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檢驗成果
很好!兵知將,將知兵,官兵一體才能如指臂使,戰無不勝!――蔡仁傑
一個是久經戰陣的團長,一個是特戰隊隊員,本身就會武功。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他們兩個再牛b哄哄也不代表什麽。現在並非冷兵器時代,個人將領、個人英雄再牛也不頂多大事,隻有弟兄們都達到了這一水準,團隊配合無間,整體戰力高,那才牛呢。張靈甫心道。
所以,張將軍沒有跟著一起拍手,覺得僅此一次並不足以證明練兵的成效。仿佛看穿了師座的心思,走上主席台的明燦掏出一份花名冊,請師座再隨意點選官兵進行擲彈表演。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想必這個問題難不住他。
張靈甫便擺擺手,換了另一道刁鑽的題目,指著正前方約100米處的一個土堆說:“假設這個土堆為倭寇坦克,怎麽辦?”
“好辦,用迫擊炮平射!”明燦回答道。
用曲射火炮作平射,不失為一個大膽創新。隻見明燦向站在台下的陳公勇把手一招:“陳營長,上!”
在各位長官和眾人麵前,仍然稱呼他以前的官職,讓陳公勇倍有麵子,讀書人誰不講究個名分?演習中因而格外用功。他和弟兄們迅速抬來一門迫擊炮,拆下炮架,將炮身放低到離地麵15度左右後,再用扁擔壓住炮筒,令裝填手將炮彈推入炮筒,隻見火光一閃,彈頭出膛。刹那間就把前方的土堆炸得泥塊飛濺。
“怎麽樣。師座?”明燦抱起胳臂。得意之色盡在臉上。
“這個不作數吧?”盧醒在一邊有些不服氣地說,“特種作戰訓練班為師部直屬,本身就是研究各種戰法,你倒好,吃現成飯,比吃軟飯還撩撇!”
聽到這一句“比吃軟飯還撩撇”的話,眾將官連同張靈甫自己都“嘿嘿”地笑了。明燦說:“誰叫我運氣這麽好咧,師座剛好把他們配屬給本團了。”
瞧這兩家夥。暗中較起勁來!都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誰也不服誰,有事沒事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果然有些道理。師座不諳這些凡人瑣事,蔡仁傑可是深有體會的。他轉移話題,對明燦道:“《正氣歌》人人會背嗎?”
“會!請副師長隨意點檢。”
蔡仁傑於是也信手一指,點到隊列中一名胖乎乎的小弟兄。那小兵毫不怯場,一個立正便朗朗背誦起來:“人活一口氣,代代傳忠義。揚我中華魂,舉我鐵軍旗……”連個哽都沒打。蔡仁傑頻頻點頭。他相信通過這種堅持不懈、潛移默化的政治教導,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將有如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名弟兄的心田。他又問明燦這小弟兄是哪個連隊的,當明燦回答是團部通訊排以後,張靈甫忽然說:“明團長能否一一叫出全排弟兄尊姓大名?”
“能啊。”明燦仍然一口應允,命令通訊排全體起立,然後依次點名,點一個正步出列一個。輪到那名背《正氣歌》的小弟兄時,明燦頓了一頓,才接著喊道:“王長庚!”
“有!”王長庚高聲應答,正步出列。
點名完畢,無一差錯。
“很好!兵知將,將知兵,官兵一體才能如指臂使,戰無不勝!”蔡仁傑誇獎道。
觀摩活動持續大半天,直到下午3點多鍾才結束,從地形利用、方向識別到槍械拆裝、實彈射擊、徒手對搏等演習科目上,172團的練兵成效總體上令人滿意,張靈甫的評價隻有一個字:“優。”
一行人騎馬返回。路上,參加觀摩的兄弟團代表有的讚不絕口,有的深感壓力,暗自擔心自己若是超不過172團的標準那就太沒麵子了。蔡仁傑今天很高興,說要請大家進城搓一頓。不吃白不吃,白吃誰不吃?眾人個個熱烈響應。
張靈甫也欣然應允。來此地四五天了,還沒好好逛逛呢,遂昌雖小,名氣可不小,湯顯祖在這裏任知縣5年,寫就戲曲名著《牡丹亭》。一時間大發思故之幽情的他,興致勃勃地說:“何不先去尋訪《牡丹亭》,然後再大朵快頤?”
有吃有玩,眾人情緒更高。蔡仁傑想到一群將校集體逛街、下館子影響不太好,便建議回去換便裝,由盧醒和孟鐵蛋先進城找酒館點好菜,然後讓鐵蛋在西門等候大家,眾人一聽,言之有理,便快馬趕回各自駐地。
遂昌有4個城門,南北兩邊有河,東西兩麵皆山,五十八師師部就暫住於城西妙高山之上的文昌廟。已經身穿青布長衫,手裏拿頂白色禮帽的蔡仁傑,一如當年在中學教書的先生風範。他站在廟門口催促道:“我的拐子喲,還沒有換好衣服呀!”
