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風燭殘年的一代名臣張子綱,舒城的喬仁也迎來了一眾不速之客。
自張遼退後,喬仁每日都在研究此戰的具體經過,總結曹軍的優勢和缺點,思考如何改善吳軍的戰鬥力。同時還在總結張遼用兵的特點,張遼雖然被暫時被擊敗,但他乃是百折不撓之人,不會放棄將喬仁趕下江的想法。而且即使張遼不來,合肥也是江東吳軍必取之地,大戰不可避免。
“大都督!溫有要事稟告。”喬仁一直以為後世傳言的吳中四姓中的張是指張昭和張紘,卻不曉得二張都是徐州人,張昭乃是徐州彭城人,張紘是徐州廣陵人。而真正的張家家主是眼前這個剛剛及冠的少年,吳郡張溫。
也正是由於喬仁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收服了張溫的心,自古有天地君親師之尊,喬仁作為張溫的老師,張溫這一輩子也不可能走向喬仁的對麵,不經意間吳郡四姓已有三家和喬仁有了親密的關係。(顧家家主顧雍是喬仁的老師,陸家實際主事者陸遜施喬仁的侄女婿,張家家主張溫是喬仁的弟子,喬仁和顧邵同為其師。)
“何事!”喬仁頭也不抬的問道,他這個大都督一天到晚都有許多事務繁忙,早已見怪不怪了。
張溫靠近了幾步,來到喬仁身前說道:“老師,最近幾日有大批的越人進城,都在城南聚集,溫以為此事有些異常。”
“哦!”聞言喬仁還是沒有什麽反應,“可有鬧事,還是吃飯不給錢。”
“這倒是沒有,可是人數實在太多,足足有千人以上。”張溫答道。
“嗯?”喬仁這時也發覺不對了,江北並沒有越人部落,這麽多的越人隻有是從江東而來的。
“報!大都督,門外有一人自稱都督的舊識求見。而且是個越人。”這時又有親衛來報。
喬仁知道正主道了,問道:“可曾說過他姓甚名誰?”
“回都督,那人自稱是新都舊人,叫費牧!”
“原來是他!”喬仁聞言臉色笑意不斷,費牧乃是費棧之弟,而費棧如今也做到了扶越中郎將,官職不低。“請他進來吧!”
不足三分鍾,一個一臉清秀的漢子做了進來,張溫還暗自稱奇‘越人之中也有如此清秀之人。’而喬仁卻是清楚,費家兄弟都是正經的漢人。
“某家費牧拜見大都督。”費牧走至中堂就納頭便拜,漢人之中除了祭天還祭祖外都不會用到跪拜的,除非是投降,。而越人不同,對於他們幾位尊敬之人是會用到跪拜的。
“仲野快起來,你也是有官職在身的人,憑的如此多禮。”喬仁急忙扶起費牧,待費牧幾番推脫才入座之後,喬仁便問道:“仲野所來何事?”
“某家特來為都督送禮?”費牧一臉自豪的說道。
“送禮,”這回倒是把喬仁給難住了,新都郡山越聚集,若是說些山貨特產還是有的,但也不至於要費牧這個校尉來親自送。‘越人’頓時喬仁腦海中閃過一個可能。“多謝,仲野了,本督還正缺好兵卒呢!”
