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當日由軍機處擬出,同治皇帝蓋章生效,用八百裏加急傳遞至雲南。
雲南總督岑毓英還不知道此事,收到電報之後親自調查《馬嘉理案子》,一個月後才有了初步結論,岑毓英的折子遞進京師。岑毓英奏稱:騰越附近的南蠻子殺死一名入侵他們領地的漢人,估計就是聖旨裏提到的英國翻譯馬嘉理,巡撫衙門已著騰越地方官收斂遺骨,骨頭還幸存一些,還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大致的起因和英國人說得差不多,事情若有進展當立即通報總理衙門。
恭親王讀罷折子,立即叫來李鴻章,兩人一起研究對策,商談如何解決與英國人的這場爭端。很顯然岑毓英裝聾作啞,把馬嘉理之死推諉給那些未開化的野人。騰越地區山高林密,地方官府政令不通,英國探路隊事先沒通知雲南地方政府,馬嘉理之死無關雲南政府的事,乃少數民族惹出來的事端。
李鴻章著手約見威妥瑪,把《馬嘉理案子》的初步調查真相告知威妥瑪,商談如何妥善解決此事。
威妥瑪得理不饒人,哪肯善罷甘休,馬嘉理是他的親隨,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要為死去的馬嘉理討還公道。先是提出大清須派遣朝廷重臣親自到騰越進行調查,並將雲南總督岑毓英等一應從上至下的官員鎖拿進京問罪,又提出增開口岸、減免英國商人的賦稅以及各種負擔。
威妥瑪獅子大開口,提出大清須出重金撫恤馬嘉理遺孀以及賠償大英帝國的損失,賠償金不得低於一百萬兩銀子。
之後威妥瑪得到英國政府的指示,又增加條款,大清應遵循上一次《天津教案》的先例,派遣使團至英國,向英國人民道歉。新舊口岸的英國人住所劃定界址,大清人不許隨便進入等項。
李鴻章以磨的耐心和威妥瑪談判,認真傾聽威妥瑪的主張,表明萬事好商量的態度,不到最後關頭,每一個條件都不認可。
恭親王被此事攪得聊頭爛額,幾乎每日一進宮,向同治皇帝稟明談判的進展。同治皇帝哼哼哈哈,含糊其辭,對大英帝國提出的條件並不表態,也在磨礪臥薪嚐膽的恥辱。
總理衙門先是奏調湖廣總督李瀚章奔赴雲南,會同岑毓英查明此事。但對威妥瑪提出的將雲南總督岑毓英等一應從上至下的官員逮捕問罪一項,總理衙門始終緊咬牙關不肯答應。
這讓威妥瑪認為《馬嘉理案子》是一場陰謀,表麵上馬嘉理是被騰越地區的野人殺死的,暗地裏是朝廷與岑毓英預謀所為,是故意發難於大英帝國,想達到讓英國人不敢進入雲南的目的。
談判就是比耐心,也比實力,威妥瑪高高在上,一副盛氣淩人的儀表,堅持要朝廷將岑毓英等人逮入京師問罪,還要來一個中英官員會審。威妥瑪要利用《馬嘉理案子》,把大英帝國未到手的利益拿到手裏,還以英國軍隊陳兵緬甸邊界相威脅。
恭親王和李鴻章使出的伎倆就是一個字“拖!”大清帝國的辦事效率之低,讓英國談判團每次以吃飯結束,至於談判的答複,還要請旨,這裏沒有一個人做得了主。恭親王和李鴻章等朝廷重臣並不認為這是件大事,隻是死了一個英國翻譯,威妥瑪在無理取鬧。
經過二個月的磋商、談判,威妥瑪失去耐心,威脅要回英國倫敦,要向議會陳述大清的無恥行徑,含義就是要以武力來解決此次爭端。因為英國人開戰是要由參眾議會表決,而發起人威妥瑪要在議會做答辯。
