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向前推移至1932年冬,韓國漢城。
漢城這個稱呼沿用了韓國古代曆史王朝的用法。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市長李明博才宣布把漢城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
天氣出奇地寒冷,層層大雪覆蓋著這個東北亞城市的大街小巷,行人都不由自主地縮緊了脖子,急匆匆往家裏走。處於日軍統治時期的韓國,經濟蕭條,局勢很不穩定。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春節即將到來,總該準備一些年貨,闔家老小團聚時美美地吃上一頓,可讓人擔憂的是,市場上總是買不到東西,貨架上空蕩蕩的,即使偶爾看見急需的物品,價格也高得叫人咋舌。
旅居韓國漢城的崔顯大,此刻已經是這裏一個小有名氣的中醫。他所開設的那家診所“德生堂”,深受病家的歡迎。主要原因是前兩年韓國流行癆病時,他曾經用中醫中藥救治了不少重症病人,收費也很公道。如今,“德生堂”經營挺正常,一天收入有幾包大米,家裏終於有些積蓄了,不至於捉襟見肘。
然而,在崔顯大看來,日子過得依然並不順心。
崔家已經接連六代單傳,他急切地盼望妻子能生下一個兒子,使崔家的香火後繼有人。可是自從結婚後,妻子卻始終沒有懷孕的跡象。作為有些名氣的中醫,他可以治病救人,對這件事竟一籌莫展。
他的祖籍是山東掖縣。1928年,二十多歲的他滿懷信心,跟著親戚闖世界,不顧一切地來到了漢城。誰知道,人地生疏,又沒有一技之長,一下子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他便去了一家中國餐館當跑堂。幹這種活,隻要腦子機靈,手腳勤快,就不會覺得太累,每天三頓吃飯的問題也容易解決。可是崔顯揚心裏想的,不僅僅是吃飽喝足。他自幼對醫學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能當一名中醫,雖然不必像華佗、扁鵲那樣享有盛譽,卻也能治病救人,懸壺濟世。這樣,活在世界上才很有意思。而且,論收入也要比當跑堂高出許多。
當時,誰都以為崔顯大的想法太離奇。且不說學中醫需要名師指點,更要刻苦鑽研積累,在日軍統治下的韓國,百業凋敝,你一個舉目無親的中國人,憑什麽去拿到行醫執照呢?
韓國的醫學,其實是在繼承了傳統中醫和傳統印度醫學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韓醫的治療方法和技巧,基本上屬於傳統中醫的範疇,醫生們學習內經、本草、傷寒論、診斷、方劑和四象醫學,即中國的道教理論,蒙元時期,韓醫開始自成體係。到了朝鮮王朝時期,才得到較快的發展。但那時在日軍統治下,各方麵條件很差。
崔顯大心裏自然明白,在韓國當中醫,比在中國當中醫困難很多倍。但是,既然自己有這樣的理想,就應該努力為此去奮鬥。否則,隻能一輩子給別人當跑腿。他問自己,崔顯大你能甘心嗎?
當然不甘心。
說起來,他在國內曾經自學過一陣子中醫,有一定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有興趣。來到韓國以後,盡管每天忙著幹活,仍然千方百計地找各種醫書細細閱讀,一有機會就向懂行的人們請教。當跑堂掙得的錢,別人都買酒喝了,或者去聲色場所消費殆盡,他卻悄悄地買醫書,買藥材,關起門來鑽研。
對中醫的極大興趣激勵著他,促使他孜孜不倦地鑽研。
可是,行醫執照一連考了三年,費了很大的力氣,卻都沒有考上。
有人笑話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自量力。也有不少朋友好心地勸他不要太盲目,說道:
“你年紀還輕,有的是力氣,在餐館裏幹下去,多掙些錢,以後討一個老婆,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有什麽不好呢?”
