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聽說柳湘蓮畏罪潛逃了,氣才慢慢消了。又過了三五天,不疼了,照照鏡子,臉上傷痕累累,還是沒臉見大家,隻能繼續躺在家裏裝病。
轉眼到了十月,到了該放年假的時候了。
當鋪裏有個總管,叫張德輝,六十多歲了,今年也要回家。他跟薛蟠請假,說明年開了春一定趕回來。
那時候,在外打工人員最多一年回一次家,而且年假特長。其實除去在路上走的時間,也長不到哪去,也就在家裏待個十天半月的。
張德輝說:“我發現了商機:今年紙張、香料缺貨,明年肯定漲錢。過了年我先打發兒子來當鋪內幫忙照管,我沿途販些紙張香扇的,趕在端午節之前回來賣,肯定大賺。”
薛蟠心想:“我現在正沒臉見人,常這麽躲著也不是辦法,況且我也不是那種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如跟著張德輝出去闖個一年半載,賺錢也好、不賺錢也好,先躲躲羞去。”
薛蟠先跟張德輝說了,到了晚上,又跟薛姨媽商量。
薛姨媽聽了心情特複雜,既高興兒子長大懂事了,又擔心他在外麵招惹是非。想來想去,還是不想讓他去。
薛姨媽:“咱家不差錢,你還是在家安分守己的吧。”
薛蟠早打定了主意,說:“你天天說我不學無術,現在我要學著做買賣了,你又不答應。張德輝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我跟著他你有什麽不放心的!”
薛姨媽又跟寶釵商量,寶釵笑著說:“如果哥哥改邪歸正了,那正好,如果還是那樣,你守著他也沒辦法。一半盡人力,一半聽天命吧。媽給他一千兩銀子,就當給他交了學費了,掙到錢更好,掙不到錢也沒關係。反正有夥計跟著,你就放心吧。”
薛姨媽思索了半天,最後,同意了。
第二天,薛姨媽叫來張德輝,隔著窗子,千叮萬囑,讓他照顧好薛蟠。
張德輝:“太太放心,十四日是出行的好日子,我們雇下幾匹騾子,十四一早出發。”
薛蟠喜不自禁。
薛姨媽和寶釵、香菱給薛蟠收拾行李,派了一個老仆人和四個小廝跟著,主仆六人,雇了三輛大車、四個騾子拉行李,薛蟠又騎了自己家的一匹大騾子,還牽著一匹備用馬。
十三日,薛蟠先跟舅舅辭行,然後辭過賈府眾人。
十四日,薛姨媽揮淚送別了薛蟠。
薛姨媽來京城時帶的家人就不多,現在一下子又送走了五個大男人,家裏就隻剩了兩個男子。
於是,薛姨媽重新進行了人事調整:所有出去的男人媳婦都搬進院子來住,香菱把東西收拾好,搬來跟薛姨媽住。
寶釵覺得這樣安排欠妥:“媽媽既然有了這麽多人作伴,不如讓香菱跟我去園子裏住。”
薛姨媽:“對呀,我早該想到的,你那裏丫頭少點,前幾天還跟你哥商量要給你新買一個。”
寶釵:“新買的風險太高,如果看走了眼,來個淘氣的或者智商不高的就麻煩了。還是沉住氣,慢慢打聽吧。”
香菱很高興:“我本來想跟奶奶說和姑娘作伴去,沒想到姑娘先說了。”
寶釵:“我知道你羨慕園子已經好久了,隻是一直沒機會。現在好了,可以住上一年,我也有個做伴的,你也遂了心願。”
香菱:“好姑娘,我想跟你學作詩。”
寶釵:“先別提寫詩的事,今天第一天進園子,從老太太那開始,挨個走一圈,問候一聲,不必特意說你搬進園子了,若有問的,就說我帶了你進來做伴。”
香菱答應著剛要走,看見平兒走過來了。香菱忙問好,薛寶釵說:“我今天帶了她來做伴,正要去回你奶奶一聲。”
平兒:“姑娘說的見外了。”
寶釵:“商店有主人,廟裏有主持。雖然不是大事,但是家有家規,園子裏添了人,也應該告訴管家一聲不是嗎?既然你來了,我就不打發人過去說了。”
平兒答應著,問香菱:“你既然來了,怎麽不去拜訪一下鄰居?”
寶釵:“她正要去呢。”
平兒:“我們家你就別去了,二爺病了在家呢。”
香菱答應著去了。
平兒對寶釵說:“最近我們家出了件新聞,聽說沒?”
