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頓時雙眼一亮,盯著楊崢道:“你是說他會大力發展自己衙門的實力?”
楊崢點了點頭,語氣不急不緩的道:“不錯,司禮監的二十四衙門聽著是不錯,可畢竟是對皇宮大內,對外麵的這些衙門並無多大的影響力,王振初掌權,本人也有些野心,又豈會甘心將自己的手隻能放在皇宮大內呢?”
楊士奇沉吟了一會兒,似是陷入了某種沉思,好一會兒頷了頷首讚同的說道:“你說的不錯,司禮監二十四衙門中的首席衙門,亦是整個宦官係統中的權勢地位最高者。司禮監不僅總管內廷宦官事務,而且職涉外廷朝政,即所謂“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想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一幫讀書人來支持,單靠一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太監怕是難以勝任。”
楊崢道:“自古掌權無不是從吏部、兵權開始。依我對王振的了解,剔除你後的第一步,王振的手怕是要伸到官員的任免,以及對諸多將士栽培上了,以今時今日王振的地位與威望,加上小皇帝對他的信任做到這一步並不是難事?”
楊士奇知道楊崢說的是實話,大明官員的升遷、任命、調任等,要履行一個相應的程序,就是銓選。文職官員的銓選均由吏部掌管,由文選司具體負責。由於所任職位的級別和重要性高下有異,也就是說重要職位的人選要由高級官員們討論推選,中低職位則由吏部直接銓選。當然,任何官員的任職都必須得到皇帝的批準。雖然,官員的任用有一套嚴格的製度,但在實際操作中是複雜的,受到許多因素的幹擾,特別是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官吏的任用、選拔呈現出許多的不合理、不公平性,司禮監沒掌權之前,這種不合理,不公平性也隻是在內閣,在吏部上,可王振掌權司禮監後,倘若當真有心打造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班底,那麽司禮監就必須將手伸到官員的任免權上,否則天下的官兒為何要依附於你,說到底是為了頭頂上的官帽而已。在大明司禮監屬於內廷機構,本沒有機會參與官員的升遷與任命,但世事無絕對,當年太祖定下太監不可幹政的規矩,時至今日早已名存實亡,所以在官職任免上,司禮監並非一點影響力也沒有,倘若權勢當真達到了內相的地步,出手幹預也並不是不可能,按照朝廷的規定,某些官職宦官按例由負責挑選。選拔官吏時以當權的宦官同朝臣一起參與,會同挑選。參議選中後,成為當時參與選拔時宦官的門生,其作用與內閣大臣做主考官差不多,除這些有明確規定者外,權勢宦官還往往能夠在實際上對文武大臣的任免進退進行操縱控製。六部九卿之類的官職,表麵上由朝廷會推,但會推之前,所在的部都要率他們去拜見當時的掌權的宦官,從而達到操縱官員升遷的地步,但前提是司禮監必須有強大的權勢。這一點今日的王振無疑是有這個本事,但想要做到的這一步,王振最好的機會就是眼下了。借著除掉自己的機會王振算是徹底獲取了孫太後、小皇帝的信任,相比外麵的讀書人多變的性子在安全上孫太後必然是傾向於王振,因此這個時候的王振威望是最高的,達到自己掌權目的阻力也小了許多,其次小皇帝今年才十餘歲的孩子,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也是最聽話的時候,再大些可就未必有這個效果了,所以王振一旦有了野心,第一步非得將手伸入文臣不可,否則日子一長,皇帝大了,經過此番打擊的文官緩過神來後,王振就什麽也做不了。所以在權勢盛極必衰的這個過程,王振必然是長久不了。“這一番分析,縱是楊士奇這等老狐狸也不得不佩服楊崢的遠見。
”能聽你這麽說,老夫也放心不少了,不過老夫仍想知道,接下來你會怎麽做?”楊士奇盯著楊崢的側臉問道。
陽光如火,映在窗紙上,讓楊大人的臉黯然了不少,但這樣看來更加迷人。
“還能怎麽做,無非是借鑒一下鄭莊公對付弟弟的手段吧了,你還以為能有多高明。王振勢頭正旺,誰上誰死,我也不例外,你也不想我步你的後塵吧?”
