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的長子孫奉如今已經有十歲了,然而作為正妻徐氏所出-----這位皇帝的嫡長子一直都沒有順利的坐上太子的寶座,而今歲又被封為齊王,在群臣看來似乎宮中那位而立的皇帝陛下不打算立他的長子為太子。
另一方麵,由於孫紹除了徐氏所出的孫奉和兩位公主以外還有貴妃朱氏所出的皇子孫恭和孫良以及劉基之妹所出孫德。相比於剛剛才封王的孫奉,孫恭可是以三歲的年紀就被封為楚王。
這一來群臣議論之聲更是不覺於耳,這下就連太後大喬也看不下去了,下懿旨要給十歲的孫奉找一個老師。同時還將長公主孫尚香招進宮中商量了一下,要喬仁親自個孫奉物sè一個絕佳的老師人選。
喬府,喬晟和喬豐規規矩矩的跪坐在喬仁身前,這兩個小子也十七八歲了,喬仁也允許其參與到自己的核心討論之中。此次就是把他二人叫來給自己出出主意,選擇一個有學識、有品xing但是沒有家室,也就是出身寒門的大才來給孫奉做王太傅。但是畢竟是皇長子的老師,身份也要過得去,故而這個人選的確還真不好選擇。
實際上在喬仁心中並不認為孫奉不會成為太子,固然漢代乃至魏晉都有母憑子貴的說法,但是那是有前提的。在宗法製的前提下,曆代皇帝但凡有嫡子,則立嫡不立長,母親是否皇後決定兒子能否做太子;皇帝無嫡子,則立長不立賢,庶子立為太子後,其母多半可以立為皇後,兒子地位提高使母親地位提高。其他諸侯的世襲爵位基本依據這一原則,就是世家大族之中家主之位也是如此。所以孫奉不能成為太子的唯一可能就是,孫紹廢後,但是按照徐家兄弟被重用的程度,怎麽看徐氏也不可能被廢,再說大喬也不會答應。
所以喬仁認為,孫紹的做法無非就是鍛煉自己的長子,不讓太子的位置衝昏了他的頭腦。因為自古無論多厲害的明君聖主,都擋不住有人在身後拆台,而這些拆台的人,卻往往是皇帝的親人。中國曆史上,在這方麵做得最差就當屬李世民與朱元璋了,因為這兩個明君偏偏在對待子嗣上都有汙點。
先說李世民,他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功臣、將領犯法,他親自向大臣請求網開一麵,卻沒有直接下令赦免,可他對自己的兒子就有些放縱,!譬如說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曾經偷盜耕牛,並宰殺食肉。在大唐律法中,私自宰殺耕牛的罪很重,可李世民僅僅將李承乾斥責了一頓,而沒有依法處置,就因為李承乾是太子,是李世民的兒子,將來可能要繼承皇位!可李世民就沒有想過,難道這樣做就不是徇私枉法了嗎?
再說朱元璋,他一輩子處理貪贓枉法都十分嚴苛,可到了他兒子身上,即便是殺人,甚至是殺官,也不過是一頓訓斥。皇帝帶頭違法,天下百姓又憑什麽要遵守法律?法律的尊嚴不是一句空話,商君就曾有言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治理一國要的就是法治,什麽是法治?就是依法依律治罪,不以犯法之人的身份而有所變動!當然無論在那個時代這也是不可能,在喬仁看來貴族犯法最多也就酌情量刑,而不是庶民刑不上大夫。
“儒家之德雖然好但是太過想當然,故而也需要有法來治。齊王乃是嫡長子,ri後極有可能繼承大寶,他的老師必不能是腐儒,你們說說有哪些人合適!!?”喬仁低著頭翻閱著尚書台選曹的文書,一眼又一眼的掃過不好江左名士的名字。
“這!!”喬豐低著臉蒙著腦袋就不知道嘀咕了什麽,反正好一陣之後突然眼睛一亮,說道:“倒不如父王再做小皇子的老師吧!父王可是頂頂有名的名師,又是帝師!!嘿嘿!!六經jing通,百家諸子都有涉獵,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馬屁少拍!治大國如烹小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才能將一個國家治理好,一點都不能馬虎!為父這些年來忙政務都快吃不上飯了,哪還有時間去做老師呀!再想”喬仁一個暴栗敲在喬豐的頭上。
“喏!!”喬豐疼的呲牙咧嘴,心裏倒是很想找一個合適人選,但是他自己本就是一個不愛讀書和結交士族的貨sè,哪裏有什麽可選之人,於是乎隻得拿肘子頂了頂旁邊比他小一個多月的喬晟。
這位八歲封侯的,長樂候低頭想了一陣,就有了幾個人選。“父王,你認為太常衛尉嚴畯如何!!?”
