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輔嗬嗬一笑,道:“有沒有這個本事,現在說還為時尚早,不過我張輔看人可不會錯的,再過五年,求幫忙的隻怕是我了?“


    楊崢忙謙虛的道:“國公爺說哪兒話,誰都不知道國公爺的身份,如今我大明能稱得上國公的,除了魏國公徐家還有一位,以及雲南的沐國公外,就是在京城的英國公了,如此稀少的國寶,到哪兒還不別人捧著,還有什麽事需要求人的?“


    “這個可說不準!”張輔苦笑了聲,他是英國公不假,如今算是京城國公裏,戰功最顯赫,名聲最好,地位最高的,可這樣又如何,過了自己一代,下一代誰知又如何,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風光的背後,未必就沒有煩惱,沒有危機,沒有求人的時候。


    楊崢一笑道:“若國公爺的目光準的話,五年後,國公爺有什麽事兒用得著我的,楊某義不容辭!”


    “如此,那我就先先行謝過老弟了?”張輔抱拳拱手道。


    “看你,剛讓我不要注重繁文縟節,你自己到是行起禮來,這不是打我的臉麽?”


    “讓老弟見笑了,見笑了!”張輔嗬嗬笑道。


    楊崢擺了擺手,接著開始商議大頭兵的事情,雖說想出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個鬼主意,但如何實施,還需說道說道,還在楊崢喜歡謀而後動,既想做,那就把什麽都想好了才好動手,張輔見他種種安排有條不紊,心生佩服,對於自己先前的看法,越發深信不疑。


    說了約莫半柱香的功夫,將各種細節都顧慮了一遍,楊崢才出了國公的府邸,披星戴月的往家中趕。


    而第二日一早,極少出門的張輔則命人準備了一份厚禮,去了中軍都督府,這裏有追隨的他的將士,明著是去看看,實則是為楊崢挑選大頭兵了,按照楊崢的要求,這些大頭兵,必須是今年剛招募,對條例不甚了解,對軍隊規則茫然無知,對作戰技術沒有掌握一知半解的士兵。在長官的號令下暈頭轉向的將士,而且很重要的一條,粗俗,目不識丁,最好就是有些惡習的人,要說在他的手下,這樣的大頭兵並不好找,他治軍甚嚴,且時時以身作則,可謂軍紀嚴明,偷奸耍滑的這種將士是絕不容許留在軍中的,所以進去的時候,內心深處還有幾分忐忑。


    但很快他的擔心就變成多餘了,因為這樣的兵痞很多,不過半柱香的功夫,就從中挑出了百來個楊崢所要的兵痞,這種結果讓張輔有些意外。這也不難理解,要說大明的軍隊還是很強夯的,從洪武時,京城內外置大小二場,分教四十八衛卒,洪武四年,京軍總數207800餘人,隸於大都督府。洪武十三年後,分隸前、後、中、左、右五軍都督府,“治常行簿書而已,非特命不與營務”。這些將士經過戰事的洗禮,極為強夯,就是到了永樂年,這種風氣還在,打起仗來,就是昔日馬上天下的蒙古韃子也不是其對手,這一點朱棣時最為明顯,朱棣數次出邊征討蒙古殘元勢力時亦以京營為主力,全營騎兵部隊。全軍裝備各類火槍及火炮,為當時世界裝備最優良的熱兵器部隊。平時五軍營負責駐守軍營,三千營負責巡邏哨視,神機營則掌各類槍炮火器。皇帝禦駕親征時,則皇帝禦營居中,五軍營分布防守禦營之外,步兵布防內側,騎兵布防外側。騎兵之外為神機營布防,神機營外為堤圍土牆,周長二十裏,上麵布置各種竹木枝刺為障護,可謂及其強夯,但再強夯的軍隊,一旦沒了仗可大,加上規矩上的陳舊,勢必會**,變壞,永樂後,天下太平,京城將士們無仗可打,京軍的戰力也在承平歲月裏迅速的變質,就如這些兵痞,在這三大營中,往日哪有這麽多,一個兩個算是了不起的情況,如今可好,隨便找一下竟有這麽多,差距的明顯,讓他不由得還念,永樂時五出蒙古,愣是打得蒙古韃子抬不起頭來,大軍一出,四方懾服”,居重馭輕,控扼天下,是何等的威風!如今才過了幾年承平的日子,竟落敗如此,讓人不敢相信,感歎了兩聲,張輔還是帶著這幫兵痞趕往午門,那裏是群臣辦公的地方,楊崢的目的就是在哪兒讓言官丟這個臉。


    昨日言官迫於錦衣衛的力量,不得不暫時退去避其鋒芒,興師動眾而來,灰溜溜回去,言官出道以來,還是頭一次這麽丟人過,所以一番商議後,決定今日再楊崢一點顏色看看,至少也要借他挽回昨日丟失的臉麵,不如偌大的京城,扣在他們頭上的帽子可不輕——欺軟怕硬!一旦這帽子坐實了,日後他們在這京城之地還怎麽混?