楊士奇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好一個鄭伯克段於鄢,這下老夫放心了?”說完端起桌上的酒杯將杯中的酒湯一飲而盡,不顧體麵的用繡袍將嘴巴擦拭了一下,站起身來望了望窗外,歎了聲,回過頭對楊崢說道:“一味的借鑒鄭莊公克弟弟的手段未必能湊效,比起共叔段的愚蠢,王振可就狡猾多了,你得懂得忍耐才成。我要走了,沒什麽留給你,臨走時就再送你一句話,為政者必具雅量——忍也,定也,靜也“能忍則自安,能定則自重,能靜則自動。張良拾履,韓信鑽胯,此所以滅秦破楚。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視富貴如草芥,此謝安所以全身卻敵之策。進退自如,如閑雲野鶴,以天下為己任,布衣一介而建卿相之偉業,此李泌所以興唐之術。”“士務以器識為先,廓然有天下之誌,而雅量自在。切忌?切忌。”
楊崢知道這是臨別之言,回想這十餘年來,自己建立的每一件功業,幾乎離不開楊士奇在背後的扶持,正是有楊士奇在,他才一次又一次大膽的放手去幹,有時候甚至不顧後果的胡來,世人都是這份功勳是他從戰場上廝殺掙回來的,可誰又能想到沒有楊士奇這顆大樹在後方為其遮風擋雨,他的功業未必有這般順利,往日不曾覺得這老頭重要,如今要走了方覺在這十餘年裏,自己早已習慣了他的存在,哪裏有舍得對方離開呢?
楊士奇何嚐不是念念不舍,兩人一內一外十餘年來配合默契,眼看著自己親手打造這片江山蒸蒸日上,又何嚐不想再好好看看,可天不隨人願,他一個罷了官的老頭又能如何,看著紅著雙眼的楊崢,他淒苦的一笑,道:“用不著哭,離開京城本就是老夫的心願,如今心願已達成,你該替老夫高興才是,這座大好的江山,就交個你打理了,你心思活絡,見識比老夫還要好,事情也比老夫敢做敢幹謀劃上老夫就更不用說了,就說大明這十餘年的幾件大事,安南一國兩製、安南人治理安南人、開海禁、下西洋、興盛市舶司、治理蘇州城、興一條鞭法、與北方韃子互市,哪一件都是定國安邦的大事,非但老夫比不了,便是前朝宰輔也難以比擬,軍國大事上老夫並不擔心你沒有分寸,老夫隻是擔心你年紀太輕,名聲太盛、官職太高,遭人妒忌吧了,老夫對你別無他求,隻求你從今日起為人低調些,做官嘛,低調點總沒有錯的?”
