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一切不過是他的想法,想要將這想法付諸實際,尤其是在這個朱程理學根深蒂固的時代,存天理,滅人欲已經積習已深,人們的想法、認知,不可能一下子扭轉過來,甚至會出現認為某種想衝的學說,是一種歪門邪道,從而群起而攻之,他沒有西方為了科學獻身的精神,所以他選擇的是一種溫和的方法,這種方法,那就是取得士大夫的認可,讓他們潛移默化中,打破理學的認知,從而能認知一條的新的路來,然後通過他們的學生慢慢傳遞,在悄無聲息地的進行了一場文化的改變……?


    當然了這番話兒,自是不能對他們說,一來太過匪夷所思,二來,眼下的西方還沒抵達自己所說的層麵,充其量不過是在醞釀中,因此這個時候,他要做的打破傳統,做一個引導者。


    “閣老,朱程理學如今多少年了?”楊崢隨口問了聲。


    楊溥正等著他對自己慷慨陳詞一番,正想著這家夥會說些什麽,誰知道等了大半天,竟是這樣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兒,不過他倒也不含糊,略一沉吟道:“二程曾同學於北宋理學開山大師周敦頤,著作被後人合編為《二程集》。他們把“理”或“天理”視作哲學的最高範疇,認為理無所不在,不生不滅,不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會生活的最高準則。


    在窮理方法上,程顥“主靜”,強調“正心誠意”;程頤“主敬”,強調“格物致知”。在人性論上,朱熹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並深入闡釋這一觀點使之更加係統化。二程學說的出現,標誌著宋代理學思想體係的正式形成。南宋時,朱熹繼承和發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而精致的客觀唯心主義的思想體係。從廣義上說,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攝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頤、邵雍、張載和二程)的學說,並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後學及整個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於朱熹是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簡稱為朱子學。


    程朱理學在南宋後期開始為統治階級所接受和推崇,經元到我大明,如今算起來也有四百多年了吧?“


    “四百多年?”楊崢輕輕歎了聲:“若不是自己莫名其妙的來到這個時代,這個學說還要在影響四百年,前後八百年的學說,不僵化才怪呢?”


    楊崢道:“四百年,楊大人不覺得四百年裏,讀書人麵對朱子的四書五經的時間太長了些,這個世界很大,除了存天理,滅人欲外,還有一門叫科學的東西,有天文學、有化學、有心理學,還有美學、物理學,微積分學,幾何學這一切一切的都是學問,而我大明的讀書人,卻隻沉浸在四書五經中,一心隻為科舉而讀書,這於民於國何意呢?”


    斜眼瞥了一眼楊溥,見他聽得認真,繼續說道:“不瞞閣老,下官年輕的那會兒,誦讀孔夫子的《論語》的時候,總會有疑惑?”


    楊溥哦了聲道:“什麽疑惑?”


    楊崢神色平淡,並沒有半分說笑的意思,讓楊溥微微愕了一下,神色也變得嚴肅了幾分。


    楊崢道:“小時候,誦讀孔夫子的名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名話連起來看,照字麵講,凡是中國人,無論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注解,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亦說乎”,“說”是古人借用字,就是高興的那個“悅”字,是很高興的。假如這是很正確的注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聖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連大龍峒孔子廟我也不會去了。講良心話,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這樣講,我才佩服他是聖人,因為他太通達人情世故了。


    至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似通非通的,什麽道理呢?從一般人到公務員,凡靠薪水吃飯的,是“富不過三天,窮不過一月”,遇上了窮的那幾天,朋友要來家裏吃飯,當褲子都來不及,那是痛苦萬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慘’乎。”絕不是不亦樂乎。


    第三句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所謂“慍”,就文字解釋,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沒有發出來,在內心中有煩厭、厭惡、討厭、怨恨之感。那麽,別人不了解我,而我並不在心中怨恨,這樣才算是君子。那我寧可不當君子,你對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騙你,心裏難過一下總可以吧!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實在是做不到。


    根據書上的字麵,順著注釋來看,就是這樣講的。可真的是這樣麽,我看未必吧,但這話兒,經過幾百年甚至千多年以來,不但是讀書人對四書反感,就是楊大人也有此想法吧!”