說也說累了,威妥瑪以實際行動表明決心,動身啟程向天津港進發,要搭船回英國倫敦。這下總理衙門慌了神,李鴻章派遣許鈐在英國駐天津領事館攔下威妥瑪,表明大清繼續談判的誠意,清英友誼長存嘛。
就這麽談判的最終條款擺在同治皇帝眼前,林林總總八項不平等條約,要同治皇帝蓋上玉璽認可。這下同治皇帝發怒了,當場把條約撕得粉碎,嚴厲斥罵恭親王和李鴻章,說他們辦事不利,把談判搞砸了。重新換人去和英國人談判,李國樓就這麽莫名其妙被同治皇帝點了名,一道聖旨直達延安,李國樓被欽封為皇帝特使,專職和大英帝國商談《馬嘉理案子》的處置方案,讓他即刻進京述職。
同治皇帝下這個決心,是因為得到兩宮皇太後的口諭,“還是自家奴才辦事放心,讓李國樓去辦吧!李國樓不會出賣國家利益,能省則省。”
同治皇帝這才有底氣,敢在上書房向兩位重臣發怒,否則借他一個雄心豹子膽,也不敢一次性得罪一位親王、一位權相。
恭親王和李鴻章被同治皇帝罵得灰頭土臉,但差事還是要辦,先穩住威妥瑪,而後擬出聖旨,八百裏加急讓李國樓即刻進京。
李國樓接到聖旨,加官進爵並不讓他興奮,說快也不快,交代完新武軍的諸多事宜,完成左宗棠交給他的神聖殺人使命,最後一次檢閱新武軍。這才匆匆上路,連婉娘也沒帶,一路風塵仆仆,沒有停留,直接住進賢良寺館驛,等待同治皇帝的召見。
夜深人靜,賢良寺館驛的和飯大慧還在研究《馬嘉理案子》的文牘,在浩瀚的文海裏尋找蛛絲馬跡,要從中找出有用的線索。在沒有覲見同治皇帝以前,李國樓不能麵見朝臣,隻能自己看朝臣的答辯折子以及英國人開出的條約內容。
飯大慧看完一本折子,長歎一聲道:“李大人,這就是你心目中的上等人所為,也太不地道了吧。”
李國樓苦中作樂,幹笑兩聲:“飯師爺別煩躁,英國是在騷動,他們看見普魯士人得到太多好處,有些不平衡了,我就不信英國人敢獨自挑起戰爭。在雲南邊陲打仗,那些少數民族光屁股崽子強悍得狠,英國軍隊必敗。岑毓英、岑春煊父子有平叛的經驗,又是俍人,那些少數民族土司都肯賣命。在陸地上英國人不敢騷動,隻有海上對我國威脅最大。”
李國樓麵向天津,那裏是大清無解的軟肋,還是要向大英帝國卑躬屈膝,不能把談判搞砸了。
“那你說該怎麽辦?”飯大慧那雙渾圓的眼睛炯炯有神,在油燈下閃耀著精光。
李國樓儼然而笑道:“我是大清最大的間諜,哪裏都有我的內線,誰怕誰啊!英國人的情報,我還是收集很多的,英國人的軟肋也被我抓住了。”
“在哪裏?”飯大慧欣喜的問道。
“緬甸!奧斯曼帝國!”李國樓無比堅定的說道。
飯大慧歎道:“李大人,說緬甸還可行,奧斯曼帝國與我們何幹?你扯得太遠了吧。”
奧斯曼帝國是橫跨歐亞的帝國,就是土耳其帝國,在新疆建立哲德莎爾國的阿古柏,就是得到奧斯曼皇帝的冊封,哲德莎爾國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奧斯曼帝國和大清很像,外強中幹,看似一頭龐然大物,但總是打敗仗,被西方列強瓜分掉一塊塊領土,也是不斷的割地賠款,和大清是難兄難弟。
此時奧斯曼帝國正在和俄羅斯帝國交戰,史稱土俄戰爭,共分為三個階段,一共打了一百年之久。
李國樓露出皓齒,微微一笑道:“你不懂,戰爭歸結到底就是利益,英國人能在雲南撈到好處嗎?山高地貧的內陸對於英國人來講就是雞肋,英國人就算侵占大清領土,一定要沿海地區,絕不肯在山地裏和大清拚消耗的。戰爭就是要將利益最大化,英國人的最大利益在哪裏?”