寶釵:“這兩天幫哥哥收拾行李,你們的事一概不知,連姐妹們也沒見到。”
平兒笑道:“老爺把二爺打的不能動了。”
寶釵:“為啥?”
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個賈雨村,也不知半路中哪裏來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卻給府裏惹了很多麻煩!今年春天,老爺不知在哪裏見了幾把扇子,那不是普通的扇子,是文物。回家把所有的扇子拿出來看了一遍,沒有一個順眼的,就叫人去買‘文物扇’,你別說,還真找到了。二十把文物在一個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的人手裏找到了。那人姓石,名呆子。二爺托了個熟人把石呆子請家裏,經過鑒定,此人手裏的扇子都是真跡,回家告訴了老爺,老爺說買,石呆子不賣,而且說:‘凍死、餓死,一千兩銀子也不賣。’老爺天天罵二爺,二爺天天磨石呆子。”
寶釵:“最後買了嗎?”
平兒:“沒有。石呆子說了:‘要扇子,先要我的命!’這事不知怎麽傳到了賈雨村耳朵裏,他想了個辦法,說石呆子拖欠官銀,把扇子抄了來。然後,把扇子送給了老爺,老爺問二爺:‘人家怎麽拿到的?’二爺說:‘為這點事,弄的人坑家敗業,也好意思!’老爺聽完就打了二爺。也不知用什麽東西打的,臉上破了相了。我們聽說姨太太家有種神奇的丸藥,專治跌打損傷,姑娘能否給我們一粒?”
寶釵讓鶯兒取了一粒給平兒。
寶釵:“男同誌我也不便親自看望,替我問候吧。”
平兒答應了,去了。
香菱拜見完鄰居,見寶釵去賈母那裏了,就來到了館。黛玉的病已經好了四分之三,見了香菱,格外高興。
香菱:“姑娘能教我寫詩嗎?我是熱愛詩歌的孩子。”
黛玉:“可以啊,你現在就拜我為師吧。我雖不是詩人,但教你還是綽綽有餘的!”
香菱:“太好了,我不恥下問的時候老師不許煩喲。”
黛玉道:“其實寫詩很容易的。要這麽寫、這麽寫、這麽寫……明白了嗎?”
香菱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我明白了。以前看古人的詩有好多疑問,古人為什麽要這麽寫?原來是為了這麽寫,所以才這麽寫。從今以後,姑娘再也不用擔心我會不會寫詩。”
黛玉:“你終於明白了,我很欣慰。”
香菱:“我最愛陸遊的詩。”
黛玉:“你若真的想學,我這裏有《王維全集》,你拿去背一萬遍,再把李白、杜甫的幾百首詩也背上一萬遍,你就會寫詩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最後,你再看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詩,提高一下自己的寫詩水平,就搞定了。”
香菱笑道:“沒想到寫詩竟然這麽簡單,好姑娘,你把這些書借給我,我晚上挑燈夜讀,能背幾首背幾首。”
黛玉讓紫鵑拿出來王維的詩給了香菱:“用紅筆標注的是我選的,有幾首背幾首,不明白的問你家姑娘或者我。”
香菱如獲至寶,回到家啥也不做,就知道背詩了。背到深夜,也毫無睡意。
過了不知幾天,曹雪芹沒說,香菱來還書了,要換杜甫的律詩。
黛玉:“背過了多少首?每首背了多少遍?”
香菱:“紅筆標注的都背了,每首背了一萬遍。”
黛玉:“讀出什麽味道來了嗎?”
香菱:“讀出來了,我想說,不知對不對。”
黛玉:“隻有研究探討,才能進步,快說出來我聽聽。”
香菱:“詩的好處,不可言傳隻能意會,看起來似乎無情理的,想想確實有情理的。”
黛玉笑道:“有點意思,請舉例說明。”
香菱:“比如《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的太無理,‘圓’的又太俗。但背了一萬遍後,如果想找兩個字替代它,翻遍字典,竟找不出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來了,也坐下來聽她講詩。
寶玉:“聽你說了這幾句,你已經明白了詩的真諦。你是怎麽在短時間內悟出這些道理的?”
香菱:“我參加了林姑娘的寫詩速成班。”
探春:“明天我跟社長申請個名額,請你入社。”
香菱:“我隻是羨慕那些會寫詩的姑娘,寫著玩的。”
探春、黛玉說:“我們都是玩的,在園子裏我們是詩人,出了園子狗屁不是了。”
寶玉:“此言差矣,前幾天我就把我們詩社的詩給外麵的幾個朋友看了,他們看的愛不釋手,爭相拿去發表了。”
黛玉:“這是真的麽?這難道真的是真的麽?”