    楊溥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因為這幾句話,經過千百年來,他變成了了宗教的教條,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毫無發揮可言,甚至不能做其他理解,這對一個讀書人來說,無疑是最通過的?“


    楊崢道:“想法不放開,目光永遠隻能被這些宗教的教條,硬性的法律所禁錮,大人難道想我大明再過幾十年,幾百年後,還是這種認識麽?“


    楊溥對大明忠心耿耿,哪能容忍這種說話,道:“胡說,自然不會了?“


    楊崢道:“那就要從現在起,打破這種宗教的教條,硬性的法律規定,給我大明注入新的空氣,而邏輯學是一切學問的工具,是最好的新鮮空氣,有了它,我大明經過數十年,數百年後,可以擁有科學,美學、化學、物理學、光學,心理學,甚至建築上都有極大的發展,到那時候,百家爭鳴,處處彰顯一片勃勃生機,比起現代的一團死水,閣老以為如何呢?“


    楊溥點了點頭道:“若如你所說,打破朱程理學四百年來的教條,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麵,的確是大大有力!隻是,這件是太過重大,單靠你我二人隻怕……?”


    楊崢用無比寂寥的聲音道:“閣老,眼下的大明原本就是一個沒有門窗的鐵屋子。假如這座鐵屋子萬難破毀,裏麵又躺著許多熟睡的人們,這些人最終都要被悶死——在不知不覺中由昏睡轉入死亡,誰也感覺不到痛苦和要死的悲哀。現在你大聲喊叫起來,驚醒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讓他們盡管醒來卻依舊無可逃脫,讓這些人知道痛苦和將死的悲哀,而你又無力拯救他們,這究竟是仁慈,還是殘忍?”


    楊溥一愣,顯然是在回味著這哲理一般的話兒。


    楊崢聲音忽得變得鏘鏘有力:“不是在沉默中爆發,便是在沉默中死亡!大人忍心選擇沉默麽?”


    楊溥正細細體會這番話兒,聽了最後一句,先是神色一凝,隨即哈哈大笑了起來道:“好小子,這麽快就給老夫下套了!”頓了頓複道:“你可知老夫今年貴庚?”


    楊崢眼裏閃過一絲狡黠,閣老,字弘濟,洪武五年,出生在湖廣石首。與楊榮同為建文二年進士,授翰林編修。永樂初年,任太子洗馬,成為皇太子朱高熾的東宮僚屬,永樂十二年閏九月,成祖北征回師,仁宗遣使迎駕稍遲,漢王朱高煦乘機進譖,成祖一怒之下,下令將東宮官屬全部逮治下獄。這成為繼解縉入獄後,立儲之爭中的第二場大事變。當時隻有兵部尚書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係成祖“靖難”舊人而幸未被禍。


    金忠是個敢於仗義執言的人,他不顧觸怒成祖,以身家性命力保太子,才使太子未遭廢罷,但是作為東宮宮僚的閣老、黃淮等人卻因此事件而被關入詔獄在獄中,家人供應的食物多次斷絕,而成祖的心意也不可預測,隨時都有可能死去。但閣老卻更加勤奮讀書,從不間斷。獄中十年,將把經書史籍通讀了好幾遍。


    仁宗即位,閣老獲釋出獄,授官翰林學士。仁宗建弘文閣,命閣老掌閣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


    宣宗即位後,入內閣,與楊士奇、楊榮等人共典機務,因三楊入閣,時人鹹稱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稱士奇為“西楊”、榮為“東楊”、溥為“南楊”。大人從洪武五年出生,眼下是宣德二年,怕是有五十六歲了吧?“


    “嗬嗬,對老夫倒是知之甚深啊?“楊溥倒沒感到意外,這些年隨著聲望、地位的提高,他的這點發跡史,早就被人津津樂道,倒是楊崢最後的一句話兒,鹹稱楊士奇有學行,楊榮有才識,楊溥有雅操。又以居所,稱士奇為“西楊”、榮為“東楊”、溥為“南楊”。他還是頭一次聽說,不免感到新奇。


    ^^^^^^^^^^^^^^^^^^^^^^^^^^^^^^^^^^^^^^^^^^^^^^^^^^^^^^^^^^^


    第二更求支持,求訂閱!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