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突擊隊殺
記住,你先開火,我聽見槍聲再動手。——張靈甫
一棵鬆樹下,坐著一個年輕的鬼子兵哼著歌。被汗水浸透了洗得發白的軍衣,緊裹著他那健壯而勻稱的身軀。他那白中透紅的清秀的麵孔,像塗了油彩似的閃閃發光。兩條漆黑的、細長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揚,將到頂端時,才彎成形。一雙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樣又黑又大的眼睛,機靈地、警覺地掃視著充滿汗味和傳出鼾聲的四周。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麵,汗濕的手掌,輕輕握著身邊的三八大蓋。
快到後山山頂,魯星野悄悄攀上一棵大樹,借著月光和遠處的火光,山上日軍的布防一覽無餘:沿著山頂邊緣有一道長長的、用石頭壘起來的u形工事,工事上還橫七豎八地擺著步槍和一挺歪把子機槍,小鬼子們有的躺在地上休息,有的在聊天。夜涼如水,秋風蕭瑟。一名哨兵背著槍,坐著樹下,把《北國之春》這首歌唱得如此忘情,讓自己深深地陶醉在懷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旋律之中,萬萬沒有想到國軍已經摸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看清楚敵情,他又悄無聲息地溜下樹,退回到半山腰,這時候團座他們已經上來了,正和其他幾名排長等著他的消息。根據他的偵察,張靈甫來了一個殺雞用牛刀:為確保火力的猛烈與突襲的成功,以兩個加強排向後山之敵發起攻擊。後山戰鬥由魯星野指揮,他本人則帶另外三個加強排,沿山腰繞到主峰側後,考慮到摸黑爬山,時間要放寬餘一些,估計得四十分鍾才能到達指定位置,因此攻擊時間定在了四十分鍾以後,正好是晚上十一點整,後山與主峰同時打響,一旦後山得手,除留下一個班守陣地,其餘的兵力全部轉向主峰。“都聽明白了嗎?”張靈甫在以最簡潔的語言布置完任務後問道。
魯星野抬起左手手腕,用右手手指敲了敲,示意自己沒有表。張靈甫這才想起來,全團除了他和盧醒,連魏參謀長都沒有手表,於是把自己的手表擼下來給了他,又叮嚀一句道:“記住,你先開火,我聽見槍聲再動手。”
魯星野點了點頭,目送著團座他們消失在夜幕和樹林中,四周的雜草和樹枝發出“窸窸窣窣窸”的響聲,戴在他手腕的鋼表“滴答滴答”的轉動聲也格外清脆,
十分鍾過去了。
又十分鍾過去了。
終於,指針轉到了十一點整。魯星野從地上跪起身來,雙臂向外一伸,右手再向前一揮,身邊的幾名班長立刻會意,組織弟兄們一字排開,分成散兵線向山頂匍匐推進。這時候,按事前約定,我軍的炮擊早已停止,以避免誤傷。在距山頂約十幾米處,魯星野撮起嘴唇,學了三聲蛐蛐叫,近百枚手榴彈便從不同方向飛進山頂上的日軍工事。山上的歌聲嘎然而止。
那名坐在樹上哼著《北國之春》的日軍哨兵,萬分驚諤地看見無數隻黑烏鴉帶著火星迎麵砸過來,臥到已經來不急了,前後左右數不清的電閃雷鳴,成為美麗中華留給他的最後一眼印象。
不到十分鍾,後山戰鬥順利結束,全殲鬼子一個小隊,無一人漏網。不過,主峰那邊卻沒有按時打響,響起激烈槍聲的地方是在從後山到主峰之間的半路上。原來,張靈甫他們遇到一個事前沒有掌握的情況:在繞著山腰去主峰的路上,發現又有日軍隱藏在樹林中的陣地,山腰上一道,山脊上也有一道,實在是繞不過去,隻得作罷,好在日軍兵力也不多,也就是一個小隊、三十多人的樣子,後山一打響,這邊也是一頓手榴彈加自動火器的掃射就基本解決問題。