    其實他們與楊崢沒多大的仇恨,說實話言官大多數人對這個麵帶笑容,英俊又有本事,能幹實事的年輕官兒極有好感,甚至對他的那本《楊氏詞話》也加以讚揚,之所以這麽做,說到底一方麵楊崢是近年來名聲最響,功勞最大,才名最甚,甚至就是風流韻事也是京城一絕,如此人物,隻要在朝廷之上,那個不眼紅,那個心裏沒有幾分妒忌,有那麽點心思,也不奇怪,再者,言官固有的特權,讓他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隻要你有想法,可以盡管說出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因為在大明,再殘暴的君主也不願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實在氣極了,最多也隻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頓而已,這是一種職責,同樣是一種冒險的資本,所以言官想要升官,想要名譽,就必須找人彈劾,不然言官就失去了言官應有的價值,立論唯恐不偏激,言辭唯恐不誇張,往往憑借著捕風捉影、小道消息,就極盡聳人聽聞之能事。他們關心的並非所論是否屬實,而是能否憑借刻薄的言辭嘩眾取寵,一舉成名,能否官運亨通,而能給他們這個條件的倒也有不少,可那些官兒不是太大,就是根基太深,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奏效的,再者今年的京察大計剛剛過去,內閣借故整頓言官,使得他們元氣大傷,也不敢太過放肆,因此這人選上就謹慎了許多。


    楊崢官職不算底,也不少高,為人又年輕,且名頭正盛,更何況他在朝中的根基,人望都未達到不可撼動的地位,加上私自將西洋寶物的十分之一送給皇室,無疑是給了他們彈劾的借口,細細盤算,在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這也是為何這幾日,他們一個個如同打了雞血一樣,若能將這個年輕的政治新星搞下台,搞得身敗名裂,朝堂之上,那個還不多看他們一眼,為了這個,這個買賣就值得去幹。


    但楊崢的才學也不容他們小視,通過昨日隱隱可以看出,他與錦衣衛還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否則錦衣衛雖無所不能,但樣不會出現得這麽及時,單憑這一點,讓他們不得不加以重視,為此他們特意請來了老將李時勉出馬,要說這李時勉的大名從永樂年在言官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永樂十九年,三殿失火,明成祖朱棣下詔征求直言。李時勉上書評論時事計十五項。成祖當時已決定遷都北京,正在招來遠方的人民。而李時勉卻說營建北京不合適,並說外國來進貢的人不宜讓他們群居在明成祖朱棣身邊。這些話都忤逆了明成祖朱棣的意誌。明成祖朱棣接著往下看李時勉的其他建議,大都切中時病,明成祖朱棣氣得幾次將李時勉的奏章扔到地下,但又都忍不住地撿起來再看,結果許多建議都得以施行。不久李時勉被誣陷入獄。一年多後獲釋,得到楊榮的推薦,官複原職。


    洪熙元年,李時勉又上疏議論政事。仁宗非常憤怒,將李時勉召到便殿,但李時勉在答辯中毫不退讓。明仁宗朱高熾氣得命武士用金瓜擊打李時勉,李時勉三根肋骨被打斷,抬出去時都快死了。第二天,改任為交趾道禦史,命李時勉每天審查一件獄案,提交一份議政報告。李時勉上奏了幾次,於是被投進錦衣衛監獄。李時勉曾有恩於某位錦衣衛千戶,這位千戶正好來視察監獄,便偷偷地請來醫生,用海外進口的血竭藥給李時勉療傷,李時勉才得以不死。仁宗病情加重,對夏原吉說:”李時勉在朝廷上侮辱我。”說完,他勃然大怒,夏原吉忙安慰勸解。這天晚上,明仁宗朱高熾逝世。李禦史的大名就在這一晚,響徹大江南北,天下無人不知言路裏出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可羨慕了旁人,言官更差不多將他視為精神偶像,好不讚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