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結果如自己所想的一般無二,朱瞻基立刻下了三道聖旨,讓王振到楊府傳旨了。


    楊崢到是沒想到自己這個吏部侍郎,竟還有這麽一段曲折的故事,頗感意外,從王振口述的情況看,群臣多半還是對自己做這個吏部侍郎,或多或少有些不滿,這其中有妒忌,有不服的,也有實實在在的認為他年紀輕,不足以做這個位置的,但礙於楊士奇、以及皇上的臉麵,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這個不得已的結果。


    想到了這些,他有些哭笑不得,但他也不是那種有事兒來了,往外推的人,況且吏部侍郎,正三品的官兒,人家想當還當不上,自己既得手了,自是不能放過。所以內心深處,對這個安排還是挺滿意的。


    與王振說了一番不痛不癢的話兒,眼看天色不早了,這才站起身來送客。


    王振臨走時,少不了讓楊崢日後好好照顧,照顧。


    楊崢一口答應,反正這事兒,誰照顧誰還不一定。


    接下來的幾日,楊崢算是嚐到了當官的好處,當大官的好處,若說往日的安南經略也是山高皇帝遠,雖是正二品的官兒,但畢竟離朝廷中心比較遠,作用還十分有限,如今就不同了,在級別上,吏部侍郎不過是三品的官兒,在吏部,聽起來還不錯,但熟悉的人就知道,吏部尚書是正二品,在大明,他是外廷文官之首,整個戶部他說的算,其手下是侍郎二人,以及四個清吏司,四大清吏司分別是文選、驗封、考功、稽勳,文選郎中主管官員進退賞罰,驗封郎中主管爵位承襲獎勵,考功郎中主管考核複查官員行政狀況,稽勳郎中主管功勳褒賞官員籍貫等事務。侍郎名義上是吏部副手,但是在明代吏部裏麵他真正管事的時候並不多,侍郎下去是郎中,這個是真正管事的官,相關的官員進退升降,都需要由文選郎中擬定名單,提交吏部尚書批準,當文選郎中跟吏部尚書討論官員名單時,哪怕是侍郎,也不能前去打擾,完全是兩個人之間的機密對話。郎中下去有員外郎、主事、司務、照磨等等屬官,可以說,不過是一個吏部尚書的備份的官兒,但外人可不這麽看,吏部是天官不假,掌握著天下文職官員的任免、考選、升降、調動,權力不小,但這也得看誰當這個官兒,若說是蹇義,侍郎不過是提提意見,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兒罷了,真正能起到作用的並不多,百官自不用巴結他,可郭璡不是蹇義這種四朝老臣,無論是威望,還是地位、就是名聲,也不足以與楊士奇,楊榮、楊溥這三位閣臣相比了,而楊崢這個吏部侍郎可以說是皇帝與內閣一同推上去的,其中的關係,隻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明白,自然少不了來巴結一番了。


    如此一來,可苦了楊崢,接連幾日的楊府,可謂是門庭若市,大大小小的官員,無論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攜帶這禮物來府上套點近乎,處於禮貌,他也不好拒絕,隻好勉為其難的收下了禮物,陪著說了些不痛不氧的話兒,這種罪過,竟比讓楊崢比做一天的簽押房還累。


    如此過了兩日,眼看官員來得也差不多了,楊崢正準備將這一堆的禮物,按照官員大小,一一記下,改日好退回去,也算是做到了問心無愧了。


    這一日黃昏正清點禮物,冷不丁的聽得一陣腳步聲,跟著一個熟悉的人影走了進來,對著他道:“楊大人好久不見了?


    還記得我麽?“


    楊崢聽聲音熟悉,盯著來人看了看,隨機搖了搖頭道:“不知閣下是……?”


    來人嗬嗬一笑,道:“都說貴人多忘事,往日我還不信,今日算是信了!”來人嘴裏雖是自嘲了一番,但目光依舊盯著楊崢道:“大人還記得南京大報恩寺麽?”


    “大報恩寺?”楊崢嘀咕了聲,再將來人前前後後的打量了一番,忽的驚叫了起來:“你是鄭恩來?”


    來人正是鄭恩來,見楊崢認出自己,抱了抱拳道:“難得楊大人還記得下官?”


    楊崢上前輕輕在他結實的肩膀上打了一下,道:“這話說的,這不是天色暗麽,一時半會兒沒想起來麽,再說了,我是那種眼拙的人麽?”


