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今天,李安浦仍然說不清,自己的博物館副館長烏紗帽被擱在一旁後,上蒼有所恤念,使他意外地獲得了一件冠形飾,還是因為得到了冠形飾,才殃及職務?
冠形飾的古樸與精美,足以令人為了擁有它而甘願舍棄其餘的珍藏。當然,要透過它的色澤與質感,懂得它深沉的內涵,猶如懂得心心相印、惜惜相愛的情人——這才叫賞識。
更深人靜時,李安浦離開電腦,獨自倚靠在沙發上,借著從窗戶外透入的幽光,打開錦盒,用手指輕輕撫弄這件寶貝,頓時浮起一股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心緒,也夾雜著一陣隱痛。
這,是一件良渚晚期的玉器,曆經漫漫4000多載歲月,至今仍晶瑩剔透。打磨得非常光滑的淺褐色玉身上,敷施著土沁的痕跡。用燈光一照,則呈現雲霓般的紋理。冠形飾上,醒目地鐫刻著神人獸麵紋。常見的冠型飾是素麵的,惟獨它有紋飾。這紋飾非常奇特,也很洗練,上部為人形,重圈環眼,巨口大張;下部為獸形,蜷曲的鱗爪和獸腿作匍伏狀,獸頭在掙紮中顯示馴服。整個兒構圖,充滿了逼人的魅力。
李安浦很清楚,這圖案,是良渚人的神徽,是良渚時代神秘文化的象征。神徽含有深邃的宗教意義,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祭祀的禮器。那麽,良渚先人究竟在實際存在物上作了怎樣的衍化呢?獸形又究竟是哪種動物的抽象?曆來眾說紛紜。不見角、須、鬃、尾,僅有五官的神獸紋,便撲朔迷離。何止是撲朔迷離?冠形飾透出的那股神異的力量,更默默地將人震懾。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混沌、窮奇和檮杌,可謂聲名遠揚。不過,他們都是負麵人物死後的怨氣所化,形象之醜陋不難想象。位居四大魔獸之首的是饕餮,光看這兩個繁瑣的象形字,就讓人覺得是魔獸無疑。
史實果真如此嗎?
被圖案化了的饕餮,曾出現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左傳?文公十八年》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杜預注曰:“貪財為饕,貪食為餮。”這從根本上定了性,饕餮乃貪食惡獸。饕餮紋即獸麵紋。引申出去,就可用以比喻那些貪婪者、凶惡者。
饕餮紋並不僅僅出現在青銅食器或酒器上。古代的建築材料,也會采用饕餮紋裝飾。比如饕餮紋瓦當,多為半圓形,圖案浮雕比青銅器上的簡約,但遠觀的效果不錯。在古代家具上也有以饕餮紋作裝飾的。
事實上,饕餮紋的出現,比商周時期早得多。
博物館的庫房裏,藏有幾十件良渚玉器,都是陸續從本地西樵山、俞墩山等幾個遺址發掘出土的。其中有玉琮、玉璧,有玉管、玉珠,也有冠形飾。那件冠形飾,也有紋飾,與李安浦手裏的一模一樣。精美的神人獸麵紋,仿佛從一個範子裏出來的。
半年前的一天,李安浦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件放在錦盒裏的冠形飾。它被送到市博物館的一個專題展,展覽了半個月,然後與另外幾件文物一起拿回來。拿回來時才發現,庫房鐵櫃裏的冠型飾居然還在,旁邊配有一張寫著“西樵山m24”字樣的標簽,根本沒人動過。兩件冠形飾一模一樣,完全是孿生兄弟,甚至連標簽都沒什麽差別!
這太令人匪夷所思。
李安浦尤其感到震驚。
他明白,突然冒出一件冠形飾,絕非小事。問過保管部主任老周,老周一口咬定說,他從來沒有單獨拿過冠形飾。送出去的就是這件,根本不可能搞錯。但是,無論如何已經錯了。難道它是孫悟空身上的毫毛,吹一口氣就變出來?
居然不是盜失,而是多餘,實在太詭異了!但博物館的玉器多餘與缺少,是一樣性質的錯誤。多餘甚至比缺少更複雜。兩件冠型飾看起來一模一樣,任何人都拿不出任何證據證實桌上的那件是仿品,而庫房裏的是真品。也許恰恰相反,真的已經被假的調了包?這就不僅僅是錯誤,更是疑案了!
