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裏傅惠信步履蹣跚走到薛瑤琴身邊坐下,沒有揭開蓋頭,先抱著瑤琴哭開了。哭得聲音不大,有些壓抑。
瑤琴不知道外間發生了什麽事,想要揭去蓋頭一看究竟。
傅惠信卻把人連同蓋頭一起抱住,在她耳邊道:“莫要看,醜的很。我就哭這一回,往後咱倆都笑著過日子。”
傅家老大喝得不多,當晚便回去了。也不知他是怎麽搪塞任氏的,反正後來有好幾年,逢年過節都不許他回家。
婚後,傅惠信和薛瑤琴兩人也不回去傅家,帶上些財帛雲遊天下。
到了外間,這素來不食煙火的一對,遭遇柴米油鹽的衝擊。居然也堅持下來,小兩口日子過得和睦美滿。傅惠信盛名在外,他又有一手絕技。便是畫雨後荷花。傅五爺的荷花開在紙上,一眼看去卻似乎在人心中搖弋。
遠觀花有色,近看魚不驚。傅五爺的這手絕活成名已久,施展出來,潤筆費所獲頗豐。
兩人在外住到第三個年頭上,也沒動用過薛氏的一分嫁妝銀子。傅家人卻有些坐不住了,遞送書信給傅惠信叫他回歸家族,還是隻字不提兒媳婦。
傅惠信這個少爺也是個倔脾氣,便依舊硬扛著不回家。沒多久薛瑤琴生下個胖頭兒子,便是今日的敗家子。
按說小夫妻倆正好用孫子做筏子,趁勢回歸傅家,從此過上幸福圓滿的生活。
可歎紅顏多薄命,薛瑤琴居然這個時候,一場傷寒去了。
薛寨主聽聞此事,傷心臥病在床。叫兒子把姑爺和小外孫接到山上來,又住了兩年。
薛老爹想的挺好,女兒雖不在了。姑爺還是半個兒,孫子更是跟老薛家血脈相通的親人。他們父子也不用回傅家,據馬山就是他們的家。
但姑爺和外孫都是傅姓,此事傅家人自然是不允的。傅家作為商賈,又不願和山賊太爺這種無賴硬碰硬。權當是花錢買個孫子,拖拖拉拉,二年裏補全聘禮和婚儀。全了薛氏五少夫人的臉麵,就要接兒子和孫子回家。
薛老爹心中認為女兒的死,和傅家的不認同脫不了幹係。這份怨憤哪那麽容易化解,便定要傅家把外孫留下。
兩家人為此差點鬧上公堂,任老夫人也不是個好擺平的角色。硬的不行來軟的,竟在家中裝起病來,薛老爹一時心軟,放了傅五少和外孫下山。結果可想而知,傅家這些不仗義的,得了好處便縮起來。
後來再沒給薛老爹見過外孫的麵,連傅五少也和山寨斷了往來。
如今薛平山臨終之際,又想起這茬事明末軍閥。想著法子,叫兒子把外孫弄回山寨。
薛春和是個實心眼,就叫大徒弟郭誌堅領著幾個小弟兄,下山去找人。長途奔波找到傅家,門房狗眼看人低,也不給他們進門通稟。
末了還是郭誌堅憑著小巧騰挪功夫,半夜裏竄進傅家院子。來回找了好幾個晚上,才找到老寨主的外孫傅景亭,約在府外見麵。
初時見麵時,傅景亭是個溫文爾雅的少年公子模樣。接觸的多了,才曉得原來這就是這人的一張皮。
聽說久未謀麵的外祖父身子不好,傅景亭滿臉哀戚。傅家不許他與祖父那邊往來,消息隔絕已久。他記事的早,尚且記得在山上時騎在舅舅脖子上,祖父給他喂點心的情形。
如今聽說老人家不行了,不禁落下淚來。便要跟著郭師兄等人,回去拜望祖父。
他是悄悄離的傅家,臨走前跟親爹稟告此事。
傅五爺也隻是說了句“知道了,早去早回”,真是叫人心裏冰涼。
卻也是沒奈何,當年傅惠信帶著兒子回家,不久後便在父母做主下娶了新婦齊氏。
傅五爺有個亡妻的消息雖然隱蔽,但也不是秘不透風。很有些人知道傅五爺再娶,名份上是妻。其實就是填房,何況前妻還留下個兒子。條件好些的姑娘,哪個肯一進門便做這樣窩囊的後媽。
