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無罪釋放
我、我不會講,我不會做叛徒,出賣自己的同誌。――劉驍
晚上74軍文工隊排練的時間到了,左等劉隊長沒有來,右等還是沒來。
師部的傳令兵來了,說劉隊長有通gong嫌疑,排練取消了。
文工隊的官兵一下子就議論開了。
“gcd好啊,當年我們家鄉的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讓全體窮人樂得晚上做夢也會笑。”文工隊中一名士兵道。
“有的事情可不能隻看表麵,天平天國實行公有財產製,可還不是等級森嚴,封王者達三千,封宰相者多如牛毛,曇花一現而亡。”一名上過高小的少尉道。
有人想不通,說劉驍平時與咱們親如兄弟,又多才多藝、任勞任怨,怎麽看都不像是殺人放火的啊;有人則猜測道,可能很會偽裝,不會把三個字貼到腦門上來吧?有人還憂心仲仲地說,過去搞過“寧肯錯殺三千、也不可放走一人”的清黨,隻怕劉隊長這一次性命難保;對這種說法,有人馬上反駁道,說國民黨寧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人,實際上隻是桂係軍隊在武漢分家時喊的一句口號,如果真是錯殺三千,為何從不見七十四軍錯殺一個?邱維達以前還追隨葉劍英參加過廣州暴動呢,現在照樣當團長。於是,又有人以在贛北多次參加過對日作戰的第九戰區第二挺進縱隊少將司令陳洪時為例,言之鑿鑿地說,陳洪時就是亂殺無辜了不少人。其實是。陳洪時以前是中gong湘贛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的時候。無情肅反,連不願意參加紅軍的人都會當反革命處決呢。
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把孟玲玲攪得心亂如麻:即使國民黨這邊真的不殺他,可那邊會不會對他進行肅反?聯想到劉驍以前說高敬、陳公勇他們十分仇恨,還動過真槍真刀,那他們兩人又會不會來殺劉驍?
可憐的小姑娘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劉驍是張長官推薦的人才。肯定會幫劉驍說話的,萬一他要是不答應的話,那自己就多向他笑一笑,張長官就一定會心軟的吧?
想到這裏,孟玲玲抬腳就走。
一年多來,劉驍的形象已一點一點地牢牢地成長在她的心裏,直到高大豐滿。她那一顆小小的心,已經盛不下別的什麽了。高敬的模樣與笑容、高敬給她講過的神話故事,隻是一陣微風,拂過河邊的柳枝後便了無痕跡。而她卻越來越向往劉驍講過的那個天堂。也就越來越喜歡這個開啟她心靈之窗的人,她還多次幻想起他們手牽手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一起散步、一起品嚐美味的麵包和牛奶。有時候想著想著,她又會輕掌一下嘴,責怪自己好不害羞,怎麽老念叨著人家哩。
夜色茫茫,月涼如水,有狼嗥起伏在遠處的山坳裏。十幾裏山路,她不知哪來的膽量,一路上竟走得風風火火。當她滿頭大汗地找到五十八師師部,張靈甫還在堂屋裏練書法。一個年僅17歲的小女兵,為救人摸黑走山路,這份真誠的情義感動了張靈甫。而且劉驍是他推舉的人才,出了問題,自然也有責任,況且自己以前不也被別人當作gong黨?是真是假,總得弄清楚吧?