飯大慧摸著下巴殼子,思索道:“你是說奧斯曼帝國才是英國人的最大利益。”
“對了!雖然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打得不可開交,但英國人為了歐洲的利益,一定要做這場戰爭的調停人,不願看見俄國人贏得勝利,俄國人若是占領整個奧斯曼帝國,歐洲人要東征俄國了。俄國人在戰爭取得局部勝利之後,英國人一定出手,強行調停這場戰爭,所以英國人的海外軍團全部集中在君士坦丁堡,在東亞的英國軍隊隻夠維持印度、緬甸的治安。所以我要在緬甸灑一把鹽,威妥瑪想讓大清賠償一百萬白銀,做夢去吧!我情願把一百萬銀子花在緬甸反對派身上,我要讓緬甸動亂不止,讓英國人也嚐嚐緬甸人民獨立運動的滋味。”
飯大慧驚駭的瞪大眼珠子,沒想到李國樓的思想超越國界,搞一場外交談判,竟然想搞亂一個國家,急道:“李大人,不能亂來呀!英國人可是得罪不起,這是違反國家政策,要被人攻訐,英國人會報複的。”
李國樓義正填膺,喝道:“怕什麽!曲線救國也是愛國分子,我們可以讓哥老會的餘黨,那個常駐安南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去搞。就算劉永福貪汙掉部分款項,也對我們有利,我要讓英國佬、法國佬屁股後麵冒煙,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裏。”
飯大慧聽出李國樓的弦外之音,非常擔憂的說:“李大人,你這麽整法,莫要把家底掏空。我們自己還沒強大,就要支援其他國家的民族鬥爭,挑起戰爭的後果你想過嗎?”
李國樓揮一揮手,高聲道:“飯大慧,你是有大智大慧的人,不用怕!明年動工火車,就能快速提高國民生產力,農耕經濟向工業社會大步發展,那時就不是一年賺一千萬白銀,至少每年翻一倍,不出五年國民經濟翻一翻,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翻一翻,十年之後翻四翻。民族振興就靠火車事業了,銀行業、交通運輸業,這兩項國民經濟抓在手裏,天下任我縱橫,我任命你做鐵道部尚書,把火車開到緬甸邊境去。”
“李大人,那就辛苦你啦!”飯大慧看著相貌英俊的李國樓,嘿嘿奸笑,天底下隻有李國樓能夠搞定貪得無厭的滿清王公貴族,以及皇宮兩位權勢滔天的太後娘娘。
李國樓好似沒有聽出畫外音,低頭看著奏折,沒被一件外交糾紛束縛住,《馬嘉理案子》隻是一個表象,英國人在尋找一個挑起戰爭的借口。處理不好,英國人一定會出手。英國人在大清的利益要考慮進去,英國人絕不甘心被普魯士人搶奪在華利益,還是要簽訂不平等條約。但賠償一百萬兩銀子,那是威妥瑪漫天要價,怎麽李鴻章竟然沒看出來?隻要他做談判的特使,絕不答應賠償這麽多銀子,去掉一個零,這還差不多,其他萬事好商量。
飯大慧低聲道:“李大人,讓你當這個特使,後患無窮啊!若是談判成功,你的名字要記錄在兩國合約上。生生世世記錄在案,你就是賣國賊,民族英雄的光環再也沒有了,以後領兵打仗,敢死隊就沒這麽好使喚了。這個黑鍋一定不能背,還是讓李鴻章出麵,反正傅相大人身上的虱子多,不怕記錄下來。”
李國樓恍然醒悟,一拍大腿,說道:“飯師爺,你說得有道理,由我做特使沒問題,談判桌上名字絕不落下。綠帽子可以戴!賣國賊的帽子絕對不戴!”
“哎!李大人,你還對秋香念念不忘啊!早點忘記這個送上門的女人,要不我送一個胡姬的同門師妹給你。”飯大慧不忘調侃李國樓,兩人竟然還有閑情逸致揭老底。
“哎!說實話,我還感到慶幸,真心希望多走幾個,那個吳英姿沒走,倒是讓我左右為難啊!”李國樓一點也沒有羞愧之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是男人中的異類,竟然想把老鴇吳英姿送給王五。
飯大慧告誡道:“李大人,家和萬事興,別打鬼主意,小心遭天譴。吳媽媽收心了,你就善待人家,別在家裏揭人傷疤,回家第一個哄哄她。知道嗎?”