“不,不。”
崔顯大搖搖頭,不說一句話。他的個性生來就很倔強,不到最後時刻,是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努力的。想當一名中醫的念頭,始終在他的腦海裏盤旋,即使連連受挫,依然無法阻擋早已下定的決心。
也許是蒼天不負有心人,到了第四年上,崔顯大真的創造奇跡,如願以償考到了行醫執照。這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也很為之欽佩。盡管老板再三挽留,他還是堅決辭去了中國餐館的工作,靠朋友幫忙,拚湊了一些錢,在漢城緊靠鬧市區的地段,開設了“德生堂”中醫診所,如願以償當起了醫生。
當醫生需要聲望,尤其是中醫。一個剛剛出道的年輕人掛牌行醫,難免門可羅雀。一度,連讓一家人糊口的錢都掙不到。
然而,崔顯大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韓國癆病(肺結核)流行。很多人出現午後低熱、乏力、食欲減退、盜汗等症狀,甚至咯血、胸痛。當肺部病兆急劇進展播散時,還出現高熱。這種在今天看來是十分普通的疾病,在那時卻令人望而生畏。加上醫藥費昂貴,許多人因為無力醫治,或者醫治不及時,喪失了性命。一時間,人們談咳色變,社會上出現了恐慌情緒。除非萬不得已,都不敢出門。
看著漢城的大街小巷不時有出殯的隊伍,有悲傷欲絕的哭泣,有病人四處求醫的奔忙,崔顯大心裏有說不出來的隱痛。他覺得,既然做了醫生,自己就應該為那些病人多想想辦法。他經過反複實踐,終於找到了自己獨特的醫療方法,不是靠價格昂貴的抗生素藥物,而是采用價廉效高的草藥,為病人治療。
他不辭辛勞,到處尋找可以治病的草藥,日以繼夜地摸索配方。病人花費的錢不多,卻能很快恢複健康。於是許多原來在別的醫院治療的病人,也紛紛轉到他這兒來看病。
崔顯大幾乎是一夜之間成了名醫。
“德生堂”三個字,也仿佛成了專治肺癆病的代名詞。
依靠不倦的努力,他的錢包漸漸鼓起來,很快購置了房子,也順利地娶妻成家。賢惠的妻子也是跟隨父母親移居到漢城的中國人,她一邊料理家務,一邊幫助崔顯大看管診所。夫妻兩人勤勤懇懇過日子,很快改變了生活拮據的狀況。
日子好過了,又一個矛盾出現了。他很想要有一個孩子,偏偏老天爺始終不肯賜予。
這幾年間,這位名醫想了很多的辦法,吃了不少的藥,卻不能使妻子生下一兒半女。他始終不能當上父親。這成為他的一塊很大的心病。
他明白,看來她是不可能生育了。
轉眼間來到韓國已經是第五年了。他是一個很有傳統觀念的人,心想,不管怎樣,也要有一個兒子,使自己成為父親。否則,單傳了六代的崔家,將會在自己身上中斷香火,這怎麽對得起列宗列祖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啊!
大年初七,一家人還沉浸在春節的忙碌和喜慶中,他果真從醫院裏把一個兒子抱回了家。
兒子躺在繈褓裏,白白嫩嫩,一雙小眼睛閃爍機靈的神采,很是討人喜歡。妻子雖然不能擁有自己親生的兒子,可是抱養一個兒子,也算了結了心願。雖然她對兒子的來曆有幾分疑惑,仍非常願意竭盡全力,像一個真正的母親那樣,把兒子撫養成人。
看著兒子雪白粉嫩的臉蛋和烏溜溜的眼睛,崔顯大心裏更有說不出來的高興,完全忘記了連日來的辛勞。
其實,關於兒子的來曆,他隱藏起了一個隻有他才知道的秘密,除了說是從醫院裏抱回來的,其它什麽都避而不談。
不管怎麽樣,已經連續六代單傳的崔家,終究增添了一個男丁,崔家的香火興旺有日,祖宗的在天之靈足以告慰!