孟玲玲的哥哥孟鐵蛋備好了馬匹。張靈甫騎上虎子、兄妹倆合騎一匹馬,向軍部奔去。路上,玲玲問哥哥,是劉驍好還是高敬好,孟鐵蛋和劉驍接觸得並不多,隻熟悉高敬,並不知道妹妹此時此刻的複雜心理,所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是高敬好。
於是孟玲玲神情黯然,不再講話。
馬蹄聲碎,就像她那一顆亂跳不停的心。
張靈甫記得,在他養傷期間,接到過劉驍的一份報喜信,談到他提前晉級的事情,說他今天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抗日鐵軍裏的中尉,但受之有愧,未能親手殺敵,表示今後將繼續努力,爭取上前線多殺倭寇,方能不負眾望,以報效國家和人民。
在回信中,張靈甫對他的工作態度和成績作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但對他希望上前線的想法提出勸阻,認為他的作用是筆而不是槍。談到職務升遷時,張靈甫還介紹了軍官的升遷法令,說他現在擔任的戰地文工隊隊長與參謀、副官、科員、教官一樣為“非隊職”,而不是部隊長,隻有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部隊長才是“隊職”,而中少尉軍官未任過隊職的不能升上尉(嗬,看來**中的文工隊員是當不了將軍的);隊職中又以連長、團長最為重要,做上級軍官必須要有這兩級職務的經曆。所以,他建議劉驍,等他傷好回部隊,可給他安排一個相對安全的通訊連連長一職,戰地文工隊那邊的事情也可以兼顧,這樣一來,今後的升遷便容易得多。
後來,劉驍又很快複信,對將軍的良苦用心和栽培表示最誠摯的謝意,然後說自己投奔七十四軍並不是為了當官,隻願意在將軍的麾下衝鋒陷陣,為著實現這個目的,就是粉身碎骨也再所不辭。
劉驍的這些話很討張靈甫喜歡。盡管他時不時地帶出一些親g的情緒,但張靈甫對他的總體印象還是滿意的。再說,邱維達、柴意新以前還不是追隨過?所以,隻要他願意抗戰,又無確鑿證據,當然還要發揮他的作用。
現在,在一間由穀倉改成的禁閉室裏,張靈甫見到了劉驍。憲兵點起木子燈,然後帶上門出去了,孟玲玲則抱著膝蓋坐在外麵的台階上,沒精打采地看著他哥哥用黑豆喂馬。
穀倉裏一間間小房,很適合作監牢,昏暗的燈光把人影投在牆壁上,顯得更加幽靜而陰森。以下是張靈甫和劉驍兩人的對話記錄――
張靈甫(直視劉驍的眼睛):“請坦白告訴我,你是嗎?”
劉驍(稍有遲疑):“我……”
張靈甫(語氣真誠):“我是相信你的,男子漢大丈夫敢說敢為,犧牲尚且不怕,還有什麽好怕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劉驍(抬起頭,迎著對方的目光):“就算是吧,請軍法處槍斃我。”
張靈甫:“除你之外,還有何人?”
劉驍:“我、我不會講,我不會做叛徒,出賣自己的同誌。”
張靈甫:“人各有誌,各為其主,我也不追問了。不過,說到同誌,本人不也是你的同誌嗎?救亡圖存,不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目標嗎?”
劉驍:“這……”
張靈甫:“請你再坦白告訴我,你對本軍開展過破壞活動沒有?”
劉驍:“沒有,從來沒有。我以良心作證,過去、現在和將來,自己是一直以七十四軍為榮的,一直是以在七十四軍參加過抵禦外侮的戰鬥為榮的。”
張靈甫:“很好,我相信你的為人,隻要你沒有從事破壞活動,便沒什麽大了的事。這一點很重要。當年,陳獨秀被捕,主審官、現在的何應欽總長,問的一個關鍵問題,便是他有沒有參與實際上的暴動。聽到否定答案後,何總長和大家還馬上向這位陳老先生索求墨寶呢。”
劉驍:“那將軍的意思……不槍斃我了?”
張靈甫:“哈,斃了你豈不便宜倭寇了麽?不過,明人不做暗事,希望你今後不要在七十四軍發展秘密組織,你能辦到嗎?