但麻煩的是槍聲驚動了主峰上的日軍,照明彈一顆接一顆升上天空,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去你姥姥個球!張靈甫毫不猶豫,毅然將偷襲改為強攻,集中所有的槍榴彈和擲彈筒向主峰發射,再以三個加強排交替掩護發起衝鋒,一時間槍聲大作,弟兄們像一隻隻雄獅似的,紛紛從山脊線兩側的樹林中殺將出來。
從背後進攻的優點再一次顯露出來:敵人所有的工事都在正斜麵,主峰後的反斜麵全是光溜溜的山坡,當日軍開始反擊時,隻要一出現在反斜麵就成為活靶子,敵人的照明彈反倒暴露了自己,橫掃過來的是機槍、衝鋒槍火力,從天而降的是槍榴彈和“四十八瓣”手雷(1)。
如此同時,周誌道旅在主峰正麵也發起強攻,日軍遭到兩麵夾擊,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很快,張靈甫就和大家一起衝上主峰,機槍、衝鋒槍、駁殼槍大顯神威,一梭子又一梭子的子彈比傾盆大雨還要急,將小鬼子們壓在工事裏出不來,根本就不給他們露出頭的機會。後山的弟兄們又及時趕來,幾路人馬匯集在一起,三下五除二的、“劈裏啪啦”的殺得甚是痛快。
魯星野端著機槍剛衝上山頂的時候,腳下一滑,全身哧溜的一下子滑進日軍戰壕,這一節戰壕很長,左右兩邊全是小鬼子,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靠在戰壕邊上的他心一橫,先順勢對著右邊打了幾個點射,當他再想調轉槍口時已經晚了,左臂上被重重地捅了一刺刀。全身在向右歪斜的同時,他回頭一看,一名手持三八步槍的日軍近在咫尺,呲牙咧嘴地拔出刺刀,正要惡狠狠地再刺過來。千鈞一發之際,又一個高大的黑影跳進了戰壕裏,大概是來不及換彈匣了,他一翻手就抓住槍管、掄起槍托。嗬!原來是團座!張靈甫虎背熊腰力氣大,湯普森衝鋒槍又重,不包括彈匣就將近有五公斤,這一槍托砸下去,結結實實地砸在敵人的背上,隻聽見“哢嚓”一聲響,眼前這名日軍就連人帶槍地趴到了地上,脊梁骨隻怕都砸斷了,吭都沒有吭一聲。
張靈甫也順勢向前一個臥到,魯星野忍著巨痛,一瞬間把機槍調轉過來,對著左邊戰壕裏的敵人將扳機一扣到底。
三顆耀眼的紅色信號彈,帶著“嗖嗖”聲飛上天空,向師部、軍部報告:我軍攻克張古山!
頓時,張古山下一片沸騰。“hittoowell,thechinesearmyisgreat!(打得太好了,中華軍隊了不起!)”和大家一起在山下觀戰的史迪威、羅斯他們也連聲喝彩,拍手稱快,看看表也才淩晨一點多鍾,這也就是說,從出發到結束戰鬥,張靈甫親率敢死隊隻用了四個小時!
對那個英俊威武、個頭比自己還要高的張靈甫,史迪威上校開始感到由衷的敬佩。說心裏話,他是看不起中華軍官的,特別是高級軍官,官越大架子就越大,士兵穿草鞋,他們蹬馬靴,還搽得光亮光亮的。昨天一見到張靈甫向他敬禮,一看到他軍裝筆挺了的,就以為又遇上那種中華古話裏說的銀槍蠟樣頭,中看不中用,氣就不打一處來,所以他不僅沒有還禮,反而還毫無顧忌地衝著張靈甫說了一句“中華軍隊的指揮官都腐敗無能“的氣話。沒想到這位軍服肅然的上校團長,麵對按常規必須動用重炮才能攻克的日軍主陣地,竟可以甩開膀子,帶著他的士兵們以手中的輕武器去冒險偷襲!