想穿西裝的張靈甫,此時抓了瞎。他特別喜歡穿西裝,可平時哪有機會穿?等他把自己的兩套西裝從箱底翻出來,才發現壓得皺皺巴巴的,倘若這樣穿出去不讓人笑掉大牙麽!孟鐵蛋、高敬偏偏不在身邊,隻有他倆會燙衣服呢。當然,孟鐵蛋的技術是高敬傳授的。他記得還有一套中山裝,可找了半天也愣沒找著。
張靈甫身材俊挺,穿什麽都好看,穿軍裝英姿勃勃,穿西裝風流倜儻,穿中山裝剛健幹練。他的中山裝還是當年服刑時在南京訂做的,這種款式衣領翻立,腰線略收,且褲腰有折襇,褲腳帶卷口,穿起來收腰挺胸很精神。就是穿長袍馬褂,他也一樣穿得出飄逸雅儒的味道。
聽到蔡仁傑在外麵催,得,他幹脆把軍上衣脫了,隻穿了一件襯衣。白襯衣,黃軍褲,足蹬一雙黑馬靴,在這樣一個山風還有些冷意的下午,倒更顯得他有幾分俏皮、幾分隨意、幾分剽悍。
蔡仁傑嘴裏“嘖嘖”了兩聲,自嘲道:“和你這洋派裝束一比,本人就是老夫子嘛。”
張靈甫心情一好,話就多,且妙語連珠。“何謂洋派裝束?當年,本人取道上海去廣州,上海灘的洋派景象那才令人應接不暇,時髦女郎為皮鞋尖尖、衣領高高、短襖收腰、長裙飄飄,故有打油詩曰:商量愛著應時裝,高領修裙短衣裳,出色競梳新樣髻,故盤雲鬢學東洋。而先生的模樣則為西裝一套、革履一雙、禮帽一頂、手杖一根、眼鏡一副,懷表一個,黃包車一輛,洋涇話幾句,姑德摸拎外加三顆藥。”
幾句順口溜,逗得蔡仁傑哈哈大笑。
一行人在西門會合,懷著閑情雅致,沿路尋訪湯顯祖故跡。(未完待續。。)
很好!兵知將,將知兵,官兵一體才能如指臂使,戰無不勝!――蔡仁傑
一個是久經戰陣的團長,一個是特戰隊隊員,本身就會武功。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他們兩個再牛b哄哄也不代表什麽。現在並非冷兵器時代,個人將領、個人英雄再牛也不頂多大事,隻有弟兄們都達到了這一水準,團隊配合無間,整體戰力高,那才牛呢。張靈甫心道。
所以,張將軍沒有跟著一起拍手,覺得僅此一次並不足以證明練兵的成效。仿佛看穿了師座的心思,走上主席台的明燦掏出一份花名冊,請師座再隨意點選官兵進行擲彈表演。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想必這個問題難不住他。
張靈甫便擺擺手,換了另一道刁鑽的題目,指著正前方約100米處的一個土堆說:“假設這個土堆為倭寇坦克,怎麽辦?”
“好辦,用迫擊炮平射!”明燦回答道。
用曲射火炮作平射,不失為一個大膽創新。隻見明燦向站在台下的陳公勇把手一招:“陳營長,上!”
在各位長官和眾人麵前,仍然稱呼他以前的官職,讓陳公勇倍有麵子,讀書人誰不講究個名分?演習中因而格外用功。他和弟兄們迅速抬來一門迫擊炮,拆下炮架,將炮身放低到離地麵15度左右後,再用扁擔壓住炮筒,令裝填手將炮彈推入炮筒,隻見火光一閃,彈頭出膛。刹那間就把前方的土堆炸得泥塊飛濺。
“怎麽樣。師座?”明燦抱起胳臂。得意之色盡在臉上。
“這個不作數吧?”盧醒在一邊有些不服氣地說,“特種作戰訓練班為師部直屬,本身就是研究各種戰法,你倒好,吃現成飯,比吃軟飯還撩撇!”
聽到這一句“比吃軟飯還撩撇”的話,眾將官連同張靈甫自己都“嘿嘿”地笑了。明燦說:“誰叫我運氣這麽好咧,師座剛好把他們配屬給本團了。”
瞧這兩家夥。暗中較起勁來!都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誰也不服誰,有事沒事你啄我一下、我啄你一下,果然有些道理。師座不諳這些凡人瑣事,蔡仁傑可是深有體會的。他轉移話題,對明燦道:“《正氣歌》人人會背嗎?”