博物館館長顧凱立即向局領導匯報,局裏組織力量反複調查了十來天,什麽線索都沒有找到。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中央電視台的“鑒寶”節目中,出現了一件冠形飾。持有者是一個神秘人物,派了一個代表來作鑒定,他向主持人透露,這件寶貝是受朋友委托拿來的,對於來曆,當然不便言說。有人從屏幕上辨認,那人是穀安某家房地產公司的業務員。他沒有讀幾年書,除了鈔票,什麽都不收藏。
完全是湊巧,與此同時,李安浦也擁有了一件冠形飾。
冠形飾是阿陶幫他從玉琅古玩市場淘來的。阿陶告訴他說,這東西是一個外地的朋友推薦給他的,來路很正當,給幾個朋友看過,招來了不少羨慕的目光。
阿陶完全是一番好意,李安浦心裏明白。他端詳著冠形飾,伸手再三撫摸,實在擋不住玉色的誘惑,悄悄把它收藏了。一個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順便收藏一兩件看中的東西,違規卻並不違法。何況是在古玩市場淘來的,擺在家裏,又不拿出去張揚。
誰知,阿陶嘴快,沒幾天就泄露了秘密。
文物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管文物的人,不準收藏古玩。收藏古玩的人,不管文物。講得俗一點,黃鼠狼是決不允許靠攏雞棚的。李安浦作為業務副館長,掌握著一串庫房的鑰匙,比別人更容易接近那些一級、二級乃至國寶級的藏品。他當然不應該擁有冠形飾,可是他偏偏有了,而且跟庫房裏的那件幾乎一樣。
盡管李安浦做事很低調,謠言卻仍然像蝙蝠一樣四處亂飛:
“誰說他書呆子,文物販子常常跟他來往呢!”
“難怪他老婆說要買房子,三室兩廳還嫌小。”
“多出的一件,真的還是仿的?”
“你說假,可是人家都拿出去展覽啦!”
“嘖嘖,實在不得了!要是他用手裏的贗品調換庫房裏的,那誰還弄得請?”
有人甚至推測說,央視“鑒寶”節目中出現的那件冠形飾,就是李安浦的。他當然不便出麵,才委托別人。“鑒寶”的五位專家,有四位認為冠形飾是真品,給了五十萬元的參考價,隻有一位還有疑問,暫且保留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冠形飾怎能不身價百倍?
李安浦欲哭無淚。明知道這是汙蔑,是栽贓,然而他即使是跳到了黿湖裏,也洗不清楚。
外界的人也許不清楚,博物館的庫房護衛森嚴,是要遠遠超過監獄的。設了一扇又一扇防盜門且不說,還有與公安局聯網的警報裝置,別說是人了,就連一隻黃鼠狼在裏邊流竄,都逃脫不了紅外線的監視。他掌握著鑰匙,這並不假,可是他的鑰匙必須與宋丹霞手裏的那套鑰匙同時使用,才能打開庫房的門。冠形飾突然多出來的那些天,宋丹霞早已請了產假,在家裏生兒子,鑰匙交給了保管部主任老周。老周將它鎖進了保險箱,一次都沒有動過。
恰恰在這個時候,多出了一件冠形飾。
一件又一件冠形飾冒出來,弄得人莫名其妙。
冠形飾是良渚時期氏族首領羽冠上佩戴的飾物,在普通墓葬中是絕不可能出土的,數量極少。有紋飾的就更少了。它的文物價值,你想說有多高,就會有多高。或許也能賣錢——越來越多的古玩商和藏家把目光盯住了良渚玉器。在海外,走私出去的良渚玉器已經被炒到了天價。國內的古董市場,也不時有人在違法經營。
穀安市博物館成立至今,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多出一件冠形飾,比丟失一件冠型飾更蹊蹺,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也不為過。
省文管委派專家來作了鑒定,誰知他們的看法不一致,真偽仍難以定奪。但至少可以確定,他們的庫藏文物保管製度執行不嚴,這個責任推卸不了。很快就發了內部通報,讓全省文博係統都引以為戒,並及時開展庫房安全大檢查,防患於未然。
還沒有誰拿出證據說李安浦是玩弄職守。然而,一件冠形飾平白無故地多了一個孿生兄弟,又該作如何解釋?今後外麵會不會在冒出更多的仿製品,擾亂文物管理?難以預料。業務副館長的責任,是鐵板上釘釘——明擺著的。
李安浦不想推卸責任。
他本來可以裝聾作啞,說自己什麽也不知道。或者說,擺在桌上的冠形飾,隻是複製品,跟庫房裏的完全是兩回事。可他憋著一股勁,無論如何也要弄個水落石出。周圍總有人會挑自己的岔子,他們巴不得多出幾件這樣的事。冷靜地說,這跟自己的性格不無關係。業務館長當得過份頂真,往往免不了會認死理,不懂得圓通。遇到那些連曆史年表都背不出的,拉起來就批評。這無疑會得罪人。如今的社會,搗糨糊、和稀泥也是一種不可忽略的本領呀。
讓他打破腦袋也想不通的,不是自己被突然停職,而是庫房裏的擺放得好好的一件冠形飾,竟然鬧出了“雙玉案”。是有人故意惡作劇,還是存心栽贓於自己?難以解釋。莫非,它真的是有靈性,穿越漫漫四千年時空,從西樵山飛越而至?