“嗯!”李國樓低頭,卑鄙的思想隻會暴露一次,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家裏的母狼要一個個擺平,不由露出淫兮兮的表情。
飯大慧推開窗,黎明的曙光照亮就像他身邊的那盞明燈,照耀他前進的道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即將展開新一輪的較量。飯大慧看著朝霞,仿佛看見炮火彌漫的戰場,那裏才是殺戮的戰場。
雲南總督岑毓英還不知道此事,收到電報之後親自調查《馬嘉理案子》,一個月後才有了初步結論,岑毓英的折子遞進京師。岑毓英奏稱:騰越附近的南蠻子殺死一名入侵他們領地的漢人,估計就是聖旨裏提到的英國翻譯馬嘉理,巡撫衙門已著騰越地方官收斂遺骨,骨頭還幸存一些,還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大致的起因和英國人說得差不多,事情若有進展當立即通報總理衙門。
恭親王讀罷折子,立即叫來李鴻章,兩人一起研究對策,商談如何解決與英國人的這場爭端。很顯然岑毓英裝聾作啞,把馬嘉理之死推諉給那些未開化的野人。騰越地區山高林密,地方官府政令不通,英國探路隊事先沒通知雲南地方政府,馬嘉理之死無關雲南政府的事,乃少數民族惹出來的事端。
李鴻章著手約見威妥瑪,把《馬嘉理案子》的初步調查真相告知威妥瑪,商談如何妥善解決此事。
威妥瑪得理不饒人,哪肯善罷甘休,馬嘉理是他的親隨,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要為死去的馬嘉理討還公道。先是提出大清須派遣朝廷重臣親自到騰越進行調查,並將雲南總督岑毓英等一應從上至下的官員鎖拿進京問罪,又提出增開口岸、減免英國商人的賦稅以及各種負擔。
威妥瑪獅子大開口,提出大清須出重金撫恤馬嘉理遺孀以及賠償大英帝國的損失,賠償金不得低於一百萬兩銀子。
之後威妥瑪得到英國政府的指示,又增加條款,大清應遵循上一次《天津教案》的先例,派遣使團至英國,向英國人民道歉。新舊口岸的英國人住所劃定界址,大清人不許隨便進入等項。
李鴻章以磨的耐心和威妥瑪談判,認真傾聽威妥瑪的主張,表明萬事好商量的態度,不到最後關頭,每一個條件都不認可。
恭親王被此事攪得聊頭爛額,幾乎每日一進宮,向同治皇帝稟明談判的進展。同治皇帝哼哼哈哈,含糊其辭,對大英帝國提出的條件並不表態,也在磨礪臥薪嚐膽的恥辱。
總理衙門先是奏調湖廣總督李瀚章奔赴雲南,會同岑毓英查明此事。但對威妥瑪提出的將雲南總督岑毓英等一應從上至下的官員逮捕問罪一項,總理衙門始終緊咬牙關不肯答應。
這讓威妥瑪認為《馬嘉理案子》是一場陰謀,表麵上馬嘉理是被騰越地區的野人殺死的,暗地裏是朝廷與岑毓英預謀所為,是故意發難於大英帝國,想達到讓英國人不敢進入雲南的目的。
談判就是比耐心,也比實力,威妥瑪高高在上,一副盛氣淩人的儀表,堅持要朝廷將岑毓英等人逮入京師問罪,還要來一個中英官員會審。威妥瑪要利用《馬嘉理案子》,把大英帝國未到手的利益拿到手裏,還以英國軍隊陳兵緬甸邊界相威脅。
恭親王和李鴻章使出的伎倆就是一個字“拖!”大清帝國的辦事效率之低,讓英國談判團每次以吃飯結束,至於談判的答複,還要請旨,這裏沒有一個人做得了主。恭親王和李鴻章等朝廷重臣並不認為這是件大事,隻是死了一個英國翻譯,威妥瑪在無理取鬧。