恰好有位齊氏,娘家是皇商。因著些緣由耽擱下來,錯過花期,無人求娶。經人指點後,這兩家便做了姻親。
齊氏姻緣運不怎樣,子女運卻好,過門後不久便生了一對龍鳳胎。現下傅五爺雖偶爾為曾經的嬌妻薛氏傷感,夢中想起佳人。卻也早把那段情感,歸納做了“年少輕狂”四字。對嶽家也一年比一年疏離,如今已是沒了往來。
傅景亭跟著眾人一路騎行,到了山上。
老寨主已經油盡燈枯,傅景亭和外祖分離十餘年。如今再見,他長成了個翩翩少年郎,老人家也和當年的高大形貌大為不同,哪裏還互相認得。隻是見麵就覺著親切,曉得這是自己的親人。
看見外孫的麵,薛老寨主露出缺了幾顆牙的嘴笑了起來,念叨幾句“乖孫,你母親來接我了”,便就此去了。
老爺子在自己麵前去世,傅景亭心裏就跟被人掏空了一般難受,眼淚無聲落下來。
適才見過的舅母領著表妹過來,兩人已是一身縞素。
舅舅哭得比他還要傷心,全寨上下沒個主事人,看起來亂糟糟的。看來師哥說外公不放心舅舅,要把寨子交給自己打理,不是說笑。
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
誰也沒問過傅景亭自己的意思,怎麽就那麽肯定,傅三少爺一定會答應呢。
楊氏拉著女兒,叫她去勸勸她爹。公公活到七十多歲無疾而終,也算是喜喪。這麽哭下去不是辦法,總要先把老人家入土為安才是。何況還有外甥在這裏,自己是婦人,總不好叫一堆外人來接待他。
薛春和收了許多徒弟,和楊氏卻子嗣艱難。成親許多年,隻有薛靈韻一個女兒。這個女兒生得討巧,長的全像楊氏,一點不像薛春和,堪稱據馬山上一枝花。
年歲小時,她娘要教她讀書繡花。薛靈韻不肯學,整日跟著師兄弟們練拳腳,玩泥巴。
楊氏氣得叫孩他爹管上一管,薛春和卻說出另外一番道理,反倒把楊氏勸服了。
瑤琴不知道外間發生了什麽事,想要揭去蓋頭一看究竟。
傅惠信卻把人連同蓋頭一起抱住,在她耳邊道:“莫要看,醜的很。我就哭這一回,往後咱倆都笑著過日子。”
傅家老大喝得不多,當晚便回去了。也不知他是怎麽搪塞任氏的,反正後來有好幾年,逢年過節都不許他回家。
婚後,傅惠信和薛瑤琴兩人也不回去傅家,帶上些財帛雲遊天下。
到了外間,這素來不食煙火的一對,遭遇柴米油鹽的衝擊。居然也堅持下來,小兩口日子過得和睦美滿。傅惠信盛名在外,他又有一手絕技。便是畫雨後荷花。傅五爺的荷花開在紙上,一眼看去卻似乎在人心中搖弋。
遠觀花有色,近看魚不驚。傅五爺的這手絕活成名已久,施展出來,潤筆費所獲頗豐。
兩人在外住到第三個年頭上,也沒動用過薛氏的一分嫁妝銀子。傅家人卻有些坐不住了,遞送書信給傅惠信叫他回歸家族,還是隻字不提兒媳婦。
傅惠信這個少爺也是個倔脾氣,便依舊硬扛著不回家。沒多久薛瑤琴生下個胖頭兒子,便是今日的敗家子。
按說小夫妻倆正好用孫子做筏子,趁勢回歸傅家,從此過上幸福圓滿的生活。
可歎紅顏多薄命,薛瑤琴居然這個時候,一場傷寒去了。
薛寨主聽聞此事,傷心臥病在床。叫兒子把姑爺和小外孫接到山上來,又住了兩年。
薛老爹想的挺好,女兒雖不在了。姑爺還是半個兒,孫子更是跟老薛家血脈相通的親人。他們父子也不用回傅家,據馬山就是他們的家。
但姑爺和外孫都是傅姓,此事傅家人自然是不允的。傅家作為商賈,又不願和山賊太爺這種無賴硬碰硬。權當是花錢買個孫子,拖拖拉拉,二年裏補全聘禮和婚儀。全了薛氏五少夫人的臉麵,就要接兒子和孫子回家。