位於穀安西郊的西樵山,是良渚文化時期先民們的聚居之地,也是他們的祭祀之地。遺址的形狀是一座數米高的土山,被學者們稱之為“中國的土築金字塔”,堆築的形態,居然與埃及尼羅河畔的金字塔十分接近,連年代也差不多。所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無疑對於史前文明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
想當初,那件冠形飾還是自己從西樵山遺址44號墓葬裏發掘出來的。得到這件寶貝時,李安浦是考古隊隊長,每天風餐雨宿,皮膚被曬得烏黑,老婆說他快變成黑炭球了。他倒是覺得,隻要有好東西出土,辛苦點根本無所謂。
野外作業完成後,他回到館裏,正在整理卡片,局長突然把他找去談話,說局裏商量了,考慮到你這幾年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決定任命你為博物館副館長,主管業務。
李安浦愣了一下,竟有點不知所措。
而在幾個月前,也是局長找他談話,說黨組商量了,考慮到種種原因,決定讓你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調查,暫停行使副館長職務。
他同樣有點不知所措。
如今想起來,六年前讓李安浦當上副館長的,是冠形飾。如今讓他把烏紗帽擱在一旁的,也是冠形飾。
他突然發覺,自己像是陷入了夢境。世界上的一切,都變得那麽不著邊際,令人難以捉摸。但,他似乎沒有痛苦感。咳,人生僅僅是一個過程,誰也逃不脫這或簡單或複雜或短暫或漫長的過程。任命某個職務的過程,人人都可能有,然而被“暫停”的經曆卻不是人人都有。也許,少了這頂烏紗帽,反而輕鬆自如。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點阿q。
也就在這天,他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博客——“得失村人”。總該有個情緒宣泄的渠道吧。
冠形飾的古樸與精美,足以令人為了擁有它而甘願舍棄其餘的珍藏。當然,要透過它的色澤與質感,懂得它深沉的內涵,猶如懂得心心相印、惜惜相愛的情人——這才叫賞識。
更深人靜時,李安浦離開電腦,獨自倚靠在沙發上,借著從窗戶外透入的幽光,打開錦盒,用手指輕輕撫弄這件寶貝,頓時浮起一股無法用語言描述的心緒,也夾雜著一陣隱痛。
這,是一件良渚晚期的玉器,曆經漫漫4000多載歲月,至今仍晶瑩剔透。打磨得非常光滑的淺褐色玉身上,敷施著土沁的痕跡。用燈光一照,則呈現雲霓般的紋理。冠形飾上,醒目地鐫刻著神人獸麵紋。常見的冠型飾是素麵的,惟獨它有紋飾。這紋飾非常奇特,也很洗練,上部為人形,重圈環眼,巨口大張;下部為獸形,蜷曲的鱗爪和獸腿作匍伏狀,獸頭在掙紮中顯示馴服。整個兒構圖,充滿了逼人的魅力。
李安浦很清楚,這圖案,是良渚人的神徽,是良渚時代神秘文化的象征。神徽含有深邃的宗教意義,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祭祀的禮器。那麽,良渚先人究竟在實際存在物上作了怎樣的衍化呢?獸形又究竟是哪種動物的抽象?曆來眾說紛紜。不見角、須、鬃、尾,僅有五官的神獸紋,便撲朔迷離。何止是撲朔迷離?冠形飾透出的那股神異的力量,更默默地將人震懾。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混沌、窮奇和檮杌,可謂聲名遠揚。不過,他們都是負麵人物死後的怨氣所化,形象之醜陋不難想象。位居四大魔獸之首的是饕餮,光看這兩個繁瑣的象形字,就讓人覺得是魔獸無疑。
史實果真如此嗎?