原來費牧的大禮正是那千餘人越人,自古丹陽以精兵輩出而聞名於世,而丹陽精兵最好的還是在新都郡內(建安七年孫策將將原歙地一分為五,即:歙、休陽(劃原歙以西之地新立)、黎陽(劃原歙以西另一地新立)、新定(劃原歙以南之地新立,今浙江遂安)和始新(劃原歙以東一地新立,今浙江淳安),加上黟共六縣一並從丹陽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自古丹陽精兵威名赫赫,李陵的五千敢死士卒就是丹陽兵。而到了漢末,陶謙憑借數千丹陽兵坐穩徐州,而劉備也是靠著繼承陶謙的丹陽兵組建的白眊精兵。而呂蒙也以丹陽兵為本,組建了吳國精銳解煩步軍。後世吳國的丹陽太守岑瑩對晉作戰裏麵,僅僅率領500餘丹陽兵,頭綁青巾,隻執刀盾。數次向晉軍的陣地衝鋒,突破晉軍的堅牢防守。丹陽兵之勇令人聞風喪膽。
而費牧的這一千名越人全是漢化比較深入的,稍加培養則還會超過丹陽精兵。這叫喬仁如何不喜,在後世東吳政權裏兵權尤為重要,後世諸葛恪可以肆無忌憚的擅權就是因為他曾任過丹陽太守手裏有一隻強大的丹陽精兵。
而喬仁手下的親衛步兵,以及戴綱手下全是丹陽精兵。故而喬仁思考,前些日子將戴綱部抽出了一千士卒組建重裝矛手,是否將這一千人補回他部。
“仲野,你現在任何職?”喬仁看來自己雖然新都仍有威名和恩行流傳,但不至於讓這個扶越中郎將手下的校尉親自前來送兵。
聽到這裏費牧臉色大變,興高采烈的說。“都督,我已辭掉了校尉一職,特地來投靠大都督,都督放心這一千多人不是我的舊部,都是願意隨都督建功立業的越民和郡內漢人。”
費牧很聰明,一來就點名這些人都是自願來的和自己沒有半點關係。喬仁想了想,暗自估計是否是費棧覺得喬仁在江北混得有模有樣,看上去也是前途光明,特地讓費牧來混個出身。畢竟費家兄弟二人,雖然是漢人但做過丹陽賊寇越民領袖,投靠孫策之後也會被人小覷,而且也得不到重用,倒不如喬仁軍中磨礪,搏個出身。
“好!”喬仁是來者不拒,“既然仲野有此心,本督也不客氣。你本是扶越中郎將麾下校尉,本督就任命你為領軍都尉兼六安令,歸戴綱手下,駐六安。”
對於戴綱,費牧也很熟悉,知道戴綱是喬仁的妻弟和親信,是個少年英才。
“喏!”
見費牧領命,喬仁心中也是高興異常,沒有哪位將領會嫌自己手下兵多,由其還是丹陽兵這種精兵。趁著高興,喬仁也沒有繼續寫總結,反而問起了在新都的舊部,“仲野,你可知道伍循現況如何?”
伍循是正經的越人,連費牧這樣的漢人都倍受冷眼,更別說伍循了。
費牧想也不想回答道:“大都督,伍伯道一心仰慕我大漢文化,如今拜在了大儒嚴畯門下學習經書呢!?”
嚴畯和張昭是同鄉,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名友善。性情忠厚,待人以誠。是江東少有的儒學大家,伍循能拜在他門下,喬仁也為之高興不已。
自張遼退後,喬仁每日都在研究此戰的具體經過,總結曹軍的優勢和缺點,思考如何改善吳軍的戰鬥力。同時還在總結張遼用兵的特點,張遼雖然被暫時被擊敗,但他乃是百折不撓之人,不會放棄將喬仁趕下江的想法。而且即使張遼不來,合肥也是江東吳軍必取之地,大戰不可避免。
“大都督!溫有要事稟告。”喬仁一直以為後世傳言的吳中四姓中的張是指張昭和張紘,卻不曉得二張都是徐州人,張昭乃是徐州彭城人,張紘是徐州廣陵人。而真正的張家家主是眼前這個剛剛及冠的少年,吳郡張溫。
也正是由於喬仁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收服了張溫的心,自古有天地君親師之尊,喬仁作為張溫的老師,張溫這一輩子也不可能走向喬仁的對麵,不經意間吳郡四姓已有三家和喬仁有了親密的關係。(顧家家主顧雍是喬仁的老師,陸家實際主事者陸遜施喬仁的侄女婿,張家家主張溫是喬仁的弟子,喬仁和顧邵同為其師。)
“何事!”喬仁頭也不抬的問道,他這個大都督一天到晚都有許多事務繁忙,早已見怪不怪了。
張溫靠近了幾步,來到喬仁身前說道:“老師,最近幾日有大批的越人進城,都在城南聚集,溫以為此事有些異常。”
“哦!”聞言喬仁還是沒有什麽反應,“可有鬧事,還是吃飯不給錢。”
“這倒是沒有,可是人數實在太多,足足有千人以上。”張溫答道。
“嗯?”喬仁這時也發覺不對了,江北並沒有越人部落,這麽多的越人隻有是從江東而來的。
“報!大都督,門外有一人自稱都督的舊識求見。而且是個越人。”這時又有親衛來報。
喬仁知道正主道了,問道:“可曾說過他姓甚名誰?”
“回都督,那人自稱是新都舊人,叫費牧!”
“原來是他!”喬仁聞言臉色笑意不斷,費牧乃是費棧之弟,而費棧如今也做到了扶越中郎將,官職不低。“請他進來吧!”
