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自己的愛將還在自己的陣營,朱瞻基鬆了一口氣,好奇的問:“如何精細?”


    楊崢道:“朝貢上!”


    這話兒一出,原先有些失望的官兒,紛紛又抬起頭來,紛紛將目光看向了楊崢。


    “哦,此話怎講?“朱瞻基皺了皺眉問。


    楊崢道:“微臣聽說,朝廷要有不少朝貢的貿易,可後來覺得這種”貢”和”賜”的關係實際是不等價的,對朝廷來說是得不償失的。朝廷之所以明知虧本而樂此不疲,是因為對這種交易懷有一種政治目的,我大明如今已威名遠播,四夷賓服,西洋的初級目的已經達到了,既如此,我們又何必去做這種虧本的買賣呢?“


    “何止這些……?“一直沒說話的楊士奇忽然道:”早年,老臣做禮部侍郎時候,來我大明朝貢的國家,早就摸清楚了我們大明的性子,特意將大量的貢物運至大明,然後從中獲取大明豐厚的賞賜,從那時候,微臣就知道,他們朝貢是假,為圖厚利而來才是真?這樣一次兩次到也罷了,可屢屢而來,就得不償失了?“


    站在楊士奇身後的楊榮道:“銀子上遲點虧到也罷了,可恨的是按照規矩,一旦西洋諸國國王尾隨而來朝貢,船上一應運送,皆由地方抽調徭役,民力所需巨大,如江南之地倒也罷了,如廣州、福建之地山林頗多,將其貨物運送京城,有時需要翻山越嶺,就是江浙一帶雖有大運河走漕運,可運河也有不暢通的時候,那時候百姓之苦,不言而喻,這樣的朝貢不要也罷!“


    楊榮話音一落,身後的楊溥便接上話兒了,成祖爺鑒於各國進貢層次不齊,禮物太大,曾經i對對朝貢各國說了,往後你們別派出那麽多人了,禮物隻要意思一下,象征性給點就行了。但是各國嚐到了朝貢貿易的甜頭,竟不顧朝廷規定,使團規模使勁超標,禮物送的也不老少,可謂是頭疼的很……?“


    眾官兒聽了半天這才回過神來,感情是在打朝貢的主意啊。


    看明白了形式,都察院顧佐道:“西洋之人,往來中國者,向以香山澳中為蟻舟之所,入市畢則驅之以去,日久法弛,其人漸蟻聚蜂結,巢穴澳中矣。當事者利其入市,不能盡法繩之,姑從其便;而嚴通澳之令,俾中國不得輸之米穀種種,蓋欲坐而困之,令自不能久居耳。然夷人金錢甚夥,一往而利數倍,法雖嚴,不能禁也。今據澳中者聞可萬家,已十餘萬眾矣,此亦南方一癰也,未審潰何時耳——?”


    眼看內閣、都察院都先後開口了,其他官員哪還敢是落後,戶部尚書郭資道:“西域使客,多是賈胡。假進貢之名,藉有司之力,以營其私。其中有貧無依者,往往投為從,或貸他人馬來貢。既名貢使,得給驛傳,所貢之物,勞人運致。自甘肅抵京師。每驛所給酒食芻豆,所費不少,比至京師,又給賚及子物值,其獲利數倍。以此胡人幕利,往來道路,貢無虛月。緣路軍民遞送,一裏不下三四十人。伺候於官,累月經時,妨費農務,莫斯為甚。比其使回,悉以所得,貿易貨物而歸。緣路有司出車載運,多者至百餘輛。男丁不足,役及女婦,所至之處,勢如風火。叱辱驛官,鞭撻民夫,官民以為朝廷方招懷遠人,無敢於較,其為騷擾,不可勝言。乞敕陝西行都司,除哈(和諧)密忠順王,及亦力把裏,撒馬爾罕等處藩王,遣使朝貢,許令送赴京師,來不過一二十人,正副使給予驛馬,餘與驛驢。庶幾陝西一路之人,可少蘇息,臣又竊見西域所產,不過馬及口砂、梧桐堿之類。唯馬國家所需,餘無裨於國。乞自今有貢馬者,令就甘肅給軍士。餘一切勿受,聽其與民買賣,以省官府之費,的確與朝廷無益!”