“彭城嚴曼才!嗯!!”喬仁點點頭說道:“此君自幼好讀書,通曉《詩》、《書》、三《禮》,喜好《說文解字》。學問上和諸葛子瑜、步子山齊名,而且又是太常衛尉卿,地位合適。xing情樸直淳厚,又善於忠言告人。的確是個不錯的人選,隻是此君太過忠厚,作為老師不錯作為太傅差了點。”
喬仁雖然沒有直說,但是話裏話外就已經言明了,嚴畯不能教導孫奉法理和權術。喬晟聞言轉而又說道:“父親,你看太尉之子典軍校尉張承如何!!?”
“子明啊!(喬晟字)你這是要把江東五君都說一個遍啊!”喬仁聽到又一個五君的名字,斜眼瞅了一下喬晟打趣的說道,接著又琢磨了一陣才說道:“張仲嗣學識不差,而且識人善用頗具眼光,然而不通軍事,雖是將軍卻無法統兵作戰,不可取。”
“啊!!?”喬晟聞言急得直饒頭,最後鼓足勇氣說道:“那父王,上大將軍如何?”
“子山啊!!子明,你呀!五君之中就差諸葛子瑜了,下一個該不會是他吧!!”喬仁看著喬晟直搖腦袋,又接著說道:“步子山的確倒是個好人選,學識出眾兵法謀略具是上佳,而且xing情高潔,作為王太傅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子山和孤太過親密了,我們喬家確實不好與皇室再過於密切了。”
“那,父王孩兒無能了!!!”喬晟低聳著頭,攤攤手示意自己沒人選了。
喬仁倒是不以為意,拿起手中的一份竹簡笑道:“為父早有主意,禦史大夫虞翻,你看怎麽樣!?”
“虞大夫!!?”喬晟聞言一愣,看著一旁喬豐明顯的打了個寒顫,不由得暗自好笑。幾ri前喬豐在大街上縱馬被虞翻逮住一通好罵,句句引經據典說得喬豐差點沒哭出來,不過此人的確是個好人選。想到這裏,喬晟不由得感歎自家父王的眼光的確夠開闊。“回父王,虞大夫xing情疏直,為禦史多次犯顏諫爭,且xing多不協俗,屢使先帝大怒。然其人,學識超俗,儒道兩家成就皆是非凡,而且尤善易經,其造詣天下少有,就是不少山人仙道也多向其討教。”
“那就如此,請虞翻為齊王傅,另外讓我大司馬府的左司馬滕胤做齊王友。好了,上書就由你來寫吧!!”
“啊!!?”喬晟聞言冷汗直流,寫奏章什麽的最是難過,引經據典不說還得拿捏方寸斟酌字句,有時候兩三百字的奏章可以寫上一天。
“父!!???”
一句父王還沒有說完,書房的門就被猛地推開了,賈華一身武士服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對著喬仁拱手道“太尉府來人央請大王前去商議《吳律》一事!”