“會!請副師長隨意點檢。”
蔡仁傑於是也信手一指,點到隊列中一名胖乎乎的小弟兄。那小兵毫不怯場,一個立正便朗朗背誦起來:“人活一口氣,代代傳忠義。揚我中華魂,舉我鐵軍旗……”連個哽都沒打。蔡仁傑頻頻點頭。他相信通過這種堅持不懈、潛移默化的政治教導,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將有如春風化雨,滋潤每一名弟兄的心田。他又問明燦這小弟兄是哪個連隊的,當明燦回答是團部通訊排以後,張靈甫忽然說:“明團長能否一一叫出全排弟兄尊姓大名?”
“能啊。”明燦仍然一口應允,命令通訊排全體起立,然後依次點名,點一個正步出列一個。輪到那名背《正氣歌》的小弟兄時,明燦頓了一頓,才接著喊道:“王長庚!”
“有!”王長庚高聲應答,正步出列。
點名完畢,無一差錯。
“很好!兵知將,將知兵,官兵一體才能如指臂使,戰無不勝!”蔡仁傑誇獎道。
觀摩活動持續大半天,直到下午3點多鍾才結束,從地形利用、方向識別到槍械拆裝、實彈射擊、徒手對搏等演習科目上,172團的練兵成效總體上令人滿意,張靈甫的評價隻有一個字:“優。”
一行人騎馬返回。路上,參加觀摩的兄弟團代表有的讚不絕口,有的深感壓力,暗自擔心自己若是超不過172團的標準那就太沒麵子了。蔡仁傑今天很高興,說要請大家進城搓一頓。不吃白不吃,白吃誰不吃?眾人個個熱烈響應。
張靈甫也欣然應允。來此地四五天了,還沒好好逛逛呢,遂昌雖小,名氣可不小,湯顯祖在這裏任知縣5年,寫就戲曲名著《牡丹亭》。一時間大發思故之幽情的他,興致勃勃地說:“何不先去尋訪《牡丹亭》,然後再大朵快頤?”
有吃有玩,眾人情緒更高。蔡仁傑想到一群將校集體逛街、下館子影響不太好,便建議回去換便裝,由盧醒和孟鐵蛋先進城找酒館點好菜,然後讓鐵蛋在西門等候大家,眾人一聽,言之有理,便快馬趕回各自駐地。
遂昌有4個城門,南北兩邊有河,東西兩麵皆山,五十八師師部就暫住於城西妙高山之上的文昌廟。已經身穿青布長衫,手裏拿頂白色禮帽的蔡仁傑,一如當年在中學教書的先生風範。他站在廟門口催促道:“我的拐子喲,還沒有換好衣服呀!”
想穿西裝的張靈甫,此時抓了瞎。他特別喜歡穿西裝,可平時哪有機會穿?等他把自己的兩套西裝從箱底翻出來,才發現壓得皺皺巴巴的,倘若這樣穿出去不讓人笑掉大牙麽!孟鐵蛋、高敬偏偏不在身邊,隻有他倆會燙衣服呢。當然,孟鐵蛋的技術是高敬傳授的。他記得還有一套中山裝,可找了半天也愣沒找著。
張靈甫身材俊挺,穿什麽都好看,穿軍裝英姿勃勃,穿西裝風流倜儻,穿中山裝剛健幹練。他的中山裝還是當年服刑時在南京訂做的,這種款式衣領翻立,腰線略收,且褲腰有折襇,褲腳帶卷口,穿起來收腰挺胸很精神。就是穿長袍馬褂,他也一樣穿得出飄逸雅儒的味道。
聽到蔡仁傑在外麵催,得,他幹脆把軍上衣脫了,隻穿了一件襯衣。白襯衣,黃軍褲,足蹬一雙黑馬靴,在這樣一個山風還有些冷意的下午,倒更顯得他有幾分俏皮、幾分隨意、幾分剽悍。
蔡仁傑嘴裏“嘖嘖”了兩聲,自嘲道:“和你這洋派裝束一比,本人就是老夫子嘛。”
張靈甫心情一好,話就多,且妙語連珠。“何謂洋派裝束?當年,本人取道上海去廣州,上海灘的洋派景象那才令人應接不暇,時髦女郎為皮鞋尖尖、衣領高高、短襖收腰、長裙飄飄,故有打油詩曰:商量愛著應時裝,高領修裙短衣裳,出色競梳新樣髻,故盤雲鬢學東洋。而先生的模樣則為西裝一套、革履一雙、禮帽一頂、手杖一根、眼鏡一副,懷表一個,黃包車一輛,洋涇話幾句,姑德摸拎外加三顆藥。”
幾句順口溜,逗得蔡仁傑哈哈大笑。
一行人在西門會合,懷著閑情雅致,沿路尋訪湯顯祖故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