日裏膽子極大,這會兒也嚇了一大跳,踉踉蹌蹌的站了起來,吐了一口嘴裏的塵土,喝道:“發生了何事?“話音未落,又聽得”轟“的一聲巨響,朱高煦冷不防之下,身子一個踉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被震動的茶具立即滾落了下來,不偏不奇正好落在了他的頭上,哐當一聲摔得粉碎,疼得他一陣齜牙咧嘴,差點沒喊出來。
這時,侍衛孫露衝了進來,慌慌張張的道:“不好了,不好王爺了,潘道師的煉丹房塌了?”
“什麽?”朱高煦大吃一驚,顧不得頭上的傷口,急忙從地上爬了起來,這也怪不得他緊張,這潘天師這些年來,的確為他做了不少事,光是這次進攻的仙丹,讓皇兄縱情女色,引得群臣不滿,就算是大功一件了,眼下起兵在即,若是潘天師出了什麽意外,可得不償失了,故而也顧不得什麽顏麵。
^^^^^^^^^^^^^^^^^^^^^^^^^^^^^^
第三更了,一萬二千字啊,不少了,訂閱還能送上麽,月票還能送上麽,求月票,求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