盡管兒子並不是妻子親生的,崔顯大還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方式,邀請了在韓國的所有親朋好友,為兒子辦了滿月酒,著著實實地熱鬧了一番。隨即,又給兒子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崔百歲。
百歲,百歲,長命百歲。他把自己對未來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
直到很多年以後,崔百歲才從在家裏做工的工人那兒知道,自己並不是媽媽生的,而是父親與一個日本女子的私生子……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初,蘇聯紅軍和美英軍隊分幾路攻入德國。5月8日,由於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國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份,美國人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丟下了原子彈。蘇聯也隨即對日宣戰。中國人民迅速掀起了對日反攻的浪潮。8月15日,給全世界無數老百姓帶來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以日本天皇簽署投降書,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告結束。
從電台裏聽到這個夢寐以求的好消息,崔顯大無心再安坐在診所裏。想起自己已經離開中國十幾年了,平日裏省吃儉用的他,立即興高采烈地帶著妻兒,拿出積蓄,回國觀光。
他們乘坐海輪,先是來到了上海,住進了外灘上赫赫有名的理查飯店,逛了有名的南京路。隨即又到天津、北平等地遊覽,把想看的景致都看了個夠。
漢城這個稱呼沿用了韓國古代曆史王朝的用法。2005年1月19日,漢城市市長李明博才宣布把漢城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
天氣出奇地寒冷,層層大雪覆蓋著這個東北亞城市的大街小巷,行人都不由自主地縮緊了脖子,急匆匆往家裏走。處於日軍統治時期的韓國,經濟蕭條,局勢很不穩定。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春節即將到來,總該準備一些年貨,闔家老小團聚時美美地吃上一頓,可讓人擔憂的是,市場上總是買不到東西,貨架上空蕩蕩的,即使偶爾看見急需的物品,價格也高得叫人咋舌。
旅居韓國漢城的崔顯大,此刻已經是這裏一個小有名氣的中醫。他所開設的那家診所“德生堂”,深受病家的歡迎。主要原因是前兩年韓國流行癆病時,他曾經用中醫中藥救治了不少重症病人,收費也很公道。如今,“德生堂”經營挺正常,一天收入有幾包大米,家裏終於有些積蓄了,不至於捉襟見肘。
然而,在崔顯大看來,日子過得依然並不順心。
崔家已經接連六代單傳,他急切地盼望妻子能生下一個兒子,使崔家的香火後繼有人。可是自從結婚後,妻子卻始終沒有懷孕的跡象。作為有些名氣的中醫,他可以治病救人,對這件事竟一籌莫展。
他的祖籍是山東掖縣。1928年,二十多歲的他滿懷信心,跟著親戚闖世界,不顧一切地來到了漢城。誰知道,人地生疏,又沒有一技之長,一下子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他便去了一家中國餐館當跑堂。幹這種活,隻要腦子機靈,手腳勤快,就不會覺得太累,每天三頓吃飯的問題也容易解決。可是崔顯揚心裏想的,不僅僅是吃飽喝足。他自幼對醫學很感興趣,希望將來能當一名中醫,雖然不必像華佗、扁鵲那樣享有盛譽,卻也能治病救人,懸壺濟世。這樣,活在世界上才很有意思。而且,論收入也要比當跑堂高出許多。
當時,誰都以為崔顯大的想法太離奇。且不說學中醫需要名師指點,更要刻苦鑽研積累,在日軍統治下的韓國,百業凋敝,你一個舉目無親的中國人,憑什麽去拿到行醫執照呢?
韓國的醫學,其實是在繼承了傳統中醫和傳統印度醫學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韓醫的治療方法和技巧,基本上屬於傳統中醫的範疇,醫生們學習內經、本草、傷寒論、診斷、方劑和四象醫學,即中國的道教理論,蒙元時期,韓醫開始自成體係。到了朝鮮王朝時期,才得到較快的發展。但那時在日軍統治下,各方麵條件很差。
崔顯大心裏自然明白,在韓國當中醫,比在中國當中醫困難很多倍。但是,既然自己有這樣的理想,就應該努力為此去奮鬥。否則,隻能一輩子給別人當跑腿。他問自己,崔顯大你能甘心嗎?
當然不甘心。
說起來,他在國內曾經自學過一陣子中醫,有一定的基礎。最重要的是有興趣。來到韓國以後,盡管每天忙著幹活,仍然千方百計地找各種醫書細細閱讀,一有機會就向懂行的人們請教。當跑堂掙得的錢,別人都買酒喝了,或者去聲色場所消費殆盡,他卻悄悄地買醫書,買藥材,關起門來鑽研。
對中醫的極大興趣激勵著他,促使他孜孜不倦地鑽研。
可是,行醫執照一連考了三年,費了很大的力氣,卻都沒有考上。
有人笑話他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自量力。也有不少朋友好心地勸他不要太盲目,說道:
“你年紀還輕,有的是力氣,在餐館裏幹下去,多掙些錢,以後討一個老婆,安安穩穩地過日子,有什麽不好呢?”