    鄭恩來聽他語氣透著親切,微微一笑道:“大人自然不是,若不然家父也不會讓我來找大人了?“


    “鄭公公找我?“楊崢有些吃驚。


    鄭恩來點了點頭,神色無比凝重的道:“是的,家父還說,這件事還隻有楊大人能幫忙,所以讓我攜帶了禮物來府上走一遭了?“


    楊崢一聽微微楞了一下,見他並沒有帶什麽禮物。


    鄭恩來似看出了楊崢的心思,淡淡一笑,伸手入懷,從懷中摸出一塊他從未見過的物件來,遞了過來道:“這叫萬裏碑是當年古裏國王送給家父的謝禮?今日家父讓我送給楊大人?”


    至今為止,鄭和六下西洋,先後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所到之處,皆行和平之事,頗受西洋諸國喜歡,友情收的禮物也不少,這件禮物是古裏國王感謝他對古裏國的幫助,送給他的私人禮物,可以說對於鄭和來說除了紀念上的意義外,這也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禮物。


    楊崢看了看,並沒有接過,嗬嗬一笑,道:“鄭公公六下西洋,開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西洋壯舉,此等功勳,楊某敬佩不已,這禮物是一塊長卷,長卷上印著“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裏,民物鹹若,熙皞同風,刻石於茲,永昭萬世。”的文字,這個是當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遠航的標誌,也是大明與古裏這兩個東方大國友好關係的見證。


    古裏國是古代印度半島上的一個古代國家,那裏信仰佛教,那裏隨處可見佛寺、佛塔,有許多佛教聖地。鄭和雖是伊斯蘭教徒,但他尊重佛教,並自稱為“菩薩戒弟子”。同時,鄭和船隊中有許多佛教徒,佛祖釋迦牟尼是印度佛教的創始者,朝拜佛祖,瞻仰印度佛教聖地,自然也成了鄭和使團在古裏國的一項重要活動。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其目的地是古裏國。鄭和船隊第一次下西洋到達最遠的地方便是印度半島西端古裏國。古裏國沙米國王盛情款待遠方來客。鄭和船隊受到古裏國人熱情招待。當鄭和船隊的海船靠近古裏國海岸時,海船上鼓聲、鑼聲、鍾聲、號角一齊發響,震耳欲聾的聲響越過海洋,跨過礁石。海岸邊上的古裏國人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帆船迅速向岸邊移動。古裏國人已看清了麵前的寶船,每艘寶船有幾幢屋大,這些船首畫著蛇眼的大船黑壓壓一片,像一座海上城市。


    鄭和為了答謝古裏國國王沙裏地,安排筵宴,款待沙裏地。席間,鄭和的副手王景弘向沙裏地國王提出,為紀念這次遠航,在古裏國蓋一座碑亭,以留作紀念。


    沙裏地國王欣然同意。這樣,鄭和船隊的官兵就動手蓋造碑亭。經過船隊官兵的努力,沒有多久,在古裏國蓋造好了一座中國風格的碑亭,石碑上刻有碑文。


    碑文內容:“永樂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監鄭和等,統領大寶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雲:其國去中國十萬餘裏,民物鹹若,熙同風,刻石於茲,永樂萬世。”古裏國王感念鄭和的友好,特意讓人將這段文字,用一塊長卷給印了下來,當做私人的禮物送給了鄭和,這份禮物對於鄭和的意義不言而喻。


    楊崢看了一眼,並沒有接,看了一眼鄭恩來道:“鄭大人這不是在打我的臉麽,這禮物若是猜的不錯,應該是古裏國王送的吧?”


    鄭恩來道:“楊大人果然好眼光!”


    “這禮物一方麵是古裏國王感謝鄭公公為該國做出的貢獻,另一方麵何嚐不是敬重鄭公公的人品呢,這份禮物的意義,說值千金也不過為,我楊某生平敬重的人不多,但恰恰鄭公公算得上一個,禮物就不必了,若看得起我,有什麽事不妨直說,能幫上忙的,我自不會袖手旁觀?”


    鄭恩來盯著楊崢看了看,道:“家父說的沒錯,楊大人是個做大事的,這件事若楊大人肯幫忙,怕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楊崢嗬嗬一笑,道:“你啊,也別把我碰得那麽高,我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吏部侍郎,還是剛剛當上的,根基不穩,能不能幫忙還不一定呢?”


    鄭恩來道:“一定能幫上的?”語氣竟無比的肯定。


    楊崢擺了擺手道:“客套的話兒就不必說了,咱們還是說事兒了吧?”


    鄭恩來點了點頭,與楊崢一左一右在茶桌旁落了座,喝了口茶湯,便將這件事的始末說開了。


    ^^^^^^^^^^^^^^^^^^^^^^^^^^^^^^^^^^^^^^^^^^^^


    第一更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