這般溫馨的話兒不說還好,一說楊崢剛剛吞回去的眼淚重新流了下來,嗚咽道:“楊大哥放心,這些話兒小弟都記住了,定不會辜負你了一片苦心,今日你我一別,還不知何時再能相見,小弟隻求你此去一路平安。”
楊士奇頷了頷首道了聲:“珍重!”便不再多言,匆匆下了二樓。
樓外陽光如火,一幹吃飽喝足的東廠番子早就等得不耐煩,若非顧忌楊崢的身份,加上先前遞上來的三十兩銀子,還有這幾桌上等的好酒好菜,為首的頭目怕是早就呼喊起來了,此時見楊士奇下來,為首頭目登時氣不打一處來,上前就對著楊士奇的屁股踢了一腳,怒罵道:“老匹夫磨蹭什麽,在磨蹭也不可能會京城了。”
楊士奇為官四十載,何曾受到過這等欺辱,一雙目光看向那頭目,雖隻是淺淺撇了一眼,但位居高位四十年的威嚴無形之中展露了出來,那頭目何曾見過這等威嚴,竟把到嘴的話兒給吞回去了,許久才嘟噥一句,道:“看什麽看,你當你還是首輔大人麽?還不快走。”
楊士奇愕了一下,望著頭目的那張臉也不知想起了什麽,竟是一言不發,許久才發出一聲長歎:“是啊,老夫已經不是首輔了“.說完神情落寞不少,在這一刹那間整個人也老了許多。
那頭目心頭心頭畏懼可不想這麽輕易的服輸,挺著胸脯兒冷哼了聲道;“知道就好。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快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為好,免得想走也走不了。“
楊士奇一言不發,隻是回頭看了一眼漸漸模糊的紫禁城,歎了口氣對左右道:”走吧。”
頭目見他知趣,甚是高興,衝著四周吆喝了聲,道:“奶奶的,都愣著幹什麽,快走啊。這般磨磨蹭蹭的何時能到江西。晚去一天,王公公在家可就多擔心一天,我等為王公公辦差,可得盡點力氣。”
四周番子少不了一陣附和,先前還顯得氣勢不正的隊伍,被頭目這幾句嗬斥的話給提高了不少,幾個番子上前也不顧楊士奇一把年紀,伸手在他肩膀上推了一把,大聲嗬斥道:”看什麽看,這輩子你都別想再回來了,快些離開才是正經事。”
其他番子看兩人如此而堂堂首輔大人也沒反駁,膽子也大了不少,這個嗬斥,那個推搡,可憐楊士奇為大明操心了一輩子,何時受到這等待遇,奈何一朝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口氣不忍也得忍了。
一行人就這麽迎著日頭,在一片嗬斥聲中漸行漸遠,直到那個曾經偉岸的身影消失在一片灰塵之中,站在樓上一直這麽看著的楊崢這才擦了一把滿臉的淚水咬了咬牙,一字一字的道:“楊大人放心回去,這個朝廷欠你的,我一定會替你拿回來的。”
司禮監裏王振可謂是誌得意滿,今日早上的一戰實在太過痛快,看著楊士奇那汗流浹背,麵如土灰的樣子,他實在太過高興,隻覺得這十幾年在楊士奇麵前低眉順耳的氣兒,就在今早全都出了,得知楊士奇一臉不舍的離開京城,他算是徹底放心了,但事後細細斟酌一番後,他又暗叫了聲僥幸,仔細想想他今日一早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計謀,其實並不如何的高明,單說今日的早朝有太後參與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漏洞,但凡楊士奇身邊的那些言官能強硬一點結果也不至於如此,大明早有規矩,後宮不可幹政,早朝這樣的大事本不該有孫太後,可這幫愚蠢的言官非但讓她老人家坐上了朝堂,還來個垂簾聽政,這種錯誤讓他不得不承認,那些飽讀詩書的言官並非他們想象的那麽聰明,今日的早朝但凡有一個言官抓住後宮不可幹政的規矩大書特書,孫太後縱然有天大的理由,也不敢與太祖定下的規矩相抗衡,最終的結果是孫太後心頭固然有氣,可也奈何不得這幫言官,如此一來早朝單靠一個小皇帝又能把楊士奇這等老臣如何呢?這是其一,其二在於沒有抓住先帝,要知道楊士奇、楊榮等人可是先帝爺顧命大臣,先帝駕崩不過兩年,皇帝還隻是一個剛過十歲的孩子,且早有仁孝之名,竟在登基不足兩年的功夫,先帝屍骨未寒之際,就把先帝彌留之際托孤的顧命大臣給罷免了,這未免太過匪夷所思了,但凡有心的人便可在這上麵做文章,大可說小皇帝還小,孫太後身居深宮,從不幹預政務,為何會下罷免內閣大臣的
聖旨,說到底還不是有小人在調撥,這個小人是誰,不用說就是自己了,隻要抓住了這一點,王振相信憑著那些言官的口舌之利,沒什麽罪名不能安在自己的頭上的,到頭來敗的還是自己,可結果是自己勝了,堂堂內閣大學士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楊士奇卻敗了,不得不說一個諷刺。
楊崢點了點頭,語氣不急不緩的道:“不錯,司禮監的二十四衙門聽著是不錯,可畢竟是對皇宮大內,對外麵的這些衙門並無多大的影響力,王振初掌權,本人也有些野心,又豈會甘心將自己的手隻能放在皇宮大內呢?”