劉驍:“我想,我能辦到。”
到了第二天下午,經張靈甫據實稟報,王耀武按照《g黨問題處置辦法》第八條,將劉驍以“思想不定之青年,宜開誠感格”的條款予以開釋,並親自向陳誠起草了一份關於劉驍的報告,文中說:憲兵在例行的內務檢查中,查出劉驍私藏違禁的宣傳品,正在接受審查和誘導,暫不宜來上級機關服務雲雲。
據說,陳誠看到這份報告後,黯然長歎:“為何優秀人才總被那邊吸引住了?”他的這一聲長歎,也是至今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未完待續。。)
我、我不會講,我不會做叛徒,出賣自己的同誌。――劉驍
晚上74軍文工隊排練的時間到了,左等劉隊長沒有來,右等還是沒來。
師部的傳令兵來了,說劉隊長有通gong嫌疑,排練取消了。
文工隊的官兵一下子就議論開了。
“gcd好啊,當年我們家鄉的紅軍打土豪,分田地,讓全體窮人樂得晚上做夢也會笑。”文工隊中一名士兵道。
“有的事情可不能隻看表麵,天平天國實行公有財產製,可還不是等級森嚴,封王者達三千,封宰相者多如牛毛,曇花一現而亡。”一名上過高小的少尉道。
有人想不通,說劉驍平時與咱們親如兄弟,又多才多藝、任勞任怨,怎麽看都不像是殺人放火的啊;有人則猜測道,可能很會偽裝,不會把三個字貼到腦門上來吧?有人還憂心仲仲地說,過去搞過“寧肯錯殺三千、也不可放走一人”的清黨,隻怕劉隊長這一次性命難保;對這種說法,有人馬上反駁道,說國民黨寧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人,實際上隻是桂係軍隊在武漢分家時喊的一句口號,如果真是錯殺三千,為何從不見七十四軍錯殺一個?邱維達以前還追隨葉劍英參加過廣州暴動呢,現在照樣當團長。於是,又有人以在贛北多次參加過對日作戰的第九戰區第二挺進縱隊少將司令陳洪時為例,言之鑿鑿地說,陳洪時就是亂殺無辜了不少人。其實是。陳洪時以前是中gong湘贛省委書記兼軍區政治委員的時候。無情肅反,連不願意參加紅軍的人都會當反革命處決呢。
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把孟玲玲攪得心亂如麻:即使國民黨這邊真的不殺他,可那邊會不會對他進行肅反?聯想到劉驍以前說高敬、陳公勇他們十分仇恨,還動過真槍真刀,那他們兩人又會不會來殺劉驍?
可憐的小姑娘急得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劉驍是張長官推薦的人才。肯定會幫劉驍說話的,萬一他要是不答應的話,那自己就多向他笑一笑,張長官就一定會心軟的吧?
想到這裏,孟玲玲抬腳就走。
一年多來,劉驍的形象已一點一點地牢牢地成長在她的心裏,直到高大豐滿。她那一顆小小的心,已經盛不下別的什麽了。高敬的模樣與笑容、高敬給她講過的神話故事,隻是一陣微風,拂過河邊的柳枝後便了無痕跡。而她卻越來越向往劉驍講過的那個天堂。也就越來越喜歡這個開啟她心靈之窗的人,她還多次幻想起他們手牽手在莫斯科的大街上一起散步、一起品嚐美味的麵包和牛奶。有時候想著想著,她又會輕掌一下嘴,責怪自己好不害羞,怎麽老念叨著人家哩。
夜色茫茫,月涼如水,有狼嗥起伏在遠處的山坳裏。十幾裏山路,她不知哪來的膽量,一路上竟走得風風火火。當她滿頭大汗地找到五十八師師部,張靈甫還在堂屋裏練書法。一個年僅17歲的小女兵,為救人摸黑走山路,這份真誠的情義感動了張靈甫。而且劉驍是他推舉的人才,出了問題,自然也有責任,況且自己以前不也被別人當作gong黨?是真是假,總得弄清楚吧?