不足三分鍾,一個一臉清秀的漢子做了進來,張溫還暗自稱奇‘越人之中也有如此清秀之人。’而喬仁卻是清楚,費家兄弟都是正經的漢人。
“某家費牧拜見大都督。”費牧走至中堂就納頭便拜,漢人之中除了祭天還祭祖外都不會用到跪拜的,除非是投降,。而越人不同,對於他們幾位尊敬之人是會用到跪拜的。
“仲野快起來,你也是有官職在身的人,憑的如此多禮。”喬仁急忙扶起費牧,待費牧幾番推脫才入座之後,喬仁便問道:“仲野所來何事?”
“某家特來為都督送禮?”費牧一臉自豪的說道。
“送禮,”這回倒是把喬仁給難住了,新都郡山越聚集,若是說些山貨特產還是有的,但也不至於要費牧這個校尉來親自送。‘越人’頓時喬仁腦海中閃過一個可能。“多謝,仲野了,本督還正缺好兵卒呢!”
原來費牧的大禮正是那千餘人越人,自古丹陽以精兵輩出而聞名於世,而丹陽精兵最好的還是在新都郡內(建安七年孫策將將原歙地一分為五,即:歙、休陽(劃原歙以西之地新立)、黎陽(劃原歙以西另一地新立)、新定(劃原歙以南之地新立,今浙江遂安)和始新(劃原歙以東一地新立,今浙江淳安),加上黟共六縣一並從丹陽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自古丹陽精兵威名赫赫,李陵的五千敢死士卒就是丹陽兵。而到了漢末,陶謙憑借數千丹陽兵坐穩徐州,而劉備也是靠著繼承陶謙的丹陽兵組建的白眊精兵。而呂蒙也以丹陽兵為本,組建了吳國精銳解煩步軍。後世吳國的丹陽太守岑瑩對晉作戰裏麵,僅僅率領500餘丹陽兵,頭綁青巾,隻執刀盾。數次向晉軍的陣地衝鋒,突破晉軍的堅牢防守。丹陽兵之勇令人聞風喪膽。
而費牧的這一千名越人全是漢化比較深入的,稍加培養則還會超過丹陽精兵。這叫喬仁如何不喜,在後世東吳政權裏兵權尤為重要,後世諸葛恪可以肆無忌憚的擅權就是因為他曾任過丹陽太守手裏有一隻強大的丹陽精兵。
而喬仁手下的親衛步兵,以及戴綱手下全是丹陽精兵。故而喬仁思考,前些日子將戴綱部抽出了一千士卒組建重裝矛手,是否將這一千人補回他部。
“仲野,你現在任何職?”喬仁看來自己雖然新都仍有威名和恩行流傳,但不至於讓這個扶越中郎將手下的校尉親自前來送兵。
聽到這裏費牧臉色大變,興高采烈的說。“都督,我已辭掉了校尉一職,特地來投靠大都督,都督放心這一千多人不是我的舊部,都是願意隨都督建功立業的越民和郡內漢人。”
費牧很聰明,一來就點名這些人都是自願來的和自己沒有半點關係。喬仁想了想,暗自估計是否是費棧覺得喬仁在江北混得有模有樣,看上去也是前途光明,特地讓費牧來混個出身。畢竟費家兄弟二人,雖然是漢人但做過丹陽賊寇越民領袖,投靠孫策之後也會被人小覷,而且也得不到重用,倒不如喬仁軍中磨礪,搏個出身。
“好!”喬仁是來者不拒,“既然仲野有此心,本督也不客氣。你本是扶越中郎將麾下校尉,本督就任命你為領軍都尉兼六安令,歸戴綱手下,駐六安。”
對於戴綱,費牧也很熟悉,知道戴綱是喬仁的妻弟和親信,是個少年英才。
“喏!”
見費牧領命,喬仁心中也是高興異常,沒有哪位將領會嫌自己手下兵多,由其還是丹陽兵這種精兵。趁著高興,喬仁也沒有繼續寫總結,反而問起了在新都的舊部,“仲野,你可知道伍循現況如何?”
伍循是正經的越人,連費牧這樣的漢人都倍受冷眼,更別說伍循了。
費牧想也不想回答道:“大都督,伍伯道一心仰慕我大漢文化,如今拜在了大儒嚴畯門下學習經書呢!?”
嚴畯和張昭是同鄉,少耽學,善《詩》、《書》、《三禮》,又好《說文》。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齊名友善。性情忠厚,待人以誠。是江東少有的儒學大家,伍循能拜在他門下,喬仁也為之高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