經過二個月的磋商、談判,威妥瑪失去耐心,威脅要回英國倫敦,要向議會陳述大清的無恥行徑,含義就是要以武力來解決此次爭端。因為英國人開戰是要由參眾議會表決,而發起人威妥瑪要在議會做答辯。
說也說累了,威妥瑪以實際行動表明決心,動身啟程向天津港進發,要搭船回英國倫敦。這下總理衙門慌了神,李鴻章派遣許鈐在英國駐天津領事館攔下威妥瑪,表明大清繼續談判的誠意,清英友誼長存嘛。
就這麽談判的最終條款擺在同治皇帝眼前,林林總總八項不平等條約,要同治皇帝蓋上玉璽認可。這下同治皇帝發怒了,當場把條約撕得粉碎,嚴厲斥罵恭親王和李鴻章,說他們辦事不利,把談判搞砸了。重新換人去和英國人談判,李國樓就這麽莫名其妙被同治皇帝點了名,一道聖旨直達延安,李國樓被欽封為皇帝特使,專職和大英帝國商談《馬嘉理案子》的處置方案,讓他即刻進京述職。
同治皇帝下這個決心,是因為得到兩宮皇太後的口諭,“還是自家奴才辦事放心,讓李國樓去辦吧!李國樓不會出賣國家利益,能省則省。”
同治皇帝這才有底氣,敢在上書房向兩位重臣發怒,否則借他一個雄心豹子膽,也不敢一次性得罪一位親王、一位權相。
恭親王和李鴻章被同治皇帝罵得灰頭土臉,但差事還是要辦,先穩住威妥瑪,而後擬出聖旨,八百裏加急讓李國樓即刻進京。
李國樓接到聖旨,加官進爵並不讓他興奮,說快也不快,交代完新武軍的諸多事宜,完成左宗棠交給他的神聖殺人使命,最後一次檢閱新武軍。這才匆匆上路,連婉娘也沒帶,一路風塵仆仆,沒有停留,直接住進賢良寺館驛,等待同治皇帝的召見。
夜深人靜,賢良寺館驛的和飯大慧還在研究《馬嘉理案子》的文牘,在浩瀚的文海裏尋找蛛絲馬跡,要從中找出有用的線索。在沒有覲見同治皇帝以前,李國樓不能麵見朝臣,隻能自己看朝臣的答辯折子以及英國人開出的條約內容。
飯大慧看完一本折子,長歎一聲道:“李大人,這就是你心目中的上等人所為,也太不地道了吧。”
李國樓苦中作樂,幹笑兩聲:“飯師爺別煩躁,英國是在騷動,他們看見普魯士人得到太多好處,有些不平衡了,我就不信英國人敢獨自挑起戰爭。在雲南邊陲打仗,那些少數民族光屁股崽子強悍得狠,英國軍隊必敗。岑毓英、岑春煊父子有平叛的經驗,又是俍人,那些少數民族土司都肯賣命。在陸地上英國人不敢騷動,隻有海上對我國威脅最大。”
李國樓麵向天津,那裏是大清無解的軟肋,還是要向大英帝國卑躬屈膝,不能把談判搞砸了。
“那你說該怎麽辦?”飯大慧那雙渾圓的眼睛炯炯有神,在油燈下閃耀著精光。
李國樓儼然而笑道:“我是大清最大的間諜,哪裏都有我的內線,誰怕誰啊!英國人的情報,我還是收集很多的,英國人的軟肋也被我抓住了。”
“在哪裏?”飯大慧欣喜的問道。
“緬甸!奧斯曼帝國!”李國樓無比堅定的說道。
飯大慧歎道:“李大人,說緬甸還可行,奧斯曼帝國與我們何幹?你扯得太遠了吧。”
奧斯曼帝國是橫跨歐亞的帝國,就是土耳其帝國,在新疆建立哲德莎爾國的阿古柏,就是得到奧斯曼皇帝的冊封,哲德莎爾國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奧斯曼帝國和大清很像,外強中幹,看似一頭龐然大物,但總是打敗仗,被西方列強瓜分掉一塊塊領土,也是不斷的割地賠款,和大清是難兄難弟。
此時奧斯曼帝國正在和俄羅斯帝國交戰,史稱土俄戰爭,共分為三個階段,一共打了一百年之久。
李國樓露出皓齒,微微一笑道:“你不懂,戰爭歸結到底就是利益,英國人能在雲南撈到好處嗎?山高地貧的內陸對於英國人來講就是雞肋,英國人就算侵占大清領土,一定要沿海地區,絕不肯在山地裏和大清拚消耗的。戰爭就是要將利益最大化,英國人的最大利益在哪裏?”
