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蘇州就不一樣,其城池附近水網密集,北枕長江,西臨太湖,其間又有陽澄湖、澱山湖、金溪湖、龐山湖等星羅棋布。大運河自常州東來,環繞蘇州城,至城西北有白公堤相連,至正西“為胥江、為南濠至閶門”,“府城內河凡三橫四直”,四通八達的水道也成為蘇州商品經濟發展的動脈,從宋代開始,蘇州的商品經濟在廣度和深度方麵都得到快速拓展,出現了十分活躍的局麵,全國各省區都有不少人脫離農業生產,轉而從事工商業,大小商人的數目迅速增長,商鋪二百三十餘家,主要涉及的行業有絲綢業、棉布(花)業、染料(坊)業、蠟燭業、煙草業、餐飲業、典當錢莊業等五十餘個,這些有利的因素足以說明,蘇州天生就是一個商業的城池,發展農業隻能限製它,而非壯大它。


    事實上這一切已經過這漫長六十年做出證明,當所有的財富都集中在土地上,人力、物力、財力都被土地所束縛,而在人數不斷的增長的情況下,想要更高的享受,唯有擁有更多的土地,以便於從中獲取他們想要的財富,這樣造成的後果便是土地迅速被富戶、大戶、地主豪門所兼並,而失去土地的百姓因依附土地,不得不投其門下做了佃戶,反過來地主豪門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除了壓榨百姓之外沒有更好的出路,年月好尚且能活下去,一旦年月不好,一年的辛苦可能付之東流,從而做了虧本的買賣,所以許多名其曰是地主豪門,日子過得並非書中描敘的那般富麗堂皇,倒不是說他們不想,實則在土地不多的情況下,他們並沒有更多的財富供他們去揮霍,去浪費,地主豪門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尋常百姓。


    讓一個本是適合商業的都城,卻發展農業其本身就是一大錯誤,好在這錯誤錯的並非不可挽回,無論是農業如何束縛蘇州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是有不少有識之士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他們憑著過人的見識,從土地的束縛中跳了出來,為蘇州的商業開辟了一條又一條的道路,是他們讓蘇州,無論是鐵,造船,建築,還是絲綢,紡織,瓷器,印刷等方麵都在延續,民間的手工業不斷壯大,而官營卻不斷委瑣,他們靠著過人的智慧,以較短的時間完成了宋朝手工業從官營到私營的演變,而且變化得更為徹底。迄至宣德初年,除了鹽業等少數幾個行業還在實行以商人為主體的鹽引製外,一些手工業都擺脫了官府的控製,成為民間手工業,不僅如此,麵對農業的束縛,他們懂得改稻為桑,該做耕種法子,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從中謀取商業的發展,所幸經過他們不屑的努力,蘇州的商業的大致框架還在,如今所缺的,便是一個引領他們走上正確道路的人,而這個人或許就是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或許不是,這一點徐朗自問不能看明白,但有一點他深信不疑,那就是蘇州不能在這麽貧窮下去了,必須做出改變,既然能讓百姓從土地中解脫出來,獲得更大的財富,既然商業能讓蘇州比美汴京城,那為何不變呢,洪武給大明定下的規矩,規矩不能說不好,可終究是太過死板,每一戶都有固定的不可輕易改變的戶籍,主要是民戶,要繳田稅,要服差役。其次是軍戶,要服軍役,當兵是為國家服特殊的差役,還有負責屯田。三為灶戶,負責煮鹽繳鹽稅。其它的還有醫戶、匠戶、漁戶等等。朱元璋設計的理想社會,是每個人都有固定的職業,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世世代代一直維持下去。民戶之上有裏甲製度,一百一十戶為一裏。軍戶之上有衛所。灶戶有鹽場。官府收稅,以民戶為例,隻要在每個縣按照戶口數、田地等則(田地質量、收成)確定每年應上繳的夏秋糧食,記到黃冊裏。每隔十年再清查一次,重新造冊。隻要地方官員用心,百姓聽話,辛苦耕耘,朝廷才有收入,才才能穩定。