“不,不。”
崔顯大搖搖頭,不說一句話。他的個性生來就很倔強,不到最後時刻,是絕不會放棄自己的努力的。想當一名中醫的念頭,始終在他的腦海裏盤旋,即使連連受挫,依然無法阻擋早已下定的決心。
也許是蒼天不負有心人,到了第四年上,崔顯大真的創造奇跡,如願以償考到了行醫執照。這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也很為之欽佩。盡管老板再三挽留,他還是堅決辭去了中國餐館的工作,靠朋友幫忙,拚湊了一些錢,在漢城緊靠鬧市區的地段,開設了“德生堂”中醫診所,如願以償當起了醫生。
當醫生需要聲望,尤其是中醫。一個剛剛出道的年輕人掛牌行醫,難免門可羅雀。一度,連讓一家人糊口的錢都掙不到。
然而,崔顯大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韓國癆病(肺結核)流行。很多人出現午後低熱、乏力、食欲減退、盜汗等症狀,甚至咯血、胸痛。當肺部病兆急劇進展播散時,還出現高熱。這種在今天看來是十分普通的疾病,在那時卻令人望而生畏。加上醫藥費昂貴,許多人因為無力醫治,或者醫治不及時,喪失了性命。一時間,人們談咳色變,社會上出現了恐慌情緒。除非萬不得已,都不敢出門。
看著漢城的大街小巷不時有出殯的隊伍,有悲傷欲絕的哭泣,有病人四處求醫的奔忙,崔顯大心裏有說不出來的隱痛。他覺得,既然做了醫生,自己就應該為那些病人多想想辦法。他經過反複實踐,終於找到了自己獨特的醫療方法,不是靠價格昂貴的抗生素藥物,而是采用價廉效高的草藥,為病人治療。
他不辭辛勞,到處尋找可以治病的草藥,日以繼夜地摸索配方。病人花費的錢不多,卻能很快恢複健康。於是許多原來在別的醫院治療的病人,也紛紛轉到他這兒來看病。
崔顯大幾乎是一夜之間成了名醫。
“德生堂”三個字,也仿佛成了專治肺癆病的代名詞。
依靠不倦的努力,他的錢包漸漸鼓起來,很快購置了房子,也順利地娶妻成家。賢惠的妻子也是跟隨父母親移居到漢城的中國人,她一邊料理家務,一邊幫助崔顯大看管診所。夫妻兩人勤勤懇懇過日子,很快改變了生活拮據的狀況。
日子好過了,又一個矛盾出現了。他很想要有一個孩子,偏偏老天爺始終不肯賜予。
這幾年間,這位名醫想了很多的辦法,吃了不少的藥,卻不能使妻子生下一兒半女。他始終不能當上父親。這成為他的一塊很大的心病。
他明白,看來她是不可能生育了。
轉眼間來到韓國已經是第五年了。他是一個很有傳統觀念的人,心想,不管怎樣,也要有一個兒子,使自己成為父親。否則,單傳了六代的崔家,將會在自己身上中斷香火,這怎麽對得起列宗列祖呢?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啊!
大年初七,一家人還沉浸在春節的忙碌和喜慶中,他果真從醫院裏把一個兒子抱回了家。
兒子躺在繈褓裏,白白嫩嫩,一雙小眼睛閃爍機靈的神采,很是討人喜歡。妻子雖然不能擁有自己親生的兒子,可是抱養一個兒子,也算了結了心願。雖然她對兒子的來曆有幾分疑惑,仍非常願意竭盡全力,像一個真正的母親那樣,把兒子撫養成人。
看著兒子雪白粉嫩的臉蛋和烏溜溜的眼睛,崔顯大心裏更有說不出來的高興,完全忘記了連日來的辛勞。
其實,關於兒子的來曆,他隱藏起了一個隻有他才知道的秘密,除了說是從醫院裏抱回來的,其它什麽都避而不談。
不管怎麽樣,已經連續六代單傳的崔家,終究增添了一個男丁,崔家的香火興旺有日,祖宗的在天之靈足以告慰!
盡管兒子並不是妻子親生的,崔顯大還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方式,邀請了在韓國的所有親朋好友,為兒子辦了滿月酒,著著實實地熱鬧了一番。隨即,又給兒子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崔百歲。
百歲,百歲,長命百歲。他把自己對未來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
直到很多年以後,崔百歲才從在家裏做工的工人那兒知道,自己並不是媽媽生的,而是父親與一個日本女子的私生子……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初,蘇聯紅軍和美英軍隊分幾路攻入德國。5月8日,由於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德國不得不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份,美國人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丟下了原子彈。蘇聯也隨即對日宣戰。中國人民迅速掀起了對日反攻的浪潮。8月15日,給全世界無數老百姓帶來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以日本天皇簽署投降書,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告結束。
從電台裏聽到這個夢寐以求的好消息,崔顯大無心再安坐在診所裏。想起自己已經離開中國十幾年了,平日裏省吃儉用的他,立即興高采烈地帶著妻兒,拿出積蓄,回國觀光。
他們乘坐海輪,先是來到了上海,住進了外灘上赫赫有名的理查飯店,逛了有名的南京路。隨即又到天津、北平等地遊覽,把想看的景致都看了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