就在今歲早些時ri,在喬仁的牽頭下,孫紹下令由太尉張昭為主,加上滕胤、鄭禮、駱統、等,仿效周、漢舊製,以及《蜀科》、《魏律》撰定吳國的法律典章。此時張昭遣人來請相比還是進展出了什麽問題。
“子夏準備車馬,去太尉府。”喬仁站起來活動了一下身子,大步往屋外走去,同時還不忘回頭說道:“子明記得寫奏章!”(未完待續。)
另一方麵,由於孫紹除了徐氏所出的孫奉和兩位公主以外還有貴妃朱氏所出的皇子孫恭和孫良以及劉基之妹所出孫德。相比於剛剛才封王的孫奉,孫恭可是以三歲的年紀就被封為楚王。
這一來群臣議論之聲更是不覺於耳,這下就連太後大喬也看不下去了,下懿旨要給十歲的孫奉找一個老師。同時還將長公主孫尚香招進宮中商量了一下,要喬仁親自個孫奉物sè一個絕佳的老師人選。
喬府,喬晟和喬豐規規矩矩的跪坐在喬仁身前,這兩個小子也十七八歲了,喬仁也允許其參與到自己的核心討論之中。此次就是把他二人叫來給自己出出主意,選擇一個有學識、有品xing但是沒有家室,也就是出身寒門的大才來給孫奉做王太傅。但是畢竟是皇長子的老師,身份也要過得去,故而這個人選的確還真不好選擇。
實際上在喬仁心中並不認為孫奉不會成為太子,固然漢代乃至魏晉都有母憑子貴的說法,但是那是有前提的。在宗法製的前提下,曆代皇帝但凡有嫡子,則立嫡不立長,母親是否皇後決定兒子能否做太子;皇帝無嫡子,則立長不立賢,庶子立為太子後,其母多半可以立為皇後,兒子地位提高使母親地位提高。其他諸侯的世襲爵位基本依據這一原則,就是世家大族之中家主之位也是如此。所以孫奉不能成為太子的唯一可能就是,孫紹廢後,但是按照徐家兄弟被重用的程度,怎麽看徐氏也不可能被廢,再說大喬也不會答應。
所以喬仁認為,孫紹的做法無非就是鍛煉自己的長子,不讓太子的位置衝昏了他的頭腦。因為自古無論多厲害的明君聖主,都擋不住有人在身後拆台,而這些拆台的人,卻往往是皇帝的親人。中國曆史上,在這方麵做得最差就當屬李世民與朱元璋了,因為這兩個明君偏偏在對待子嗣上都有汙點。
先說李世民,他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功臣、將領犯法,他親自向大臣請求網開一麵,卻沒有直接下令赦免,可他對自己的兒子就有些放縱,!譬如說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曾經偷盜耕牛,並宰殺食肉。在大唐律法中,私自宰殺耕牛的罪很重,可李世民僅僅將李承乾斥責了一頓,而沒有依法處置,就因為李承乾是太子,是李世民的兒子,將來可能要繼承皇位!可李世民就沒有想過,難道這樣做就不是徇私枉法了嗎?
再說朱元璋,他一輩子處理貪贓枉法都十分嚴苛,可到了他兒子身上,即便是殺人,甚至是殺官,也不過是一頓訓斥。皇帝帶頭違法,天下百姓又憑什麽要遵守法律?法律的尊嚴不是一句空話,商君就曾有言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治理一國要的就是法治,什麽是法治?就是依法依律治罪,不以犯法之人的身份而有所變動!當然無論在那個時代這也是不可能,在喬仁看來貴族犯法最多也就酌情量刑,而不是庶民刑不上大夫。
“儒家之德雖然好但是太過想當然,故而也需要有法來治。齊王乃是嫡長子,ri後極有可能繼承大寶,他的老師必不能是腐儒,你們說說有哪些人合適!!?”喬仁低著頭翻閱著尚書台選曹的文書,一眼又一眼的掃過不好江左名士的名字。
“這!!”喬豐低著臉蒙著腦袋就不知道嘀咕了什麽,反正好一陣之後突然眼睛一亮,說道:“倒不如父王再做小皇子的老師吧!父王可是頂頂有名的名師,又是帝師!!嘿嘿!!六經jing通,百家諸子都有涉獵,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馬屁少拍!治大國如烹小鮮,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才能將一個國家治理好,一點都不能馬虎!為父這些年來忙政務都快吃不上飯了,哪還有時間去做老師呀!再想”喬仁一個暴栗敲在喬豐的頭上。
“喏!!”喬豐疼的呲牙咧嘴,心裏倒是很想找一個合適人選,但是他自己本就是一個不愛讀書和結交士族的貨sè,哪裏有什麽可選之人,於是乎隻得拿肘子頂了頂旁邊比他小一個多月的喬晟。
這位八歲封侯的,長樂候低頭想了一陣,就有了幾個人選。“父王,你認為太常衛尉嚴畯如何!!?”