史迪威號稱“中華通”,但他既不懂中華的人情,又不懂中華的國情,以本國的民主製度、美軍的裝備標準來衡量中華軍隊,當然他就隻看見士兵像乞丐、軍官擺威儀這種明顯的差距。後來,隨著美援的大量到來,特別是新一軍、新六軍等中華遠征軍裏,換上黃色的卡其布製服、白內衣、綠毛衣、黃膠鞋、印有“us”字母的綠背包,人人容光煥發,個個英姿勃勃,大家吃的是餅幹,喝的是牛奶,抽的是海軍牌香煙,甚至連柔軟的衛生紙都人手一份,官兵之間的差距這才顯著縮小。
(1):擲彈筒大多為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可發射手雷,因日軍手雷上預製的彈片有四十八瓣,故得其名。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記住,你先開火,我聽見槍聲再動手。——張靈甫
一棵鬆樹下,坐著一個年輕的鬼子兵哼著歌。被汗水浸透了洗得發白的軍衣,緊裹著他那健壯而勻稱的身軀。他那白中透紅的清秀的麵孔,像塗了油彩似的閃閃發光。兩條漆黑的、細長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揚,將到頂端時,才彎成形。一雙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樣又黑又大的眼睛,機靈地、警覺地掃視著充滿汗味和傳出鼾聲的四周。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麵,汗濕的手掌,輕輕握著身邊的三八大蓋。
快到後山山頂,魯星野悄悄攀上一棵大樹,借著月光和遠處的火光,山上日軍的布防一覽無餘:沿著山頂邊緣有一道長長的、用石頭壘起來的u形工事,工事上還橫七豎八地擺著步槍和一挺歪把子機槍,小鬼子們有的躺在地上休息,有的在聊天。夜涼如水,秋風蕭瑟。一名哨兵背著槍,坐著樹下,把《北國之春》這首歌唱得如此忘情,讓自己深深地陶醉在懷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旋律之中,萬萬沒有想到國軍已經摸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
看清楚敵情,他又悄無聲息地溜下樹,退回到半山腰,這時候團座他們已經上來了,正和其他幾名排長等著他的消息。根據他的偵察,張靈甫來了一個殺雞用牛刀:為確保火力的猛烈與突襲的成功,以兩個加強排向後山之敵發起攻擊。後山戰鬥由魯星野指揮,他本人則帶另外三個加強排,沿山腰繞到主峰側後,考慮到摸黑爬山,時間要放寬餘一些,估計得四十分鍾才能到達指定位置,因此攻擊時間定在了四十分鍾以後,正好是晚上十一點整,後山與主峰同時打響,一旦後山得手,除留下一個班守陣地,其餘的兵力全部轉向主峰。“都聽明白了嗎?”張靈甫在以最簡潔的語言布置完任務後問道。
魯星野抬起左手手腕,用右手手指敲了敲,示意自己沒有表。張靈甫這才想起來,全團除了他和盧醒,連魏參謀長都沒有手表,於是把自己的手表擼下來給了他,又叮嚀一句道:“記住,你先開火,我聽見槍聲再動手。”
魯星野點了點頭,目送著團座他們消失在夜幕和樹林中,四周的雜草和樹枝發出“窸窸窣窣窸”的響聲,戴在他手腕的鋼表“滴答滴答”的轉動聲也格外清脆,
十分鍾過去了。
又十分鍾過去了。
終於,指針轉到了十一點整。魯星野從地上跪起身來,雙臂向外一伸,右手再向前一揮,身邊的幾名班長立刻會意,組織弟兄們一字排開,分成散兵線向山頂匍匐推進。這時候,按事前約定,我軍的炮擊早已停止,以避免誤傷。在距山頂約十幾米處,魯星野撮起嘴唇,學了三聲蛐蛐叫,近百枚手榴彈便從不同方向飛進山頂上的日軍工事。山上的歌聲嘎然而止。
那名坐在樹上哼著《北國之春》的日軍哨兵,萬分驚諤地看見無數隻黑烏鴉帶著火星迎麵砸過來,臥到已經來不急了,前後左右數不清的電閃雷鳴,成為美麗中華留給他的最後一眼印象。
不到十分鍾,後山戰鬥順利結束,全殲鬼子一個小隊,無一人漏網。不過,主峰那邊卻沒有按時打響,響起激烈槍聲的地方是在從後山到主峰之間的半路上。原來,張靈甫他們遇到一個事前沒有掌握的情況:在繞著山腰去主峰的路上,發現又有日軍隱藏在樹林中的陣地,山腰上一道,山脊上也有一道,實在是繞不過去,隻得作罷,好在日軍兵力也不多,也就是一個小隊、三十多人的樣子,後山一打響,這邊也是一頓手榴彈加自動火器的掃射就基本解決問題。