探春:“你真胡鬧!就算我們寫的好,也不該把我們寫的傳到外麵去。”
寶玉:“這有什麽!好詩恒久遠,一首永流傳。”
正說著,惜春打發人來請寶玉,寶玉去了。
香菱:“姑娘給我布置作業吧。”
黛玉:“昨晚的月亮最圓了,你以月亮為題,作一首詩吧。”
香菱高興的回家寫作業去了,寫兩句,背幾首杜甫的詩,坐臥不寧、茶飯不思。
寶釵:“我找顰兒算賬去,好好的人被她教成詩瘋子了。”
香菱對她笑笑:“姑娘別打岔,我剛剛有了點靈感。”於是提筆疾書,一首詩揮筆即成。
寶釵:“這詩很不成樣子,拿了叫你老師看看去。”
黛玉看了,隻婉轉地說了一句:“詩背的太少,繼續背。”
香菱默默的走了,從此在池塘邊、樹蔭下、山石上,會經常看見她苦思冥想的身影,時而笑、時而皺眉、時而自言自語。
李紈、寶釵、寶玉、探春等聽說了,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看香菱作詩。
寶釵:“這人徹底瘋了。昨晚嘟嘟囔囔的五更天才睡,不到一頓飯功夫竟然又起床找顰兒了。回來後,或呆,或這樣,這不,又著魔了。”
寶釵又笑著對寶玉說:“如果你也像她一樣的刻苦,早就功成名就了。”
寶玉臉耷拉下來了,也不說話。
遠遠的,大家看見香菱又去找黛玉了。
探春:“咱們也去看看去。”
還沒進門,就聽黛玉說:“還是不好,再重寫!”
寶釵隔著窗子喊:“菱姑娘,你閑閑吧。”
香菱已經入了戲,邊思考邊答:“你錯了韻了。”
眾人大笑。
寶釵:“可真是詩魔了。”
李紈:“應該讓她散散心了。”
到了夜間,香菱依然學習到五更天。睡下不久,寶釵聽到香菱說夢話,夢話竟是一首詩。
轉眼到了十月,到了該放年假的時候了。
當鋪裏有個總管,叫張德輝,六十多歲了,今年也要回家。他跟薛蟠請假,說明年開了春一定趕回來。
那時候,在外打工人員最多一年回一次家,而且年假特長。其實除去在路上走的時間,也長不到哪去,也就在家裏待個十天半月的。
張德輝說:“我發現了商機:今年紙張、香料缺貨,明年肯定漲錢。過了年我先打發兒子來當鋪內幫忙照管,我沿途販些紙張香扇的,趕在端午節之前回來賣,肯定大賺。”
薛蟠心想:“我現在正沒臉見人,常這麽躲著也不是辦法,況且我也不是那種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如跟著張德輝出去闖個一年半載,賺錢也好、不賺錢也好,先躲躲羞去。”
薛蟠先跟張德輝說了,到了晚上,又跟薛姨媽商量。
薛姨媽聽了心情特複雜,既高興兒子長大懂事了,又擔心他在外麵招惹是非。想來想去,還是不想讓他去。
薛姨媽:“咱家不差錢,你還是在家安分守己的吧。”
薛蟠早打定了主意,說:“你天天說我不學無術,現在我要學著做買賣了,你又不答應。張德輝是個德高望重的人,我跟著他你有什麽不放心的!”