楊士奇沉吟了一會兒,似是陷入了某種沉思,好一會兒頷了頷首讚同的說道:“你說的不錯,司禮監二十四衙門中的首席衙門,亦是整個宦官係統中的權勢地位最高者。司禮監不僅總管內廷宦官事務,而且職涉外廷朝政,即所謂“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想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一幫讀書人來支持,單靠一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太監怕是難以勝任。”
楊崢道:“自古掌權無不是從吏部、兵權開始。依我對王振的了解,剔除你後的第一步,王振的手怕是要伸到官員的任免,以及對諸多將士栽培上了,以今時今日王振的地位與威望,加上小皇帝對他的信任做到這一步並不是難事?”
楊士奇知道楊崢說的是實話,大明官員的升遷、任命、調任等,要履行一個相應的程序,就是銓選。文職官員的銓選均由吏部掌管,由文選司具體負責。由於所任職位的級別和重要性高下有異,也就是說重要職位的人選要由高級官員們討論推選,中低職位則由吏部直接銓選。當然,任何官員的任職都必須得到皇帝的批準。雖然,官員的任用有一套嚴格的製度,但在實際操作中是複雜的,受到許多因素的幹擾,特別是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官吏的任用、選拔呈現出許多的不合理、不公平性,司禮監沒掌權之前,這種不合理,不公平性也隻是在內閣,在吏部上,可王振掌權司禮監後,倘若當真有心打造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班底,那麽司禮監就必須將手伸到官員的任免權上,否則天下的官兒為何要依附於你,說到底是為了頭頂上的官帽而已。在大明司禮監屬於內廷機構,本沒有機會參與官員的升遷與任命,但世事無絕對,當年太祖定下太監不可幹政的規矩,時至今日早已名存實亡,所以在官職任免上,司禮監並非一點影響力也沒有,倘若權勢當真達到了內相的地步,出手幹預也並不是不可能,按照朝廷的規定,某些官職宦官按例由負責挑選。選拔官吏時以當權的宦官同朝臣一起參與,會同挑選。參議選中後,成為當時參與選拔時宦官的門生,其作用與內閣大臣做主考官差不多,除這些有明確規定者外,權勢宦官還往往能夠在實際上對文武大臣的任免進退進行操縱控製。六部九卿之類的官職,表麵上由朝廷會推,但會推之前,所在的部都要率他們去拜見當時的掌權的宦官,從而達到操縱官員升遷的地步,但前提是司禮監必須有強大的權勢。這一點今日的王振無疑是有這個本事,但想要做到的這一步,王振最好的機會就是眼下了。借著除掉自己的機會王振算是徹底獲取了孫太後、小皇帝的信任,相比外麵的讀書人多變的性子在安全上孫太後必然是傾向於王振,因此這個時候的王振威望是最高的,達到自己掌權目的阻力也小了許多,其次小皇帝今年才十餘歲的孩子,年紀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也是最聽話的時候,再大些可就未必有這個效果了,所以王振一旦有了野心,第一步非得將手伸入文臣不可,否則日子一長,皇帝大了,經過此番打擊的文官緩過神來後,王振就什麽也做不了。所以在權勢盛極必衰的這個過程,王振必然是長久不了。“這一番分析,縱是楊士奇這等老狐狸也不得不佩服楊崢的遠見。
”能聽你這麽說,老夫也放心不少了,不過老夫仍想知道,接下來你會怎麽做?”楊士奇盯著楊崢的側臉問道。
陽光如火,映在窗紙上,讓楊大人的臉黯然了不少,但這樣看來更加迷人。
“還能怎麽做,無非是借鑒一下鄭莊公對付弟弟的手段吧了,你還以為能有多高明。王振勢頭正旺,誰上誰死,我也不例外,你也不想我步你的後塵吧?”