薛老爹心中認為女兒的死,和傅家的不認同脫不了幹係。這份怨憤哪那麽容易化解,便定要傅家把外孫留下。
兩家人為此差點鬧上公堂,任老夫人也不是個好擺平的角色。硬的不行來軟的,竟在家中裝起病來,薛老爹一時心軟,放了傅五少和外孫下山。結果可想而知,傅家這些不仗義的,得了好處便縮起來。
後來再沒給薛老爹見過外孫的麵,連傅五少也和山寨斷了往來。
如今薛平山臨終之際,又想起這茬事明末軍閥。想著法子,叫兒子把外孫弄回山寨。
薛春和是個實心眼,就叫大徒弟郭誌堅領著幾個小弟兄,下山去找人。長途奔波找到傅家,門房狗眼看人低,也不給他們進門通稟。
末了還是郭誌堅憑著小巧騰挪功夫,半夜裏竄進傅家院子。來回找了好幾個晚上,才找到老寨主的外孫傅景亭,約在府外見麵。
初時見麵時,傅景亭是個溫文爾雅的少年公子模樣。接觸的多了,才曉得原來這就是這人的一張皮。
聽說久未謀麵的外祖父身子不好,傅景亭滿臉哀戚。傅家不許他與祖父那邊往來,消息隔絕已久。他記事的早,尚且記得在山上時騎在舅舅脖子上,祖父給他喂點心的情形。
如今聽說老人家不行了,不禁落下淚來。便要跟著郭師兄等人,回去拜望祖父。
他是悄悄離的傅家,臨走前跟親爹稟告此事。
傅五爺也隻是說了句“知道了,早去早回”,真是叫人心裏冰涼。
卻也是沒奈何,當年傅惠信帶著兒子回家,不久後便在父母做主下娶了新婦齊氏。
傅五爺有個亡妻的消息雖然隱蔽,但也不是秘不透風。很有些人知道傅五爺再娶,名份上是妻。其實就是填房,何況前妻還留下個兒子。條件好些的姑娘,哪個肯一進門便做這樣窩囊的後媽。
恰好有位齊氏,娘家是皇商。因著些緣由耽擱下來,錯過花期,無人求娶。經人指點後,這兩家便做了姻親。
齊氏姻緣運不怎樣,子女運卻好,過門後不久便生了一對龍鳳胎。現下傅五爺雖偶爾為曾經的嬌妻薛氏傷感,夢中想起佳人。卻也早把那段情感,歸納做了“年少輕狂”四字。對嶽家也一年比一年疏離,如今已是沒了往來。
傅景亭跟著眾人一路騎行,到了山上。
老寨主已經油盡燈枯,傅景亭和外祖分離十餘年。如今再見,他長成了個翩翩少年郎,老人家也和當年的高大形貌大為不同,哪裏還互相認得。隻是見麵就覺著親切,曉得這是自己的親人。
看見外孫的麵,薛老寨主露出缺了幾顆牙的嘴笑了起來,念叨幾句“乖孫,你母親來接我了”,便就此去了。
老爺子在自己麵前去世,傅景亭心裏就跟被人掏空了一般難受,眼淚無聲落下來。
適才見過的舅母領著表妹過來,兩人已是一身縞素。
舅舅哭得比他還要傷心,全寨上下沒個主事人,看起來亂糟糟的。看來師哥說外公不放心舅舅,要把寨子交給自己打理,不是說笑。
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
誰也沒問過傅景亭自己的意思,怎麽就那麽肯定,傅三少爺一定會答應呢。
楊氏拉著女兒,叫她去勸勸她爹。公公活到七十多歲無疾而終,也算是喜喪。這麽哭下去不是辦法,總要先把老人家入土為安才是。何況還有外甥在這裏,自己是婦人,總不好叫一堆外人來接待他。
薛春和收了許多徒弟,和楊氏卻子嗣艱難。成親許多年,隻有薛靈韻一個女兒。這個女兒生得討巧,長的全像楊氏,一點不像薛春和,堪稱據馬山上一枝花。
年歲小時,她娘要教她讀書繡花。薛靈韻不肯學,整日跟著師兄弟們練拳腳,玩泥巴。
楊氏氣得叫孩他爹管上一管,薛春和卻說出另外一番道理,反倒把楊氏勸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