孟玲玲的哥哥孟鐵蛋備好了馬匹。張靈甫騎上虎子、兄妹倆合騎一匹馬,向軍部奔去。路上,玲玲問哥哥,是劉驍好還是高敬好,孟鐵蛋和劉驍接觸得並不多,隻熟悉高敬,並不知道妹妹此時此刻的複雜心理,所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然是高敬好。
於是孟玲玲神情黯然,不再講話。
馬蹄聲碎,就像她那一顆亂跳不停的心。
張靈甫記得,在他養傷期間,接到過劉驍的一份報喜信,談到他提前晉級的事情,說他今天光榮地成為了一名抗日鐵軍裏的中尉,但受之有愧,未能親手殺敵,表示今後將繼續努力,爭取上前線多殺倭寇,方能不負眾望,以報效國家和人民。
在回信中,張靈甫對他的工作態度和成績作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但對他希望上前線的想法提出勸阻,認為他的作用是筆而不是槍。談到職務升遷時,張靈甫還介紹了軍官的升遷法令,說他現在擔任的戰地文工隊隊長與參謀、副官、科員、教官一樣為“非隊職”,而不是部隊長,隻有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部隊長才是“隊職”,而中少尉軍官未任過隊職的不能升上尉(嗬,看來**中的文工隊員是當不了將軍的);隊職中又以連長、團長最為重要,做上級軍官必須要有這兩級職務的經曆。所以,他建議劉驍,等他傷好回部隊,可給他安排一個相對安全的通訊連連長一職,戰地文工隊那邊的事情也可以兼顧,這樣一來,今後的升遷便容易得多。
後來,劉驍又很快複信,對將軍的良苦用心和栽培表示最誠摯的謝意,然後說自己投奔七十四軍並不是為了當官,隻願意在將軍的麾下衝鋒陷陣,為著實現這個目的,就是粉身碎骨也再所不辭。
劉驍的這些話很討張靈甫喜歡。盡管他時不時地帶出一些親g的情緒,但張靈甫對他的總體印象還是滿意的。再說,邱維達、柴意新以前還不是追隨過?所以,隻要他願意抗戰,又無確鑿證據,當然還要發揮他的作用。
現在,在一間由穀倉改成的禁閉室裏,張靈甫見到了劉驍。憲兵點起木子燈,然後帶上門出去了,孟玲玲則抱著膝蓋坐在外麵的台階上,沒精打采地看著他哥哥用黑豆喂馬。
穀倉裏一間間小房,很適合作監牢,昏暗的燈光把人影投在牆壁上,顯得更加幽靜而陰森。以下是張靈甫和劉驍兩人的對話記錄――
張靈甫(直視劉驍的眼睛):“請坦白告訴我,你是嗎?”
劉驍(稍有遲疑):“我……”
張靈甫(語氣真誠):“我是相信你的,男子漢大丈夫敢說敢為,犧牲尚且不怕,還有什麽好怕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劉驍(抬起頭,迎著對方的目光):“就算是吧,請軍法處槍斃我。”
張靈甫:“除你之外,還有何人?”
劉驍:“我、我不會講,我不會做叛徒,出賣自己的同誌。”
張靈甫:“人各有誌,各為其主,我也不追問了。不過,說到同誌,本人不也是你的同誌嗎?救亡圖存,不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目標嗎?”
劉驍:“這……”
張靈甫:“請你再坦白告訴我,你對本軍開展過破壞活動沒有?”
劉驍:“沒有,從來沒有。我以良心作證,過去、現在和將來,自己是一直以七十四軍為榮的,一直是以在七十四軍參加過抵禦外侮的戰鬥為榮的。”
張靈甫:“很好,我相信你的為人,隻要你沒有從事破壞活動,便沒什麽大了的事。這一點很重要。當年,陳獨秀被捕,主審官、現在的何應欽總長,問的一個關鍵問題,便是他有沒有參與實際上的暴動。聽到否定答案後,何總長和大家還馬上向這位陳老先生索求墨寶呢。”
劉驍:“那將軍的意思……不槍斃我了?”
張靈甫:“哈,斃了你豈不便宜倭寇了麽?不過,明人不做暗事,希望你今後不要在七十四軍發展秘密組織,你能辦到嗎?
劉驍:“我想,我能辦到。”
到了第二天下午,經張靈甫據實稟報,王耀武按照《g黨問題處置辦法》第八條,將劉驍以“思想不定之青年,宜開誠感格”的條款予以開釋,並親自向陳誠起草了一份關於劉驍的報告,文中說:憲兵在例行的內務檢查中,查出劉驍私藏違禁的宣傳品,正在接受審查和誘導,暫不宜來上級機關服務雲雲。
據說,陳誠看到這份報告後,黯然長歎:“為何優秀人才總被那邊吸引住了?”他的這一聲長歎,也是至今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