楊士奇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道:“好一個鄭伯克段於鄢,這下老夫放心了?”說完端起桌上的酒杯將杯中的酒湯一飲而盡,不顧體麵的用繡袍將嘴巴擦拭了一下,站起身來望了望窗外,歎了聲,回過頭對楊崢說道:“一味的借鑒鄭莊公克弟弟的手段未必能湊效,比起共叔段的愚蠢,王振可就狡猾多了,你得懂得忍耐才成。我要走了,沒什麽留給你,臨走時就再送你一句話,為政者必具雅量——忍也,定也,靜也“能忍則自安,能定則自重,能靜則自動。張良拾履,韓信鑽胯,此所以滅秦破楚。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視富貴如草芥,此謝安所以全身卻敵之策。進退自如,如閑雲野鶴,以天下為己任,布衣一介而建卿相之偉業,此李泌所以興唐之術。”“士務以器識為先,廓然有天下之誌,而雅量自在。切忌?切忌。”
楊崢知道這是臨別之言,回想這十餘年來,自己建立的每一件功業,幾乎離不開楊士奇在背後的扶持,正是有楊士奇在,他才一次又一次大膽的放手去幹,有時候甚至不顧後果的胡來,世人都是這份功勳是他從戰場上廝殺掙回來的,可誰又能想到沒有楊士奇這顆大樹在後方為其遮風擋雨,他的功業未必有這般順利,往日不曾覺得這老頭重要,如今要走了方覺在這十餘年裏,自己早已習慣了他的存在,哪裏有舍得對方離開呢?
楊士奇何嚐不是念念不舍,兩人一內一外十餘年來配合默契,眼看著自己親手打造這片江山蒸蒸日上,又何嚐不想再好好看看,可天不隨人願,他一個罷了官的老頭又能如何,看著紅著雙眼的楊崢,他淒苦的一笑,道:“用不著哭,離開京城本就是老夫的心願,如今心願已達成,你該替老夫高興才是,這座大好的江山,就交個你打理了,你心思活絡,見識比老夫還要好,事情也比老夫敢做敢幹謀劃上老夫就更不用說了,就說大明這十餘年的幾件大事,安南一國兩製、安南人治理安南人、開海禁、下西洋、興盛市舶司、治理蘇州城、興一條鞭法、與北方韃子互市,哪一件都是定國安邦的大事,非但老夫比不了,便是前朝宰輔也難以比擬,軍國大事上老夫並不擔心你沒有分寸,老夫隻是擔心你年紀太輕,名聲太盛、官職太高,遭人妒忌吧了,老夫對你別無他求,隻求你從今日起為人低調些,做官嘛,低調點總沒有錯的?”
這般溫馨的話兒不說還好,一說楊崢剛剛吞回去的眼淚重新流了下來,嗚咽道:“楊大哥放心,這些話兒小弟都記住了,定不會辜負你了一片苦心,今日你我一別,還不知何時再能相見,小弟隻求你此去一路平安。”
楊士奇頷了頷首道了聲:“珍重!”便不再多言,匆匆下了二樓。
樓外陽光如火,一幹吃飽喝足的東廠番子早就等得不耐煩,若非顧忌楊崢的身份,加上先前遞上來的三十兩銀子,還有這幾桌上等的好酒好菜,為首的頭目怕是早就呼喊起來了,此時見楊士奇下來,為首頭目登時氣不打一處來,上前就對著楊士奇的屁股踢了一腳,怒罵道:“老匹夫磨蹭什麽,在磨蹭也不可能會京城了。”
楊士奇為官四十載,何曾受到過這等欺辱,一雙目光看向那頭目,雖隻是淺淺撇了一眼,但位居高位四十年的威嚴無形之中展露了出來,那頭目何曾見過這等威嚴,竟把到嘴的話兒給吞回去了,許久才嘟噥一句,道:“看什麽看,你當你還是首輔大人麽?還不快走。”
楊士奇愕了一下,望著頭目的那張臉也不知想起了什麽,竟是一言不發,許久才發出一聲長歎:“是啊,老夫已經不是首輔了“.說完神情落寞不少,在這一刹那間整個人也老了許多。