被圖案化了的饕餮,曾出現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左傳?文公十八年》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杜預注曰:“貪財為饕,貪食為餮。”這從根本上定了性,饕餮乃貪食惡獸。饕餮紋即獸麵紋。引申出去,就可用以比喻那些貪婪者、凶惡者。
饕餮紋並不僅僅出現在青銅食器或酒器上。古代的建築材料,也會采用饕餮紋裝飾。比如饕餮紋瓦當,多為半圓形,圖案浮雕比青銅器上的簡約,但遠觀的效果不錯。在古代家具上也有以饕餮紋作裝飾的。
事實上,饕餮紋的出現,比商周時期早得多。
博物館的庫房裏,藏有幾十件良渚玉器,都是陸續從本地西樵山、俞墩山等幾個遺址發掘出土的。其中有玉琮、玉璧,有玉管、玉珠,也有冠形飾。那件冠形飾,也有紋飾,與李安浦手裏的一模一樣。精美的神人獸麵紋,仿佛從一個範子裏出來的。
半年前的一天,李安浦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件放在錦盒裏的冠形飾。它被送到市博物館的一個專題展,展覽了半個月,然後與另外幾件文物一起拿回來。拿回來時才發現,庫房鐵櫃裏的冠型飾居然還在,旁邊配有一張寫著“西樵山m24”字樣的標簽,根本沒人動過。兩件冠形飾一模一樣,完全是孿生兄弟,甚至連標簽都沒什麽差別!
這太令人匪夷所思。
李安浦尤其感到震驚。
他明白,突然冒出一件冠形飾,絕非小事。問過保管部主任老周,老周一口咬定說,他從來沒有單獨拿過冠形飾。送出去的就是這件,根本不可能搞錯。但是,無論如何已經錯了。難道它是孫悟空身上的毫毛,吹一口氣就變出來?
居然不是盜失,而是多餘,實在太詭異了!但博物館的玉器多餘與缺少,是一樣性質的錯誤。多餘甚至比缺少更複雜。兩件冠型飾看起來一模一樣,任何人都拿不出任何證據證實桌上的那件是仿品,而庫房裏的是真品。也許恰恰相反,真的已經被假的調了包?這就不僅僅是錯誤,更是疑案了!
博物館館長顧凱立即向局領導匯報,局裏組織力量反複調查了十來天,什麽線索都沒有找到。
大約過了一個多月,中央電視台的“鑒寶”節目中,出現了一件冠形飾。持有者是一個神秘人物,派了一個代表來作鑒定,他向主持人透露,這件寶貝是受朋友委托拿來的,對於來曆,當然不便言說。有人從屏幕上辨認,那人是穀安某家房地產公司的業務員。他沒有讀幾年書,除了鈔票,什麽都不收藏。
完全是湊巧,與此同時,李安浦也擁有了一件冠形飾。
冠形飾是阿陶幫他從玉琅古玩市場淘來的。阿陶告訴他說,這東西是一個外地的朋友推薦給他的,來路很正當,給幾個朋友看過,招來了不少羨慕的目光。
阿陶完全是一番好意,李安浦心裏明白。他端詳著冠形飾,伸手再三撫摸,實在擋不住玉色的誘惑,悄悄把它收藏了。一個從事博物館工作的人,順便收藏一兩件看中的東西,違規卻並不違法。何況是在古玩市場淘來的,擺在家裏,又不拿出去張揚。
誰知,阿陶嘴快,沒幾天就泄露了秘密。
文物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管文物的人,不準收藏古玩。收藏古玩的人,不管文物。講得俗一點,黃鼠狼是決不允許靠攏雞棚的。李安浦作為業務副館長,掌握著一串庫房的鑰匙,比別人更容易接近那些一級、二級乃至國寶級的藏品。他當然不應該擁有冠形飾,可是他偏偏有了,而且跟庫房裏的那件幾乎一樣。
盡管李安浦做事很低調,謠言卻仍然像蝙蝠一樣四處亂飛:
“誰說他書呆子,文物販子常常跟他來往呢!”
“難怪他老婆說要買房子,三室兩廳還嫌小。”
“多出的一件,真的還是仿的?”
“你說假,可是人家都拿出去展覽啦!”
“嘖嘖,實在不得了!要是他用手裏的贗品調換庫房裏的,那誰還弄得請?”
有人甚至推測說,央視“鑒寶”節目中出現的那件冠形飾,就是李安浦的。他當然不便出麵,才委托別人。“鑒寶”的五位專家,有四位認為冠形飾是真品,給了五十萬元的參考價,隻有一位還有疑問,暫且保留自己的意見。這樣一來,冠形飾怎能不身價百倍?