薛姨媽又跟寶釵商量,寶釵笑著說:“如果哥哥改邪歸正了,那正好,如果還是那樣,你守著他也沒辦法。一半盡人力,一半聽天命吧。媽給他一千兩銀子,就當給他交了學費了,掙到錢更好,掙不到錢也沒關係。反正有夥計跟著,你就放心吧。”
薛姨媽思索了半天,最後,同意了。
第二天,薛姨媽叫來張德輝,隔著窗子,千叮萬囑,讓他照顧好薛蟠。
張德輝:“太太放心,十四日是出行的好日子,我們雇下幾匹騾子,十四一早出發。”
薛蟠喜不自禁。
薛姨媽和寶釵、香菱給薛蟠收拾行李,派了一個老仆人和四個小廝跟著,主仆六人,雇了三輛大車、四個騾子拉行李,薛蟠又騎了自己家的一匹大騾子,還牽著一匹備用馬。
十三日,薛蟠先跟舅舅辭行,然後辭過賈府眾人。
十四日,薛姨媽揮淚送別了薛蟠。
薛姨媽來京城時帶的家人就不多,現在一下子又送走了五個大男人,家裏就隻剩了兩個男子。
於是,薛姨媽重新進行了人事調整:所有出去的男人媳婦都搬進院子來住,香菱把東西收拾好,搬來跟薛姨媽住。
寶釵覺得這樣安排欠妥:“媽媽既然有了這麽多人作伴,不如讓香菱跟我去園子裏住。”
薛姨媽:“對呀,我早該想到的,你那裏丫頭少點,前幾天還跟你哥商量要給你新買一個。”
寶釵:“新買的風險太高,如果看走了眼,來個淘氣的或者智商不高的就麻煩了。還是沉住氣,慢慢打聽吧。”
香菱很高興:“我本來想跟奶奶說和姑娘作伴去,沒想到姑娘先說了。”
寶釵:“我知道你羨慕園子已經好久了,隻是一直沒機會。現在好了,可以住上一年,我也有個做伴的,你也遂了心願。”
香菱:“好姑娘,我想跟你學作詩。”
寶釵:“先別提寫詩的事,今天第一天進園子,從老太太那開始,挨個走一圈,問候一聲,不必特意說你搬進園子了,若有問的,就說我帶了你進來做伴。”
香菱答應著剛要走,看見平兒走過來了。香菱忙問好,薛寶釵說:“我今天帶了她來做伴,正要去回你奶奶一聲。”
平兒:“姑娘說的見外了。”
寶釵:“商店有主人,廟裏有主持。雖然不是大事,但是家有家規,園子裏添了人,也應該告訴管家一聲不是嗎?既然你來了,我就不打發人過去說了。”
平兒答應著,問香菱:“你既然來了,怎麽不去拜訪一下鄰居?”
寶釵:“她正要去呢。”
平兒:“我們家你就別去了,二爺病了在家呢。”
香菱答應著去了。
平兒對寶釵說:“最近我們家出了件新聞,聽說沒?”
寶釵:“這兩天幫哥哥收拾行李,你們的事一概不知,連姐妹們也沒見到。”
平兒笑道:“老爺把二爺打的不能動了。”
寶釵:“為啥?”
平兒咬牙罵道:“都是那個賈雨村,也不知半路中哪裏來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卻給府裏惹了很多麻煩!今年春天,老爺不知在哪裏見了幾把扇子,那不是普通的扇子,是文物。回家把所有的扇子拿出來看了一遍,沒有一個順眼的,就叫人去買‘文物扇’,你別說,還真找到了。二十把文物在一個窮得連飯都吃不上的人手裏找到了。那人姓石,名呆子。二爺托了個熟人把石呆子請家裏,經過鑒定,此人手裏的扇子都是真跡,回家告訴了老爺,老爺說買,石呆子不賣,而且說:‘凍死、餓死,一千兩銀子也不賣。’老爺天天罵二爺,二爺天天磨石呆子。”
寶釵:“最後買了嗎?”
平兒:“沒有。石呆子說了:‘要扇子,先要我的命!’這事不知怎麽傳到了賈雨村耳朵裏,他想了個辦法,說石呆子拖欠官銀,把扇子抄了來。然後,把扇子送給了老爺,老爺問二爺:‘人家怎麽拿到的?’二爺說:‘為這點事,弄的人坑家敗業,也好意思!’老爺聽完就打了二爺。也不知用什麽東西打的,臉上破了相了。我們聽說姨太太家有種神奇的丸藥,專治跌打損傷,姑娘能否給我們一粒?”
寶釵讓鶯兒取了一粒給平兒。
寶釵:“男同誌我也不便親自看望,替我問候吧。”
平兒答應了,去了。
香菱拜見完鄰居,見寶釵去賈母那裏了,就來到了館。黛玉的病已經好了四分之三,見了香菱,格外高興。
香菱:“姑娘能教我寫詩嗎?我是熱愛詩歌的孩子。”
黛玉:“可以啊,你現在就拜我為師吧。我雖不是詩人,但教你還是綽綽有餘的!”
香菱:“太好了,我不恥下問的時候老師不許煩喲。”
黛玉道:“其實寫詩很容易的。要這麽寫、這麽寫、這麽寫……明白了嗎?”