    楊崢道:“皇上如今我大明開海禁,下西洋目的是為充盈國庫,既如此何須再朝貢呢?去做這些麵子工程呢?“


    “皇上,楊大人所言極是,西洋諸國真心朝貢隻怕不多,若非如此,自先帝禁止下西洋,西洋諸國若真心朝貢,何至於五年,都不曾見一國前來,反而是我們帶著禮物,以豐厚的賞賜請來,這其中耗費銀子何止千萬,所取不過一二,可恨的是,下西洋的好處,全給了這些番邦占去了,百姓全無好處,才使得下西洋人人憎恨,落了一個禍國殃民之舉,著實讓人好生不服啊?“


    這一番言語,說得朱瞻基暈頭轉向,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他算是徹底看清楚了,下西洋未必是人人反對,可這朝廷猶如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了,而且從剛才眾人的話語中,他多少也聽出來了,這朝貢的確是得不償失的買賣,做的盡是麵子工程,與朝廷,與百姓,與自己全無好處,所以一番計較之下,倒也覺得這朝貢不要也罷。


    “以你們看,朕該如何?“朱瞻基盯著楊崢道。


    楊崢忽的整理了一下官袍,然後再一次先前走了一步,道:“至西北互市與東南海市,其於國計民生損益利病,試兩持而並較之,不啻天壤易判、黑白易分也。乃籌國者,知互市之利而不知海市之利,何不思之甚也!夫九邊互市之初,始以口幣,今以金帛,而虜酋之交易惟馬。餘以口幣而易疲馬,其利猶在中(河蟹)國,刺載而出,無傷也。今但售以金帛,是金入一去不返之虜,而以中(河蟹)國所衣之帛易無用之駑駘也,不敵明矣。(中略)苦夫東南諸夷利我中(河蟹)國之貨,猶中(河蟹)國利彼夷之貨,以所有易所無,即中(河蟹)國交易之意也。(中略)而又可以藏富於民,何憚而不為也?若曰:夷數入寇,勢不可通。豈知夷人不可無中(河蟹)國之利,猶中(河蟹)國不可無夷人之利。禁之使不得通,安能免其不為寇哉?餘以海市一退,則鯨鯢自息,必不若虜情之難料也。且互市所輸,皆國家口藏,即闔閭脂膏,海市所易,皆民間財貨,無妨國計。互市有損而無得,海市有利而無害,主計者何不思也?宋時,發舶海上,郡國有司,臨水送之。嚐登泉山,見刻石紀歲月甚夥,爾時典纂重雲。閩在宋元,俱設市舶司,國初因之,後竟廢,微臣今日懇請陛下,罷朝貢,重啟市舶!”


    這一語鏘鏘有聲,迅速傳遞到每一個人的耳朵裏,眾官兒先是沒有回過神來,好不容易反應過來的官兒,早已是一臉的歡喜。


    市舶司始於唐,盛於宋,負責對外(海上)貿易之事。唐時對外開放,外商來貨貿易,廣州等城市就成了重要通商口岸,國家在此設市舶司,或特派,或由所在節度使兼任,自大唐從中獲取了好處後,後來的朝廷就一直延續,到了宋代製度日益完善,即便是韃子王朝,也在攻取浙﹑閩等地後﹐立即在泉州﹑慶元(今浙江寧波)﹑上海﹑澉浦(今屬浙江海鹽)四處港口設立市舶司。後來又陸續添設廣州﹑溫州﹑杭州三處。經過裁並﹐在慶元﹑泉州﹑廣州三處港口設置。


    隻不過是,元代的市舶司初建時﹐沿用南宋製度﹐日久弊生﹐嚴重影響市舶收入。至元三十年﹐元政府製訂了“整治市舶司勾當”的法則二十二條。延佑元年﹐又修訂頒布了新的市舶法則二十二條。這兩個法則﹐對市舶司的職責範圍作了明確的規定﹐其目的是為了加強政府對海外貿易的控製﹐增加更多的收入。


    元代的市舶法則比宋代更為嚴密﹐說明封建國家在管理海外貿易方麵已經具有更為豐富的經驗。但是﹐貴族官僚常常帶頭破壞規定﹐使它流於空文,但在製度上更加完善,據慶元市舶司的資料﹐細色一百三十餘種﹐粗色約九十種﹐共兩百二十餘種﹐主要是香料﹑藥材﹑布匹﹑寶物等。經市舶司允許出口的貨物有紡織品﹑陶瓷器﹑日常生活用品等,獲取利益不少,算是元朝朝廷財政的重要收入,明朝取代元代後,最初沿襲前朝之製﹐市舶司管理海外諸國朝貢和貿易事務,朝廷派人管理具體事務,主要職責是根據商人申報的貨物﹑船上人員及要去的地點﹐發給出海許可證,上船點檢,防止夾帶朝廷禁止出口的物品和逃犯,“閱實”回港船舶,對進出口的貨物征收稅同賦。


    可以說,開市舶司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百姓,如此一來,朝廷與各國打交道的就不是朝廷了,而是市舶司了,各國商人來了,按照規矩,自行買賣貨物,你的貨物多差,價格多高,朝廷可以不必理會,但收稅是一點都不能少,這樣就有點前世自由市場的模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