但麻煩的是槍聲驚動了主峰上的日軍,照明彈一顆接一顆升上天空,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去你姥姥個球!張靈甫毫不猶豫,毅然將偷襲改為強攻,集中所有的槍榴彈和擲彈筒向主峰發射,再以三個加強排交替掩護發起衝鋒,一時間槍聲大作,弟兄們像一隻隻雄獅似的,紛紛從山脊線兩側的樹林中殺將出來。
從背後進攻的優點再一次顯露出來:敵人所有的工事都在正斜麵,主峰後的反斜麵全是光溜溜的山坡,當日軍開始反擊時,隻要一出現在反斜麵就成為活靶子,敵人的照明彈反倒暴露了自己,橫掃過來的是機槍、衝鋒槍火力,從天而降的是槍榴彈和“四十八瓣”手雷(1)。
如此同時,周誌道旅在主峰正麵也發起強攻,日軍遭到兩麵夾擊,隻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很快,張靈甫就和大家一起衝上主峰,機槍、衝鋒槍、駁殼槍大顯神威,一梭子又一梭子的子彈比傾盆大雨還要急,將小鬼子們壓在工事裏出不來,根本就不給他們露出頭的機會。後山的弟兄們又及時趕來,幾路人馬匯集在一起,三下五除二的、“劈裏啪啦”的殺得甚是痛快。
魯星野端著機槍剛衝上山頂的時候,腳下一滑,全身哧溜的一下子滑進日軍戰壕,這一節戰壕很長,左右兩邊全是小鬼子,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靠在戰壕邊上的他心一橫,先順勢對著右邊打了幾個點射,當他再想調轉槍口時已經晚了,左臂上被重重地捅了一刺刀。全身在向右歪斜的同時,他回頭一看,一名手持三八步槍的日軍近在咫尺,呲牙咧嘴地拔出刺刀,正要惡狠狠地再刺過來。千鈞一發之際,又一個高大的黑影跳進了戰壕裏,大概是來不及換彈匣了,他一翻手就抓住槍管、掄起槍托。嗬!原來是團座!張靈甫虎背熊腰力氣大,湯普森衝鋒槍又重,不包括彈匣就將近有五公斤,這一槍托砸下去,結結實實地砸在敵人的背上,隻聽見“哢嚓”一聲響,眼前這名日軍就連人帶槍地趴到了地上,脊梁骨隻怕都砸斷了,吭都沒有吭一聲。
張靈甫也順勢向前一個臥到,魯星野忍著巨痛,一瞬間把機槍調轉過來,對著左邊戰壕裏的敵人將扳機一扣到底。
三顆耀眼的紅色信號彈,帶著“嗖嗖”聲飛上天空,向師部、軍部報告:我軍攻克張古山!
頓時,張古山下一片沸騰。“hittoowell,thechinesearmyisgreat!(打得太好了,中華軍隊了不起!)”和大家一起在山下觀戰的史迪威、羅斯他們也連聲喝彩,拍手稱快,看看表也才淩晨一點多鍾,這也就是說,從出發到結束戰鬥,張靈甫親率敢死隊隻用了四個小時!
對那個英俊威武、個頭比自己還要高的張靈甫,史迪威上校開始感到由衷的敬佩。說心裏話,他是看不起中華軍官的,特別是高級軍官,官越大架子就越大,士兵穿草鞋,他們蹬馬靴,還搽得光亮光亮的。昨天一見到張靈甫向他敬禮,一看到他軍裝筆挺了的,就以為又遇上那種中華古話裏說的銀槍蠟樣頭,中看不中用,氣就不打一處來,所以他不僅沒有還禮,反而還毫無顧忌地衝著張靈甫說了一句“中華軍隊的指揮官都腐敗無能“的氣話。沒想到這位軍服肅然的上校團長,麵對按常規必須動用重炮才能攻克的日軍主陣地,竟可以甩開膀子,帶著他的士兵們以手中的輕武器去冒險偷襲!
史迪威號稱“中華通”,但他既不懂中華的人情,又不懂中華的國情,以本國的民主製度、美軍的裝備標準來衡量中華軍隊,當然他就隻看見士兵像乞丐、軍官擺威儀這種明顯的差距。後來,隨著美援的大量到來,特別是新一軍、新六軍等中華遠征軍裏,換上黃色的卡其布製服、白內衣、綠毛衣、黃膠鞋、印有“us”字母的綠背包,人人容光煥發,個個英姿勃勃,大家吃的是餅幹,喝的是牛奶,抽的是海軍牌香煙,甚至連柔軟的衛生紙都人手一份,官兵之間的差距這才顯著縮小。
(1):擲彈筒大多為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可發射手雷,因日軍手雷上預製的彈片有四十八瓣,故得其名。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