香菱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我明白了。以前看古人的詩有好多疑問,古人為什麽要這麽寫?原來是為了這麽寫,所以才這麽寫。從今以後,姑娘再也不用擔心我會不會寫詩。”
黛玉:“你終於明白了,我很欣慰。”
香菱:“我最愛陸遊的詩。”
黛玉:“你若真的想學,我這裏有《王維全集》,你拿去背一萬遍,再把李白、杜甫的幾百首詩也背上一萬遍,你就會寫詩了。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最後,你再看陶淵明、謝靈運等人的詩,提高一下自己的寫詩水平,就搞定了。”
香菱笑道:“沒想到寫詩竟然這麽簡單,好姑娘,你把這些書借給我,我晚上挑燈夜讀,能背幾首背幾首。”
黛玉讓紫鵑拿出來王維的詩給了香菱:“用紅筆標注的是我選的,有幾首背幾首,不明白的問你家姑娘或者我。”
香菱如獲至寶,回到家啥也不做,就知道背詩了。背到深夜,也毫無睡意。
過了不知幾天,曹雪芹沒說,香菱來還書了,要換杜甫的律詩。
黛玉:“背過了多少首?每首背了多少遍?”
香菱:“紅筆標注的都背了,每首背了一萬遍。”
黛玉:“讀出什麽味道來了嗎?”
香菱:“讀出來了,我想說,不知對不對。”
黛玉:“隻有研究探討,才能進步,快說出來我聽聽。”
香菱:“詩的好處,不可言傳隻能意會,看起來似乎無情理的,想想確實有情理的。”
黛玉笑道:“有點意思,請舉例說明。”
香菱:“比如《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的太無理,‘圓’的又太俗。但背了一萬遍後,如果想找兩個字替代它,翻遍字典,竟找不出來。”
正說著,寶玉和探春來了,也坐下來聽她講詩。
寶玉:“聽你說了這幾句,你已經明白了詩的真諦。你是怎麽在短時間內悟出這些道理的?”
香菱:“我參加了林姑娘的寫詩速成班。”
探春:“明天我跟社長申請個名額,請你入社。”
香菱:“我隻是羨慕那些會寫詩的姑娘,寫著玩的。”
探春、黛玉說:“我們都是玩的,在園子裏我們是詩人,出了園子狗屁不是了。”
寶玉:“此言差矣,前幾天我就把我們詩社的詩給外麵的幾個朋友看了,他們看的愛不釋手,爭相拿去發表了。”
黛玉:“這是真的麽?這難道真的是真的麽?”
探春:“你真胡鬧!就算我們寫的好,也不該把我們寫的傳到外麵去。”
寶玉:“這有什麽!好詩恒久遠,一首永流傳。”
正說著,惜春打發人來請寶玉,寶玉去了。
香菱:“姑娘給我布置作業吧。”
黛玉:“昨晚的月亮最圓了,你以月亮為題,作一首詩吧。”
香菱高興的回家寫作業去了,寫兩句,背幾首杜甫的詩,坐臥不寧、茶飯不思。
寶釵:“我找顰兒算賬去,好好的人被她教成詩瘋子了。”
香菱對她笑笑:“姑娘別打岔,我剛剛有了點靈感。”於是提筆疾書,一首詩揮筆即成。
寶釵:“這詩很不成樣子,拿了叫你老師看看去。”
黛玉看了,隻婉轉地說了一句:“詩背的太少,繼續背。”
香菱默默的走了,從此在池塘邊、樹蔭下、山石上,會經常看見她苦思冥想的身影,時而笑、時而皺眉、時而自言自語。
李紈、寶釵、寶玉、探春等聽說了,都遠遠的站在山坡上看香菱作詩。
寶釵:“這人徹底瘋了。昨晚嘟嘟囔囔的五更天才睡,不到一頓飯功夫竟然又起床找顰兒了。回來後,或呆,或這樣,這不,又著魔了。”
寶釵又笑著對寶玉說:“如果你也像她一樣的刻苦,早就功成名就了。”
寶玉臉耷拉下來了,也不說話。
遠遠的,大家看見香菱又去找黛玉了。
探春:“咱們也去看看去。”
還沒進門,就聽黛玉說:“還是不好,再重寫!”
寶釵隔著窗子喊:“菱姑娘,你閑閑吧。”
香菱已經入了戲,邊思考邊答:“你錯了韻了。”
眾人大笑。
寶釵:“可真是詩魔了。”
李紈:“應該讓她散散心了。”
到了夜間,香菱依然學習到五更天。睡下不久,寶釵聽到香菱說夢話,夢話竟是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