“彭城嚴曼才!嗯!!”喬仁點點頭說道:“此君自幼好讀書,通曉《詩》、《書》、三《禮》,喜好《說文解字》。學問上和諸葛子瑜、步子山齊名,而且又是太常衛尉卿,地位合適。xing情樸直淳厚,又善於忠言告人。的確是個不錯的人選,隻是此君太過忠厚,作為老師不錯作為太傅差了點。”
喬仁雖然沒有直說,但是話裏話外就已經言明了,嚴畯不能教導孫奉法理和權術。喬晟聞言轉而又說道:“父親,你看太尉之子典軍校尉張承如何!!?”
“子明啊!(喬晟字)你這是要把江東五君都說一個遍啊!”喬仁聽到又一個五君的名字,斜眼瞅了一下喬晟打趣的說道,接著又琢磨了一陣才說道:“張仲嗣學識不差,而且識人善用頗具眼光,然而不通軍事,雖是將軍卻無法統兵作戰,不可取。”
“啊!!?”喬晟聞言急得直饒頭,最後鼓足勇氣說道:“那父王,上大將軍如何?”
“子山啊!!子明,你呀!五君之中就差諸葛子瑜了,下一個該不會是他吧!!”喬仁看著喬晟直搖腦袋,又接著說道:“步子山的確倒是個好人選,學識出眾兵法謀略具是上佳,而且xing情高潔,作為王太傅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子山和孤太過親密了,我們喬家確實不好與皇室再過於密切了。”
“那,父王孩兒無能了!!!”喬晟低聳著頭,攤攤手示意自己沒人選了。
喬仁倒是不以為意,拿起手中的一份竹簡笑道:“為父早有主意,禦史大夫虞翻,你看怎麽樣!?”
“虞大夫!!?”喬晟聞言一愣,看著一旁喬豐明顯的打了個寒顫,不由得暗自好笑。幾ri前喬豐在大街上縱馬被虞翻逮住一通好罵,句句引經據典說得喬豐差點沒哭出來,不過此人的確是個好人選。想到這裏,喬晟不由得感歎自家父王的眼光的確夠開闊。“回父王,虞大夫xing情疏直,為禦史多次犯顏諫爭,且xing多不協俗,屢使先帝大怒。然其人,學識超俗,儒道兩家成就皆是非凡,而且尤善易經,其造詣天下少有,就是不少山人仙道也多向其討教。”
“那就如此,請虞翻為齊王傅,另外讓我大司馬府的左司馬滕胤做齊王友。好了,上書就由你來寫吧!!”
“啊!!?”喬晟聞言冷汗直流,寫奏章什麽的最是難過,引經據典不說還得拿捏方寸斟酌字句,有時候兩三百字的奏章可以寫上一天。
“父!!???”
一句父王還沒有說完,書房的門就被猛地推開了,賈華一身武士服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對著喬仁拱手道“太尉府來人央請大王前去商議《吳律》一事!”
就在今歲早些時ri,在喬仁的牽頭下,孫紹下令由太尉張昭為主,加上滕胤、鄭禮、駱統、等,仿效周、漢舊製,以及《蜀科》、《魏律》撰定吳國的法律典章。此時張昭遣人來請相比還是進展出了什麽問題。
“子夏準備車馬,去太尉府。”喬仁站起來活動了一下身子,大步往屋外走去,同時還不忘回頭說道:“子明記得寫奏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