那頭目心頭心頭畏懼可不想這麽輕易的服輸,挺著胸脯兒冷哼了聲道;“知道就好。我勸你還是老老實實的快些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為好,免得想走也走不了。“
楊士奇一言不發,隻是回頭看了一眼漸漸模糊的紫禁城,歎了口氣對左右道:”走吧。”
頭目見他知趣,甚是高興,衝著四周吆喝了聲,道:“奶奶的,都愣著幹什麽,快走啊。這般磨磨蹭蹭的何時能到江西。晚去一天,王公公在家可就多擔心一天,我等為王公公辦差,可得盡點力氣。”
四周番子少不了一陣附和,先前還顯得氣勢不正的隊伍,被頭目這幾句嗬斥的話給提高了不少,幾個番子上前也不顧楊士奇一把年紀,伸手在他肩膀上推了一把,大聲嗬斥道:”看什麽看,這輩子你都別想再回來了,快些離開才是正經事。”
其他番子看兩人如此而堂堂首輔大人也沒反駁,膽子也大了不少,這個嗬斥,那個推搡,可憐楊士奇為大明操心了一輩子,何時受到這等待遇,奈何一朝虎落平陽被犬欺,這口氣不忍也得忍了。
一行人就這麽迎著日頭,在一片嗬斥聲中漸行漸遠,直到那個曾經偉岸的身影消失在一片灰塵之中,站在樓上一直這麽看著的楊崢這才擦了一把滿臉的淚水咬了咬牙,一字一字的道:“楊大人放心回去,這個朝廷欠你的,我一定會替你拿回來的。”
司禮監裏王振可謂是誌得意滿,今日早上的一戰實在太過痛快,看著楊士奇那汗流浹背,麵如土灰的樣子,他實在太過高興,隻覺得這十幾年在楊士奇麵前低眉順耳的氣兒,就在今早全都出了,得知楊士奇一臉不舍的離開京城,他算是徹底放心了,但事後細細斟酌一番後,他又暗叫了聲僥幸,仔細想想他今日一早自以為萬無一失的計謀,其實並不如何的高明,單說今日的早朝有太後參與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漏洞,但凡楊士奇身邊的那些言官能強硬一點結果也不至於如此,大明早有規矩,後宮不可幹政,早朝這樣的大事本不該有孫太後,可這幫愚蠢的言官非但讓她老人家坐上了朝堂,還來個垂簾聽政,這種錯誤讓他不得不承認,那些飽讀詩書的言官並非他們想象的那麽聰明,今日的早朝但凡有一個言官抓住後宮不可幹政的規矩大書特書,孫太後縱然有天大的理由,也不敢與太祖定下的規矩相抗衡,最終的結果是孫太後心頭固然有氣,可也奈何不得這幫言官,如此一來早朝單靠一個小皇帝又能把楊士奇這等老臣如何呢?這是其一,其二在於沒有抓住先帝,要知道楊士奇、楊榮等人可是先帝爺顧命大臣,先帝駕崩不過兩年,皇帝還隻是一個剛過十歲的孩子,且早有仁孝之名,竟在登基不足兩年的功夫,先帝屍骨未寒之際,就把先帝彌留之際托孤的顧命大臣給罷免了,這未免太過匪夷所思了,但凡有心的人便可在這上麵做文章,大可說小皇帝還小,孫太後身居深宮,從不幹預政務,為何會下罷免內閣大臣的
聖旨,說到底還不是有小人在調撥,這個小人是誰,不用說就是自己了,隻要抓住了這一點,王振相信憑著那些言官的口舌之利,沒什麽罪名不能安在自己的頭上的,到頭來敗的還是自己,可結果是自己勝了,堂堂內閣大學士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楊士奇卻敗了,不得不說一個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