飯大慧摸著下巴殼子,思索道:“你是說奧斯曼帝國才是英國人的最大利益。”
“對了!雖然俄國和奧斯曼帝國打得不可開交,但英國人為了歐洲的利益,一定要做這場戰爭的調停人,不願看見俄國人贏得勝利,俄國人若是占領整個奧斯曼帝國,歐洲人要東征俄國了。俄國人在戰爭取得局部勝利之後,英國人一定出手,強行調停這場戰爭,所以英國人的海外軍團全部集中在君士坦丁堡,在東亞的英國軍隊隻夠維持印度、緬甸的治安。所以我要在緬甸灑一把鹽,威妥瑪想讓大清賠償一百萬白銀,做夢去吧!我情願把一百萬銀子花在緬甸反對派身上,我要讓緬甸動亂不止,讓英國人也嚐嚐緬甸人民獨立運動的滋味。”
飯大慧驚駭的瞪大眼珠子,沒想到李國樓的思想超越國界,搞一場外交談判,竟然想搞亂一個國家,急道:“李大人,不能亂來呀!英國人可是得罪不起,這是違反國家政策,要被人攻訐,英國人會報複的。”
李國樓義正填膺,喝道:“怕什麽!曲線救國也是愛國分子,我們可以讓哥老會的餘黨,那個常駐安南的黑旗軍首領劉永福去搞。就算劉永福貪汙掉部分款項,也對我們有利,我要讓英國佬、法國佬屁股後麵冒煙,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裏。”
飯大慧聽出李國樓的弦外之音,非常擔憂的說:“李大人,你這麽整法,莫要把家底掏空。我們自己還沒強大,就要支援其他國家的民族鬥爭,挑起戰爭的後果你想過嗎?”
李國樓揮一揮手,高聲道:“飯大慧,你是有大智大慧的人,不用怕!明年動工火車,就能快速提高國民生產力,農耕經濟向工業社會大步發展,那時就不是一年賺一千萬白銀,至少每年翻一倍,不出五年國民經濟翻一翻,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翻一翻,十年之後翻四翻。民族振興就靠火車事業了,銀行業、交通運輸業,這兩項國民經濟抓在手裏,天下任我縱橫,我任命你做鐵道部尚書,把火車開到緬甸邊境去。”
“李大人,那就辛苦你啦!”飯大慧看著相貌英俊的李國樓,嘿嘿奸笑,天底下隻有李國樓能夠搞定貪得無厭的滿清王公貴族,以及皇宮兩位權勢滔天的太後娘娘。
李國樓好似沒有聽出畫外音,低頭看著奏折,沒被一件外交糾紛束縛住,《馬嘉理案子》隻是一個表象,英國人在尋找一個挑起戰爭的借口。處理不好,英國人一定會出手。英國人在大清的利益要考慮進去,英國人絕不甘心被普魯士人搶奪在華利益,還是要簽訂不平等條約。但賠償一百萬兩銀子,那是威妥瑪漫天要價,怎麽李鴻章竟然沒看出來?隻要他做談判的特使,絕不答應賠償這麽多銀子,去掉一個零,這還差不多,其他萬事好商量。
飯大慧低聲道:“李大人,讓你當這個特使,後患無窮啊!若是談判成功,你的名字要記錄在兩國合約上。生生世世記錄在案,你就是賣國賊,民族英雄的光環再也沒有了,以後領兵打仗,敢死隊就沒這麽好使喚了。這個黑鍋一定不能背,還是讓李鴻章出麵,反正傅相大人身上的虱子多,不怕記錄下來。”
李國樓恍然醒悟,一拍大腿,說道:“飯師爺,你說得有道理,由我做特使沒問題,談判桌上名字絕不落下。綠帽子可以戴!賣國賊的帽子絕對不戴!”
“哎!李大人,你還對秋香念念不忘啊!早點忘記這個送上門的女人,要不我送一個胡姬的同門師妹給你。”飯大慧不忘調侃李國樓,兩人竟然還有閑情逸致揭老底。
“哎!說實話,我還感到慶幸,真心希望多走幾個,那個吳英姿沒走,倒是讓我左右為難啊!”李國樓一點也沒有羞愧之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是男人中的異類,竟然想把老鴇吳英姿送給王五。
飯大慧告誡道:“李大人,家和萬事興,別打鬼主意,小心遭天譴。吳媽媽收心了,你就善待人家,別在家裏揭人傷疤,回家第一個哄哄她。知道嗎?”
“嗯!”李國樓低頭,卑鄙的思想隻會暴露一次,還是要以大局為重,家裏的母狼要一個個擺平,不由露出淫兮兮的表情。
飯大慧推開窗,黎明的曙光照亮就像他身邊的那盞明燈,照耀他前進的道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即將展開新一輪的較量。飯大慧看著朝霞,仿佛看見炮火彌漫的戰場,那裏才是殺戮的戰場。