李安浦欲哭無淚。明知道這是汙蔑,是栽贓,然而他即使是跳到了黿湖裏,也洗不清楚。
外界的人也許不清楚,博物館的庫房護衛森嚴,是要遠遠超過監獄的。設了一扇又一扇防盜門且不說,還有與公安局聯網的警報裝置,別說是人了,就連一隻黃鼠狼在裏邊流竄,都逃脫不了紅外線的監視。他掌握著鑰匙,這並不假,可是他的鑰匙必須與宋丹霞手裏的那套鑰匙同時使用,才能打開庫房的門。冠形飾突然多出來的那些天,宋丹霞早已請了產假,在家裏生兒子,鑰匙交給了保管部主任老周。老周將它鎖進了保險箱,一次都沒有動過。
恰恰在這個時候,多出了一件冠形飾。
一件又一件冠形飾冒出來,弄得人莫名其妙。
冠形飾是良渚時期氏族首領羽冠上佩戴的飾物,在普通墓葬中是絕不可能出土的,數量極少。有紋飾的就更少了。它的文物價值,你想說有多高,就會有多高。或許也能賣錢——越來越多的古玩商和藏家把目光盯住了良渚玉器。在海外,走私出去的良渚玉器已經被炒到了天價。國內的古董市場,也不時有人在違法經營。
穀安市博物館成立至今,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多出一件冠形飾,比丟失一件冠型飾更蹊蹺,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也不為過。
省文管委派專家來作了鑒定,誰知他們的看法不一致,真偽仍難以定奪。但至少可以確定,他們的庫藏文物保管製度執行不嚴,這個責任推卸不了。很快就發了內部通報,讓全省文博係統都引以為戒,並及時開展庫房安全大檢查,防患於未然。
還沒有誰拿出證據說李安浦是玩弄職守。然而,一件冠形飾平白無故地多了一個孿生兄弟,又該作如何解釋?今後外麵會不會在冒出更多的仿製品,擾亂文物管理?難以預料。業務副館長的責任,是鐵板上釘釘——明擺著的。
李安浦不想推卸責任。
他本來可以裝聾作啞,說自己什麽也不知道。或者說,擺在桌上的冠形飾,隻是複製品,跟庫房裏的完全是兩回事。可他憋著一股勁,無論如何也要弄個水落石出。周圍總有人會挑自己的岔子,他們巴不得多出幾件這樣的事。冷靜地說,這跟自己的性格不無關係。業務館長當得過份頂真,往往免不了會認死理,不懂得圓通。遇到那些連曆史年表都背不出的,拉起來就批評。這無疑會得罪人。如今的社會,搗糨糊、和稀泥也是一種不可忽略的本領呀。
讓他打破腦袋也想不通的,不是自己被突然停職,而是庫房裏的擺放得好好的一件冠形飾,竟然鬧出了“雙玉案”。是有人故意惡作劇,還是存心栽贓於自己?難以解釋。莫非,它真的是有靈性,穿越漫漫四千年時空,從西樵山飛越而至?
位於穀安西郊的西樵山,是良渚文化時期先民們的聚居之地,也是他們的祭祀之地。遺址的形狀是一座數米高的土山,被學者們稱之為“中國的土築金字塔”,堆築的形態,居然與埃及尼羅河畔的金字塔十分接近,連年代也差不多。所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無疑對於史前文明研究具有極高的價值。
想當初,那件冠形飾還是自己從西樵山遺址44號墓葬裏發掘出來的。得到這件寶貝時,李安浦是考古隊隊長,每天風餐雨宿,皮膚被曬得烏黑,老婆說他快變成黑炭球了。他倒是覺得,隻要有好東西出土,辛苦點根本無所謂。
野外作業完成後,他回到館裏,正在整理卡片,局長突然把他找去談話,說局裏商量了,考慮到你這幾年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決定任命你為博物館副館長,主管業務。
李安浦愣了一下,竟有點不知所措。
而在幾個月前,也是局長找他談話,說黨組商量了,考慮到種種原因,決定讓你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調查,暫停行使副館長職務。
他同樣有點不知所措。
如今想起來,六年前讓李安浦當上副館長的,是冠形飾。如今讓他把烏紗帽擱在一旁的,也是冠形飾。
他突然發覺,自己像是陷入了夢境。世界上的一切,都變得那麽不著邊際,令人難以捉摸。但,他似乎沒有痛苦感。咳,人生僅僅是一個過程,誰也逃不脫這或簡單或複雜或短暫或漫長的過程。任命某個職務的過程,人人都可能有,然而被“暫停”的經曆卻不是人人都有。也許,少了這頂烏紗帽,反而輕鬆自如。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點阿q。
也就在這天,他在網絡上創立了自己的博客——“得失村人”。總該有個情緒宣泄的渠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