    可這天下是要變化的,人越來越多,土地越來越少,天災人禍,富貴之人仗著權利,仗著財富、仗著手段侵吞百姓的田地,他們不交稅,不種田,可他們終日錦衣玉食,百姓日日勞作,卻是一日貧困,朝廷因收不到賦稅,國庫空虛,巨大的貧富差距,早已讓這個國家矛盾叢生,變未必會好,但不變一定會死!“徐朗呢喃了幾句,眉宇間似多了幾分果敢,緩緩扭頭看了一眼楊崢,道:”大人誌在解脫土地對百姓的束縛,目的是發展蘇州的商業,而據在下所知,宋代商業空前發達,其基礎便是建在農業之上,宋金並立時期,南方的水利事業大大超過北方。史載:“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 除了修複久被堙廢的水利之外,還修建了不少新的工程。


    南宋的圩田麵積又有擴大。如太平州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圩田麵積占全縣農田的十分之八九。宣城縣有圩田一百七十九所。另外,塗田、沙田、梯田等也大量開墾,農田麵積不斷增加。不僅如此,他們因地製宜,在山坡、江畔、海邊開墾農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大量的開墾,使墾田麵積大為增加,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農具的改進和水利灌溉事業的發達,北宋時期單位麵積產量有所提高。一般年景,其他地方,畝產米一石,江南地區畝產米可達二至三石,甚至還出現了畝產米達四石的記錄,明顯超過唐代水平,種種跡象表麵,宋代商業固然有他的獨到之處,可商業的發展還是立足於農業的保障上,也就是說宋代發展商業的同時,並沒有丟掉農業,換句話說宋代的商業在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翻看宋代商業輝煌的同時,其農業同樣輝煌。大人以況知府斷案為名,責令富戶、大戶退田,其目的怕不是單單為了小民有其田那麽簡單吧?“


    楊崢哈哈一笑道:“就知道瞞不過你?你的懷疑一點都沒錯,蘇州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可以說與杭州天生就是發展工商業的風水寶地,可惜的是這樣一個明明可以發展工商業的城池,竟淪落到走農業的路子,說句本末倒置是輕,說重點這就是弄不清出狀況,亂彈琴!“這幾句話不免說得重了些,但兩人關係楊崢也懶得去避諱,心頭的一番想法,早就想找個人說說,好不容易有找到這個一個原因凝聽的人,還不一吐為快。


    徐朗眉頭皺了皺,似在深思,好一會兒才問道:“你準備怎麽做?“


    楊崢吐了口氣,似將壓在心頭多日的怨氣全都吐出來似的,好一會兒才伸手一指窗外道:“若是蘇州城處處這般模樣,豈不是更好?“


    徐朗順著楊崢所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看落日黃昏下,眼前的街道上徹底彌漫著商業的氣息,各種吆喝彼此起伏, 薑行、紗行、牛行、馬行、果子行、魚行、米行、肉行、南豬行、北豬行、大貨行、小貨行、布行、邸店、堆垛場、酒樓、食店、茶坊、酒店、客店、瓠羹店、饅頭店、麵店、煎餅店、瓦子、ji院、雜物鋪、藥鋪、金銀鋪、彩帛鋪、染店、珠子鋪、香藥鋪、靴店等三十多“行”清一色的打開了店鋪,擺出了自己獨有的商品,放眼望去宛如一條臨時足見的長龍,鮮豔而不多見的物品,早已吸引了不少的商客,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小商人、小手工業者、攤販、苦力、腳夫、奴仆、賣唱說書的藝人,供人玩弄的妓女,以及大批的城丵市流民和沿街乞討的叫化子,他們或者麵帶笑容,或是對商品指指點點,或者彼此說笑,又或者與商販討價還價,洋溢著某種徐朗從未有過的景象。


    “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禦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弦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這就是商業的魅力,好看吧?“楊崢滿是熱情的的聲音傳了過來。


    徐朗再看了一眼,由衷的讚了聲道:“好看?”


    “難得聽軍師說了句大實話?“楊崢笑著道。


    徐朗立即翻了白眼,回了句:“徐謀平日裏很喜歡說假話麽?“


    楊崢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哪能啊,隻不過是平日說話不如今日好聽罷了?”


    徐朗哼了聲,沒在這個問題上糾纏,稍作沉吟了一會兒,問:“你真打算把蘇州引到商業上走?“


    “嗯?”楊崢語氣嫣定的應了聲,這個計劃從他踏上蘇州的第一日便在心頭埋下了種子,他一直致力於對大明做出修修補補的改變,好在即將到來的航海時代,資本萌芽時代,大明能跟得上步伐,不至於落得太厚,身為兩人人,若沒這個機會便也罷了,如今機會都擺在了他眼前,倘若不抓住那就太對不起來這個時代走一遭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